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周五(19日)下午,使用微軟Windows系統的各行各業用戶電腦屏幕出現「藍屏死機」畫面,影響遍及全世界,幾乎全部西方國家一同中招,美國、英國、德國影響尤其嚴重,全球數以千計航班取消、銀行、連鎖零售店、醫療都大受影響。根據BBC報道,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運作近乎停頓,只有緊急手術才可以進行,美國911中心無法運作,如果遇到重大危機或大型意外事故,只因網絡事故而無法及時處理,這是無法接受的。

當然,軟件間中有bug是無可避免,但現在是因單一的系統設計應用,造成全球各行各業電腦一齊死機,甚至影響911中心、NHS(醫療)無法運作,這會導致重大危機或人命傷亡,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報道,Windows全球大死機的原因是其網絡安全供應商CrowdStrike進行自動更新時出錯,世界各地的Windows 系統無法運行crowdstrike 的保安軟件而引發大規模死機。

CrowdStrike是一間網絡保安巨頭公司,其軟件產品Crowdstrike Falcon 採用端點監察及回應威脅(Endpoint Detection and Threat Response or EDTR),是一種端點安全解決方案,以持續監控終端使用者裝置,監察及應對勒索軟體和惡意軟體等網絡威脅。如果大家還記得俄羅斯防毒軟件Kaspersky,也是這類產品,但由於現時網絡保安涉及持續監控終端使用者裝置,今時今日已不可能使用Kaspersky了。

今次全球大規模藍屏當機,每次重啟都非常麻煩,因為維修時要人手進入save mode進行處理,再而可能需要重啟數次,以現在全球這麼大數量的電腦,回復正常都需要不短時間。

雖然Crowdstrike更新時出事是主因,但Microsoft 系統把關不力亦是責無旁貸的。我們必須從事件查找源頭問題,才可避免下次出現同樣問題。

回想起以前軟件bug的影響,最多只是個別銀行及分行一齊出現問題、單一航空公司電腦系統故障、又或者某政府部門電腦系統故障,轉而人手操作,為何bug的問題由以前個別機構及對應方法可由人手處理,發展至今時今日21世紀網絡經濟已發展成熟,但bug的問題嚴重至影響全球各行各業,只要是Windows系統用戶,便會一齊藍屏死機?而且是無得個別機構系統處理,而是要等Crowdstrike提供方案處理?

因為這次事件不單是軟件bug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系統的設計架構。此話從何說起?從整體系統的設計來看,微軟公司是單一的供應商,client 是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公司、政府醫療、政府部門、航空等涉及數以萬計的電腦,當電腦無法運行crowdstrike 的保安軟件而導致行微軟系統的電腦死機,涉及範圍是全球使用微軟windows 的電腦,因此微軟其實是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以系統的風險管理而言,這樣的系統架構是不能接受。

或者換個角度說,假設是iPhone 的iOS 問題,如果更新後引發全球的iPhone 鎖機,無法重啟,這造成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也是不可接受的。

我一直推崇去中心化系統,曾經有人話去中心化只是意義大於實際網絡安全,他認為去中心化只是crypto 的炒作藉口。而事實上,去中心化系統的設計架構是以全球電腦節點網絡運作,節點是server side 也是client side, 因此當一間公司死機,或甚至某一區的電腦節點一齊死機,亦不會導致全球電腦節點及整個網絡無法運作,因此去中心化系統的優勢是沒有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從系統的風險管理角度而言是更安全的網絡系統。



或者我們會問為何今次香港政府沒有被牽涉入微軟全球死機事故,這可能因為政府意識到除時被美國政府禁止使用美企的作業系統,因此政府部門的電腦系統backend已有分散風險的設計。


P.S. 感謝Volitium 的 CTO親自教授資料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自毀長城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測試30款樽裝水,樣本來自世界不同產地,測試中發現「百歲山」及「農夫山泉」檢出每公升3微克溴酸鹽 (bromate),剛達歐盟上限,獲4星半評級,但消委會亦強調全部檢測的樽裝水均屬安全飲用。然而,被指檢出溴酸鹽達歐盟上限引發「農夫山泉」向消委會發律師信,還派高層和律師親自上消委會總部投訴,指消委會測試存在3大錯誤,即「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批評消委會將香港地區銷售的產品套用上不適用的第三方標準是錯誤和不專業。

