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電訊市場分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電訊市場分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蘋果公司業績窺看智能手機市場的未來

筆者作為蘋果粉絲,早於2015年2月3日寫了一篇「忘了初衷的Tim Cook」,當時直指蘋果行政總裁Tim Cook忘了蘋果產品以用家體驗的初衷,亦曾批評iPhone6和6 Plus機身越來越薄,質料接近Samsung,而且Apple Watch也不是筆者杯茶,因為筆者沒有帶錶習慣,亦相信這是一個潮流,那時賣出蘋果(AAPL) 股票,當時價格約118美元,距離5月見歷史高位的132美元不遠,見證買自己使用的產品的股票,當正自己是大股東,是有其投資道理。

上週4月27日蘋果公司公佈業績,截至3月底的第二財政度盈利從上年同期跌22.5% ; 每股盈利從2.33美元跌至1.9美元, 較分析員的平均預測少10美仙,營業收入減少13%, 是2003年以來首次下跌, 據報告指是大中華地區(即中國、香港和台灣) 的營業收入大幅下跌26%所致,其中貢獻蘋果公司67%盈利的iPhone銷售量較上年度同期下跌16.3%是收入下跌的主要原因,而毛利率從39%減至37.5%至38%,其他蘋果產品銷量亦見雙位數下跌,iPad跌19%, Mac電腦銷量跌12%,AAPL當日收市後進一步跌至 96美元,現報93.74美元。




記者會上行政總裁Tim Cook指,單純計算中國銷售業績僅下跌了 11%,不計算匯率僅下跌了 7%,因此認為大中華區業績轉差主因是香港,港元跟隨美元走強,導致旅遊、購物指數下跌,拖累蘋果的大中華區以致整體的銷售。這說法不無道理,過去iPhone 6之前蘋果公司的銷售策略,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首批銷售總是以香港為先,中國內地遲小小,這提供了人們套利的機會,很多原本是內地的銷售量,卻讓一批香港人以原價買入,高價轉售內地心急用家,而且過去幾年內地送禮潮旺盛,因此很多香港的銷售是炒出來的,是過度銷售,現內地打貪,送禮潮消退,調整實屬預期之內,而這種調整跟環球的產能過剩問題如出一轍,增強iPhone SE的性價比亦無助改變的現實。

另外,對手三星亦公佈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 5.7% 至 49.78 兆韓元,營業利益也增長 12%,Galaxy S7銷情好令手機業務獲利飆升,毛利率從去年10%增至14%,仍然是三星賣出兩部手機才等同蘋果賣出一部手機,比較出貨率是沒多大意義。

然而,蘋果和三星兩大智能手機巨頭同時面對兩大隱憂:第一,根據研究機構IDC發佈2016年第一季全球手機市場報告指,全球智能手機共出貨3億3490萬支,較去年同期僅增加0.2%,顯示智能手機市場已達飽和情況。第二,中國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有肥水不流別人田之勢,國產的智能手機華為、小米及二、三線手機紛紛搶佔內地中價和低價市場佔有率。

換句話說,在環球經濟放缓,中國打貪和送禮潮過去,整體市場個餅沒有大了,還可能收縮,競爭内地市場困難度增加,看來蘋果的盈利調整期還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而三星的未來盈利能力也不見得好幾多。


2016年3月21日星期一

蘋果公司的無奈




美國法庭就加州槍擊案頒令蘋果協助FBI解鎖 iPhone,但遭蘋果公司拒絕,爭議升级至總統層面,上星期在一項音樂節開幕演講中,總統奧巴馬開腔批評發展絕密加密裝置的電子產品。
其中幾句說話點出了政府對這些產品的看法:

“no one should take an absolutist position on the debate between privacy and public safety.”
譯:沒有人應該採取絕對態度來處理私隱和公眾安全問題。

奧巴馬所指的私人與公眾安全的處理如下:
  • 在處理私隱方面, 政府提取智能手機資料的權力應受限制
 “Yet access to smartphones by government should be limited so that it can't "willie nilly" get into anyone's phones.”
  • 但在處理公眾安全方面,政府也需要很強的加密方法以提防恐怖主義或防止人們干擾金融體糸和交通系統,這些系統也日益電子化,容易受黑客攻擊
“What makes it even more complicated is that we also want strong encryption is because part of us preventing terrorism or preventing people from disrupt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or our air traffic control system or a whole other set of systems that are increasingly digitized is that hackers, state or non-stage, can’t get in there and mess them up.”

奧巴馬質疑是否有需要製造一件加密程度強至完全無法解鎖的科技電子產品,令到執法部門無從拘捕戀童犯案者和恐怖活動策劃人,連簡單的税務法例也無從執行,那麼每個人的褲袋都像攜帶著一個瑞士銀行戶口般,因此在權衡取得需要的資料時,多少也要有人讓步。

“So now we have two values that we say are important. And the question we now have to ask technologically is if it is possible to make an impenetrable device or system where the encryption is so strong that there is no key, there is no door at all. Then how do we apprehend the child pornographer? how do we solve or disrupt a terrorist plot? What mechanisms do we have available to do even simple things like tax enforcement? If in fact you can't crack that all, if the government can't get in, then everybody is walking around with a Swiss Bank account in their pocket. There has to be some concession to the need to be able to get into that information somehow.”

總括而言,奧巴馬對無法解鎖的加密電子產品的立場重點是,在公眾安全和稅務執法前題下,一些讓步是必須。

對於如何立法應對超強加密裝置的電子產品,歐洲已經起動,英國早已提出立法對拒絕解鎖加密電子產品的疑犯監禁3年,不過這種做法無助於堵截可能隨時發生的恐怖襲擊,尤其當恐怖活動策劃者喜以自殺式進行襲擊,令解鎖加密電子產品責任落在開發產品的科技公司。

而法國更率先針對科技公司立法,法國國會內部大比數投票支持擬定新法案,如果政府機構進行恐怖主義調查時,科技產品製造商拒絕為加密裝置電子產品解鎖,將要面對每單拒絕案罰款35萬歐元,其公司高層最高可被判監禁5年。

