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9月24日星期日

涉嫌詐騙





有鑑於近日JPEX騙案涉及多名KOL代言人涉嫌串謀詐騙,昨日在電視新聞聽到一位建制議員提出要監管KOL做代言人,他說KOL對產品沒深入認識,即KOL 沒有做好due diligence而向粉絲推薦產品,導致粉絲墮入騙局⋯⋯因此需要監管!


其實,加密貨幣只是工具,人們要欺騙你,倫敦金、股票、地產項目、保健健產品、餅券都可以成為騙局,如果事事都要監管,那麼直播帶貨要執笠了!KOL和演員是否都要試用過自己代言的產品,確保不是騙人才可以接job? 那麼,那些聲稱NMN可以逆齡,推薦的明星是否要吃到變回BB面貌,才可以代言?何謂「逆齡」?聲稱用了產品後白髮慢慢變黑,若黑髮變回白髮,代言人是否要負責任?聲稱「龍床」盤真的有龍床嗎?騙人嗎?聲稱法國宮庭式生活的樓盤,其實是被大廈圍著,騙人嗎?






JPEX 是騙局,入金多過出金,它出的幣JPC,底層沒有應用,人們買了,升的時候沒人說它是騙局,跌了拿不回錢便是騙人!


JPC price:





JPEX聲稱他們還在營運中,加入他們的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以債換股,2年後可原銀奉還!


香港有幾多股票上市時大升,之後跌吓跌吓跌九成又如何?


恆大地產:





恆大汽車(0708)未有汽車已有股票又如何?





恆大還在營運呀!可能10年後股價返家鄉的!


其實監管了便沒有問題嗎?投資人最好自己多做功課,乜都話監管,投資人自己真的沒有責任嗎?



大有大騙,小有小騙,騙局無日無之,最近WhatsApp 短訊騙局甚至出現要求視像WhatsApp電話,有說一旦接電話,你的樣子便被Cap下來AI製作假證件、用作借貸、製作裸照要脅贖金。騙局避無可避,遲早中一鑊!還是自己自求多福!



2023年9月14日星期四

被代表




TG羣組有朋友傳來KOL 叫人入金的短訊和證監聲明,指虛擬資產交易所「JPEX」沒有獲證監會發牌及沒向證監會申領牌照,而企圖透過網紅及場外找換店積極向公眾推廣服務和產品。後來更傳出JPEX出現長達8小時未能出金和限制提款額最高1000 USDT美元穩定幣,以及提款手續費高達999 USDT美元穩定幣。筆者一向沒有跟進JPEX的事情,但事情發展下去,很大機會是有入金無出金,然後關門大吉。


如果有讀過我寫的第一本書,其實我早於2015年已經提出中心化交易所是不能信任,而我在自己的youtube 頻道亦說了不知多少次,不能信任何中心化交易所。由MT. Gox年代,MT Gox被駭客入侵,其實可能是監守自盜,以至我自己經歷Gatecoin交易所被hack, 現在還在糾纏賠償事宜,再之後加拿大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QuadrigaCX的創辦人GerryCotten 在印度離世,只有他掌握交易所冷儲存的私人鑰,他的離世與交易所冷儲存的私鑰一起歸於塵土,FTX事件,即使最大的VC都中招,即使幣安也曾多次被駭客入侵而導致損失,只是幣安都能賠償客戶,但我仍然不會斷言幣安是可信,我們這些經歷了那麼多交易所失竊事件,如果你還問我點睇,我都不懂答了。


別說加密貨幣騙案層出不窮,還有倫敦金騙案、股票唱高散貨,不停有人受騙,警方不斷提醒,仍然無限loop, 大衆都只喜歡聽取tips, 聽KOL叫人買,但往往不喜歡學習認識。


我有時候很不明白,一個由律師轉行到保險經紀,再失驚無神突然成為加密貨幣專家,卻竟然很多受衆,但我們這些自2016年已經在blog和出書教加密貨幣硬知識,卻沒得到那麼多關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意思是讀書無論如何都不及真實體驗,我現成有真實產品給人試用,其實是最好的學習,卻沒幾多人試用,這令我質疑,其實大部份人都不是真正想認識加密貨幣的技術和應用,然後理性投資,大部份人只是想炒。


最令人沮喪的是,有些有心人將做實事的人都說成騙子仆街,想圈錢,rugpull, 全部綑綁在一起!事實上有產品給你試,你唔試就話人騙子,有班真係騙子,乜都無,只係得把口,你又唔鬧?實情是,你不敢駡真正的騙子,因為你可能一出街便被人斬,鬧秀才你可以威威,而秀才只懂低頭做事,沒還手的力氣,也沒還口的時間,所以我們都會被代表,被騙子代表、被一班乜都唔識扮識及聲大夾惡的人代表了!

