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香港土地供應」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香港土地供應」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

明日大嶼的必然地位


之前講了筆者對明日大嶼計劃的一些質疑,出文之後,一些讀者,不只一兩個,都認為這人工島計劃最終是「起唔島」。不過,如果你從它地理位置,以致它與港珠澳大橋的連貫性,不難發現它的必然地位。

「明日大嶼」計劃涵蓋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以及在大嶼山北岸和屯門沿海地帶,包括內河碼頭區和龍鼓灘等多個發展區,興建1700公頃人工島。

讓我們看看「明日大嶼」和港珠澳大橋連貫起來的地圖:





圖中橙色嗰粒是我加的,約是「明日大嶼」的位置,如果沒有「明日大嶼」的人工島,就會正如皮老闆兄所講,港珠澳大橋只方便住在新界西的人使用,與及由太子站以至長沙灣美孚荔枝角的九龍人,都是港珠澳快過坐船(皮老闆 blog) ,住在港島的人仍然是坐船快過用港珠澳,即是説,港島便會真的變成「港獨」,孤獨的獨,孤島一個,無法連接大灣區的發展。而深圳在這項發展未能受惠或是輸家,日後可能要以一日過境簽證,通過香港連接大灣區。所以,我認為這項發展,應該是由中央拍板。


林鄭月娥所說「明日大嶼」將會成為繼中環、九龍東後,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可信度是100%!有沒有人工島都好,我認為中環的核心商業區都會是移向靠近大灣區發展的。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明日大嶼解不開的鬱結


一直都想評論「明日大嶼」,今天抽點時間講。

特首林鄭月娥在今年十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中間的水域大幅填海建造多個總面積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耗資約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得來的土地可興建數十萬個住宅單位。社會上的反對意見是計劃將耗盡香港的財政儲備、破壞香港的海洋生態、地球暖化會導致人工島陸沉,反對的論點很膚淺,很多人看在眼裏,卻未曾出聲,原因是,像我這樣的人,有些很忙,有些並不完全反對,但又不大認同,主要是心裏有很多疑問、心結未解開。

那些心結是什麼?只要我們平日舉目一望,不難發現,自97之後十幾年,很多填海得來的地,若不是建成豪宅,便是大塊大塊土地的浪費空間。

首先是數碼港,填海得來的土地,興建的是沒幾多香港人買得起、住得起的豪宅。有幾多人會去數碼港商場行、購物或娛樂?去過數碼港商場的人都知,只有少量食店,都是那裡的寫字樓員工食用多,以我所知,有些公司提供接駁車送員工到香港仔吃午飯,可能因為太少選擇。

看看啟德郵輪碼頭,很大塊地,中間有條大水渠,唔知用來做什麼,過萬呎的公共空間,但由地鐵站行過去很遠,不太多人享用這公共空間,而郵輪碼頭商場,慘淡到連店鋪都想執,但後面的土瓜灣,人們住劏房,住二、三百呎樓,樓價五六百萬。

再讓我們看看中環繞道,也是填海得來的土地,很寛大的馬路,很多公共空間,在中環/金鐘黃金地段有個很大的摩天輪,平時沒幾多人去,中環一邊很迫,另一邊好多地方無人行。咦?又話無地?

我相信我的觀點已經很清楚,政府一邊話無地,但填海得來的土地,不是浪費,就是建成豪宅、甲級寫字樓。那麼,我們怎樣能夠擔保,明日大嶼在建成之後,會否又是大量興建成甲級寫字樓和豪宅?到時,建成的樓又是否賣給香港人,定還是給內地公司買來租給自己員工的剛性需求,又或者,到時我們是否仍然要住得很細?樓價是否仍然好貴?香港人仍然買不起樓?嘩,明日的CBD喎!中環CBD向西移喎!仲唔發死?(地産商)!

如果政府能夠代入市民角度看事情,市民要的是一些保證,而非虛有願景,我認為立法以作保證是最好,例如立法規定居住面積、對內地資金買樓規管(內地都有限購令吧!加拿大、澳洲都有!)、規管公司炒樓等等,都是實際行動保證明日大嶼是為解決房屋問題而做!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化浩劫為動力




昨日下午特首梁振英與運房局及曾財爺就橫洲公屋項目的爭議開記者會除了非建制派窮追猛打建制內亦大有花生友睇戲之嫌民把即將上映的深海浩劫改圖成為橫洲浩劫》,並加上特首梁振英的頭像改圖獲英皇電影轉載於臉書田二少亦貼上吃花生看記者會圖我認為是浩劫還是機會因人而異

事件不斷出現新版本那當然是浩劫但在重要關鍵問題上能否開誠布公向公眾解釋清楚那或可轉化為一種壓力排除障礙那就是轉危為機

政府一直指摸底是收地慣常做法但就沒有解釋為何在收地初步階段摸底比公開資詢更好

如果以談判而論關埋門試探底線讓事件快一點達成目標以買樓為例買方看見夢想屋為求盡快達成價格協議買方可能先叫代理探聽賣方要求的條件和理想的價格看看自己能否附合要求這樣的摸底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公眾是否知適?

另外分階段發展的講法在很多官方文件未有出現很多接觸過事件人仕包括鄉仕派代表及議員均表示不知情但在20163月港台的鏗鏘集曾經提及橫洲公屋項目分階段發展那即是説横洲分階段發展一早已經決定或可能只是梁振英及部分房屋局官員自己一早決定為何其餘萬三個公屋供應如此詭秘政府高層內部亦見角力究竟為何


收地涉及重大利益,收地先後,價值大不同,但以四千帶動萬三的土地價值,還要是價值很低的公屋?利益輸送說法會否太牽強吧!有種說法是,新世界在橫洲擁有十七萬呎地是最大利益輸送對像,雖然被政府收地七萬呎,還有餘下十萬呎地未收,新世界正申請改變用途發展私人住宅,以政府起基建利益,輸送新世界興建豪宅。但君可曾見過地鐵線建於壽山村、九肚山?即使九龍站上蓋物業價值過千萬,但都無見過公屋在旁來帶動價值!即使是十萬呎地全都是興建中產私樓,有地鐵帶動價值,也很大機會是私樓價值帶動公屋價值,這就不能說是政府利益輸送,而是以私樓價值補貼公屋價值。不過,連那萬三公屋土地何時收到,新世界十萬呎地伸請更改土地用途何時獲得批準,全是空中樓閣,是雞肋還是利益也是未知之素吧。對於行內人,道理其實很簡單,但對公眾而言,又是否簡單易明? 

回到為何其餘萬三個公屋供應詭秘的問題,或可再拿以上買樓例子在買賣雙方談不攏的時候買方或會扮無興趣看看可否刺激對方積極一點賣樓 以上買樓例子未必完全適合解釋是次事件然而扮不在意,建議或會隨時拉倒以小搏大,完全是政治家本色,對於一個沒有朋友沒有地産商支持的特區首長想扮強勢手法收地此做法似乎是理所當然,但公眾是否理解?看來這是說不出口的,而且是挺而走險的,看看一出事局長們貌合神離便知了

梁振英在記者會裏指出今次橫洲事件令人看到政府搵地遇到很大阻力粒粒皆辛苦我認為應該是今次橫洲事件令人看到以利益維繫的建制派在利益受損當前各自為政無他的既然事件的大部分已經暴光如果處理得宜正是化浩劫為動力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