如果蘋果公司繼續堅持拒絕解鎖iPhone、iPad,所面對的巨大壓力將會是來自世界各國,對蘋果公司的影響,是Tim Cook所難以承受的。

無日無之的訴訟對一間原本最大市值公司的破壞性,大家或可借鑑2000年微軟被美國司法部裁定反競爭行為,2001年案件終結,雖然微軟公司逃過被拆細的扼運,但Bill Gates的精力長時間被消耗在處理訴訟,這年間微軟失去競爭力,微軟股價在99至2000年見頂,一沉九年,直至2009年才再重拾升軌。

(P.S. 此之所以很多高度加密的電郵服務及加密貨幣如Ethererum,公司都設在中立國家瑞士,而比特幣的創辦人甚至失蹤,都不無原因)

2015年2月3日星期二

忘了初衷的 Tim Cook

蘋果於上周四公佈截止12月底的財季業績,iPhone銷售7,450萬部,比2013年同期增長46%,季賺180億美元,創下全球上市公司有史 以來最高季度盈利,成為「史上最賺錢企業」,而總營業額達746億美元,當中iPhone貢獻逾三分之二,主要是iPhone6和6 plus大賣,大罔威力之餘,中國市場增長可觀亦是季度盈利創新高的主要原因,公佈業績之後AAPL股價曾升至118美元水平,平了2014年11月24 日曾見的高位,現股價118.63美元。

早兩年,甚至去年,仍然很多人喜歡以iPhone與Samsung比較,筆者兩年前已經說無得比,現果然見真章,Samsung公佈的第四季度業績顯示手機銷售大幅下滑,淨利潤從一年前的7.3萬億韓元暴跌至5.35萬億韓元(49亿美元),跌幅27%。

筆者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無得比」 指出,蘋果iPhone的毛利率45%,雖然Samsung是賣機王,但Samsung的手機業務毛利率只得17.4%,蘋果賣1部iPhone的毛利已 相等於Samsung賣出3部智能手機。現在競爭形勢更惡劣,中國的小米和日本大量雜牌子智能手機都是Samsung的競爭對手,業務毛利率更由2014 年第一季的19%跌至現時7%,而iPhone的毛利率仍然有40%,真的是無得比。

不過,iPhone能否在智能手機泛濫的市場仍然獨占鰲頭?筆者曾經在一些舊文章指出,iPhone與Samsung、小米和日本大量的雜牌智能手機無得比的原因,除了統一的iOS方便App開發和作為銷售平台,還有iPhone的獨特金屬外殼令其不單是一部手機,而且設計有如首飾一樣矜貴,佔據着高檔市場的地位,然而iPhone6和6 Plus機身越來越薄,質料接近Samsung,成為與Sony直接競爭。

至於AAPL的股價,筆者暫不敢斷言升跌了,始終蘋果產品還有 Mac機、iPad,未來還會推出Apple Watch。筆者亦想趁機揶揄Tim Cook,在沒有理會用家的喜好,無呈呈塞一些歌入人家的iPhone,雖然是送的禮物,不過不是人人喜歡U2的,而U2的歌也不是首首好聽,筆者要上網 查看如何消除歌曲,亦要把iPhone接駁電腦才可消除,認真費時失事!筆者想講的是,Tim Cook忘了蘋果產品的初衷是以用家體驗,為用家帶來方便而非麻煩,但現在的Tim Cook改變世界之後,為世界增添麻煩!!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沒有牌照就買電訊頻譜

HKTV最新發展正如筆者所料,只要做App,透過電訊網絡(telecommunication)便可以跨過免費電視牌照,言論自由在網絡發展如此發達的今時今日,怎麼可以限制得到?傻的才會相信!

王生7月開台了,用的方法有一半是我所講的透過互聯網輸送(看圖中紅色圓圈那邊),這方面其實跟myTV一樣,OTT只是發放平台。

另一個方法(看圖中黑色圓圈那邊)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因為我記不起中移動在2010年買了一個流動電視牌照並已荒廢了三年,現在王生就是透過這流動電視頻譜作為大氣電波,發放電視影像數據。



接收方法就如以前魚骨天缐,市民在手提電話或平板電腦插入一個接收天缐,而電視便需要插一個機頂盒,那個機頂盒是應該有條天線接收空氣中的電波,簡而言之,接收方法就如你的手提電話收取訊號一樣。而手機或平板的電視開關掣應該是一個App吧!

不過,筆者有個問題,在iPad、 iPhone插東西,是須要蘋果批准的,即是要向蘋果付費?
利用流動電視頻譜發放電視訊號是一個新方法,理論上就應該與無線電視的大氣電波頻譜相類似,畫像是否會一樣清晰,便要拭目以待,當然王生一定試過才公報,但大規模地使用又是否會跟試驗時一樣效果,真是要用到先至知。

而OTT接駁不同電訊網絡,限制應該會是數據速度的流量,早前我一個親戚投訴上網慢,一查之下,原來是大廈公用網絡分發給每個住宅單位,所分得的除了用於上網,還有收費電視也是經同一網線,因此流量速度受到限制,現在他要自行加錢(安裝光纖費$1000)以每月$300加大數據流量至300M。

看來,要有穩定的數據傳送和畫面清晰保證,王維基還是需要免費電視牌照,希望他不要排除收購亞視的可能性。

技術嘢講完,講下政治層面,有說是中央幫忙補鑊,我也希望相信是我提醒了他做App來跨過免費電視牌照!不過,唉!買電訊頻譜呀,你估去Landmark買LV嗎?話買就買?除了要商討收購價,還要做測試的,起碼要証明頻譜是可以做到預期的目標,兩個月就可以做那麼多嘢?我傾向認為這個方案一早已經存在。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新世代的揾錢模式

筆者在「貧富懸殊的元兇」一文曾經指出,貧富懸殊、中產向下流是世界性的趨勢,年輕人要抗衡向下流,必須掌握科技。今天給大家看看一些年青人如何在網絡上賺錢。
看看以下兩條Youtube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7Lrwe6wwi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MGTtwE25s



上載者nigahiga,上載了十幾條youtube片,全都是一至兩個人搞笑對話,低成本製作,內容非常傻氣,近乎是傻佬講話,然而這些年青人並不傻,他們的每條短片觀看人數高達六百幾萬至三千幾萬,訂戶過千萬,有這樣的成績,廣告收入肯定不少。在網上還看過很多以上類似搞笑低成本製作影片,都是過千萬人觀看的。另一個 youtuber Smosh也是在網上製作搞笑影片而大受年青人歡迎,一些影片也是過千萬點擊。有時間看看,只是看小朋友對傻人搞笑的反應,又真的幾有趣!

