之前亂博在「從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看生產」一文中講過,原材料價格即Producer Price Index(PPI)持續上升是製造業放緩的原因。全球需求沒有上升或升幅未至於抵消原材料價格升幅,即是說商人以至廠家無法轉嫁高昂的原材料價格到消費者身上,尤其中國工資上漲,美歐工人的工資降不下,廠家、商人是不會蝕錢做生意的,惟有是減產,少做少蝕!如果睇通這一點,就不會認為美國會以QE3、中國會停止加息來解決製造業放緩問題了。根本問題在於炒資過剩,令原材料價格高企,這就是我經常掛在口脣邊的所謂高通脹反咬經濟的最隹例子!在此等情況下,加息以壓抑原材料通脹,才是解決製造業放緩的方法。
現在世界經濟環境有幾好/幾差?讓我們看看一些歐美、中國、英國經濟數據:
資料來源:OECD,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從以上三個表看,可見中國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看來在連番加息下似乎有點受控,但最近長江中下游旱情嚴重,食物價格必再急漲,加息在所難免。2011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增長雖稍微减慢,但增長9.7%仍然是强勁。
英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微弱,但消費物價指數(CPI)及製造業生產物價指數(PPI)卻大幅上升,大大顯示滯脹風險。
而德國經濟發展算是最健康,2011年第一季經濟增長1.5%,較2010年第三、第四好,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平穩,製造業生產物價指數(PPI)升幅什至放緩。
美國經濟情況跟英國和歐元區差不多,經濟增長自2010年第四季下降,2011年第一季經濟增長按年只上升1.8%,但同期內消費物價指數上升3.2%,製造業生產物價指數更大幅上升8.5%。
不過,話需說回來,美國的製造業並非帶動經濟的火車頭,所以美國央行是不會睇PPI這個數據的。美國經濟七成是受消費帶動,要睇通脹有否蠶食消費以至經濟增長,聯儲局觀察的是消費物價指數CPI而非PPI,因此美國加息與否,大可拖延至CPI强勁升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