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加密貨幣的革命、投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加密貨幣的革命、投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Crypto 是不是scam? (4) - 區塊鏈應用篇




Crypto 經常被標籤為scam, 然而最多的貨幣和代幣應用區塊鏈往往是主權國家。

根據 “Centralized Use of Decentralized Technology” 分析了7個國家主權如何應用區塊鏈,他們主要的應用是貨幣、債券和股票代幣化 (tokenization)。

以下是各國使用貨幣區塊鏈和資產代幣化情況:

  • 應用先鋒:瑞士、英國、澳洲、日本、韓國在法律監管下擁抱區塊鏈。
  • 謹慎的推動者:歐盟——首先建立法律框架(例如 MiCA,EBSI)。
  • 持懷疑態度的觀察者:美國對CBDC持謹慎態度,認為有可能破壞美元主導地位。現時較主導資產代幣化和代幣經濟立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加密工作組負責人Hester Peirce暗示,應用於籌款的NFT——如Stoner Cats和Flyfish Club——可能很快會獲得證券法規的豁免。 NFT項目可能因此激增,這將成為創作者、品牌和投資者的強大工具。
  • 中國(在自己的類別中):快速推出e-CNY、代幣化債券和跨境試點(m-CBDC Bridge)。

主權CBDC的應用正正是中心化機構以去中心化系統運作的電子貨幣,無限供應的主權級crypto 版。工具在此,如何應用,是人的取態,就如我經常講:刀可以用來殺人,但在醫生手上是可以用來救人。

我一直猶豫寫「應用」篇,因為大部分人都無興趣,對crypto 偏見的人不屑一顧,接受crypto 的人只對投資和投機有興趣,然而這題目其實是好值錢,懂得價值的人便不動聲色地偷橋抄襲到內地發展,而這些人往往是少數知悉的人。

香港標榜自己為web3 Hub, 參與的都是合法加密貨幣交易所、主辦web3 會議。然而,即使是經營合法交易所,你們也不會見到Tron、Coinbase、Bybit的成功例子,因為香港的交易所只trade 兩種幣:BTC 和 ETH ^_^

最多香港人參與的項目還有OTC和掘礦,所以我才會說香港人有興趣的web3項目就是投資和投機。

在香港法律框架下,最常見合法的採用區塊鏈而又獲得funding 的項目:

  • Loyalty program, 會員制,主要是折扣優惠積分, 顧客忠誠度為目的之市場銷售手段,讓經常使用公司服務的顧客獲得優惠、紅利及會員卡等來吸引顧客再次光臨消費。
  • 會員積分剩餘價值互換
  • 售票系統
  • 香港最多的NFT應用是數碼藝術品,當然,要在網絡上認證原創的數碼真品,現時只有NFT技術。然而對於使用NFT作其他用途例如衆籌,法例欠捧,因此NFT 發展停滯,甚至大部人仍然認為NFT 是騙人、pump & dump 炒賣工具。

我相信現時香港最成功的區塊鏈項目亦只有折扣優惠積分及顧客忠誠度會員制。

我在第二本書已指出,餅咭、超級市場的換取優惠貼紙,其實是錢,區塊鏈的應用是unit of account ,數年前一個阿婆在超市偷優惠貼紙被控盜竊罪,因為這些貼紙其實是錢。

新技術的應用本來應該很多,但要在現時法律的緊箍咒下合法地做,其實都只能是制度現有的東西加區塊鏈,再加上香港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低,因此突破不大,但這只是香港情況。

在外國,區塊鏈上的數據分析公司是新行業,分析的目的可以是追蹤買賣找出罪犯交易,亦可以是保安用途,透過分析不尋常的交易頻率看出區塊鏈有沒有被黑客入侵。香港亦有此類鏈上數據分析,參與者都是大學教授。

我經常跟年輕人說,新技術的出現,若他們能擁抱技術,便能率先成為專家,因為上一代無人識,只有他們識,因此一出道便是部門的主管,信不信由你,但我的外甥女便做到了,在大企業內做區塊鏈項目的產品開發主管,然而這只是美國的case。

在美國,我亦認識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做defi項目,亦獲得創投基金的投資。

在香港的法律框架,defi是金融機構,經營者要有銀行牌照,而牌照涉及數千萬和銀行經驗,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免問了。

資金主導創科發展,現時大部份不需盈利而獲得投資的項目都是AI和機械人項目,香港已沒有幾多web3項目發展,之前去過的阿里巴巴創科大會,幾十個創投項目的pitch competition 中,只有一個項目是以去中心化建立3D 地圖,創投基金經理問創辦人:為何以去中心化造,是否只是標奇立異的點子?