又有一些年青人專登拆爛一些東西,然後教人修理。想不到原來全球有那麼多人想知道如何修理東西。其主要收入當然是售賣零件。

另外有一些年青人在網上低價買入一些東西,再在淘寶價高者得轉手賺錢,不要以為是吹水,是真人真事。

從以上例子所見,他們成功的關鍵的市場對象是世界性,題材是世界性的。反觀現時香港年青人在網絡製作政治youtube片,相信最成功的,點擊也只是幾十萬至百來萬,相較海外年青人的傻片,簡直是天壤之別,真是傻的都鬥贏你,原因很簡單,人家的市場是全球人口,而香港本地市場再多也只是七百萬人,況且當中很多是BB、老人不上網,市場實際是少於七百萬人。

現在你去問十個香港中學生:「你將來想做什麼職業?」九個會答將來想做醫生、律師、會計師、banker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雖然穩穩定定帶來收入,但要真正能夠賺大錢,你需要在行內成為頂尖兒,best of the best,而事實上,做這些行業的頭幾年,必須要做牛,人工也未必能夠追得上樓價的升幅。一些想自己出來做生意的,卻因租金昂貴,由朝做到晩也只夠交租,成為業主的奴隸。今時今日,海外年青人已經不是這樣揾錢。

新世代的揾錢方法是無分國界,能夠打破高租金的限制,你無需好持別出眾,無需要best of the best,不需要是專業人士,只要掌握出到世界性喜歡的題材,賣的產品是面向世界市場,便不愁沒有客,這就是新世代的商業模式,打破很多舊有的規限。

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電視風雲之拆解傳送頻譜之謎

筆者在「電視風雲的疑點」一文,提出了一些問題,旨在引發一些討論,從而得出一些新觀點,讓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問題!
在 Facebook 討論中獲得一些新見解,筆者整合了在此分享。讀者提出了兩項新問題:
1)兩個獲得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Now TV 和 Cable 如何傳送他們的頻道
2)牌照和 App 的分別

現時TVB的傳送方法

首先我簡單看一看大氣電波即TVB是如何傳送,看下圖:

 
 
大廈天線接收了大氣電波後,分發到各層單位,家中的LCD電視在接收高清電視仍要接駁機頂盒,iDTV(LCD TV內置機頂盒) 則無需機頂盒。

新台的傳送方法

兩個新獲得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Now 和 Cable 如何傳送他們的頻道?

據我了解,在伸請本地免費電視牌照指引的細則中(Guidance Note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For Domestic Free Television Programme Service Licences in Hong Kong) ,其實是沒有限制的,以下是一些技術資料內容:

Technical Information

4.9 The applicant should confirm whether it will operate its own transmission network or hire the network services of other carrier licensees and provide the relevant details. For applicants who would like to operate their own transmission networks, they should apply for a suitable licence unde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Ordinance to carry the service.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where applicable, is required –

d) the planned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required to be installed at customer end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service, including the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 if IBCCDS is used for distributing the services;

(f) the access method by which viewers will request and receive a programme. If a set top box is used, details of the set top box design, connection method, equipment cost and any installation charge etc.;

(h) if IBCCDS is used for distributing the service in buildings, the applicant should also give an indication of the ranges of frequencies required in any IBCCDS. The CA may consider allocating certain number of channels from the frequency plan, which is available at the web site of the Office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FCA) at
http://www.ofca.gov.hk/en/industry_focus/broadcasting/index.html, in case the applicant wishes to deploy the IBCCDS. The applicant should indicate the number of channels which they will require, with full justifications and calculation given;

其中4.9(d) ,(f) ,(h) 都是有關獲發牌的公司要自行負責提供頻譜的裝置和投資,即是說Now 和 Cable如果要用大氣電波傳送都可以,不過現時大部分人都已經上網,此做法不合乎經濟效益,加上之前搞收費電視時,已在大部分大廈設立了公共設施,其中PCCW應該是覆蓋率最高吧。而上週iCable旗下的奇妙電視就指出「將利用有線寬頻網絡,及連接本港大部份大廈或屋苑公共天線,覆蓋率達75%,並於啟播一年內,為95%家庭在毋須安裝接收器情況下提供服務」。下圖簡單解釋兩個台傳送訊息的方法:


 
 

Note: IBCCDS(In-Building Coaxial 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大廈內同軸電纜分配系統): 安裝在大廈內的同軸電纜系統,用以傳遞電訊、廣播及保安服務的訊號。該系統可包含公共天線系統(CABD)、衛星電視共用天線系統(SMATV)、閉路電視系統(CCTV)、有線電視系統及上述的任何組合。

從上圖,PCCW和Cable可能有兩種方案,方案(1) 是光纖直接入屋,方案(2) 是光纖入大廈內同軸電纜分配系統(包含公共天線系統) ,如果是舊式電視或LCD電視,相信是需要機頂盒,如果是iDTV,便無需機頂盒。

問題 : 如果村屋或之前沒有Cable的設施又如何?


至於HKTV如果獲得發牌,光纖如何入屋?如以方案(1) 直接入屋,之前用開香港寬頻,便沒問題, 如果沒有用開,是否需要逐家安裝?如以方案(2) ,HKTV便需要在大廈做IBCCDS(安裝在大廈內的同軸電纜系統),由於Cable 和 PCCW在之前收費電視己在全港大部分大廈做了公共裝置,相信HKTV這方面的起跑線應在兩台之後吧!另方面,傳送電視的數據,始終大於一般上網用量,沒有人會喜歡看電視時窒下窒下吧!而現時正在用香港寬頻的用家,數據流量便要增加?我有這些疑問,但沒有答案,希望有人可以代勞。

在上篇文章,我提出過一個App 便可以跨過免費牌照,這方法亦會遇到以上傳送速度問題,用家可能要加大數據用量,而成本就會在用家身上,或者這就是App不及免費牌照之處吧。

Smart TV

不過,現時科技發達,在Smart TV或Android機項盒download所有有App的電視台,基本上可以收看全世界的電視台了。根本大把選擇,在智能手機download App, 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任何時間,在Gym跑步中、在搭車途中、在吃午飯時也可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每人每日可以用手機多次click入個App看電視,我相信收看率必定多於「定時定侯」看某一電視節目,錯過了便無得看的舊式看電視方法,所以我無法認同做App的廣告收入會不及電視台的講法,事實上Google網上電視的收入也很龐大呢!

