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去美元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去美元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7日星期四

「錢」的應用就是區塊鏈技術最好的應用





區塊鏈正在改變世界,如果說Bitcoin 價值是零,而區塊鏈好有價值,這種邏輯又是否合理?

最新的美元化進度,根據 2024年3月4日俄羅斯新聞社TASS報導,金磚國家 (BRICS) 正以數碼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建立支付系統,主要目的是方便政府、人民、及商業往來,確保成本效益和不受政冶影響。


We believe that creating an independent BRICS pay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oal for the future, which would be based on state-of-the-art tools such as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blockchain. The main thing is to make sure it is convenient for governments, common people and businesses, as well as cost-effective and free of politics,” Kremlin aide Yury Ushakov said in an interview with TASS.

金磚國家設立的應急儲備基金(Contingent Reserve Arrangement) 和獨立於西方國家的國際貨幣及金融系統,在西方傳媒眼中,是想繞過以西方國家主導的金融系統 IMF 和 SWIFT,目的是窺避制裁,是否窺避制裁是後話,真正的效果是貿易伙伴間互相對數的交易系統正在取代SWIFT 的系統,而最終減少以美元作為貿易貨幣,最終達至去美元化!


金磚國家由最初五國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組成,現已增至10個國家,新成員國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金磚10國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加起來,佔全球GDP32%,G7則佔全球GDP30%,這股新力量推動去美元化是不可以低估。當然,動搖羅馬帝國並不是一天便能成功,但事實是,去美元化的趨勢已不能逆轉。區塊鏈推動世界變,並非言過其實!


很多人喜歡以AI與區塊鏈技術相比,得出結論是AI透過Chatgpt已被大眾廣泛使用,而區塊鏈技術還沒有落地的應用。我以前的文章已經指出,這種比較是沒意思的,首先,我想指出,AI的技術發展始於70年代,直至現在幾十年後才出現Chatgpt,令AI成為大眾可使用的工具。而區塊鏈技術透過Bitcoin的應用,只從2008年開始,面世至今才只有16年。然而,在國家級的層面,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另起爐灶,設立像BRICS的組織內使用的互通數碼貨幣,應用範圍只是會員國之間的貿易、借貸、民眾旅遊,區塊鏈本身已有自動對數功能,撇除國與國之間主權貨幣的波動,國家不承認比特幣,但不認,不認,還須認,國家級採用區塊鏈作為貿易組織的數碼貨幣底層技術,正好證明「錢」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最好的應用。



2023年8月3日星期四

美國國債的大限




全球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之一惠譽(Fitch Ratings)週二將美國信用評級AAA下調一級至AA+,引起廣泛關注,美國白宮表示強烈不同意,白宮方面和財長耶倫均以美國經濟將會軟着陸為基礎反駁惠譽,財長耶倫認為惠譽所用的數據是基於過時數據,並且強調美國國債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以及流動性最高的資產。


我個人完全認同美國國債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以及流動性最高的資產,但美國國債並不是可以無限擴大,那麼大限在何時?


評級機構惠譽對美國主權级下調基於兩項基礎預測,收入下跌和開支上升,這其實並不難預見。


現時美國National Debt, 這包抱聯邦和州政府的總債務加起來為32萬億美元。





雖然近一年聯儲局急速加息,一年升息5厘幾,但未來可能減息,以過去30年平均數,每年平均約4%利率計算,單是還利息便要1萬億美元!而美國的稅收和開支情況如何?2022年聯邦政府收入為4.8萬億美元,開支則為6.4萬億美元。





根據美國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預測推算,未來只會變本加厲!這結論很合理,如果沒有計畫提升收入和大幅縮減開支,每年的差距利疊利便有複息效應了:






每年1萬億美元支出,而收入只約每年4萬億美元,還未計未來人口老化令稅收減少,與及環保應對地球暖化和醫療開支不斷上升,這令人質疑美國收入只足夠還息,而還本則可能無期?