當香港人普遍認為香港的區塊鏈項目廢廢地,NFT是用來使黑錢,crypto除了scam就是rugpull,情況就像過去一段很長時間,人們對BT(BitTorrent) 技術的觀感只是用來下載翻版影片的不法技術,其實這技術是Bitcoin 的重要支柱技術。事實上以新技術發展項目困難極高,而社會接納程度那麽低,下下以詐騙眼光去看待,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香港完全缺乏地利、人和,或者不要怨web3沒有發展,因為應該檢討的是自己。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Crypto 是不是scam? (3)- 懂得問問題真的很重要!


自Trump 宣佈向世界各國實施對等關稅,美國道瓊斯指數連續兩天共下跌9.26%,納斯達克兩天共下跌11.44%,金價由每安士3,166跌至3,037美元。反而加密貨幣市場平靜得多,BTC 在4月3日至5日之間升了1,074美元或1.13%,ETH這兩天升了25.67美元或1.44%。


我在第一本書這樣寫:

在我們的實體世界中的所有投資:貨幣、股票、債券、地產,背後都有國家概念,然而正正就是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不穩,例如地緣政治危機、國家債務危機、貨幣危機,令財富消失,原因不在於自己沒有好管理財富,而是每當國家政治和經濟危機出現時,我們的投資無法躲避。

2014年寫的這段說話正好應驗了這兩天的情況,國與國互相大幅徵關稅,越是蟻民越沒有話語權,即使共和黨議員及金主們起碼都能至電特朗普,直接向他哀求停止關稅戰,事實上有幾多人有這樣的特權?我們此等蟻民只得接受現實,硬食關稅帶來的後果,例如高通脹、公司倒閉、失業等等!

我今天的文章本來打算寫Crypto的 應用,遇着關稅戰導致環球股市大跌,也趁機說兩句,Crypto 的其中應用就是收藏自己的財富,避開政權鬥爭下成為韭菜。

你可能會認為crypto 在今次大跌市表現穩定只是巧合,美債價格升啊?反映美債仍然發揮傳統避險作用啊!但當各國對美國的貿易減少,為何還要持有那麼多美債?日本、中國持有最多美債(原因是賺了美元不能一下子轉成本國貨幣,否則影響匯價),國家減持美債是否能夠由美國企業吸納是個未知素,但亦可預料轉變過程會對債市帶來波動。當國家幾十年的政策轉向,有主權背景的市場是必定會受到影響!

我由第一天寫Bitcoin的時候,跟做銀行trader的大佬、律師好友們一提到Bitcoin 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Bitcoin 沒有內在價值,我便會反問,國家主權貨幣背書的只是一堆債?勞勞碌碌工作一整世,卻不懂得問:「為何工資年年有增長,卻仍然覺得生活質素在倒退?」「為何工資增長追不上物價?」懂得問這些問題的人,大概會明白我在第一本書寫的篇章「勞動力被詐騙」!現在就說我馬後砲,當日我寫的時候,又會認為我是無病呻吟。有時覺得,人能夠懂得問問題真的很重要!

對的!對於我而言,加密貨幣已經討論透切,現在甚至入行做區塊鏈,然而,人們還是喜歡問投資股票的人「怎樣看加密貨幣」,問投資債券的人「怎樣看Bitcoin 價格」,就像問音樂教授怎樣看籃球事業,問籃球教練怎樣看生物科技行業!

說多了!因為真的一肚悶氣!我在行業努力工作,卻不時被指Crypto就是scam呀、Rug pull呀!行業內的確很多問題,但把整個行標籤為scam、rug pull是不公平的,AI就沒有問題嗎?AI的詐騙有過之而無不及,Deepfake 的詐騙每每涉及過億元,你會不會說AI就是詐騙工具?AI武器在加沙認出要殺的軍官,然後一整棟大廈炸毀,陪死的人無數,你會不會標籤AI為殺人不眨眼的武器?