後記: 我昨天經過賣電視商店,看見一部55” Smart TV的售價約32,000港元,考一下大家,一部55”Smart TV和一部Android系統機項盒加55”LCD 電視有什麼分別? 請到我的facebook 討論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電視風雲的疑點

政府發免費電視牌照,三揀二,引起軒然大波。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所發的不是兩條免費頻道,而是兩個免費電視牌照,即是說,未來我們收看NOW 和 Cable, 仍然需要機頂盒,也即是像現在收費電視一樣,兩個台兩個機頂盒。

昨天我在深水埗黃金商場看到一部Android系統的機頂盒,功能像手機,但沒有電話功能,接駁電視後,可以上網,也可以打機的,只要download 各電視台Apps, 如TVB, NOW ,和 HKTV 便可以看不同的電視台節目的了,機頂盒是4核只售900港元,(下圖是網上出售的雙核機,售價只約500多港元呢) 。




買一個機頂盒已經可以看各個台的節目,(原來iCable 是沒有Apps) ,而HKTV只需要做一個Apps, 市民就如其他電視台Apps一樣,可以上網收看。那麼,其實HKTV根本無需電視牌照,都可以跟其他電視台平起平坐,當然還需上網線入屋,但今時今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上網線或wifi入屋。即使未來NOW 和 Cable 的免費電視也是如此收看,只是用了他們的機頂盒便無需download Apps, 分別只是有Apps和無Apps, 不過唔用Apps,就會是三個台,三個機頂盒。

事實上,當年廣管局有關可以發無限牌照又真沒有錯啊!互聯網電視台根本限制不到!

現時互聯網的發展已超越舊式電視,未來發展肯定更甚,加建發射塔根本不合乎經濟效益,而現在的科技比起他們在2007年時討論增加發牌已經先進很多,2007年講的發牌已經out了。那麼我的疑問是,王維基是否知道可以這樣做呢?行會的人又是否知道?莫乃光呢?只是一個Apps巳可以解決問題,那麼他們正在爭拗什麼?定還是他們正在爭拗著一些發牌以外的東西?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喬布斯永垂不朽之謎

http://notcomment.com/wp/%e5%96%ac%e5%b8%83%e6%96%af%e6%b0%b8%e5%9e%82%e4%b8%8d%e6%9c%bd%e4%b9%8b%e8%ac%8e/

早前分析過為何小米才是Samsung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手,昨天到始創中心行街,發現原來除了國產機,還有很多日本雜牌子智能手機如AKAI和ASK,樣貌都非常似Samsung智能手機,而且都是4核和32bit,售價才只是二千幾元,但顯示屏卻擁有著日本電視一向畫面清晰和顏色對比鮮艷的美譽,用來打機和看影片的功能是足夠有餘,這些都是Android機,習慣Android UI的用家,其實小米、Samsung、AKAI 或者 ASK根本分別不大,看來Android機的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之前智能手機市場只有Samsung和iPhone之爭,Samsung的毛利率都已經只得百分之十七至十八的話,今時今日那麼多來自大陸及日本的Android機,Samsung毛利率肯定進一步受壓。

很多人認為喬布斯離世後,iPhone在科技上再沒有新的突破,現在平價機充斥市面,蘋果因而走上沒落之路。

事實上,科技產品從來都沒有專利,產品成功之後引來無日無之的抄襲並非新鮮事。上週看了講述喬布斯一生的電影,其中講到Macintosh成功之後,Microsoft抄襲Macintosh的UI,應用在IBM電腦上,而且還要搶先較Macintosh早推出市場,對蘋果業務做成打擊,片中喬布斯閙蓋茨的說話聽說是真人真事,我相信就是這些經歷令喬布斯學精了,產品要長遠持續發展下去,必須要令產品的應用遍地開花。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已經講過,iPhone iPad的科技突破,其實不在本身,而是來自Apps的應用。我曾經在香港一間日本餐廳連鎖店便看過店員拿着iPhone落單,訊息直接入廚房,相信只是一個Apps的應用。翠華餐廳店員也是拿着一部機落單,但這已是多年前開發的一整套落單系統,現在只是一個Apps便可以代替了。

很多人質疑iPhone 5S的運算速度加快到64bit有何用途,有些人以為只是要跟Samsung鬥,事實上iPhone的運算速度必須要加快來配合Apps的發展。

我們經常看到日本銳意開發機械人市場,然而最近一件新產品以兩輪插上iPad已經可以取代,這個插上iPad的機械人可代你在遠方開會,巡視員工工作,去遠方看畫展。

喬布斯雖然不在人世,但是利用他的產品製造各種產品,令這世界可出現千千萬萬個喬布斯,這就是為何蘋果不但不會沒落,還會繼續發光發量!

 
 

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是蘋果與Samsung之爭,還是Samsung與小米之爭?

Samsung, 蘋果,小米之爭

http://notcomment.com/wp/samsungiphone-competition

蘋果上週公報出五隻顏色的iPhone5C和高檔次iPhone5S。有說5C價錢減得不夠低,5S無乜特別。

媒體很喜歡用Samsung 來與iPhone 比較,近日更拿iPhone與大陸的小米比較,這些比較只是一些門外漢的想法。話說iPhone不夠小米便宜,市場份額會被搶,雖然不能排除這可能性,但iPhone用家都知道,兩年前買的iPhone4S,拿去先達廣場放售,現在還可以二千至二千五元賣出,即是你實質只用了兩千多元買部iPhone。iPhone的用家亦都知iPhone的金屬外殼比Samsung塑膠料堅硬得多,兩千大元一部iPhone用兩年,但Samsung五千幾蚊買回來,也大概是用兩年,由於Samsung喜用機海市場策略賣機,兩年前的model out得好快,見過朋友的Samsung機用上兩年已經壞,亦經常見到Samsung機換電那個位的膠爆爆地,應該是經常要打開換電,日久造成的爆裂,兩年的機應該沒有太大的resale value吧!

