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科技戰」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科技戰」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中美芯片戰之中國反擊戰






很久沒有跟進中美科技戰,因為近期的發展涉及很多半導體技術知識,需要科技人的支援,亦要筆者花時間閱讀資料消化才能寫出來,過程有點困難,但筆者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影響世界通脹和未來經濟發展,牽一髮而動全身,兩個大國的互相制裁將會影響世界經濟,讓我們探討,有錯請指教!


中國商務部在7月3日宣布將對涉及半導體原料的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業者需取得許可證才可以出口,8月1日生效。估計此舉將衝擊全球半導體市場,我們將探討有何影響。


在此之前美國已夥同日本、南韓限制出口高端晶片到中國。荷蘭政府在6月30日亦宣布某些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前需申請許可證,估計措施是限制ASML對中國出口3種型號的DUV(深紫外光)光刻機製造晶片,九月生效。預期美國在七月會宣布同樣的限制。上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到訪中國大陸之前,美媒透露,美國拜登政府可能進一步限制大陸企業使用美國雲端運算服務,以規避美國限制中國使用人工智慧(AI)晶片。自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已接連宣佈各種晶片出口限制到中國,美國與盟友深化對中國的科技戰可見一班,但鮮見中國回擊,這次中國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是中國反擊戰?美媒説影響有限,而且可以找替代品,香港傳媒說有影響,通常各說各話。


我問了科技人,他給了我一些資料閱讀,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據行業組織「關鍵原材料聯盟」(Critical Raw Materials Alliance)稱,中國生產了全球60%的鍺和80%的鎵。


鍺的英文「Germanium」,鍺是一種銀白色金屬,不是直接取得的土礦,而是鋅生產的副產品得到。鋅是製造汽車、建築材料用到的源材料,換句話說,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獲得鍺這些副產品,因此生產成本很低。鍺主要用於製造光纖產品、夜視鏡。我諗這方面的制裁,可能主要影響軍事方面?


鎵的影響可能比較大。中國製造了全球80%的鎵,鎵同樣是柔軟、銀色的金屬品,主要是來自處理鋁土礦和鋅礦石的副產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製造商和消費者,製造什麼需要用到鋁?高鐵、汽車、電子產品、建築等等,中國自家建設了很多高鐵貫穿全國,也為其他亞洲國家建設高鐵,在使用鋁製造高鐵和汽車的過程中獲得鎵這些副產品,因此也是以很低的成本獲得!所以,美國、歐洲說自己能生產鎵,第一個問題要問是:「At what cost?」


鎵Gallium用作生產兩種材料:


Gallium Nitride 氮化鎵(GaN)和 Gallium Arsenide 砷化鎵 (GaAs)


GaN是一種非常堅硬及提供較穩定機械功能的寬能隙半導體材料,相較於Silicon 硅器件,氮化鎵的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擊穿強度、更快的開關速度、更高的熱導率和更低的導通電阻,性能顯著優於硅器件。


氮化鎵被用於生產半導體功率器件、射頻元器件和發光二極管(LED)。在功率轉換、射頻和模擬應用領域,氮化鎵已經成為硅半導體的替代技術的能力。


第一代製造半導體晶體管是真空管,但它們的低效率,產生較多熱量,體積龐大和成本高昂,限制了它們的最終應用。


硅很快成為第二代半導體晶體管的首選材料,原因是它的電導功能優於真空管,而且生產成本更低,硅的晶導體管迅速崛起,期後更發展出集成電路。硅半導晶體管持續到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


「摩爾定律」要求晶體管的性能大約每18個月翻一倍,成本下降,創造出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新產品。在功率轉換方面,硅的功率MOSFET是其崛起的核心。


但漸漸地,硅功率MOSFET在成本持續下降,但在提升更好性能方面似乎到了盡頭。


然後是第三代半導體源材料氮化鎵 GaN,氮化鎵比硅更有效地導電,效率高達1000多倍,同時生產成本也比硅低,硅已經到了極限,氮化鎵在摩爾定律下取代硅成為新的、性能更高的半導體材料。更重要的是單件氮化鎵器件比硅器件小得多,因此產品可以更細。


下圖是氮化鎵應用到的工業,也會是影響的產品:





簡而言之,GaN製造出來的產品,開關更快、速度更快、發出熱量較低、體積較細、成本較低,這都是它能取代硅成為新一代半導體源材料的原因。


那麼,製裁限制GaN有何影響?一粒IC只佔整件產品很小部份,成本也很低呢,即使成本上升一倍也不見得有很大影響吧!未必!問題是沒有貨,無法生產,即使繞道取得,生產鏈受阻,整件產品的成本都會上升!


