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周五(19日)下午,使用微軟Windows系統的各行各業用戶電腦屏幕出現「藍屏死機」畫面,影響遍及全世界,幾乎全部西方國家一同中招,美國、英國、德國影響尤其嚴重,全球數以千計航班取消、銀行、連鎖零售店、醫療都大受影響。根據BBC報道,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運作近乎停頓,只有緊急手術才可以進行,美國911中心無法運作,如果遇到重大危機或大型意外事故,只因網絡事故而無法及時處理,這是無法接受的。

當然,軟件間中有bug是無可避免,但現在是因單一的系統設計應用,造成全球各行各業電腦一齊死機,甚至影響911中心、NHS(醫療)無法運作,這會導致重大危機或人命傷亡,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報道,Windows全球大死機的原因是其網絡安全供應商CrowdStrike進行自動更新時出錯,世界各地的Windows 系統無法運行crowdstrike 的保安軟件而引發大規模死機。

CrowdStrike是一間網絡保安巨頭公司,其軟件產品Crowdstrike Falcon 採用端點監察及回應威脅(Endpoint Detection and Threat Response or EDTR),是一種端點安全解決方案,以持續監控終端使用者裝置,監察及應對勒索軟體和惡意軟體等網絡威脅。如果大家還記得俄羅斯防毒軟件Kaspersky,也是這類產品,但由於現時網絡保安涉及持續監控終端使用者裝置,今時今日已不可能使用Kaspersky了。

今次全球大規模藍屏當機,每次重啟都非常麻煩,因為維修時要人手進入save mode進行處理,再而可能需要重啟數次,以現在全球這麼大數量的電腦,回復正常都需要不短時間。

雖然Crowdstrike更新時出事是主因,但Microsoft 系統把關不力亦是責無旁貸的。我們必須從事件查找源頭問題,才可避免下次出現同樣問題。

回想起以前軟件bug的影響,最多只是個別銀行及分行一齊出現問題、單一航空公司電腦系統故障、又或者某政府部門電腦系統故障,轉而人手操作,為何bug的問題由以前個別機構及對應方法可由人手處理,發展至今時今日21世紀網絡經濟已發展成熟,但bug的問題嚴重至影響全球各行各業,只要是Windows系統用戶,便會一齊藍屏死機?而且是無得個別機構系統處理,而是要等Crowdstrike提供方案處理?

因為這次事件不單是軟件bug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系統的設計架構。此話從何說起?從整體系統的設計來看,微軟公司是單一的供應商,client 是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公司、政府醫療、政府部門、航空等涉及數以萬計的電腦,當電腦無法運行crowdstrike 的保安軟件而導致行微軟系統的電腦死機,涉及範圍是全球使用微軟windows 的電腦,因此微軟其實是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以系統的風險管理而言,這樣的系統架構是不能接受。

或者換個角度說,假設是iPhone 的iOS 問題,如果更新後引發全球的iPhone 鎖機,無法重啟,這造成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也是不可接受的。

我一直推崇去中心化系統,曾經有人話去中心化只是意義大於實際網絡安全,他認為去中心化只是crypto 的炒作藉口。而事實上,去中心化系統的設計架構是以全球電腦節點網絡運作,節點是server side 也是client side, 因此當一間公司死機,或甚至某一區的電腦節點一齊死機,亦不會導致全球電腦節點及整個網絡無法運作,因此去中心化系統的優勢是沒有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從系統的風險管理角度而言是更安全的網絡系統。



或者我們會問為何今次香港政府沒有被牽涉入微軟全球死機事故,這可能因為政府意識到除時被美國政府禁止使用美企的作業系統,因此政府部門的電腦系統backend已有分散風險的設計。


P.S. 感謝Volitium 的 CTO親自教授資料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自毀長城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測試30款樽裝水,樣本來自世界不同產地,測試中發現「百歲山」及「農夫山泉」檢出每公升3微克溴酸鹽 (bromate),剛達歐盟上限,獲4星半評級,但消委會亦強調全部檢測的樽裝水均屬安全飲用。然而,被指檢出溴酸鹽達歐盟上限引發「農夫山泉」向消委會發律師信,還派高層和律師親自上消委會總部投訴,指消委會測試存在3大錯誤,即「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批評消委會將香港地區銷售的產品套用上不適用的第三方標準是錯誤和不專業。

翌日消委會發新聞稿指「經過與『農夫山泉』的代表會面和深入交流後」,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淨水」,而是「飲用天然水」,並且為測試因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表示抱歉。消委會更改報告後,特別為「農夫山泉」新增一項獨立類別「飲用天然水」,並將「農夫山泉」樣本的整體表現評分,由4.5星改至5星。

其實,無論是世衛標準、歐盟標準,「農夫山泉」都屬安全飲用的標準,何需出律師信要求道歉?

