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買教訓和買覺瞓







剛聽完止凡和匯君的源油youtube影片,食完花生最重要是吸取教訓。


首先講明,我沒有涉足源油期貨合約交易,最多只是看看期貨價格上落來規深未來經濟以至熱錢的去向,例如油價大跌可能預視經濟衰退,油價上升可能是需求上升,經濟向好,地緣政治及熱錢湧入之類。在下也沒曾見過期油合約的價格負數,所以當上星期見到如此奇景也探頭看看發生什麼事!


話說回來,在匯君的37分鐘短片學到很多嘢,其中他提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四月十五日,即期油負數之前五日已經改系統令交易可以負數,行內人都知道此事,而券商的交易系統未追上,另一方面,源油期貨大跌吸引了大量新仔入市,尤其跌至幾美元至幾毫吸引了大量新手一搏,對投資範疇不熟悉是今次悲劇的發生原因。筆者極力推薦讀者看止凡和匯君的Youtube 片,連結在文章結尾。


一些中招例子給我們一些教材,一個是在WTI 跌至每桶一美元,買入一張期貨合約,一張1000桶,用了1000美元,另一個在一毫美元入市,買了十張,又是1000美元,以為輸極都是1000美元,想不到WTI跌至負美元,想平倉卻不成功,翌日跌至每-37美元被平倉,結果前者輸37000美元,即約300,000港元,另一個買了十張,結果輸了370,000美元,即三百幾萬港元。入市價位越低,合約張數越多,輸得越甘。這故事給我們的教訓,投資必須是自己熟識的範疇,賭場突然改例你都起碼知道。


上周另一花生是源油ETF三星3175,本來標的物是下個月的期油合約,竟然可以改為九月,差價達一半。說起來筆者也曾經買過源油ETF,對上一次油價大跌,在期油價格36美元升至60美元便走了,之後頭也不回,因為感覺很被動,油價可以因減價戰或美國追擊俄羅斯而大跌,也或許因地緣政治大升,或油組國減產大升,卻很少基本因素的影響。不過,也沒有想過underlying asset可以話改就改。


上一代有句說話很綜用,力不到不為財,意思是自己能力範圍做到的事情才可以經營出財富。投資首先要學習認識自己的投資物,隨此之外便是令自己熟悉投資的範疇,起碼人家改了例都知道。而計算風險是要預計「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這是物理學中的Murphy’s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goes wrong,匯豐不派息的原因不是蝕錢,而是英國央行要求銀行不派息,經濟不景氣,即使派息也會大減,例如盈富基金的中期派息下跌四成,單靠食息維持生活便大失預算。失業率上升,租客搬出後,租金也是調低再出租,如果槓桿造得太盡,揹住幾層樓的話,幾層樓的租客同時搬去就大鑊了!


多年來累積的經驗話我知,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所以都會考慮最差情況,事實上,私人公司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睇住來食並不是新鮮事,只是我們遺忘了賭場也是私人公司,即使政府也會突然改變政策或干預,影響投資環境,風高浪急的大市,無論股市、樓市、黃金、商品期貨、外匯,會有一起跌的時候,所以投資控制注碼,確保自己可以捱過風浪,對自己的投資物認識透切,搞懂投資物的錢從何來,有利自己對投資物的信心可以捱過風浪,這是令自己有覺好瞓的來源。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衰幾耐


昨天香港的新冠肺炎個案錄得零確診,是自3月5日以來第一次,算是值得高興的事。看來香港的疫情終於穩定了。歐美疫情雖然已經見頂,但仍然嚴峻,每天確診人數仍然是過數以萬計,死亡人數每日數千人,距離疫情受控或穩定還差很遠,人們已急不及待炒復市,經濟V形、W形復甦,定還是L形發展?

首先記錄一下油價負數的歷史時刻,美國WTI五月期油在香港清晨兩點多曾經跌至-40美元,歷史從未見過負油價。



無底線的量化寬鬆、負利率政策及2.3萬億美元救市方案,經濟何去何從?在油組國、美加墨俄聯手減產的情況下,油價仍然以負數報答大家。

上星期美國公報的持續申價失業救濟人數增至745.5萬人,按星期大幅增加439.6萬人,總失業人數1600幾萬,失業率達百分之十幾頗駭人。

香港失業率亦進一步上升,1至3月份的失業率升至4.2%,就業不足率攀升至2.1%,為近10年以來最高水平。

大家都寄望於家居令結束復市,經濟活動會回復正常,一切都會報復式反彈,人們報復式消費、報復式旅遊,會這樣發生嗎?