耶倫和白宮反駁說未來美國經濟將會軟着陸,而我一直都認為軟着陸目標並不容易達到,更大機會是硬着陸,之前的文章「Brace Brace」已解釋過,現在update 一下數據。


美國M2持續收縮:






在高息環境底下和銀行收緊借貸,商業借貸成本大增,而且不容易獲得借貸情況下,公司執笠情況有增無減,2023年上半年與2022年同期比較,公司申請破產保護(file chapter 11)急增68%。






唯一令人樂觀的基礎是美國就業情況仍然很好,失業率由五月的3.7%輕微下跌至六月的3.6%,仍然是full employment 的水平。


但其實人們可能開始感受到收縮的情況,撇除能源和食品開支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ore inflation rate),六月上升4.8%,五月上升5.3%,四月升5.5%,升幅趨勢雖然在下跌,但物價仍然難熬。看看零售銷售情況,零售銷售按年升幅連續三個月在徘徊在2%以下,零售銷售數據包括了量和價,如果價在不斷上升,而零售銷售上升幅度減少,其實是顯示量正在收縮。



雖然我的看法並不樂觀,但美國經濟會否軟着陸仍然是爭抝點,且看下回分解!


不過,經濟是否軟着陸只是短期的看法,長遠而言,美國國債能否持續擴張,很大程度在於美元能否保着其世界最大儲備貨幣地位,我們要知道,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儲備貨幣,各國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美國國債,所以美國才可以發比較大量的國債,但一旦美元最大儲備貨幣地位急速改變,無限發債的大限便到了!雖然現在時辰未到!美元儲備貨幣地位正在慢慢改變卻是事實,之前的文章「去美元化的潘多拉盒子已討論過! 


係咪真係借錢唔使還,咪俾錢中介!












2023年6月2日星期五

去美元化的重磅消息竟被忽略了




近日大家都聚焦美國股市升到你唔信,香港股市跌到你懷疑人生,大家都不肖一提一項對去美元化的重磅消息,那就是沙特阿拉伯正就加入新開發銀行(NDB )成為第九個成員展開會談,新開發銀行(NDB)作為BRICS bank是專為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成員國提供貸款以作支持基礎設施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項目。BRICS的始創國家是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其他NDB成員國還包括阿聯酋、烏拉圭、孟加拉和埃及。


自2015年成立至2022年,NDB批出共90個項目,涉及320億美元貸款,成員國都以本國貨幣還款。


為何沙特加入NDB是需要受到關注?沙特可以說是美元霸權的關鍵造皇者,根據1970年代的石油美元協議,沙特以美元出售石油,而美國提供軍事援助及售賣武器給沙特作為回報,此後中東其他油組國家包括阿聯酋、科威特、卡達等都以美元作為銷售石油的交易貨幣,成為petrodollar ,可以說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儲備貨幣,美元成為petrodollar 是重要的關鍵。


若沙特成功加入NDB, BRICS 很大機會將會轉用其他貨幣作為石油結算貨幣,第一可能性是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來換取石油,就像現在大陸以人民幣買沙特的石油,而大陸幫沙特起基建設施作為回報,BRICS現時研究BRICS 貨幣,就像Euro的統一貨幣,但BRICS成員間的經濟發展差異大,可行性未必能在短期內實現,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美元petrodollar 的地位將會被大大削弱,進一步去美元化。


雖然去美元化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但世界去美元化的進程已經遂步進行,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事情,因為這除了長遠影響美元的走勢,以至長遠的美債,更可能觸發地緣政治危機,因為美國是不會躺着等待被撤!大家等着瞧吧!


2023年4月14日星期五

去美元化的質疑?


上篇文章「去美元化的潘多拉盒子」之後,有評論者認為,美元債的需求很大,大概15萬億美元,這方面才是真正的美元需求,美元佔國家外匯儲備只屬小數目,筆者只想拋磚引玉,大家提出不同想法能激發不同角度的思考。筆者在今篇文章提出一些質疑,大家又可以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看看截至2022年Q4,全球外匯儲備總和約110,000億美元,美元佔64,410億美元,相比起評論者指全球15萬億美元債,美元地位在外匯儲備的影響力確是小毛見大毛!





筆者想拿出一篇IMF的Blog文,題為「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的佔比跌至25年新低」,文章於2021年5月出:





文章分析指,各國央行持美元儲備由1999年至2020年,佔比由71%下跌至59%,期間歐羅、澳元、加元和人民幣的佔比上升,這結論跟我上一篇文章一樣。



It shows that the share of US dollar assets in central bank reserves droppe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from 71 to 59 percent—since the euro was launched in 1999 (top panel), although with notable fluctuations in between (blue line). Meanwhile, the share of the euro has fluctuated around 20 percent, while the share of other currencies including the Australian dollar, Canadian dollar, and Chinese renminbi climbed to 9 perce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green line).