消委會為各類消費品做測試已有五十年,從未有企業以律師信及要求道歉回應檢測結果。作為政府一個獨立部門的消委會,其實只是打份工,要求他們道歉當然求仁得仁,要改什麼都沒問題,最終受害的是誰?

這次事件引發社會很多討論,事關香港作為國際可信賴的檢測中心地位,原來只需律師信擊倒。香港政府一直標榜香港可發展成為國際認證檢測中心,事實上,香港擁有豐富國際認證檢測資源,熟悉先進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認可通用的檢測技術,並在第三方獨立檢測認證服務,廣為內地及海外企業信賴,在國際上享有良好信譽。

今次事件可謂拆香港國際認證檢測中心招牌,原來….. 只要律師狀告檢測機構,便可迫使特事特辦,另劈新類別,與競爭對手廻異,無人競賽的全新跑道,當然獲頂級評分了!

事實上,「農夫山泉」樽裝水放在香港市場銷售,若香港以國際標準檢測,照道理亦應屬正常,測試樣本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本港、新疆、內地、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蘇格蘭、澳洲、加拿大及斐濟,跟世界各地大比拼,檢測標準和類別,也是應該根據國際標準。而據我們一般人的認知,市場上的樽裝水主要分為兩類:純淨水和礦泉水,若以山泉為名,一般消費者印象亦會歸類為雪山水、冰川水之類有礦物質的水,稱為礦泉水,但現在以山泉為名的「農夫山泉」卻指其類別並非礦泉水,實在令人愕然!

如歸類為天然飲用水,一般人的印象是雨水,水塘經過濾和消毒,經供水系統,從水喉獲得的開水,若家中有特別過濾器,水喉開出來可直接飲用,這亦稱為天然飲用水。那麼,「農夫山泉」的競爭產品是隨手可得的雨水?

話說回來,香港只是一個小市場,內地品牌來香港銷售,目的當然是以香港作為跳板,踏足世界市場,因此以香港的國際信譽作認證是重要,但原來只要上市企業以無窮資金狀告威嚇政府一個小小部門,什麼都可以改,當香港的國際檢測中心的信譽不再得到信任,其實企業和香港只是自毀長城。



2024年7月6日星期六

直到QE的盡頭(2)






篇文章「直到QE的盡頭(1)」提到,政府印銀紙只需要在電腦上撳一個掣,過程與稅務無關。另方面,根據新貨幣理論 “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政府的財政赤字的另一面是人民的盈餘,因為政府的開支都是用於國民,最終是刺激經濟,因此無需過份擔心龐大的財政赤字。今篇文章我想討論QE的盡頭,亦即是印銀紙的最終大限。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分辨擁有印鈔權的國家(Currency Issuer)和鈔票消費者,全球只有幾個獨立主權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日本擁有印鈔權,印鈔權的前提是國際接受為貿易貨幣,其他國家如阿根廷、津巴布韋,由於他們的貨幣在國際市場沒有認受性,不能用作貿易貨幣,他們胡亂印銀紙應付政府開支,最終只會導致高通脹。


話說回QE, QE意思是中央銀行購買政府債券或金融資產,其運作最終結果是印銀紙,眾所皆知日本2001年3月開始QE 以解決長期低迷的經濟狀況,但日本並非QE的先鋒,1934年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歷大量外國黃金流入,導致儲備規模大幅增加, 1934年5月至1941年12月期間,超過145億美元的黃金淨流入美國,聯儲局把黃金淨流入轉換為貨幣,實際上是一個QE的操作,當時短期利率亦是接近零,這導致貨幣基礎大幅增加。這正正是Bernanke 柏南克和其他學者研究的先例。日本亦不是YCC (Yield Curve Control) 的始祖,1942年,美國財政部要求聯儲局把短期的政府債券於3/8%利率掛鉤,聯儲局亦把長期政府債的利率在2.5%封頂。


Source:










雖然美國政府過去沒明言支持MMT的理論,但閉門背後,MMT一直都是政策潛在的基因,我們可從過去總統和財金官員的對話可知一二:


1964年1月總統JF Kennedy 跟他的經濟顧問James Tobin一次私人對話中表露出來。


JF Kennedy: “But is there any economic limit on the size of the debt in relation to national income? There isn’t, is there? That’s just a political answer, isn’t it? Well, what is the limit?” Asked JF Kennedy
Tobin said: “the only limit is really inflation.”
JF Kennedy: “That’s right, isn’t it? The deficit can be any size, the debt can be any size, provided they don’t cause inflation.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talk.”

2010年聯儲局主席Ben Bernanke對其貨幣政策辯護:


Asked if it's tax money the Fed is spending, Bernanke said, "It's not tax money. The banks have accounts with the Fed, much the same way that you have an account in a commercial bank. So, to lend to a bank, we simply use the computer to mark up the size of the account that they have with the Fed. It's much more akin to printing money than it is to borrowing."

