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政治淺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政治淺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月9日星期二

進擊之巨人Final Season對戰爭的控訴





聖誕新年假期終於看完進擊之巨人Final Season和 Final Final part 1 和 part 2。很多香港人看過進擊之巨人的電影版,大家會以為牆內的人是被受壓迫的一群,比喻雞蛋與高牆。然而,看罷Final Season 的 Final part 1 和 part 2, 才發現整套連續動畫片其實是關於戰爭,而且是對戰爭的控訴。


進擊之巨人的初期,Eren是保護特戰部隊的巨人,Eden, Mikasa 和Armin是好朋友,住在牆內Paradis Island ,特戰部隊的職責就是對付牆外的巨人 ,但去到Final Season,Eren變成了可怕的魔鬼,以他擁有Founding Titan的能力,以牆磚轉化成很多Colosal Titan (超大型巨人),這些超大型巨人只聽命於Eren, 而Eren正在實行他對牆外所有人的種族滅絕計劃稱為Rumbling 。而到了此刻,Eren已成為Mikasa, Armin和特戰部隊的敵人,他們為挽救人類,必須拿下Eren的頭顱。


為何Eren會發展到這個地步?由朋友、戰友變成敵人?這要說回二千年前Eren所屬的部族Eldia曾統治Marley, Marley 是位於Paradis island的對岸,後來被Marleyans推翻,並且把Eldians困於高牆內。1200年後,Eldians 擁有製造巨人的能力,巨人成為殺人武器反攻Marley成功。Marley是聰明的人類,有時候又能控制一些擁有特別能力的巨人反擊,並且勝利。這樣不斷打來打去過了幾千年。而來到Eren這一代,他擁有 founding titan 強大的能力,他認為只要把牆外的人全部殺掉,他所屬的Eldians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他的原意只是想保護自己族群,但思想變得極端。


故事講述政客們挑動族群之間的矛盾來取得自己的利益,他們不斷向Marleyans洗腦,說Eldians是殺人無數的魔鬼,而Eldians的前人亦不斷向下一代洗腦,指Marley是他們的仇人,兩族人互相廝殺,政治洗腦和分化,令兩地人民忘記他們其實曾經是同一族人。最後,擁有變成巨人的能力的Eldians質疑,戰爭沒有勝利,只有不斷的仇恨,一代傳一代,沒完沒了。這就是進擊之巨人內包含的最大訴息。


看完所有的Final Season 和 Final Final episode, 感覺這故事有點像在說加沙和以色列之間的仇恨,兩地人民沒有贏家,只有生靈塗碳。

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

此高牆、彼高牆



早前去福岡旅遊,曾到進擊之巨人博物館朝聖,博物館入口有幅相,是三個小孩望着高牆的銅像,原來這銅像不在博物館,看了這幅相令我想起加沙地區的高牆。






我沒有完全看罷進擊之巨人的所有電視series, 我看的版本中有些是日文版英文字幕的網絡版,所以也不完全明白內容,但這套動畫series其實包含很多政治反射,我認為絕對是一套經典的電視動畫series,所以自駕遊去別府也專誠去拜訪博物館。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電影版,那是第一套電視動畫series 的濃縮版,故事大概是一班小孩住在高牆內,孩子都很想知道牆外的世界,其中主角艾倫(Eren) 和米卡沙是好朋友,立志要成為特戰部隊,終有一天能夠走出高牆,牆內比較年長的少年都要參加對付巨人的武器訓練,有一天終有巨人爬過高牆,艾倫被巨人咬了,之後也變成食人的巨人,但他是保護人類的巨人。


電視動畫版有很多series, 我記得最後我看的一集,幾個主角都長大後成為特戰隊到高牆外面與巨人戰鬥,而他們發現高牆外面的人其實都是自己人!


這高牆令我想起以色列和加沙走廊邊境的九米高隔離牆,很多人以隔岸觀火看以色列攻打加沙地區這場戰爭,究竟這只是以哈戰爭、定還是以巴戰爭?說以哈戰爭似乎是想限制這場戰爭為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衝突,淡化了住在加沙走廊的200萬巴勒斯坦人長達70年被高牆圍困,試想想在高牆裏出生的孩子,如何想像外面的世界?可能從沒想過高牆外面的人,其實跟自己一樣都是自己人!


最近在YouTube 上看見曾被哈馬斯虜走,及後最早被釋放的以色列母女,其中的年輕靚女拍片講及加沙和西岸的高牆內的狀況(下面有片),她說:這區的高牆都滿佈監控CCTV和自動射殺的槍, CCTV向着人們的屋內,AI的鏡頭對準所有人,雖然她很擔心自己未被釋放的家人和朋友,但她認為世人是應該知道牆內人活得不似人的生活,最後她傷心地哭了出來。


我不認為她是因為家人受威脅而說出這些話,反之,她正在冒着家人被以軍轟炸,甚至可能被殺人滅口,她仍然勇敢地說出真相,令人傷心的真相。事實上,很多以色列人都反對這場戰爭!


https://youtu.be/OoUDdnGl5n0?si=6mmI63LcszcYHo0V





2020年8月30日星期日

無聊政治






近日跟一些海外朋友google meet, 其中兩個住在美國,話題當然扯到十一月總統選舉,問他們兩人會選誰,結果令人意外,竟然兩個都話選「侵侵」,雖然現時美國民調顯示拜登領先很多,但結果可能令人意外的,因為氣氛令真正民意無法表達,就如上一屆爆冷。


幾年前看過一套韓國電影「北韓諜戰」,其中劇情講到南韓執政黨與北韓秘密合作,每次南韓大選前席,北韓都會試射導彈,以製造外部敵人來鞏固內部權力,通過製造危機以圖影響總統大選。劇情是否有點似曾相識?