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

全新Volitium 面世






由籌備至寫程式,由最初2019年以surveys形式測試以太坊區塊鏈,最終決定轉去Cosmos, 經歷了很多重新學習,再花了兩年時間寫程式,Volitium testnet終於面世,在完成測試後Mainnet亦會盡快上架。



新的Volitium是什麼?


最新的Volitium 是一個結合端對端加密即時通訊平台(end to end encrypted instant messaging)、區塊鏈(Blockchain)和智能身份認證(Smart ID)。



新Volitium 有三項創新


Volitium的最新應用是讓普通人都能輕易在區塊鏈上寫自己的合約,我們稱為「平民區塊鏈合約(英文:Civilian Blockchain Contract or CBC in short),這是區塊鏈發展至今最新的應用。


由2019年在以太坊上做測試至現在,Volitium 的目標從未改變,那就是促進人們達成共識,我和CTO一直在構想怎樣才能讓更多人容易使用區塊鏈技術,我們終於想出最新的volitium 應用,以最基本人與人之間的協議開始,推動人們達成共識。


除了以上提到的「平民區塊鏈合約」,第二項創新是以crypto 錢包作為通訊地址,開crypto錢包時會同時生成public key和private key , 協議雙方需要互相認識或確認對方才能取得對方的public address, 而在交換絕密文件通訊,只有擁有私鑰

(private key) 的您才可開啟及閱讀內文,以錢包地址通訊的另一好處是,您可以開多個錢包地址來對應不同的人或機構作溝通之用!大家不妨試玩玩!在使用Volitium 即時通訊平台的第一步就是要開錢包,click入volitium.com便有指示如何開Keplr錢包,由於只是用於send通訊,而不是send 幣,大家可以很放心地開錢包試玩!


Volitium 的第三項創新是可加密的NFT,一直以來,NFT的應用只在知識產權、數碼藝術品和數碼資產,而Volitium 的創新是以可加密NFT 來作為保密文件、合同、協議轉換擁有權之用。您也可選擇不加密的NFT, 應用也很廣闊。加密或不加密NFT,視乎您的用途,這給予您很大空間去使用NFT。Volitium 現時在測試階段, NFT是免費的,您只需按制詢問取得test token便可測試區塊鏈。


希望我的讀者踴躍參與試玩volitium 的即時通訊和 blockchain testnet,當主網上線的時候,參與測試者的錢包地址將會被加到創世區塊(即Genesis Block)! 之前在2019年參與過Volitium Survey測試都將會同樣被加到創世區塊,至於如何做,我將會遲些再公佈。這都是給予幫過Volitium 的網友和讀者的回報,希望所有參與過測試的朋友們都會一同見證Volitium 主網的創世!


如果你想幫助Volitium DAO,也即是區塊鏈方面的發展,請在volitium.com click 入volitium app ,在Functions 一欄的 “Get info to support Volitium DAO (如何支持Volitium DAO) click “Go!” 便會有詳情。


請也同時加入Volitium 的 Discord 群組


https://discord.gg/RvcqNbUN3f


在Discord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作出討論,如對於測試有什麼意見或問題,也可在Discord 提出來,CTO會對技術問題作出回應。


我會仍然保留Facebook討論經濟,但我會傾向善用Discord,希望大家也盡量使用Discord。


多謝大家的支持,我們還會有更多創新推出,您們的支持就是我們的繼續前行的動力。


以下是Volitium 的YouTube 宣傳影片:


https://youtu.be/uerpsbh5SxE





注意:


首次登陸 Volitium 即時通訊平台時,您需要在 Keplr 錢包擴展程序中創建錢包(僅適用於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To start using the Volitium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 you are required to create a wallet at Keplr wallet extension (for Google Chrome browser only)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

生日講東講西




Happy birthday 🎉


我很少談及自己是否財務自由,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是做工業,我們是沒有這個概念,反而在經營生意的氛圍下長大的我們,一直在風險中遊歷。