至於有說找取代品,如果有高一級的替代品,早已成為主流了吧,即是產品可能要降Grade,回到上一代,體積大一點、速度慢一點、熱一點。


最後是砷化鎵(GaAs),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主要用途在於光電通信、激光二極管和紅外發射,以及製造紅外發光二極管、微波頻率集成電路和光伏電池等器件。根據資料,軍事、太空、高端電子產品都會用到。


GaAs造出來的產品耐熱度更高,可以作為高溫電子產品的應用。另外,它造出來的產品噪音比較少,所以適合用於更高頻的電子產品,即例如microwave 、通訊用的電子產品。


總的而言,中美的芯片戰深化,任何生產供應鏈受阻,都會令生產成本上升,最後影響的是我們,消費品漲價的同時,產品質素下降,體積可能要回到大一點,而速度慢一點,耐熱性低,產品容易發熱,試想像power adaptor 回到5至10年前的大小、容易發熱等等,我們要忍受這些….



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

在加拿大使用網絡見聞[2]- 真的是國家安全問題?





我們經常在新聞媒體聽到美國指責華為5G基建對美國網絡構成國家安全問題,於是呼籲盟友停止使用華為的產品及5G機樓設施。於是,加拿大本來已經建好或正在使用的華為5G設備,和之前的所有建設合約終止,終止合約的賠償不在話下,建好的設施要拆,也涉及龐大開支,怎麽用之前不是考慮好才使用?現在連華為手機也是被禁止在加拿大使用,我家姐跟我說:「不要被人看見你使用華為手機!」


話時話,我在出發去加拿大之前,專程買了一部華為手機,大概5000幾港元一部的P50,主要是想看看Leica 鏡頭有幾好、18mm 的超廣角鏡頭、和光學影像防手震長焦距鏡頭最高可作50X數位變焦,當是買部相機,輕巧方便攜帶,我仍然使用iPhone 8作為主要通訊、上網之用,為何不素性換iPhone? 首先,我的iPhone 8仍然很好,不想換,另一方面,差不多的拍攝功能,iPhone 13 pro價錢貴大概兩千港元。只是想在旅行拍些靚相,而且我經常行山,華為手機當相機用絕對乎合我的目的。




(這是用華為手機的50X長焦距鏡頭從遠處影的🤗)



說到行山,最有滿足感的一次是從Jasper的吊車站再hike上2,464米的頂峰,環迴360度的Rocky mountain 盡在腳下,那種成功感難以形容!不過,落山才是最大挑戰,因為山上的積雪在夏天已變成厚厚的冰,沒有帶行山杖,一邊行一邊滑下去,困難重重!所以相機輕巧對我而言很重要。




(360度環迴Rocky Mountain 😍)


但由於華為手機不能直接用Google 、WhatsApp 等app 功能,只能透過下載一些app 再下載Google, 所以分享相片到WhatsApp 要很轉接,先上載到Google drive,然後從這裏分享到其他app 作不同用途。這方面的確有點麻煩,但影美景留念才是重點吧!


話說回華為5G對國家安全威脅,我跟一些IT人討論過這些問題,外媒和各類政府報告都指出有關風險,IT人都不以為意指出,5G網絡就好像一條快速公路,假設成條公路都裝滿了偷聽器,如果汽車在此公路通過…..,汽車關上了窗門,誰也偷聽不到汽車內的對話⋯⋯,汽車比喻的正是我們的手機App, 如果App有後門…..,所以問題不完全是華為的…..,可能我錯,政治敏感問題還是少説了。


我在加拿大看到另一些問題,那就是個人對網絡安全意識很薄弱。如我上次「加拿大使用網絡見聞[1]- 沒有網絡的日子」文章提到,在大部份的食肆、商場都提供免費WiFi, 有些食肆在你落單之後便會給你password, 而且沒有限制時間。在加拿大公眾地方上網很方便,但亦很容易被駭客入侵,究竟有幾多人會在公眾地方上網時用vpn? 應該不多。