先不論香港,疫情令全球性的封城鎖國,而各國派錢補貼公司支付七至八成人工,公司仍然會短期內炒人,因為公司仍然要支付其餘兩成人工,即使租金減半,燈油火蠟減半,公司仍然要支付成本養活公司,然而即使復市後,仍然要保持社交距離,食市只能做一半生意,但經濟不景氣,可能連一半生意都沒有,在未看清楚經濟前景,燒錢保留生意,相信只有大企業才會做,而大部份的公司都是中小企業,都是執咗先算!這方面的資金消耗了,東山再起談何容易。

早兩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正計劃撤消非必要旅遊限制,香港政府亦向國泰航空購買五十萬張機票,預備復市後送給來港旅遊的旅客,大家都非常期待撤消旅遊限制後的復甦,但想清楚,疫情真的會數月內失蹤嗎?然後大家一如以往旅行嗎?如果美國七月撤消旅遊限制,你有膽量去美國周街行,到處尋找美食嗎?你相信真的完全沒有隱形病者在社區活動嗎?美國人、歐洲人、亞洲人會放下戒心互相旅遊嗎?還未説到世界各地很多人失業呢!一切要回到以往,大概可斷言是不可能。我想,政府們需有心理準備要起碼補貼航空公司一年至兩年。

預計疫苗一年後有,人們才會真正放下戎心消費、旅遊,然後市面氣氛慢慢回復。對!零售業和旅遊業起碼要衰一至兩年。失業率上升亦令消費意欲下降,消貨量和消貨額下降,整體生産也會下降,經濟漩渦式下跌,衰退兩年是起碼的了!



最壞的時間,也是最好改革的時機,程序電子化、生産機械化、銀紙數碼化,都可減省人的成本,人們宅在家中工作和娛樂的年代將會來臨!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自說自話(2)






這是一篇自説自話的文章,所以可以略過。

最近又一個blog友停blog,先是風中吹風,現在是皮老闆,雖然近期他比較多出youtube,blog界越來越靜,我仍然較喜歡寫blog, 我開blog的原意是將自己的想法,加上自己在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通通寫出來。後來政治爭抝嚴重,我也沒時間浪費在無結果的爭論,所以也避而不談政治,題材也受到限制。我們blogger 在自己主場通常都是喜歡講什麼就講什麼,各有不同觀點與角度,有些人大情大性、有些含蓄但重細節,各自隨心發揮,有時一些觀點或可能損害另一些人的利益,或與觀點不同的人有衝突,這是在所難免,甚至引來hater,但我們百花齊放的時候亦讓不少讀者可從不同角度看事物,只要不忘初心,堅持做自己,大體上我們各自自由發揮其實是惠及很多人,這是我一直相信的事情。有時我可能看到一些事情不對勁,想說卻又覺得如果吓吓都驚得罪呢個嗰個,太多限制不如唔好寫。希望各blog友互相包容,我們一起寫blog,其實就好似一班共事的人,有時會不和,但沒有了其中的聲音,真正的意義也會越來越小。希望風中追風和皮老闆只是放一個悠長假期,不久將來可以重拾心情重新出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悠長假期鋼琴另一版本,我較喜歡這個版本:







最重要是我們還在生存,讓不喜歡我們的人篤眼篤鼻:




我其實唔知首歌講乜,但只需懂得兩隻字「Still Alive」!



2020年4月15日星期三

耐人尋味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Anthony Fauci)與特朗普疑似內訌,福奇在訪問中的說話令人懷疑他早於2月建議推出限制措施遇上很多阻力,而不是3月中才落實。後來福奇補鑊指並不是質疑有人做錯,強調特朗普早在他首次建議措施時就接納。無獨有偶,洛杉磯時報在11日報導,美國加州聖克拉拉郡郡長、醫學博士史密斯說,新冠病毒很可能從去年12月就在加州傳播,但由於當時美國正處於嚴重的流感季節,而新冠肺炎症狀又極像流感,輕症者未必察覺到而沒有確診,這使得傳染病專家福奇曾建議更早的限制措施之說更耐人尋味。


正當中國和亞洲在1月至2月的疫情嚴峻,即使未能斷言全球經濟大蕭條,但沒有亞洲的半邊天,預期世界經濟向下調應不為過。然而美國道指在1月竟攀上29000,而且屢創新高,如看圖表(看下圖),2月道指高位橫行,派貨格局,也是耐人尋味。