各地政府正在研究為加密貨幣行業立法,在各加密貨幣硏討會都見到政府監管機構代表到場討論如何為行業立法:











我想問:「如果Crypto是30年後的技術,政府會為30年後的技術立法嗎?」

「如果Crypto 只是scam和 rug pull, 為何各國政府還大費周章去為行業立法?」

「如果Crypto 是30年後才有人用的技術,為何你們要今天投資?為何不等30年後先至投資?」

就是因為不停地問問題,才會不斷地思考!人能夠懂得問問題真的很重要!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Crypto 是不是scam? - (1)




自2014年開始在網誌寫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技術,一直都不乏質疑指crypto 是一個scam。

首先,讓我們深思「什麼是scam」?日本軍票是不是scam?你可能會說,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軍佔領,當時被迫使用,日本戰敗,軍票一文不值,現在看來是一個scam。

談到貨幣歷史,不能夠忽視蒙古帝國發行的紙幣,紙幣在成吉思汗建立龐大帝國的經濟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吉思汗的繼任者忽必烈統治下的元朝更是加強紙幣的普及性,他實施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度,紙幣由國家支持及嚴格控制下發行,整個帝國交易、稅收和貿易必須使用的「唯一合法貨幣」,帝國內所有商人都必須接受,這迫使人們放棄其他形式的貨幣,如黃金、白銀或易貨,使用統一貨幣促進了蒙古帝國龐大的貿易網絡。儘管蒙古紙幣曾經風光,但到元朝末期,貨幣過度發行,以及通貨膨脹削弱其價值,最終民衆不再信任紙幣,對政權的不滿加劇,蒙古帝國紙幣體系崩潰,亦導致元朝政府的衰落; 蒙古帝國紙幣歷史長達大概150年。現在看來是scam? 但生活在150年之中,你會否想到帝國發的紙幣會有一日是scam?

以上的歷史故事是否在現今世界有點Deja Vu的感覺?是否一個scam,當時看來或許不是,你能說現在用的紙幣不是scam嗎?

曾經有網友指出現時比特幣的情況就像郵票, 這一代很值錢,下一代便不值錢,從以上的歷史故事來看,他的說法所言不虛,不過,我亦想指出,scam or not scam,其實現在是不知道的。(未完)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還持有Waves 怎樣好?

 

新年流流,先跟大家拜年,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

很久以前講過我持有Waves, 後來升到三十幾美金賣晒,因為我買入的時候只是2蚊幾美金。我記得在2021年一次Zoom live, 有網友問關於waves, 當時我話預期加息,不要再諗Waves,但我知道仍然有些網友持有少量Waves。昨天早上有網友同我講Waves被Binance delist, 問我怎樣處理,我上網check一check消息,被Binance delist 的原因是Waves曾經被黑客入侵,導致客戶做成損失,但又無法妥善解釋原因。我查看資料,Binance容許仍然放在其custody 的 waves轉為USDC





我給網友的建議是轉USDC先,再選擇轉持有另一隻幣,初時我建議網友轉Ton 或 Dot, 因為幣太細,有什麼消息都唔知,我的建議Ton 和 Dot只是隨口噏,兩隻幣都有已知用途,起碼唔會長期接近零的低位。後來知道該網友持有少量waves, 而且現在waves的價格很低(1.14美元), 網友說想搏奇蹟出現,我覺得與其要搏,就找個大些少的機會來搏,因此建議了dogecoin, 以前對dogecoin 冇乜好感,但從圖表看,很久以前是0.000幾一路升上來0.3,錢少,長期持有來搏,或者dogecoin 的趨勢比較可靠,同樣,我沒有詳細分析dogecoin, 只是隨口噏。





聽該通報 waves 被delist的網友講,waves.exchange 轉了WX network , 想繼續持有是可以migration。以上只是討論不同處理waves 被delist 的可行性,不是投資建議!揸細幣有風險,越細越難在大路傳媒獲得消息,自己執生!最好控制風險的方法是限制注碼!

以近日NVDA為例,有分析認為Deepseek的出現會對高端晶片需求有負面影響,亦有認為人人自己可以local行自己的AI可能影響Cloud computing的需求。亦有認為Deepseek令中小企開發AI成本大降,晶片需求上升,對 NVDA沒太大影響。


現時又正藉打關稅戰的水深火熱之中,通脹、高息可能持續,股市幣市同受負面影響。

無論未來如何,現時股市幣市很大機會越跌越深,怎樣處理投資,接跌下來的刀,定還是怎樣,幾時接、怎樣接,真的沒有人知,自己執生!