他們都很清楚龐大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只是政治考慮,美國不會破產,同樣的道理也應用於國內政府,救不救內地房企,其實只是政治考慮,中國崩盤論也不會發生。


既然擁有印鈔權的國家政府如日本、美國可以印銀紙解決開支,過程無需稅務、龐大財政赤字也不是問題,為何政府要發債借錢?


上面JF Kennedy 與經濟顧問的對話已揭露答案,那就是通脹。


首先,以發債代替直接印銀紙,這樣做可減少由印銀紙引發通脹。國債有部份是賣給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由於美元是最大的儲備貨幣,其他國家貿易需要,因此其他國家中央銀行亦需要持有美國國債。舉個例子,中美貿易戰之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由於中國大陸大量出口貨品到美國,貿易得到大量美元,若即時兌回人民幣,便會引發人民幣大幅升值,為避免這情況發生,中國政府亦同時買入大量美債。大家亦會想到,現時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減少,當然也無需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這亦是為何中國在不斷減持美債。話說遠了,其實其他國家中央銀行買美國國債,發債代替直接印銀紙便可解決資金需要,同時減少通脹影響。


另方面,雖然政府擁有龐大債務,如果持續高通脹,債券到期日還款的錢還剩多少價值,因此政府必須控制通脹為先決條件。


上篇文章亦有講到,MMT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指出,「龐大財政赤字是沒問題的,問題是資源不足夠會引發通脹」,當經濟的資源不足,印銀紙應付增加了的政府開支,公共和私人機構互相爭奪資源會引發通脹。例如人口老化導致醫療開支增加,如果醫生、護士供應緊張,便會與私人醫療機構爭奪資源,醫生、護士薪酬被搶高,因此引發通脹。


然而政治上,縮減公共醫療及服務是不受歡迎的政策,公共開支擴張了之後很難即時縮減,而私人機構彈性較大,大幅加息之下,經濟變差,私人企業便會裁員減薪,隨之而來當然是失業率上升,那便可減少私人企業爭奪資源,從而壓低通脹。


好了,回到題目「直到QE的盡頭」,什麼時候不能再以QE(cute 姨😊)解決經濟問題?短期而言是通脹,但長期而言,是當人們不再信任該國的貨幣。


當然,現時而言,南美國家、中東國家、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信任度肯定比美國低,因此談到貨幣崩潰論,怎樣都未輪到美國,但這是否代表不會發生在美元?這種說法就好像「我成績不好不打緊,最緊要還有很多人成績比我差!」問題是「我的成績不好是否無需理會?」更甚的是其他人認為他們成績差是因為我的問題。


正如上面指出,其他貿易國家會買入及持有美債,這有助減低QE對通脹的影響,但倘若其他國家減少買入美債,會如何影響美元霸權(hegemony)? (連財政部長耶倫都以hegemony 來形容美元啊!)


事實上,美國QE影響力很大,美國QE,全球都要跟,因為貨幣兌換差距不能太遠,因此現時很多國家試圖以本國貨幣作貿易交換,儲備貨幣多元化等等,大方向都是去美元化,俗語有云:「羅馬既非一日建成,也非一日毀滅」! (完)



Related Topics:










2024年7月1日星期一

Don’t Trust, Just Verify





早前我在文章指出科技巨頭的AI有私隱隱患,好多人只會覺得無耐,但仍未知道問題可以幾嚴重。近日網絡上大量影片教人如何對ChatGPT進行”越獄”, 由於 ChatGPT被禁止進行一些非法行為或教導用戶做犯法的技術,”越獄”的意思是將禁止解鎖,令ChatGPT 可做到禁止的事情,從而製作出詐騙電郵、假網站、有毒連結。當科技巨頭競爭激烈,不顧後果地推出AI更緊貼知悉個人的生活細節、品味、習慣、家人、朋友連繫,當LLM被黑客入侵,這便變得非常危險,由於AI的運作是在黑盒之中,AI如何作出決定,製造者是無法知道。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一名駭客正在對微軟、ChatGPT和谷歌的LLM進行“越獄”測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始終會找到漏洞。因此,作為用戶,必須有心理準備,改變現時的工作習慣,不要隨便信任,即使是由大企業發出的資訊,而是「verify」,這就好像Crypto 界經常說的「Don’t trust, just verify 」。另外,對於新AI技術切勿跟車太貼,這也是以下BBC影片的忠告。