在3月初美股從29000點高位下跌6.9%,紐約州第一單確診新冠肺炎是在3月3日,巴菲特竟然在3月3日撈底買達美航空股票,以每股45.48美元至47.14美元的價格買入97.65萬股達美航空股票,並且增持了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至持有紐約梅隆銀行890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超過10%。而聯儲局於3月3日在沒有會議情況下緊急減息0.5厘。


聯儲局於3月15日再在沒有會議下緊急減息1厘,紐約州在3月19日宣佈封城,美國其他城市在3月20至24號亦陸續宣佈封城,全球互相實施旅遊限制措施亦是約在3月中開始。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應該不會是3月初才開始(見下圖),特朗普在3月18日提出1000億美元支援航空業,巴郡竟然在3月初撈底航空股實在匪夷所思。總的而言,巴郡入市買銀行股和航空股、疫情開始報數和聯儲局急減息三方面時間之巧合耐人尋味!為何我說「開始報數」?因為疫情不是確診那天才開始的,確診時間只是有測試才有數據。







巴郡終在4月1日及2日減持達美航空及西南航空股和在4月7日及8日減持紐約梅隆銀行股。


市場以巴郡入市價和出市價估計巴菲特此次撈底蝕了幾多是沒有意思的,因為股票世界還可以對冲的,這邊牌面看來在蝕價,long put期權越跌越賺。事實上,買咁多股票,遇上世紀疫症,市場波動是預期之內,是不可能沒有對沖的(買保險)!


故事教訓:唔好聽見股神入市撈底便跟隨,因為他們有可能是為國捐軀,亦可能是被政府坑一把,做少少老襯。我說少少,原因是好多嘢背後做的,你看不到估不到!還是自己做自己功課好了。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比特幣與實體世界的互動和評論供應第三次減半





比特幣將於5月25日進行第三次供應量減半,三月初有讀者要求筆者評論比特幣第三次供應減半對未來價格的影響,亦有讀者問為何今期疫情全球蔓延導致全球市場恐慌時,比特幣價格也跟隨下跌,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又話避險?點解今次跌起來勁過黃金?


其實我在第一本和第二本著作都說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很大,一日內可以上落20%,原因是成交量始終不及實體世界,水淺容易波浪大,這是常理。亦曾經在書中説過,供應限制並不是承托價格的主要原因,重點是它有沒有被實體世界使用,所以單單評論第三次供應減半是沒有很大意思的,反而看看它與實體世界如何互動更有意思。


筆者2016年出版的第一本書「貨幣革命 加密貨幣新時代」提出黃金和比特幣圖有點相似,而每次比特幣價格對應一些政治動蕩事件時亦有所上升,而且配合成交量。我們回看這些圖:





當時結論是一些資金以比特幣走資,目的可能是避險或避難。我想強調,這些是走資,因由是可能淹至的金融危機。


此包括2013年受歐債危機困擾的塞浦路斯政府為獲得歐元區援助而決定向銀行儲戶收取存款稅,這等同於強行沒收一部分銀行存戶的財產來挽救當地面臨破產的銀行業。根據徵稅建議,存款越多,稅率越高,此情況下,資金不出逃才怪呢!


2015年7月5日,希臘就是否接受國際債權人救助方案舉行公投,如果不接受的話,希臘很可能便要債務違約。此項公投,也將連帶影響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公投前,由於大量資金出走,希臘實施資本管制。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51.4%投了票的人贊成脫歐,翌日比特幣價亦由560美元一枚颷升至655美元。如果說是巧合,那就是太多巧合,定還是比特幣發揮了訊間轉走資金的作用呢?這是2014至2016年的債務危機和地緣政治危機與比特幣的關係。


網上一些Twitter:





今次引發金融動蕩的原因是新冠狀肺炎疫症蔓延全球,股市、債市、黃金無一幸免。美國道指由2月12日高位29551,至3月23日18591,一個半月跌幅37%,黃金由3月6日高位每安士1683美元跌至3月16日每安士1488美元,跌幅12%。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