我說的生意風險,是指在經濟周期中遇上各種的問題,經濟好的時候,過年後工人回了鄉下便不再回來,因此突然面對欠缺人手,但train 人又要時間,又例如不同鄉下的工人由於語言和文化差異經常爭抝以至打交,如果偏幫一邊便會引起罷工,還有工業意外,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出了貨之後收不到錢,工程行業內很喜歡賒數,一旦客戶拖數,銀行落雨收傘收回備用信貸,那資金周轉便突然出現問題,父親曾以我們正在住的房子作為抵押貸款,房子多次加按渡過難關等等。


我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說做生意的理論,如何「睜開眼睛屙尿」,意思是暫時零利潤接單做住先,從其他濕碎項目賺些利潤捱過經濟低谷,又或者壓低邊際利潤接單先,之後加單才把利潤加回去。他又經常說一些理論製造雙贏局面,生意人其實很喜歡尋找雙贏空間,而不是鬥得你死我活,因為轉頭救你的人可能就是行家。


從小到大,不乏看不起我們的人,經常聽過母親的朋友說:「啊!只是廠佬!」所以我對於一些自以為有八位身家便可以看不起人的人都不以為意。我們做工業的不會如此曬身家,首先曬了身家沒有得益,而且我們經常跟工人一起開飯,工人住在宿舍,我間中都要入去住,一起吃飯會了解更多工廠和人事問題。另外,我們很明白一山還有一山高,也很明白沒有永恆的光輝,只有不斷的改進生產方法,減少存倉時間,改變做事方法,力爭生存空間,我的問題只有自己能夠解決。行內也見過很多腐敗,我不做腐敗的事情,也要靠人脈關係、行家收風吧。這就是我長大的環境,一直與風險共舞。


曾經有朋友說做crypto 行業是非常之高風險,他問我究竟crypto 賺幾大的錢令我無視風險,說這話的朋友是一個會計師,行事方式很保守,我不怪他,因為他是關心我,我很想跟他說不是為錢,不過當時沒有說。我的想法是,我已經硏究crypto 很久,很了解crypto 的用途,很想把它的用途發揮得更好,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技術,真的能幫到很多人,但現時行內還未做到。因為crypto 行內的人大部份是engineer, 他們很善於寫code, 而crypto 的另一半是金融,他們未必很清楚如何將兩者融合得更好來幫人?這才是真正能夠發揮crypto 的作用,然而,應用要能夠廣泛,user friendly 很重要,concept 要簡易明,this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大家都還在努力。


我這兩年的生日願望都是希望Volitium 能夠出世,這將快實現,今年的願望是在行內提升說話能力,讓我的想法能在行內製造討論,然後大家一齊向前行!








2023年8月6日星期日

牠在想什麼?






(這是我在吃午飯時,狗狗站在旁邊看着我的食物,我跟牠傾偈時拍的)



一件真人真事我個人經歷,有一朝早上拾電梯返工,一入電梯看見菲傭姐姐帶着狗狗出街,我跟菲傭姐姐點頭說:「Hi Morning!」,她也說:「Good Morning!」然後同狗狗說:「Say good morning Auntie 啦」, 我眼bare住狗狗,心諗:「Don’t say it! 邊忽似你Auntie?」狗狗望住我,我繼續依起棚牙,心:「狗狗唔好講Auntie 呀!」電梯到地下,狗狗冇講,我心想:「Good Dog!」「嘩!好彩你冇講!」


首先講,曾經試過朋友送了我一隻她養的狗的BB,但由於咳得好利害,應該是對狗毛敏感,無法繼續養,所以送回給她。但的確,我也是很喜歡狗狗的人。


最近大台劇集「寵愛Pet Pet」都幾好,講出了我心裏一直想講的說話:「究竟你知不知道你的寵物在想什麼?」


上星期第一集很好笑,在冷氣的醫務所內,貓咪叫了一聲,牠的主人認為貓咪可能覺得凍,立即除下外套蓋着貓咪,自己卻穿着背心,金醫生跟她說:「貓有毛的,是不會怕凍」!其實金醫生自己都有一隻狗叫Donut,有次Donut向狗女亂吠,金醫生便認為牠可能發情期向狗女亂來,因此計劃幫牠做閹割手術,Donut一直不想,甚至離家出走。上星期幾集都圍繞着一個信息,就是「別將自己以為為牠好,而將自己想法硬加諸於牠身上」。這是很常見的,曾經見過有主人給狗狗穿鞋、帶太陽帽!其實,牠們是動物,大熱天時不需要穿波鞋的。


曾經去過一間Starbucks 飲咖啡,由於來的時候很多人,只有門口位,於是與朋友坐了門口位,不久便有個主人帶着狗狗等位,狗狗望住我,我不以為意,繼續傾偈,然後不久便有職員同我講,這是給寵物和主人坐的位置,我望了一望,入面有位了,所以也不介意搬位。後來經過門口,看見果然狗坐了那張椅上面。我心諗,狗狗那麼大隻,坐着椅子那麼小位置,很想問狗狗:「你坐得舒服嗎?」其實,如果你問牠,狗狗可能會說牠更喜歡坐地下,因為地下夠凍,牠的身體和四隻腳都攤在地上,在大熱天氣,牠們坐得很舒服呢!