很久以前已經講過,Samsung賣的只是一部智能手機,現在大陸亦掌握了智能手機技術,出了很多山寨機、聯想、coolpad、小米是比較特出的牌子,他們的功能跟Samsung GS3 GS4差不多,早前去大陸逛電子零件商場,便驚嘆見到各類Samsung或Android零件都可以找到,實質可以DIY組裝一部Android智能手機。這些Android機才是Samsung次級型號產品例如GS3 GS4的實質競爭者。

現時門市還可見到iPhone4S和iPhone5,但iPhone5S 5C出機之後,上一代機便會停售,5C攝的位置便是以較低價錢取代現時門市的4S和5。那麼iPhone的次級產品應該是二手機,也即是我們在先達放售的4或者4S,競爭對手也是小米機,同樣是二千幾元,新機與舊機之爭,當然輸蝕。以此推論,未來未必可以再在先達以二三千元放售二手iPhone,打擊的是我們。不過,冇有怕,iPhone機實際可以用上三五年的,我兒子還正在用我的iiPhone3G,沒有上網,也沒有打game,電池還可持續用兩日半才差一次電,很襟呢!五千幾元的手機實際可用上三五年,算係咁!

在頂級型號方面,iPhone5S的處理器是自家製造的A7,行64 bit,硬件改快了,OS亦是同步前進,蘋果的Apps也會跟著改版,然而Samsung 明年出的GS5也行64 bit,Google的Android4.4有否提升至64 bit卻仍然是個迷。這一點很重要,因為Android必須提升,才能出Apps 的 Development tools,Apps 的開發商才能改良Apps的功能,否則即使處理器有多快,Apps的效率仍然會很低。可以看出iPhone5S這樣一改處理器速度,其實正在迫Samsung 和 Google 變陣。

因此,在次級機競爭方面,蘋果和Samsung都輸給小米,但在頂級型號方面,iPhone5S才是真正領導市場。

隨著大陸手機所帶來的競爭進入白熱化,而智能手機的市場也接近飽和,競爭的層面將會是如何保住邊際利潤了。

 

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

微軟怎可跟蘋果比?


近日霸佔各大報章頭條,莫過於dream bear爆料事件,筆者只想補充一點,連核數司都跳船,事件怎會是政治迫害,或什麼雞蛋裡面挑骨頭?http://hk.news.yahoo.com/%E6%9D%B1%E6%96%B9%E6%98%8E%E7%8F%A0%E7%9F%B3%E6%B2%B9%E5%85%AC%E5%B8%83%E6%A0%B8%E6%95%B8%E5%B8%AB%E8%BE%AD%E4%BB%BB-140100069--sector.html

今天明報有詳盡分析東方明珠石油為何被廉記查 http://hk.news.yahoo.com/%E8%B3%BC%E6%B0%A3%E7%94%B0%E4%BC%B0%E5%80%BC%E8%BF%85%E9%A3%882-4%E5%80%8D-%E5%BB%89%E7%BD%B2%E7%96%91%E6%9D%B1%E6%96%B9%E6%98%8E%E7%8F%A0%E8%A1%8C%E8%B3%84-211110534.html,對事件作出批判之前,是否應該先看多一些資料?

由於篇幅和時間有限,又要工作、又要玩,保衛戰當然留待給自己最關心的題目,就是我的致愛產品蘋果的股價近日被人質到US$439!Anyway,筆者去年八月,股價在US$660的時候已經話你知太責了吧!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22.html?m=0

蘋果在週五公報2012年第四季業績,收入按年升18%至545億美元,iPhone銷售亦創新高,按年升29%至4,778.9萬部,只是遜於預期的5,000萬部,年年增長雙位數,年年賺,還要年年預期收入增長三、四成,是否預期過高?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毛利率由45%急跌至39%,顯示行內競爭激烈,毛利受壓。如果蘋果的毛利率都壓成這樣子,三星更不在話下。過去已在多篇文章比較過蘋果和三星的盈利模式的分別,不再多講。致於蘋果現時的股價是否合理,遲些有機會再談,今次只想分析微軟和蘋果的分別。

有分析將微軟和蘋果的市值及盈利作比較,而事實上,如果懂得兩間公司的商業模式,便不會直接將兩者比較!

首先蘋果的盈利是來自售賣電腦、智能手機、iPad, iPod等硬件,作業系統(OS)是免費跟機。用家買機之後很多時候都可免費更新OS, OS提升之後便可使用新工能和Apps, 售賣Apps的數目不斷增加, 廣告的滲透率也更廣闊並得到提升。簡而言之,蘋果賺錢是透過流動裝置的平台給商人售賣產品、歌曲、遊戲、電影或出租電影,產品種類越多蘋果越得益,消費者在蘋果的智能手機按一個掣已可消費,而且每次消費只是九毫九美元至三數美元,消費容易及銀碼細令消費頻率增加,蘋果從中賺取的利潤也增加。

微軟的盈利是透過售賣軟件(主要是Windows OS和Offices) 和 Xbox遊戲機,用家在買電腦時,頭一次的Windows版是免費跟機,但之後的更新便要付費,因此微軟用家更新Windows OS的意欲下降,用家很多時要等到換電腦才去更換新版本Windows和相關的軟件。微軟現時已出到Windows 8, 但很多人仍然沿用Windows 7,  即使Windows 7已經出台多時,仍然沿用Windows XP的還大有人在。

提升OS其實對盈利能力很重要,微軟用家不熱衷更新OS,是導至使用Windows的產品及廣告商的滲透率低的原因!舉個簡單例子,如你的地圖只能顯示中環置地廣場,若你不更新地圖功能令你可以看到銅鑼灣,你的吃喝消費只會停留在置地廣場,但當你更新地圖功能後,原來發現銅鑼灣有更多吃喝玩樂的地方,可消費的地方便由置地廣場伸延至銅鑼灣,消費額亦因此增加!同樣道理,微軟用家停留在Windows 7 或 XP, 不去升級至Windows 8, 新的流動裝置的消費模式便恐怕打不響,銷售的渠道因而受到限制,Apps的滲透率亦無法提升!因此微軟的盈利是受制於用家更新Windows的頻率。

另一個供獻微軟盈利的Xbox遊戲機,由於近期日本Sony及任天堂的Wii沒有新產品,相信Xbox可從中得益,Xbox暫時是遊戲市場一枝獨秀!