翌日消委會發新聞稿指「經過與『農夫山泉』的代表會面和深入交流後」,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淨水」,而是「飲用天然水」,並且為測試因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表示抱歉。消委會更改報告後,特別為「農夫山泉」新增一項獨立類別「飲用天然水」,並將「農夫山泉」樣本的整體表現評分,由4.5星改至5星。

其實,無論是世衛標準、歐盟標準,「農夫山泉」都屬安全飲用的標準,何需出律師信要求道歉?

消委會為各類消費品做測試已有五十年,從未有企業以律師信及要求道歉回應檢測結果。作為政府一個獨立部門的消委會,其實只是打份工,要求他們道歉當然求仁得仁,要改什麼都沒問題,最終受害的是誰?

這次事件引發社會很多討論,事關香港作為國際可信賴的檢測中心地位,原來只需律師信擊倒。香港政府一直標榜香港可發展成為國際認證檢測中心,事實上,香港擁有豐富國際認證檢測資源,熟悉先進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認可通用的檢測技術,並在第三方獨立檢測認證服務,廣為內地及海外企業信賴,在國際上享有良好信譽。

今次事件可謂拆香港國際認證檢測中心招牌,原來….. 只要律師狀告檢測機構,便可迫使特事特辦,另劈新類別,與競爭對手廻異,無人競賽的全新跑道,當然獲頂級評分了!

事實上,「農夫山泉」樽裝水放在香港市場銷售,若香港以國際標準檢測,照道理亦應屬正常,測試樣本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本港、新疆、內地、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蘇格蘭、澳洲、加拿大及斐濟,跟世界各地大比拼,檢測標準和類別,也是應該根據國際標準。而據我們一般人的認知,市場上的樽裝水主要分為兩類:純淨水和礦泉水,若以山泉為名,一般消費者印象亦會歸類為雪山水、冰川水之類有礦物質的水,稱為礦泉水,但現在以山泉為名的「農夫山泉」卻指其類別並非礦泉水,實在令人愕然!

如歸類為天然飲用水,一般人的印象是雨水,水塘經過濾和消毒,經供水系統,從水喉獲得的開水,若家中有特別過濾器,水喉開出來可直接飲用,這亦稱為天然飲用水。那麼,「農夫山泉」的競爭產品是隨手可得的雨水?

話說回來,香港只是一個小市場,內地品牌來香港銷售,目的當然是以香港作為跳板,踏足世界市場,因此以香港的國際信譽作認證是重要,但原來只要上市企業以無窮資金狀告威嚇政府一個小小部門,什麼都可以改,當香港的國際檢測中心的信譽不再得到信任,其實企業和香港只是自毀長城。



2024年7月6日星期六

直到QE的盡頭(2)






篇文章「直到QE的盡頭(1)」提到,政府印銀紙只需要在電腦上撳一個掣,過程與稅務無關。另方面,根據新貨幣理論 “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政府的財政赤字的另一面是人民的盈餘,因為政府的開支都是用於國民,最終是刺激經濟,因此無需過份擔心龐大的財政赤字。今篇文章我想討論QE的盡頭,亦即是印銀紙的最終大限。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分辨擁有印鈔權的國家(Currency Issuer)和鈔票消費者,全球只有幾個獨立主權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日本擁有印鈔權,印鈔權的前提是國際接受為貿易貨幣,其他國家如阿根廷、津巴布韋,由於他們的貨幣在國際市場沒有認受性,不能用作貿易貨幣,他們胡亂印銀紙應付政府開支,最終只會導致高通脹。