其實把自己以為為他好,而加諸於他身上,不止是狗,還有人!曾經有個母親跟我說,她兒子經常病,怎麼好,我問她:「你兒子平時放學做什麼?」她說:「都是學嘢,彈琴、補習、圍棋….」我說:「他日日如是,不停坐地鐵行來行去,當然容易病,換着是你,也會一樣!」她說:「我以前沒那麼多機會,現在有錢,可以讓他試不同的活動…. 為他好….」我心諗:「唉!Do you know what he really wants?」





2023年8月3日星期四

美國國債的大限




全球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之一惠譽(Fitch Ratings)週二將美國信用評級AAA下調一級至AA+,引起廣泛關注,美國白宮表示強烈不同意,白宮方面和財長耶倫均以美國經濟將會軟着陸為基礎反駁惠譽,財長耶倫認為惠譽所用的數據是基於過時數據,並且強調美國國債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以及流動性最高的資產。


我個人完全認同美國國債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以及流動性最高的資產,但美國國債並不是可以無限擴大,那麼大限在何時?


評級機構惠譽對美國主權级下調基於兩項基礎預測,收入下跌和開支上升,這其實並不難預見。


現時美國National Debt, 這包抱聯邦和州政府的總債務加起來為32萬億美元。





雖然近一年聯儲局急速加息,一年升息5厘幾,但未來可能減息,以過去30年平均數,每年平均約4%利率計算,單是還利息便要1萬億美元!而美國的稅收和開支情況如何?2022年聯邦政府收入為4.8萬億美元,開支則為6.4萬億美元。





根據美國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預測推算,未來只會變本加厲!這結論很合理,如果沒有計畫提升收入和大幅縮減開支,每年的差距利疊利便有複息效應了:






每年1萬億美元支出,而收入只約每年4萬億美元,還未計未來人口老化令稅收減少,與及環保應對地球暖化和醫療開支不斷上升,這令人質疑美國收入只足夠還息,而還本則可能無期?



耶倫和白宮反駁說未來美國經濟將會軟着陸,而我一直都認為軟着陸目標並不容易達到,更大機會是硬着陸,之前的文章「Brace Brace」已解釋過,現在update 一下數據。


美國M2持續收縮:






在高息環境底下和銀行收緊借貸,商業借貸成本大增,而且不容易獲得借貸情況下,公司執笠情況有增無減,2023年上半年與2022年同期比較,公司申請破產保護(file chapter 11)急增68%。






唯一令人樂觀的基礎是美國就業情況仍然很好,失業率由五月的3.7%輕微下跌至六月的3.6%,仍然是full employment 的水平。


但其實人們可能開始感受到收縮的情況,撇除能源和食品開支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ore inflation rate),六月上升4.8%,五月上升5.3%,四月升5.5%,升幅趨勢雖然在下跌,但物價仍然難熬。看看零售銷售情況,零售銷售按年升幅連續三個月在徘徊在2%以下,零售銷售數據包括了量和價,如果價在不斷上升,而零售銷售上升幅度減少,其實是顯示量正在收縮。



雖然我的看法並不樂觀,但美國經濟會否軟着陸仍然是爭抝點,且看下回分解!


不過,經濟是否軟着陸只是短期的看法,長遠而言,美國國債能否持續擴張,很大程度在於美元能否保着其世界最大儲備貨幣地位,我們要知道,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儲備貨幣,各國必須持有一定數量的美國國債,所以美國才可以發比較大量的國債,但一旦美元最大儲備貨幣地位急速改變,無限發債的大限便到了!雖然現在時辰未到!美元儲備貨幣地位正在慢慢改變卻是事實,之前的文章「去美元化的潘多拉盒子已討論過! 