但總的來說,微軟的賺錢模式是落後的,蘋果的賺錢模式是借助其他商人的能力去令自己賺錢能力增加,商人越多、賣的產品種類越多,商人貨如輪轉,蘋果便財源滾滾來,而且長做長有。而微軟賺錢要透過售賣Windows軟件,但今時今日很多軟件已是免費或很便宜已可買到,因此銷售不及當年勇,賺錢模式可算巳經過時。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黑莓極地反擊

社會越來越政治化,明明每天各自各在大氣電波、報章日鬧夜鬧,還在說言論自由受威脅,我看到的反而是政府沒有渠道「還拖」,在在証明攻佔傳媒才是皇者。

早排蘋果公司股價升至665美元,投資大行還在大唱可升至900、1072美元,筆者指蘋果股價巳經太高,果然升至700美元便「拜拜」,不懷好意者向來喜用傳媒興風作浪(政治亦然),所以話聽人講真是輸死!

黑莓開發公司RIM在11月11日宣佈,將於2013年1月30日舉行黑莓10發布會,並將在全球多個地點同時召開,美國投資機構太平洋皇冠證券表示黑莓10作業系統將“見光死”,RIM的股價因此大跌9%!投機者永遠都是在事情未塵埃落定之前,事情真相未暴光而大肆炒作!實情是如何?

其實RIM同時亦公佈BlackBerry 10平台獲得美國政府聯邦資訊處理標準(FIPS)140-2號安全認證,但就很少人關注。FIPS的認證,是黑莓極地反擊的關鍵。



之前在「比較iPhone與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一文亦粗略指出黑莓的商業模式是利用密封的伺服器來包起公司客,在黑莓最輝煌的時代,金融企業界一人送一部黑莓手機,但當iPhone發展至iCloud,黑莓的商業模式巳變得不中用,所以說黑莓是被iPhone「打死」。

然而黑莓極地反擊戰,並非選擇走向iPhone, Samsung, Nokia智能手機爭崩頭的市場,反而是走向更極端,對資訊安全要求極為嚴格,令政府部門及其相關機構、金融企業等,更有信心地使用黑莓 10 裝置來妥善保護及儲存於智能手機上的敏感訊息。

在這個更極端的資訊保護的商業模式,將可鎖定客戶群為大國政府、跨國企業高層,銷量也有一定保証,是一個聰明的商業模式取向!

我身邊很多朋友曾經對我說,蘋果產品很霸道,iPhone的軟件分享只局限在蘋果產品,我多次指出,資訊保安是重大考慮。iPhone 軟件的設計如同一間屋有四面牆和一扇門包圍,要跟他溝通,必須由用家開門,這樣的設計確保軟件不會自動開啟及自行更改OS,這也是iPhone跟Samsung 的最大分別。有些人只用智能手機作電話、上網看報紙、電影、劇集、打機等基本用途,但亦有些人較注重資訊保安,原因是其智能電話儲存了一些重要資料,亦有用家多用手機進行網上交易,資料保安非常重要,因此iPhone是不二之選,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強調,不要貪免費Apps而Jailbreak你的iPhone,Jailbreak後便不要用iPhone進行網上銀行交易!Jailbreak後的iPhone即是Android機,倒不如去買Android手機,而Android機即等同PC,Virus scan是必須安裝的軟件。

然而,獲得美國政府安全認証的黑莓,保安層次比iPhone更高,今次可以說是黑莓避開與iPhone直接競爭而找出更穩妥的生存空間,所以個人認為黑莓股價巳見底,並且不應如大行唱得如此淡。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係咁掟iPhone 5同Samsung Galaxy S3 睇下邊個襟掟

今天開始四天假期,祝大家中秋節愉快!

今天講一些輕鬆的話題。以下片段很有趣,也很佩服個靚仔諗到咁玩,放上Youtube八天巳有9,902,056點擊,即每天平均過110萬點擊,勁!!




哈哈!係咁掟iPhone 5同Samsung 機,睇下邊個襟掟D?


2012年7月29日星期日

無得比

仍然很多人喜歡直接比較Samsung和iPhone的銷售情況, Samsung在上季賣出5050萬部智能手機,而蘋果賣出iPhone只2600萬,以數量比較,Samsung是賣機王,但看清一點,Samsung的手機業務毛利率由首季18.4%下降至17.4%,而蘋果iPhone的毛利率雖然下降了,卻仍然有45%,即是Samsung要賣出3部智能手機,才等於蘋果賣1部iPhone的毛利,用數量來調整,其實Samsung只等同賣出1683萬部iPhone手機,從這角度看,誰勝誰負,高下立見。

Samsung仍然無法打破薄利多銷的宿命,而鬥便宜,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最終只會進一步削減毛利率,另方面,由於手機技術沒有多大突破,不難預計iPhone 5一出,將會引發新一輪換機潮,Samsung的銷售將會受壓。

上月iTunes Store終於在港開業售,賣音樂和電影,筆者買了米高積遜的精選大碟,才只是三十幾港元,林憶蓮的大碟要六十港元,比較從Youtube下載,音質好得多,而比起雷射光碟,價錢亦相宜得多。筆者想指出的是,蘋果的賺錢模式很大部份是由iPhone的銷售平台,跟Samsung只賣手機的商業摸式差別很大,之前在「比較iPhone與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亦有講過。所以說iPhone遲早被Samsung淘汰的人,其實並不太了解iPhone的商業摸式。iPhone是不會被淘汰,然而筆者擔心一些賣音樂和電影光碟的連鎖店HMV和Hong Kong Records,如不盡快轉型,將可能走上租碟連鎖店Blockbuster及大型連鎖書店Borders的舊路。

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也談Samsung智能手機的業績預期

近日突然多了人翻閱筆者很久之前寫的「比較iPhone與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這可能因為最近Samsung預期Galaxy S III銷量將衝破1000萬大關,並帶動今季業績。

事實上,Samsung的預期只基於批發商的900萬張訂單,結果賣出幾多還是未知之素。在一片歡呼聲中,券商竟然下調盈利預測。有說預期環球經濟差….. 亦有說擔心舊款賣不去,影響盈利。筆者也來揍熱鬧,講講為何我會預期盈利下調,跟Samsung預期相反。