話說回QE, QE意思是中央銀行購買政府債券或金融資產,其運作最終結果是印銀紙,眾所皆知日本2001年3月開始QE 以解決長期低迷的經濟狀況,但日本並非QE的先鋒,1934年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歷大量外國黃金流入,導致儲備規模大幅增加, 1934年5月至1941年12月期間,超過145億美元的黃金淨流入美國,聯儲局把黃金淨流入轉換為貨幣,實際上是一個QE的操作,當時短期利率亦是接近零,這導致貨幣基礎大幅增加。這正正是Bernanke 柏南克和其他學者研究的先例。日本亦不是YCC (Yield Curve Control) 的始祖,1942年,美國財政部要求聯儲局把短期的政府債券於3/8%利率掛鉤,聯儲局亦把長期政府債的利率在2.5%封頂。


Source:










雖然美國政府過去沒明言支持MMT的理論,但閉門背後,MMT一直都是政策潛在的基因,我們可從過去總統和財金官員的對話可知一二:


1964年1月總統JF Kennedy 跟他的經濟顧問James Tobin一次私人對話中表露出來。


JF Kennedy: “But is there any economic limit on the size of the debt in relation to national income? There isn’t, is there? That’s just a political answer, isn’t it? Well, what is the limit?” Asked JF Kennedy
Tobin said: “the only limit is really inflation.”
JF Kennedy: “That’s right, isn’t it? The deficit can be any size, the debt can be any size, provided they don’t cause inflation.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talk.”

2010年聯儲局主席Ben Bernanke對其貨幣政策辯護:


Asked if it's tax money the Fed is spending, Bernanke said, "It's not tax money. The banks have accounts with the Fed, much the same way that you have an account in a commercial bank. So, to lend to a bank, we simply use the computer to mark up the size of the account that they have with the Fed. It's much more akin to printing money than it is to borrowing."

他們都很清楚龐大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只是政治考慮,美國不會破產,同樣的道理也應用於國內政府,救不救內地房企,其實只是政治考慮,中國崩盤論也不會發生。


既然擁有印鈔權的國家政府如日本、美國可以印銀紙解決開支,過程無需稅務、龐大財政赤字也不是問題,為何政府要發債借錢?


上面JF Kennedy 與經濟顧問的對話已揭露答案,那就是通脹。


首先,以發債代替直接印銀紙,這樣做可減少由印銀紙引發通脹。國債有部份是賣給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由於美元是最大的儲備貨幣,其他國家貿易需要,因此其他國家中央銀行亦需要持有美國國債。舉個例子,中美貿易戰之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由於中國大陸大量出口貨品到美國,貿易得到大量美元,若即時兌回人民幣,便會引發人民幣大幅升值,為避免這情況發生,中國政府亦同時買入大量美債。大家亦會想到,現時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減少,當然也無需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這亦是為何中國在不斷減持美債。話說遠了,其實其他國家中央銀行買美國國債,發債代替直接印銀紙便可解決資金需要,同時減少通脹影響。


另方面,雖然政府擁有龐大債務,如果持續高通脹,債券到期日還款的錢還剩多少價值,因此政府必須控制通脹為先決條件。


上篇文章亦有講到,MMT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指出,「龐大財政赤字是沒問題的,問題是資源不足夠會引發通脹」,當經濟的資源不足,印銀紙應付增加了的政府開支,公共和私人機構互相爭奪資源會引發通脹。例如人口老化導致醫療開支增加,如果醫生、護士供應緊張,便會與私人醫療機構爭奪資源,醫生、護士薪酬被搶高,因此引發通脹。


然而政治上,縮減公共醫療及服務是不受歡迎的政策,公共開支擴張了之後很難即時縮減,而私人機構彈性較大,大幅加息之下,經濟變差,私人企業便會裁員減薪,隨之而來當然是失業率上升,那便可減少私人企業爭奪資源,從而壓低通脹。


好了,回到題目「直到QE的盡頭」,什麼時候不能再以QE(cute 姨😊)解決經濟問題?短期而言是通脹,但長期而言,是當人們不再信任該國的貨幣。


當然,現時而言,南美國家、中東國家、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信任度肯定比美國低,因此談到貨幣崩潰論,怎樣都未輪到美國,但這是否代表不會發生在美元?這種說法就好像「我成績不好不打緊,最緊要還有很多人成績比我差!」問題是「我的成績不好是否無需理會?」更甚的是其他人認為他們成績差是因為我的問題。


正如上面指出,其他貿易國家會買入及持有美債,這有助減低QE對通脹的影響,但倘若其他國家減少買入美債,會如何影響美元霸權(hegemony)? (連財政部長耶倫都以hegemony 來形容美元啊!)