係咪真係借錢唔使還,咪俾錢中介!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給我們的反思





一直期待着這套電影Oppenheimer上畫,昨晚看了,我估很多人都會去看,所以不會有太多的劇透了,但是很值得去看的電影,在核戰如箭在弦的今天,這套電影正好給我一些反思。


這電影是一套有關Oppenheimer 一生的故事,看罷後仍然感覺心情沉重。心裏不其然發出一連串的質疑和疑問:


1)我們一直被傳輸的資訊: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是必要的,它們有助令日本盡快投降,從而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減少拖延戰爭帶來更多死傷。但在1945年8月6日在廣島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彈稱為「Little Boy」,三日之後,在1945年8月6日美國向長崎投擲第二枚原子彈稱為「Fat Man」,投第二枚是否有必要?


2)第一枚原子彈「Little Boy」是以Uranium 235作為原料,直接的轟炸造成70,000人死亡,第二枚「Fat Man」是以Plutonium 239作為原料,第二枚的威力比第一枚大,直接的轟炸造成的死亡人數估計大約40,000至45,000,但之後核輻射造成的死亡以數十萬計。科學家很清楚原子彈的重大破壞力、輻射的影響,Oppenheimer 稱自己: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但是下指令向人類使用的是政客、軍方,所以科學家的內疚感較大。


3)兩枚原子彈用了不同的原料,感覺是他們借機會測試真正能做成的死亡和破壞。


4)科學家製造原子彈的原意是阻止納粹德軍先做出來,但德軍根本沒造出來,最後美國把原子彈造了出來。造出來的武器,始終都會用到 for whatever reason 。 墨非定律:”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 科學家以為自己在拯救世界,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但軍方和政客想的是另一回事,權力、霸權,沒休止的軍備競賽。現在還進展至H-bomb, 政客總說:「只是用作威嚇⋯⋯」Again,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然後,科學家變成滿手鮮血….




5) 由於 Oppenheimer 與共產黨有連繫,他的太太20年前與共產黨有關係,他的前度女友是共產黨員,因此被指不能通過背景審查,並且被踢出制定使用原子彈武器政策的委員會,其實只是藉口,嫌棄他阻礙政府進一步發展H-bomb,威力比原子彈更強。



2023年7月17日星期一

選擇自己的人生







在Duncan的TG內有谷友說:「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或者調動一下句子「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這樣更容易理解過中的意思。


這句子是哈利波特電影中巫師校長Dumbledore對哈利波特講的說話,背景是:巫師學校Hogwarts的帽子根據同學們的天性分配所屬的組舍(Hogwarts house), 以哈利的天性,有點暗黑本性,帽子認為Harry 屬於Slytherin , 但由於Harry 一心希望入Gryffindor(心中不斷說Gryffindor), 最後獲派心儀的Gryffindor。Slytherin出名出產Dark Wizard,Voldemort 和他的 Death Eaters就是屬於Slytherin。


「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就如一個人的天性聰明,是個有能力的人,但如果他選擇成為壞人,做出破壞社會的事情,社會會被弄得翻天覆地。我以希特勒為例子,希特勒的智商估計有160左右,他在短短10年的時間把德國科技水平提升至高於其他國家20年,但他並沒有以此造福世界,而是破壞世界。他領軍大舉侵略歐洲各地,他煽動性極強的演講,把數以百萬計的人都甘於成為忠實的納粹黨分子!所以一個人的能力並不是最重要,而是他的選擇造就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然而,如果只基於「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字面看上去便令人覺得能力並不重要,選擇才是造就人生的關鍵因素。如果這樣解讀便有爭議性,就好像在說,時勢做英雄,還是英雄做時勢。


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即使機會來到時,你也不能做出選擇。例如過去幾年都是美國科技股盛世時代,如果沒有能力做好功課,在適當時機入市,是不可能選擇到盛世而起的科技股,賺到財務自由。又例如在2003年香港樓市跌了六成,你沒有儲蓄,便無法乘着中國經濟起飛和低息年代,選擇在香港買樓,或之後樓疊樓,乘勢而上,以投資港樓而財務自由。


我認為一個人能否成功,天時、地利、人和均很重要,當機會來到的時候,你能否在那個時間出現, 並且能夠把握機會,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能力很重要,然後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便是天意,「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當你做人做得久,大多數都有此領會。不過,我仍然相信,今次不成功,未必永遠不會成功,只要持之以恆,每次從失敗中學習,然後調整,終會有一日成功,所以重點仍然是要做個有能力的人,令自己有選擇的能力。