另一次經驗,我們在酒店員工辦公室門口行過,只是經過而已,看到酒店admin 的password 很大隻字貼在牆上…唉!😩 經常說別國乜乜乜駭入系統,可能其實是人們網絡安全意式薄弱。



2019年5月22日星期三

超級撒亞人的科技戰


有分析將科技戰和貿易戰的影響分開來講,在股票市場而言,科技戰影響科技股,但在經濟而言,科技戰和貿易戰同樣會對經濟負面影響,中美打科技戰,雖然強弱分明,但對全球經濟影響將會是攬炒。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美國公司與華為商業交易,美國公司也不能使用華為通訊設備。此視為貿易戰的升級。


侵侵攻擊

鋪天蓋地的新聞都是Google應美國政府規定中止與華為的業務往來,意味華為手機的Android(安卓)系統將無法更新及使用Google Play、Gmail、Google地圖、和YouTube,由於國內禁止使用Google,因此對國內市場沒影響,但由於Google Play、Gmail、Google地圖、和YouTube在海外幾乎是必用的App,就算你唔用,你的朋友用,你還是離不開這些應用程式,因此這對華為海外市場將會打擊不小,現時暫時有90日寛限期,看看後事如何。

另外,華府的封殺令之後,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和博通(Broadcom)等晶片製造商亦發通告給員工不再供貨給華為,直至另行通知為止,但可能班商人事後跟侵侵説還有很多供貨合約及服務合約要履行,不能話停就停,昨天華府給予90日寛限期,這反映侵侵沒有事前跟商界商討可行性。

華為或者還可用自家開發的OS,以取代Android 作業系統,但google play 賣的其他應用程式的更新也會受影響,而禁止賣晶片一役,從任正非的說話「會繼續硏發晶片」和「準備好自行開發智能電話必要的半導體」,即是在中短期內都未有,影響不可說是輕微,5G發展也不用說了。坊間口水戰認為不會影響5G供應,即使近日電訊盈科也說會如期供應5G網絡設備,中國以擁有5G技術是毋庸置疑,但配合使用5G的射頻仍然是高通供應,華為說他們很快做到晶片,這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怎麼樣的晶片,如果一早已能追到高通晶片的精細技術就無需買人家的了,仍然是那句,且看後事如何!

事實上,根據維基百科:

「高通驍龍(英语:Snapdragon)處理器是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為行動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电脑以及SmartBook)所推出的處理器系列平台名稱。

Snapdragon的中央處理器 (CPU) 採用ARM RISC架構,單一SoC晶片上可以包含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 GPU、無線通訊模組,以及其他軟硬體支援GPS、相機動靜態攝影和手勢操作等等行動裝置需要的功能。採用Snapdragon處理器的產品廣泛,橫跨Android、Windows、FireFox、Blackberry等系統,在手機、平板、智慧手錶,甚至智慧電視上都能看見Snapdragon處理器。」

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幾乎現今很多東西,包括地鐵車廂都用高通處理器,事態發展不容忽視。

不過、中國亦威脅禁止出售稀土給美國作為回擊,這樣做極可能拖慢全球科技產業發展。


中國的反擊

如果科技戰這樣繼續打下去,美國經濟也必定受影響,試想想Intel、Qualcomm等公司的銷售也會減少;現在大家還speculate蘋果公司將成為中國打壓對象。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正如你禁大豆,商人在加拿大出口,拆了標籤癡另一個上去便可,同樣事情可能都會發生在科技戰,但經過中間人轉運,成本便會上升,所以經濟學家無不預期通脹上升,另一方面,由於成本上升,運貨量也會減少,因此,貿易戰科技戰的結果是全球滯脹⋯⋯所以、兩國的科技戰,我以超級撒亞人之爭來形容。

從大局來看,中國近年有崛起和超越美國之勢,科技使用得越多,新技術發展成本越便宜,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市場,因此使用量必定較美國多,發展也會較美國快,這是必然的趨勢。因此我認為美國打科技戰是趁自己仍然有優勢之時背水一戰,不會因明年總統大選而停止。

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對股票市場影響有限,但科技戰對其他製造智能手機組件、智能手機銷售不會好得那裏,更遑論手機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