2024年12月11日星期三

我認為幣的平均投資法

12月6日出文「賭博都要知賭什麼」正正是BTC 升至ATH 103,570美元的時候,文章反對10萬美元FOMO, 今天12月10日執筆之時BTC 96,325美元,較ATH下跌7%,是時候談談怎樣DCA BTC。在股票方面,DCA的意思是不理升跌定時定候買入一個數量,DCA的大前提是要相信長遠趨勢是升,因此,如果不相信BTC就不應該買!



買幣不是買股票,而經驗話我知,幣的跌浪可以很漫長,但升浪就很快。而跌浪可能捱要兩年,在低位徘徊守兩年並不好受。因此我自己DCA的方法是每次跌才買,分階段買入至一個量便停手,限制風險,而升市是我一路升一路沽的時候。

另雖然Eth的區塊鏈應用與BTC性質不同,供應量不同,今次升浪而言,升幅亦不及BTC,但DCA Eth 來追也未嘗不可。當然,這只是我的投資方法,各人有各人的投資法,有些只做algo trade,而我完全沒有涉足,因為不是我杯茶,我現在的精力都花在自己的Volitium上 。


2024年12月6日星期五

賭博都要知自己賭什麼

昨日執筆時比特幣價格曾升至103,570美元,傳媒解釋原因是特朗普將委任加密支持者保羅·阿特金斯作為新任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 ,加上特朗普委任多名的內閣成員均持有比特幣,這符合他的選舉承諾不會沽售美國政府擁有的20萬粒比特幣的pro Bitcoin 政策,此引發討論美國把比特幣納入作戰略儲備的可能性增加,然後聯想當美國列比特幣作為儲備,其他國家亦很大機會跟隨,做成競賽爭相買入。

比特幣作為價值儲存的認受性增加,正逐步實踐筆者所寫的書「貨幣革命 加密貨幣新時代」,書中筆者曾指比特幣是小國自救的方法,在與書商商討內容時,曾提出比特幣有可能成為國家儲備,當時書商聽到也很雀躍,但筆者後來覺得2014年講比特幣能成為國家儲備,實在太過天馬行空,然而今天竟然成為認真討論的話題,作為早期投資者當然樂見這些發展。

比特幣升破10萬美元,網絡上引起很多嘩然,亦挑動網友FOMO,然而網友又不認同比特幣有何價值,甚至可與日本軍票相比,只是基於大眾的相信,而被迫相信,甚至需要資產配置一部份,筆者不太理解過中的邏輯,如果質疑是沒有價值的東西,為何在10萬美元才買入?不是因為我是信徒,而對價值質疑者的反應,而是邏輯的問題,10萬美元買jumping gym 幣,只因大眾都追捧的東西,這是完全不合邏輯。

筆者絕對不認同的是不理解便買,這等同賭博,是好危險的事,而不是比特幣好危險。以前筆者youtube 影片都分享過,市場上經常炒作消息,例如:內地對所有掘礦經營者趕盡殺絕,完全禁絕,然後比特幣掘礦算力大幅下降,然後便很多散戶不問價狂沽,價格從30,000美元跌至10,000美元,結果…..?如果理解比特幣的背後技術,和一直跟開比特幣的消息,根本這是舊聞炒作,其實是會視為入市機會。同樣,好消息也是一種炒作,而不是入市的原因!

再讓大家看一些東西,如果不理解比特幣是什麼,而只是因為昨天價格升破10萬美元而入市,純粹看價格升幅,其實同買入dogecoin 分別不大!大家看看圖表,BTC 和dogecoin 一天的升幅同樣是約8%,dogecoin的價格風險更低,值博率更高!不求甚解的投資如同賭博,但大概也應了解自己在賭什麼?是筆者肺腑之言!








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質押Atom的回報率怎樣計出來?





昨日在一個Tg群組因討論質押atom回報率的問題而引起一些爭論,由於Tg 通訊透過三吋手機狹窄螢幕,閱讀和理解都有限制,情緒化的討論容易引起爭抝,更遑論寫千幾二千字分析,而且筆者在自己的平台分享資訊益街坊,道理上都應該先益自己讀者吧!