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

虛偽的環保政策






一直很想問的問題:「點解香港啲冷氣開到好似冬天咁?」「點解夏天室內啲人着冷衫?!」這些問題下面再討論。


早兩日新聞報道說環保局將延遲垃圾徵費至明年。今年1月初才把膠袋徵費從$0.5增加至$1,商戶不得提供膠袋,否則罰款(好似係20萬元)。實施前全沒宣傳,我在那日買一個$6的麵包時被收$1膠袋稅,才恍然大悟!然後一片混亂,商人乘機加價,被前新聞主播張慧慈在facebook撰文批評。聽說這項政策非常成功,背心膠袋垃圾減少九成。


如今才7月,距離上次措施只六個月,原本將要實施另一項垃圾徵費,如今延遲一年實施。我認為這些徵費屬懲罰性,原因是它懲罰製造越多拉圾,便要繳交越多的膠袋徵費,這與1月推出的新膠袋徵費措施思維一樣,製造越多垃圾便越多徵費,稅項其實是懲罰行為。當然你也可說鼓勵你減少垃圾,視乎你怎樣看這些徵費吧!


我諗沒有人會反對減少垃圾,環保三個R: Reduce Reuse Recycle , 這三個字的重要性也是順着這次序的,首先要Reduce ,即減少垃圾,然後才是Reuse 物盡其用,最後才是Recycle ,物盡其用到不能再用才回收製成其他物料循環再用。


Reduce減少垃圾的源頭就是減少買不必要的東西, 也即是首要是減少消費!我唔知有冇口號叫人:「一齊減少消費,帶旺經濟!」兩者好像有點矛盾。


另一令人費解的現象是,一邊懲罰一般市民,迫令其不要製造更多垃圾,但超市、大集團賣的東西卻越來越多包裝,橙、蘋果、蕃茄都一個膠底和包裝膠袋,有時甚至一個橙一個包裝。其實市民製造出來的垃圾,很大源頭是來自這些包裝!為何對市民的懲罰性徵費便手起刀落,但對着大財團卻不是如此?


回到開首的問題:為何香港室內冷氣開到好似冬天咁?香港的商場、寫字樓、食肆、圖書館、戲院的室內冷氣好凍!有次在圖書館閱讀,越坐越凍,頭頂還被風扇吹到頭都甩,看看自備的溫度計,那裏的室內溫度是攝氏18度。然後,我問管理員為何開勁冷氣又開大風扇,他說要讓空氣流動!這大概解釋為何在夏天香港公眾場所的室內溫度好似冬天!


事實上,空氣流動和室內空調調至冬天溫度是沒有相關性的。室內感覺侷促,其實開一點風扇已可解決,又或者當你由高氣溫的室外入到室內,身體仍然很熱,其實只要坐一會calm down 一下即可,無需那麼心急即刻降溫的。另風扇比空調環保,原因是製冷過程不會釋出熱氣,令周邊環境更熱。


我想特別指出,國內對公共場所室內空調的溫度是有限制的,根據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出的「公共建築室內溫度控制管理辦法第三條:


公共建築夏季室內溫度不得低於26 ℃,冬季室內溫度不得高於20℃


不單止中國國內對公共場所室內空調溫度有指引,日本也有類似指引: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etween the room and the outdoor should not be too high. With a 5°C (9°F) difference, one already feels better, heat or cold-related sickness can be prevented, and the impact on the energy bill is also limited, in a nice ecological move. In Kanto and Kansai areas for example, it is recommended to set an ideal indoor temperature at 28-29°C (82,4 – 84,2°F) in summer and at 21-22°C (69,8-71,6°F) in winter.

可能對香港來說,由於天氣潮濕和一些商場人流多,室內溫度26度至28度可能太熱,但怎樣也不應把空調調至18度,有些甚至把空調溫度調至15度,然後人們穿長袖衫、穿毛衣,其實夏天室內溫度23度至24度已很舒適,穿少一點,冷氣適中一點便可。


令人費解的就是這樣,一邊市民膠袋稅這裏$1,那裏每天$1.7,市民慳埋慳埋,大集團一天浪費的更多,例如無盡的食物包裝,又例如寫字樓、商場、地鐵、食肆瘋狂開冷氣。



後記:事實上,室外和室內溫差太大,差異10幾度,由18度的室內出到33度的室外令人感覺很辛苦,皮膚滲出濕氣,帶眼鏡的,眼鏡充滿蒸氣,鼻敏感的人出入室內外,不斷轉溫度也好辛苦!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中美芯片戰之中國反擊戰






很久沒有跟進中美科技戰,因為近期的發展涉及很多半導體技術知識,需要科技人的支援,亦要筆者花時間閱讀資料消化才能寫出來,過程有點困難,但筆者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影響世界通脹和未來經濟發展,牽一髮而動全身,兩個大國的互相制裁將會影響世界經濟,讓我們探討,有錯請指教!