侵侵不斷大打中國威脅牌,說如果拜登當選,美國將被中國統治,是否很似台灣的「亡國論」?早兩日便發生中美擦槍未走火的衝突,事源針對美軍兩架偵察機先後飛入禁區後,中國從青海和浙江等地向南海發射了4枚中程彈道導彈。至於中國是否真的不想侵侵當選?筆者覺得...可能中國很想侵侵當選才是。


看着台灣選舉的「亡國論」,為何選國民黨便必定沒有未來?為何只有選民進黨才有未來?


看過一份美國選舉前報告,一些人受不了選舉帶來的負面爭議而感到受壓,從而得到「voting stress」,其實無論選哪一個,選舉之後生活都是一樣,但人與人之間分爭多了。






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

電影「Official Secrets」的啟示




今天想講一套電影「Official Secrets」,它的主旨給我們很大啟示。


這電影是我從香港飛往多倫多航機上看的,不知道有沒有在香港上畫過。電影是真人真事改編,原著名為:The Spy Who Tried to Stop a War: Katharine Gun and the Secret Plot to Sanction the Iraq Invasion


背景是在伊拉克沒有找到大殺傷力武器的前提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投票是否出兵攻打伊拉克。影片中主角Katherine Gun是英國人,於一個名為GCHQ的政府部門工作,她的主要工作是竊聽電話及之後撰寫報告,竊聽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一天她從上司給部門的電郵得知美國要求英國配合對聯合國安理會內的細國尋找痛腳,以此威脅細國傾向投票支持攻打伊拉克。Katherine Gun認為,即使薩達姆殺人無數,也不應在聯合國投票造假,欺騙人民走進戰爭,全套電影最精景的説話:


Katherine Gun: 「what I object is to gather intelligence to help fix a vote at the UN  and to deceive the world into going to war.」


為了阻止戰爭,她將文件泄露給傳媒,這導致她被控叛國。如果有興趣,或可在網上尋找影片自行觀看。


電影給我們的啟發:以大話欺騙人民走向戰爭,是不公義的。我們也不可能因為大話而獲得公義的。





https://youtu.be/kzJTZkvndtc






https://youtu.be/P4K0JJncs4w

2017年1月23日星期一

是中傭定還是傭才?



最近曾蔭權涉嫌收受利益案在高等法院審訊,令我想起幾年前本網誌不斷質疑曾蔭權的土也供應量,文章土地供應也回歸97」列出兩表,以示老董年代和曾蔭權年代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其中發現曾蔭權年代的土地供應跟樓價指數走,2004/052006/07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只約2.86公頃直至 2007/08年樓市創中期高位私人住宅土地供應才上升至約10.6公頃,但仍不及1997年前的一半。在2008/09金融海嘯年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全面剎停至零20102011年一年間樓價上升24.4%中原樓市指數回歸97年的100私人住宅土地賣地量約23公頃,這才回到97年水平亦即回歸至接近97水平的24公頃
煲呔曾年代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情況:


住宅供應用地少,或許是他害怕樓價跌,但商業用地批出的供應更少,筆者另一文章商業用地未回歸97 」就指出,19901997的商業和住宅以外以拍賣賣出的土地,每年平均6.99公頃,老董年代的商業和住宅以拍賣賣出的每年地亦有4.0公頃,而煲呔年代2004/052010/11的商業和住宅以外的每年平均批地只有1.3公頃,不要忘記,老董年代972003年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沬爆破和沙士時期,大部份時間均處於經濟低谷的時代,煲呔年代的經濟增長有57%,除了2008年經濟只增長2.3%2009年經濟收縮2.6%。我的結論是:

煲呔年代,經濟一點也不差,什至有幾年好過9097年,為何供商業土地供應那麼小?曾蔭權曾經對新加坡傳媒自豪地說:「High rent is the price of success!」而事實是高租金才是商業土地供應不足的後果!

「少做少錯,唔做唔錯」,他只是做好份工,是我聽過最多人對他的評語,語帶「體諒」!不過有沒有想過為何商業土地供應會少於97甚至老董年代?難道香港無需發展經濟嗎?這就是「休養生息」的年代種下的禍根。

還有,在他任期之內,於2008年修訂的防止賄賂條例4510條已引伸至適用於行政長官,而他的案件便首次引用這些條例,究竟他是中傭定還是傭才?

有人認為選曾俊華會為社會帶來「休養生息」機會,從過去十年財政預算案的表現,我不會認為他是hea做,而只會認為他是一個長期墨守成規的人,他要做到休養生息真的不太困難。但以今時今日的政治惡鬥,連普羅大眾都認同香港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件好事,卻仍然以推倒重新咨詢作為借口來拖後腿,(令我想起西九項目在曾蔭權年代推倒重來,一拖便十幾年),所謂的「休養生息」亦只是把惡鬥陣地移師致床下底而已,而再選一個特首屈服於商界及政治惡鬥,只會再一次提供禍根深種的機會。


社會上有種講法是曾俊華跟泛民有「計傾」,當中包含一種想法: 「中央要維持香港作為內地對外的窗口」,但其實這種想法已不合時,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於1990年時是3,608億美元,而同年香港的生產總值為769.3億美元,佔內地生產總值的22%,當時香港作為內地經貿、金融對外窗口是不爭的事實,1997年這比例仍然有17%,但已經在減少,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1萬億美元,而香港國內生產總值3,090億美元,比率只有2.8%,這個「窗口」已變得很細,其中理由是近年中國經濟增長得很快,而香港近年經濟增長龜速,而且近年中國在很多方面已跟外國直接對口,如果再想以香港經濟來換取政治籌碼,恐怕不會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