筆者之前講過Apple賣iPhone, 賣的不單只是一部智能手機, 隨機還賣出了銷售平台,讓人賣Apps、電影、音樂,Apps 的收入和廣告收入,Apple和開發商共同分享利潤,而Apps才是iPhone擔大旗的部份。

Samsung的Apps是屬於Android的,Samsung單靠賣智能手機,在面對競爭,惟有薄利多銷,密密地賣機,大包圍式賣機,多樣款式、Size、價錢由千多元至4、5千元都有,產品琳瑯滿目,任君選擇!然而,新機的科技並沒有太大突破。

另方面,新對手不斷加入競爭智能手機市場,除了同是用Android 的HTC,LG,Sony Experia是競爭對手,近期新加入還有Nokia 的Lumia。有人認為Nokia 的背水一戰竟然是夥拍Microsoft,是愚蠢的做法,筆者並不認同。

大概不太多人了解的是, Google主導更新Android,而更新版未必迎合Samsung,即使Samsung跟上了Android新版, 用家更新Apps的進度亦很慢,主要是更新了Android 新版之後,有些Apps變成不能用,結果用家不大喜歡更新,而Apps的功能不能盡量發揮和多元化。

相反,iPhone更新OS只需按一個鍵,更新Apps也只需按一個鍵便自動完成。iPhone更新OS容易,原因全部是同一個系統。

Samsung智能手機的最佳功能其實是打電話之餘,更可打遊戲機和看電影、電視劇集,這方面Sony的Experia可能也不錯!

而Nokia 用Microsoft 的 Window Phone,跟Samsung用Android OS ,運作模式分別不大,大家在更新軟件遇到同樣問題。即是說,只要Nokia在價格上夠便宜,其實是可以跟Samsung爭一日之長短,更如果Window Phone出了突破性軟件或功能,Nokia亦可受惠,盈利能力可贏Samsung!

因此,Samsung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而且還要在科技硬件上比併,未來盈利未必如Samsung自己所預期那麼樂觀。

網上經常聽到一些人常說喜見Samsung打垮iPhone,說這話的人有否主意到,Samsung並沒有多大創意,一味在抄別人的新功能,iPhone如被打垮,沒有了競爭,肯定是消費者最壞的消息!

雖然筆者是Apple的追隨者,但也樂見Samsung, LG, HTC, Nokia, Sony 等競爭對手,他們的存在令iPhone價錢更相宜,並且不斷改良。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4G對中國移動(941)的盈利貢獻

中國移動425日開始推出4G LTE服務,而CSLPCCW, 3亦紛紛宣佈推出4G網絡服務。網民隨即比較中國移動和CSL上載和下載的速度,並將測試過程上載Youtube,有興趣可去看看,但筆者較有興趣知道4G941的盈利影響。坊間便有很多預測,憧憬用戶會因此增加。

事實上,現時4G網絡覆蓋仍未全面,很多地區還未能接收得到,在沒有4G覆蓋的地區,訊號接收便會自動調節至較低速的網絡,例如CSLPCCW的網絡,訊號便會調節至3G,而由於中國移動在香港只有4G2G牌照,接收不到4G的地區,訊號接收便會調節至2G
對於經常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人而言,已很習慣3G的傳送速度,CSLPCCW3在沒有4G覆蓋的地區,訊號由4G3G,數據傳送分別不太大,但使用中國移動時,數據傳送要4G2G,分別則是天與地的比較。中國移動官方預期其 LTE 覆蓋在今年年底將達現有網絡的 80%(室內)至 100%(室外),
不過,LTE 覆蓋在年底可達80100%,只是官方的聲稱而已。筆者認為,4G網絡覆蓋範圍的發展進度,便要視乎網絡供應商原本的網絡覆蓋程度,越大的網絡供應商,網絡覆蓋率越高,發展進程亦會較快。因此,CSLPCCW在發展4G網絡覆蓋進程會較中國移動優勝。在發展至4G網絡全面覆蓋之前,客戶早巳被CSLPCCW3鎖著了吧,中國移動在競爭4G客戶便大為落後了。

另方面,中國內地客戶仍然主要使用2G,即是說中國移動的4G網絡主要是進攻穿梭中港兩地的用家市場,而其4G網絡在香港的競爭力又那麼弱,中短期而言,筆者認為4G不會為中國移動帶來太大利益,但長遠而言,當4G發展至全面覆蓋的時侯,中國移動可加入競爭行列
無論如何,中短期而言,市場是否很快接受4G是一個疑問,4G3G的分別是數據傳送速度,但筆者認為一般上網用途,現時3G的速度己經不錯,質疑為何要更加快?除非是用手機或Tablet看劇集或電影,筆者不喜歡用手機或Tablet看電影,無法估計這方面用途的受歡迎程度。不過做這些無聊事情,定必先格價,越便宜越好吧!雖然中國移動4G月費計劃便宜,但在接收不到4G要轉2G,用開3G的人,再便宜也不吸引。看過PCCW4G計劃,最高數據用量10GB,月費要$429,以我每天上網的數據用量約100MB,可用100天,每天看一部電影要1GB,加上煲劇集,10GB肯定不夠,相較現時二、三百元便有無限數據用量的月費計劃,暫時看不到4G的實用價值比3G高,除非4G月費降至接近3G,那另當別論。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比較iPhone與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

今天fb有朋友提到iPhone,iPad的Apps是無本生利,一直都想討論iPhone 與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之分別。

根據Samsung去年第四季盈利報告,營業盈利按年飈升76%,主要受手機為核心的電訊業務刺激,智能手機業務銷售量急增30%,賣出的智能手機為3,650萬部,相關盈利約182億港元,而蘋果在第四季售出的iPhone 3,700萬部,只較Samsung售出多50萬部,但iPhone盈利高達173億美元(即約1,349億港元) 。Samsung的智能手機銷售大幅上升,但營業毛利率卻從第三季16.9%下降至第四季14.8%。而iPhone的營業毛利率卻達37.4%。可見Samsung賣智能手機是靠薄利多銷。