中國商務部在7月3日宣布將對涉及半導體原料的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業者需取得許可證才可以出口,8月1日生效。估計此舉將衝擊全球半導體市場,我們將探討有何影響。


在此之前美國已夥同日本、南韓限制出口高端晶片到中國。荷蘭政府在6月30日亦宣布某些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前需申請許可證,估計措施是限制ASML對中國出口3種型號的DUV(深紫外光)光刻機製造晶片,九月生效。預期美國在七月會宣布同樣的限制。上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到訪中國大陸之前,美媒透露,美國拜登政府可能進一步限制大陸企業使用美國雲端運算服務,以規避美國限制中國使用人工智慧(AI)晶片。自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已接連宣佈各種晶片出口限制到中國,美國與盟友深化對中國的科技戰可見一班,但鮮見中國回擊,這次中國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是中國反擊戰?美媒説影響有限,而且可以找替代品,香港傳媒說有影響,通常各說各話。


我問了科技人,他給了我一些資料閱讀,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據行業組織「關鍵原材料聯盟」(Critical Raw Materials Alliance)稱,中國生產了全球60%的鍺和80%的鎵。


鍺的英文「Germanium」,鍺是一種銀白色金屬,不是直接取得的土礦,而是鋅生產的副產品得到。鋅是製造汽車、建築材料用到的源材料,換句話說,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獲得鍺這些副產品,因此生產成本很低。鍺主要用於製造光纖產品、夜視鏡。我諗這方面的制裁,可能主要影響軍事方面?


鎵的影響可能比較大。中國製造了全球80%的鎵,鎵同樣是柔軟、銀色的金屬品,主要是來自處理鋁土礦和鋅礦石的副產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製造商和消費者,製造什麼需要用到鋁?高鐵、汽車、電子產品、建築等等,中國自家建設了很多高鐵貫穿全國,也為其他亞洲國家建設高鐵,在使用鋁製造高鐵和汽車的過程中獲得鎵這些副產品,因此也是以很低的成本獲得!所以,美國、歐洲說自己能生產鎵,第一個問題要問是:「At what cost?」


鎵Gallium用作生產兩種材料:


Gallium Nitride 氮化鎵(GaN)和 Gallium Arsenide 砷化鎵 (GaAs)


GaN是一種非常堅硬及提供較穩定機械功能的寬能隙半導體材料,相較於Silicon 硅器件,氮化鎵的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擊穿強度、更快的開關速度、更高的熱導率和更低的導通電阻,性能顯著優於硅器件。


氮化鎵被用於生產半導體功率器件、射頻元器件和發光二極管(LED)。在功率轉換、射頻和模擬應用領域,氮化鎵已經成為硅半導體的替代技術的能力。


第一代製造半導體晶體管是真空管,但它們的低效率,產生較多熱量,體積龐大和成本高昂,限制了它們的最終應用。


硅很快成為第二代半導體晶體管的首選材料,原因是它的電導功能優於真空管,而且生產成本更低,硅的晶導體管迅速崛起,期後更發展出集成電路。硅半導晶體管持續到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


「摩爾定律」要求晶體管的性能大約每18個月翻一倍,成本下降,創造出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新產品。在功率轉換方面,硅的功率MOSFET是其崛起的核心。


但漸漸地,硅功率MOSFET在成本持續下降,但在提升更好性能方面似乎到了盡頭。


然後是第三代半導體源材料氮化鎵 GaN,氮化鎵比硅更有效地導電,效率高達1000多倍,同時生產成本也比硅低,硅已經到了極限,氮化鎵在摩爾定律下取代硅成為新的、性能更高的半導體材料。更重要的是單件氮化鎵器件比硅器件小得多,因此產品可以更細。


下圖是氮化鎵應用到的工業,也會是影響的產品:





簡而言之,GaN製造出來的產品,開關更快、速度更快、發出熱量較低、體積較細、成本較低,這都是它能取代硅成為新一代半導體源材料的原因。


那麼,製裁限制GaN有何影響?一粒IC只佔整件產品很小部份,成本也很低呢,即使成本上升一倍也不見得有很大影響吧!未必!問題是沒有貨,無法生產,即使繞道取得,生產鏈受阻,整件產品的成本都會上升!