比特幣價格由2月初約10000美元一枚跌至3月低位5340美元,跌幅47%。比特幣在任何市場動蕩之時貫徹其波動大的特性。


不過比特幣收復失地也更快,截至今日,比特幣報約7368美元,由低位5340美彈了37%,以上週五道指收市21052,低位收復17%,黃金現報1642美元,由低位1488美元反彈10%。這就是不同投資的不同特性,説比特幣跌得比其他投資物甘,根本不是新鮮事物。


但是今次比特幣沒有成為資金避難所,我在第二本書「財富潛藏區塊鏈金融革命」都指出過,這些東西,始終離不開實體世界的影響。2014至2015年正藉是歐債危機、脫歐公投、人民幣貶值引發亞洲貨幣爭相貶值,加上各國多次QE量化寬鬆,熱錢四圍流竄,比特幣發揮瞬間轉移作用。


但今次疫情影響,全球封城鎖國,經濟活動停滯,從資金流看,全世界都在套取現金,可能作生活費用,可能用作去槓桿或減債,此情況不是金融危機地緣政治的走資避險,而是套現以準備渡過經濟難關。這些觀察是重要的,因為時世不同,資金取態不同,所以觀察重點是資金流向。


至於比特幣供應減半對未來價格的影響,看看第一次供應減半是2012年11月28日,比特幣價格水平在約12美元,挖礦獎金由50個比特幣下調至25個比特幣,第二次供應減半是2016年7月9日,比特幣價格水平升至657美元水平,挖礦獎金跌至12.5個比特幣,第三次減半是2020年5月,看來價格水平應會在10000美元以內,挖礦獎金再下調至6.25個比特幣。預測價格很難,雖然供應每次減半時,看趨勢是一浪高過一浪,但由第二次至第三次(即下月)的上升幅度看並不是直線,可能與價格接受的彈性有關,所以不估了,我在著作也指出過,有人用便有價值,事實上,搵人兌換成fiat,是完全沒有問題,市場流通性大,這一點是很多其他加密貨幣所不能替代的地位,起碼直至現在仍然是如此,我認為下一步要看的,是比特幣能否真的增加用途。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危與機



2017年初出文提出量化寬鬆的物理學之後,黃金、樓比特幣都大升了,認吓叻,大家可以check吓,在此不贅。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國上週宣佈無限量化寬鬆,全球再次面臨海量印鈔,資金的投機能量會否如過去一樣?答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問,之前海量的鈔票去了哪兒?從這幾年的升市,我們知道都是去了追逐高增長資產,最平民化的投資以樓為主,其次是買高息債,換句話說,資金都被鎖在長線投資,有些資金甚至是槓桿投資賺取這些穩定收入,結果是有部份錢鎖死了,有些資金要去槓桿,做成資金短缺。


另一方面,全球各地一齊封城鎖國,經濟一齊停頓,也做成資金乾涸,這就如一張鈔票傳來傳去製造了連環資金效應的故事,現在突然停頓了。所以今次全球大國再次海量的量化寬鬆,暫時而言都只是在填補資金鏈的缺口。


疫情的發展如何,需要持續多久,在上一篇文章概覽,大概估到影響的幅度和深度,我認為兩三個月的時間都只能是控制疫情擴散,之後還有醫治和壓下死亡人數,在此階段,無法估計全球疫情何時完結,但現時最重要的是齊心執行social distancing, 疫情拖得越久,越難控制,海量的印鈔也只是在填氹,各地政府派錢也只能保住企業暫時不會因疫情停業而死亡,時間拖得越長,問題越多,希望不用拖得太久。當一切回復正常,我們的經濟會否回到疫症之前,會否出現更多的債務危機,也是一大疑問。


昨日滙控公布會跟隨英倫銀行的要求取消派發2019年第4次股息;集團表示會保留資金以備在冠狀病毒疫情之後用作投資。消息引起嘩然,問題不在匯豐,而是英倫銀行在想什麼?焦點不是聽他們的,而是在他們做的?是否在為最差情況設保護墊?是危還是機,自行判斷。


這次疫情擴散的速度和廣泛,見證我們都是地球村,人的流動廣泛,導致疫症全球快速擴散,一些人質疑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家負責低段的工序和世界工廠,已發展國家主要是消費、旅遊、科技、金融發展,缺點在今次疫情盡露,各大國再次開動工廠自家生產口罩、呼吸機、保護衣,今次疫症會否令保護主義抬頭?不言而喻!長遠而言會否影響旅遊、消費的習慣?這次的危,也是轉變的契機。


疫情改變了人的生活模式、消費模式,虛擬世界變得更真實,時代改變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