兩星期前,根據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前執行長稱,俄羅斯黑客Qilin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倫敦NHS供應商Synnovis盜竊大量醫院病人的個人資料,並且加密後進行勒索。估計Synnovis拒絕交贖金,根據BBC報道,資料包括患者姓名、出生日期、NHS號碼和“血液測試”均在暗網被公開。



https://youtu.be/Fg9hCKH1sYs?si=TTOrmzNQBIOLazRh





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

樂觀的人較悲觀的人易成功





樂觀的人較悲觀的人易成功


重點是對事物的態度:


悲觀的人說「無可能」

樂觀的人說「可以試吓」


悲觀的人說「不能做到」

樂觀的人說「做唔到先再算」


悲觀的人說「我食花生,睇佢點死」

樂觀的人說「我可以怎樣幫?」


悲觀的人說「係咁架啦」

樂觀的人說「少少都係進步呀」


悲觀的人說「好高風險」

樂觀的人說「做好風險管理慢慢試」


悲觀的人說:「失敗的機率高,所以不用試」

樂觀的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悲觀的人說:「躺平好過啦」

樂觀的人說:「人生係一個過程」


樂觀的人較悲觀的人更易成功,因為他們不會放棄任何可以改變的機會,並且努力嘗試!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AI 的私隱爭奪戰








上篇文章指出使用Google 和微軟的 AI 存在私隱隱患, 特別是微軟即將推出Copilot + PC Recall的產品,不單止記錄輸入、搜尋、還記錄用戶電腦所見的一切,美其名是更好服務你的需要,其實是私隱記錄機器,這些問題其實已有網絡專家提出,並且在網絡引發熱烈討論,結果微軟推遲其Recall的推出。


有網友認為為了方便,失去私隱是無可避免,我想指出,使用AI的私隱問題只是科技巨頭慣性濫用個人資料的結果,並非無可避免的,我們所需做的就是多加關注自己是有選擇的。


科技巨頭爭相發展AI, 除了Google和微軟Copilot PC, 還有Meta(即Facebook 和Instagram 的母公司),斥巨額資金購買35萬塊H100型號的輝達AI晶片,以支持AI發展的基礎建設和數據庫。當大家都只是關注其股價因AI資本投入而起死回生之外,有沒有人注意到Meta的數據來源出處?說出來倒令人心寒,Facebook 原本以尋回自己多年失去聯絡的老友作招徠,用戶一心以為只是朋友、親戚之間閒聊及update自己近況的平台,有些人甚至把子女成長的照片也放上去與親友分享,而Instagram 原本是一些人分享自己生活照片,亦可能是炫耀自己的平台,這些一切,今天竟然淪為Meta 訓練AI的數據。


由於歐盟有法例監管社交平台使用個人資料的用途,在這輪AI發展潮,歐洲人的個人數據被Meta剔除。


Facebook 對我而言只是發放已公開的網誌資料、新聞連結、幣市消息,我個人並不會把自己的照片和跟親友生活照放上平台,希望大家多點關注在平台分享的私隱資料。


另外,電腦底板的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行AI,亦可能令端對端加密(End to end encryption )的通訊失效,因為在通訊內容加密前,在電腦層面,AI已經閱覽,這也是需要關注的。


現時科技巨頭爭相開發的AI應用主要是私人助理,我在Texas的Consensus conference 首次接觸一個字叫 “Agent” , 什麼是 AI agent, 那就是AI代你揸主意做一些事情,例如明天你要見客,你需要在一間寧靜及較為高級的餐廳跟客戶談生意和午飯,根據你的budget、餐廳要求和地點,AI代你作決定和book枱,如果你明天想跟相識多年的朋友吃晚飯,AI agent 根據你們多年的聚餐習慣幫你book 枱,所以了解你個人生活、整理個人資訊,都是AI agent需要做的事情。問題是如何處理你的個人私隱?早前的Coplilot Recall ,AI會把資料掟去中央數據庫,由於數據庫越來越大,AI也將會越來越強大。另方面,根據蘋果公司的Apple Intelligence, 所有個人的數據處理都留在你的手機,這有點像去中心化AI的理論。


什麼是去中心化AI?這也是我在今次Consensus 2024 conference 學到的,AI的訓練數據來自去中心化節點的區塊鏈,同時AI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處理和儲存資料。去中心化AI系統讓使用者可在個人的電子裝置上使用預先訓練的人工智能模型,用戶便能夠從人工智能生成的洞察力中受益,而不需將資料控制權交給中心化的機構。然而去中心化AI在爭奪AI 人才和資金都未及中心化機構,這點都在今次Consensus Conference 討論的重點。


去中心化AI 系統運作方法聽起來有點像蘋果的AI intelligence方案,也是這星期有關的AI 幣大跌的原因,但其實去中心化AI系統讓個人能保留個人資料的控制權和授權使用權,從而加強私隱保護,而不需依靠中心化的機構(亦即是蘋果公司)來管理和保護個人敏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