至於有說找取代品,如果有高一級的替代品,早已成為主流了吧,即是產品可能要降Grade,回到上一代,體積大一點、速度慢一點、熱一點。


最後是砷化鎵(GaAs),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主要用途在於光電通信、激光二極管和紅外發射,以及製造紅外發光二極管、微波頻率集成電路和光伏電池等器件。根據資料,軍事、太空、高端電子產品都會用到。


GaAs造出來的產品耐熱度更高,可以作為高溫電子產品的應用。另外,它造出來的產品噪音比較少,所以適合用於更高頻的電子產品,即例如microwave 、通訊用的電子產品。


總的而言,中美的芯片戰深化,任何生產供應鏈受阻,都會令生產成本上升,最後影響的是我們,消費品漲價的同時,產品質素下降,體積可能要回到大一點,而速度慢一點,耐熱性低,產品容易發熱,試想像power adaptor 回到5至10年前的大小、容易發熱等等,我們要忍受這些….



2023年7月3日星期一

思維決定境界



近日外國幣界Youtuber 都看好香港政府對加密貨幣友善政策和打造加密貨幣中心,但筆者只會說「走着瞧」。


擧個例子,看一個男人或女人是否顧家,只要看他/她如何對待家人….. 以微知著


我怎樣看香港?


有沒有發覺香港有很多地方都是以欄桿圍繞行人路?即使平時沒幾多人行的路都是以欄桿圍着,導引行人怎樣行路,行人要繞大路,然後上天橋,再轉灣又轉灣落天橋,但其實只需要在路面橫過馬路,路線直接,無需兜大圈,跟著這些路行,總覺得有點笨。



早兩天從東涌東薈城行過去東涌碼頭,由於看見行人天橋繞大圈,又上又落,覺得很麻煩,錯過了天橋入口,再無法找到其他路,又不想走回頭路,見到有人在地面行,於是跟着他行,結果發現很多路被圍欄、水碼,花槽、植物圍着,本來直接的路面,都變得崎嶇、難行,了,於是又要側身攝過水碼,其實香港有很多路都是這樣,只要稍為注意一下都會發現如此,大陸和海外的路都不會如此。感覺上,香港的路都很家長式導引行人只能「這樣」走!




相信大家都估到我想說什麼了,如果一個人的思維被各種框框限制着,怎樣做出創新產品?要知道創新產品通常是法律以外,或超越法律!


我在2020年寫了兩篇文章「法例如何謀殺創新產業(1)」&「「法例如何謀殺創新產業(2)」,指出有人在單車徑上踩電動滑板車被控五項罪名很可笑,其中兩項罪名:涉嫌駕駛未有登記車輛和沒有駕駛執照。事實上, 香港是沒有「電動滑板車」的駕駛執照, 也不能在運輸署為電動滑板車取得 license plate。最新消息,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單車可望在年底合法化,法例將限制時速25公里,並且只能在指定的單車徑上行駛,包括將軍澳和白石角兩條單車徑。算是有進步了!其他電動可移動工具例如Segway、電動hoverboard 仍未合法,電動手推車在行人路上行,更是不用說了。只有兩條單車徑,市場那麼細,可以怎樣發展?


7月2日無線新聞的寰宇掠影,講到一架水上電動單車在法國塞納河測試,這輛水上電動單車以電動頁推動,它是從水底的三分之二開始一路踩上水面,可轉電動,亦可以人踩,售價十萬美元。如果在香港,根本連測試也不能做,因為這隻水上電動單車根本不可能有牌照,第一:由於是電力帶動,政府牌照中沒有這個category, 所以不會有牌照,第二:沒有牌照便不會有保險批出,因此第三:也不能做浮力測試(做buoyancy test 要有保險)。


如果那位人兄在香港測試他的新產品,在沒有第三者保險而做測試,根據Cap.548H, 一經定罪,可被罸款十萬港元及監禁兩年!(在日本,兩匹以下的引擎是豁免保險。)




如果想測試法例規定以外的航拍機,自己買個Hall測試啦!如果想測試水上電動單車,自己買個私家湖,或在私人泳池測試吧!如果萊特兄弟在香港發明飛機,飛機未飛上天空,已經被拉去坐監了!


個人認為,香港是不適合搞創科,因為法例限制了測試環境,產品不能在現實環境測試,metaverse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