筆者强調iPhone銷售量只較Samsung智能手機多50萬部,盈利卻是Samsung賣智能手機的10倍,何解?就是因為iPhone的營業毛利率大幅高於Samsung的智能手機。

為何Samsung智能手機銷售量上升但毛利率卻下降?那是因為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依靠薄利多銷出現了問題。

蘋果公司每賣出一部iPhone,賣的不只是一部智能手機,跟隨手機售出的是一個Apps的銷售平台,Apps的種類多而且售價只是數美元,但Apps軟件受蘋果監控,確保Apps是運行正常和不是傳播病毒的Apps,用家的手機受到保障,而蘋果公司也會跟Apps開發商分享盈利,開發商亦樂於開發新Apps,這就是為何iPhone、iPad的Apps需要收錢的原因。

然而Samsung智能手機用的是Android作業,Apps是免費,即使Apps收費也不是Samsung賺,結果Samsung賣的就只是一部手機,要賺錢便要靠銷量,因此便要經常轉款式轉型號,期望你追潮流。在競爭激烈下,便要減價壓毛利率以求薄利多銷!這種商業模式對Samsung而言尚算可以,因為Samsung自家生產硬件如底版、儲存芯件,毛利薄弱還可依賴壓低生產成本來支持。但對於黑莓或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而言,單靠賣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其實是無利可圖。

另外,早前看信報的王廸詩專欄(對!我也是王廸詩的粉絲,喜歡她很風趣!)說到對黑莓感到欷歔,我很贊同,黑莓的商業模式是利用密封的Server來包起公司客,我的金融界朋友的公司一人送一部黑莓手機,結果是除時要回覆公司和客的email,工作量大增!iPhone初時未有對黑莓造成很大的威脅,但當發展至iCloud,黑莓的商業模式巳變得不中用,因為手機用户都可直接在iCloud取得並更改文件,而iCloud的發展方向也是必然,Google Doc也是朝這個方向發展,免除了USB手指帶來帶去,亦不用担心遺失了。

由於今時今日你的手機的用途已不單是一部手機、或用來打機和看老番劇集的Gadget,所以筆者一直强調不要jailbreak你的iPhone,若download了不知名的Apps便會令你的iPhone容易被人hack。

後記: 好多人仍然唔明Apple的Apps 點解要收錢?都話Apple賺錢唔單止係靠賣iPhone 咯!佢賣埋嘅係報紙檔俾人賣報紙、雜誌,書呀!咁佢又邊會想人jailbreak部機呢?仲有呀,jailbreak咗部機,你部機的保養會失效,jail 唔 jailbreak 你自己諗!

2011年10月8日星期六

為何有好產品唔用,硬要去做Guinea Pig?

iPad面世後,引來很多跟風平板電腦產品,筆者認為暫時來說,市場上真正或者可以較量的就只得Samsung Galaxy Tab 10.1, 但這一煱蜂的抄襲產品,很多人卻不大明白平板電腦的實際功能,竟然出產7.1 Samsung Galaxy Tab,加入奇奇怪怪的電話功能,想講電話可以用Skype或者Facetime,就是沒見過人拿着一塊7吋大板貼着臉來講電話!你說是不是奇奇怪怪?一味加入功能卻忽略人的感受的好例子。

上週筆者的一個朋友用了四千幾大元,買了一部Acer平板電腦,這部機除了較iPad便宜外,跟iPad又有何分別?原來Acer平板機sleep mode時耗電很快,用家為了不想經常充電,惟有每次用完即關機,結果每次用機的時侯都要用上兩、三分鐘來開機,就好像開notebook一樣,那為何還要用平板機?筆者好奇地叫朋友不要關機,看看Acer平板機在sleep mode時的耗電量。結果發現sleep mode四小時已消耗一半電池!

用過iPad的人都知,iPad的耗電量很低,一般使用量,用完只轉去sleep mode,兩、三天才需要充一次電。iPad是改善生活的產品,其他抄襲產品卻為用家增添煩腦!

事實上,iPhone是iPad的細版,開發iPad技術的成本早已在iPhone年代被吸收了,第一部iPhone的出現是在2007年,四年後的今天,iPad巳經是一件成熟的產品,其他產品才在起步階段,四千大元的產品,大部份都是開發成本,筆者就是不明白,四千至六千幾元已可買一件優良產品,卻要浪費四千大元去當Guinea Pig?


後記:很多人不喜歡ios不能兼容其他產品,例如USB手指,而且無法看Flash Movie,但這只是一個過程,未來發展都是網絡化,所有檔案將會經由網絡傳遞,而Flash 內容供應者也自行開發App來適應ios。因此以上問題已經成為過去。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為何 iPad 好過 Android Tablet ?

週六閱讀信報一篇文章 ”iPhone不再「潮」iPad不再「嬌」,文章尾後似乎在比較Android TabletiPad,作為蘋果迷,講講為何iPad是好過Android Tablet。今天暫且放下討論政治、經濟。

曾經有人問我「買平板電腦,揀iPadAndroid機?」,我的回答是:「我選擇iPad!」當時已經用咗iPad一段時間, 覺得很方便,唔使像PC等開機,一着就有得用,電池亦夠長壽,差一次電可連續用上五、六個鐘,比起我的Netbook差滿電亦只可用兩個鐘,感覺實在太好。

近日有朋友買了一細廠的Android TabletSet 機搞了兩天,他又跟我投訴為何經常Down機?每次Down機還要重新boot機。我看這個情況大概是因為不同平扳電腦生產商都是用Android作業,Apps 開發商用了不同牌子的平扳電腦來開發Apps,結果用家downloadApps不一定完全適用於自己的平扳電腦,因此Android平扳電腦的Apps也特別多問題,而導至Down機情況。
然而iPad Apps的開發商统一以iOS 開發Apps,而用iOS的電子產品只三、四款,因此較容易測試和找出問題,只要用家定時update OS,就沒有適應問題。遲些新的iOS無需iTune接駁電腦都可以upgrade OS,將會更方便。

Apps開發商的立場,使用iOS開發Apps也較為方便,由於Android系统用於不同的平板電腦,Android 平板電腦的牌子實在太多,要開發適合所有Android tabletApps,測試和開發成本肯定不輕,這使Apps產品應用不廣乏,市場因而受到限制,這不利於Android Apps的盈利前景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