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風險管理」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風險管理」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矽谷銀行SVB被美國聯邦監管機構關閉的幾個質疑






矽谷銀行(SVB)倒閉經過的幾個重點:


1. SVB專為科技新創商提供融資服務


2. 其負債主要是科創公司的存款,過去佔比9成


3. 存款近一年沒有增長,更下跌至89%


4. SVB把大部份存款投資債券,賺取長期yield rate 1.63%


5. 科創公司近兩年經營困難、未有盈利、缺乏投資資金,因而需要draw down 存款


6. SVB需要套現資金而在債券未到期前變賣債券


7. 由去年開始聯儲局瘋狂加息,由0.25%加至4.5%-4.75%,債券價格下跌


8. SVB賣債應付客戶提款導致虧損18億美元


9. SVB需向股票市場配股募資約20億美元填補資金缺口


10. 股價聞訊大跌超過60%


11. 3月11日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宣布矽谷銀行關閉,並將其存款轉至另一間存款保險銀行




質疑:


1. 存戶1 mil 美元存款,存款保險賠償只是25萬美元,存戶損失慘重,而這些都是新創公司的錢,本來掂都變唔掂


2. 何為資不抵債?









截止2022年12月底,SVB資產為2110億美元




SVB的債為1950億美元,九成客戶存款







賣債應付提取存款是正常做法,債券本身被視為cash, SVB take 了一部份loss去應付提款,然後配股集資彌補資金缺口,而且只是18億美元的缺口


3. 有2110億資產,只是虧損18億便要被FDIC關閉?


4. SVB過去盈利不算差:







5. 問題係:存戶不可以提錢走嗎?為何提款就要關閉銀行


6. 我不認同SVB需即時關閉,而不考慮其他財技或注資安排


7. 究竟真正問題是什麼?是不是賣債應付提款的舉動可能引發更多其他問題銀行跟風,而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問題?



思考:


存款放銀行只是很基本的事情,銀行買債券作為儲備不安全,有2000億資產竟然都可以執笠,初創公司或一般人的存款是否應該一部份放在自己夾萬,另一部份放在eth, 夾萬起碼保證可以提取,eth保證不會執笠,並且未來可以帶來投資增長!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做任何事情都要風險管理


這篇文章七月時候已經寫好,但一直未有貼出,談及悠閑活動也要做好風險管理。


早前在朋友的Tg 群組貼出馬鞍山相片,相片是從對面小島拍攝,那是個無人島,我想強調,雖然並非第一次到無人島玩,但我絕少貼出無人島遊相片,原因是不鼓勵其他人學習,一方面不想人們騷擾這些地方的寧靜,而且有人到的地方必定有垃圾,導致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到這些無人島有一定危險性。這次破了例,原因是眼見群組內討論氣氛繃緊,貼出相片只是想大家輕鬆一下。






早前有新聞報道一對男女到無人島遊玩,其中一人的腳被淤泥啜著,由於潮漲很快,二人走避不及被潮水淹浸。這是一件不幸事件,我無意抽水,但疫情下香港近乎封關的嚴厲防疫措施,市民已玩到無嘢好玩,連無人島都成為旅遊之地,遊玩的同時,人們亦應該留意當中的風險和風險管理!






此之前還有另一宗無人島旅遊意外,那是發生在綠蛋島,從上面影下去的照片,就像一隻綠色的荷包蛋,也是無人島,由於有人去完之後將相片放到社交網而吸引大量遊人坐電動艇或爬獨木舟慕名而來,其中一對夫婦在島上遇上天氣突然轉變,烏雲密佈,下起大雨,丈夫划艇出海求救,卻遇上行雷閃電而被雷電劈中,不幸身亡。


我們投資經常強調風險管理,其實人生很多事情都需要風險管理,到無人島旅遊的風險其實很高,因為如果遇上意外,是無人可以即時支援。所以在選擇天氣出遊時,必須是天氣穩定,香港初春少雨,天氣稍涼,初春亦不會突然有行雷閃電和狂風暴雨,而潮漲潮退時間在香港網站可以預先看到,另外,出海的人,當然要熟識水性,因此也別帶同小朋友去了。


筆者也很喜歡行山,但近排接連發生行山意外死亡、中暑、被雷電擊中及因體力不支而跌死,只是遊玩而樂極生悲,實在令人感到不開心。其實行山必須事前計劃行程,看天氣情況,我只是行山BB班,所以只會根據自己體能所及而行,六、七、八、九月天氣熱都不會去,秋高氣爽攝氏二十幾度,天氣穩定,確保不會突然下大雨及狂風雷暴,我想這是最低限度的風險管理吧!


筆者雖然不算是個大冒險的人,但也算是個有限度冒險精神的人,其實只要注意風險,不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其實也不需要每事都四平八穩的,這是我個人對自己人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