下圖解釋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佔比下跌:



匯率波動會影響央行持外匯儲備的外匯比例: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can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central bank reserve portfolios.


下圖指出外匯儲備的構成經修訂外匯變動後,美元的走勢其實是平穩的。



美元匯價受很多不同原因影響,可能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宏觀、財政政策的分別所影響:


In turn, US dollar exchange rates can be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diverging economic path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economies, differences i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as well as foreign exchange sales and purchases by central banks.

由於美元匯率是穩定,以長遠角度來看,美元在央行儲備佔比持續下跌,反映各國央行儲備正從美元移走:


Turning to this past year, once we account for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range line), we see that the US dollar’s share in reserves held broadly steady. However, taking a longer view, the fact that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has been broadly unchanged, while the US dollar’s share of global reserves has declined, indicates that central banks have indeed been shifting gradually away from the US dollar.

但IMF文章最後的結論是:「美元仍會是主要最大的儲備貨幣」


Despite major 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the US dollar remains the dominant reserve currency. As our Chart of the Week shows, any changes to the US dollar’s status are likely to emerge in the long run.



Source: 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1/05/05/blog-us-dollar-share-of-global-foreign-exchange-reserves-drops-to-25-year-low


我相信用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的佔比來形容去美元化是standard的。


在另一篇IMF的硏究以下圖簡單指出,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單據佔比很大,但實際的貿易量以美元結算卻很細(見紅色area),而歐元計價的出口單據,與貿易以歐元結算成正比,其實也反影其他國家轉用歐元作為貿易結算情況。






另一觀點是質疑去美元化之說,論者認為美元債才是最大主導美元需求的領導地位,因此各國減少美元儲備並不足以憾動美元地位,也因此不能夠去美元化。




兩次美國大幅QE,包括2008年金融海嘯及 2019 Covid Pandemic,全球債務都大幅上升:




2021年全球債務總額達235萬億美元,但比較2020年大幅下跌10%



美國和先進經濟體(AE) 在2019至2021年的公共債務增幅最大:



在先進經濟體當中,日本和美國的債務增幅最大:


我估計美元債當中,需求最大應該是美國吧!

截至2022年第四季,美國以外的美元債(US Dollar denominated debt)總額是13萬億美元,與論者所講的15萬億美元接近,相信他所指的數據就是這個:



其中Emerging Markets (EM) 的國家佔大概一半。2022年Q1和Q2, EM的債務總額分別為54,080億美元及54,090億美元,Q3為52,759億美元,債務較Q1下跌,跟全球整體債務趨勢一至。


首先,我𠄘認沒有看美元債務需求對美元的影響,無可否認,美元債對美元需求影響大,與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影響相比,真是不相秤的比較,不過,我們亦需要注意,2020至2021年,整體債務跌得很快,以10%速度下跌,債務收縮同樣會對美元債,以至美元需求有很大的影響!


相比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由1999年至2020年二十一年才下跌12%,這樣的速度調整儲備內的外匯成份是較為平穩,亦即是,即使各國去美元化,也只會以很慢的速度調節,更像是以「a basket of currency」的方向調整,二十一年下調12%,未來10年可能加速,因為各國有自己的CBDC, 所以應該是更快的速度,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大概再下跌多10%,加起來三十年的下調便是22%了,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只質疑「幾十」年後的長遠投資。


從另一角度,我們或許應該問,為何美元債需求如此大?這可能是美元債的市場流動性較大,所以私人企業傾向發美元債,但世界科技是正在突破金融領域,例如去中心化金融,當出現更多方法融資的時候,還死抱幾十年前的發展模式來推算未來?但債只是表徵問題…..


更需要問的問題是:為何EM有那麽大的美元債?2019年是大概30,000億美元,2021年第三季便上升至約50,000億美元,一部份原因是Covid pandemic, 另一原因是,當美元上升,EM國家的貨幣相對貶值,賺美元外匯可謂是「事倍功半」,EM國家出產的資源變相賤賣,出口賺不夠外匯,買進口便要借了,所以我估計,EM的美元債務問題,其實最終可能是源自美元,這大概也是為何各國由其東盟和南美加速去美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