筆者簡單講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首先是我大咀巴誇耀自己質押的atom都有20%回報,但當時的確沒有指出時間軸,因而引起誤會,當時谷內已有人指出他質押時是17%,然後問:「現在已經去到20%?」我的回答:「可能我入市的時候是價格低迷的時候,價升又會跌返啲」,成句說話其實是想澄清我入市時間是價格低迷之時,同時「價升又會跌返啲」是想指出這個回報率是會調整的。


然後就有人跳出來問:「Atom邊度有20%」,我初時以為他不懂哪𥚃stake atom, 因此著他自行下截Keplr尋找適合的驗證商!但他仍然以質問性質:「而家得14%,邊個validator 可以有20%,想見識下」, 在我而言,這問題好奇怪,「現在14%,邊間俾20%?」現在是14%並不是長期給你14%,那麼我回答如下:


「會調整的,價升就會低番……..我stake atom的時候是20%,強風stake的時候是17%,你而家睇14%。這已經代表我哋入的價位唔同。其實,你想知係咪長期俾你14%, 你自己stake吓先講好唔好?所有validator 都係到期派飯,佢哋只係收commission, 唔同validator , commission 都唔同,我分開好幾間stake 的…. 如果自己唔試吓先就質疑人,我係冇乜耐性答呢啲問題的」


「仲有,價升同埋多人stake, 個return 都會跌」


從以上對話,雖然我開首時沒有指出賺20%的時間,但我已經兩次指出這回報率是會調整,而且跟價格和質押人數多寡有關。而他還指責,當他問深入的問題時,我卻無法提出證據。其實,我的解釋「14%、17%、20%已經是代表入市時不同時間和不同價格」還不夠清楚嗎?不過,講到最後,原來他已將大部份的crypto放在LP(流動性挖礦)。說到這裏,我更加相信,無論我講什麼都是錯,而他是故意忽略我對不同「時間」不同回報的解釋。


好了!讓我們一起看看昨天他所指的「而家」Atom的回報率14%,到了我的「而家」還是不是14%?


昨天討論時是2024年3月28日下午2:57pm,我把當時兩間validator 的回報率cap了圖,Coinbase Cloud 報的回報率是13.43%,而Cosmostation報的回報率是13.87%。








這大概是14%。


到了2024年3月29日下午4:35pm, Cosmos hub 的回報率指標是19.34%。



而Stakefish的回報率是19.34%






Cosmostation 的回報率是18.49%






其實每間的回報率只是大概相約:





即使他當時所講的7%inflation rate ,其實去到我的「而家」是11%!!






究竟這個Atom staking的回報率是怎樣計算?以下是計算程式:


ATOMSRB=(ap+df365)(1c)/st

ap

Annual Provisions (annual_provisions)

The total ammount of tokens emited per year.

df

Daily Fees (daily_fees)

The total number of ATOM tokens paid as transaction fees.

c

Community Tax (community_tax)

Community Tax is the percentage of inflation rewards and fees that are sent to the community pool at each block.

st

Staked Tokens (staked_tokens)

The total number of ATOM tokens bonded with active, non-jailed validators.



我們要注意程式內包含的幾個重要原素都與市場有關:


1)鑄出區塊時間和區塊數量。鑄出區塊越快,年回報率越高


2)通脹率


如果質押數量少於66%,通脹率便於每年13%至20%之間調整,而如果質押數量多於66%,通脹率便在每年13%至7%之間調整。所以,通脹率亦會因質押數量而不斷調整。


3)st = staked Tokens 質押數量

這條程式的分母st, 是指質押數量。所以,越多人質押Atom, 回報率便會下跌。


4)Transaction fees 


每天收取的交易費總額,並且驗證人的質押比率分派交易費作為獎償他們驗證交易。



由於transaction fees, staking 數量,通脹率是時間軸上不斷改變,他所說的14%只是他那刻看到的14%,晚上已經不是14%,其實要我答:「而家冇20%」根本冇意思,因為3月28日的晚上,這個回報率已經升至20%,「而家冇20%」只能是他說那一刻的「而家」!


結論:不同時間、入市時的市場情況,便會得出不同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