事實上,美國QE影響力很大,美國QE,全球都要跟,因為貨幣兌換差距不能太遠,因此現時很多國家試圖以本國貨幣作貿易交換,儲備貨幣多元化等等,大方向都是去美元化,俗語有云:「羅馬既非一日建成,也非一日毀滅」! (完)



Related Topics:










2024年7月1日星期一

Don’t Trust, Just Verify





早前我在文章指出科技巨頭的AI有私隱隱患,好多人只會覺得無耐,但仍未知道問題可以幾嚴重。近日網絡上大量影片教人如何對ChatGPT進行”越獄”, 由於 ChatGPT被禁止進行一些非法行為或教導用戶做犯法的技術,”越獄”的意思是將禁止解鎖,令ChatGPT 可做到禁止的事情,從而製作出詐騙電郵、假網站、有毒連結。當科技巨頭競爭激烈,不顧後果地推出AI更緊貼知悉個人的生活細節、品味、習慣、家人、朋友連繫,當LLM被黑客入侵,這便變得非常危險,由於AI的運作是在黑盒之中,AI如何作出決定,製造者是無法知道。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一名駭客正在對微軟、ChatGPT和谷歌的LLM進行“越獄”測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始終會找到漏洞。因此,作為用戶,必須有心理準備,改變現時的工作習慣,不要隨便信任,即使是由大企業發出的資訊,而是「verify」,這就好像Crypto 界經常說的「Don’t trust, just verify 」。另外,對於新AI技術切勿跟車太貼,這也是以下BBC影片的忠告。


兩星期前,根據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前執行長稱,俄羅斯黑客Qilin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倫敦NHS供應商Synnovis盜竊大量醫院病人的個人資料,並且加密後進行勒索。估計Synnovis拒絕交贖金,根據BBC報道,資料包括患者姓名、出生日期、NHS號碼和“血液測試”均在暗網被公開。



https://youtu.be/Fg9hCKH1sYs?si=TTOrmzNQBIOLazRh





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

樂觀的人較悲觀的人易成功





樂觀的人較悲觀的人易成功


重點是對事物的態度:


悲觀的人說「無可能」

樂觀的人說「可以試吓」


悲觀的人說「不能做到」

樂觀的人說「做唔到先再算」


悲觀的人說「我食花生,睇佢點死」

樂觀的人說「我可以怎樣幫?」


悲觀的人說「係咁架啦」

樂觀的人說「少少都係進步呀」


悲觀的人說「好高風險」

樂觀的人說「做好風險管理慢慢試」


悲觀的人說:「失敗的機率高,所以不用試」

樂觀的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悲觀的人說:「躺平好過啦」

樂觀的人說:「人生係一個過程」


樂觀的人較悲觀的人更易成功,因為他們不會放棄任何可以改變的機會,並且努力嘗試!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AI 的私隱爭奪戰








上篇文章指出使用Google 和微軟的 AI 存在私隱隱患, 特別是微軟即將推出Copilot + PC Recall的產品,不單止記錄輸入、搜尋、還記錄用戶電腦所見的一切,美其名是更好服務你的需要,其實是私隱記錄機器,這些問題其實已有網絡專家提出,並且在網絡引發熱烈討論,結果微軟推遲其Recall的推出。


有網友認為為了方便,失去私隱是無可避免,我想指出,使用AI的私隱問題只是科技巨頭慣性濫用個人資料的結果,並非無可避免的,我們所需做的就是多加關注自己是有選擇的。


科技巨頭爭相發展AI, 除了Google和微軟Copilot PC, 還有Meta(即Facebook 和Instagram 的母公司),斥巨額資金購買35萬塊H100型號的輝達AI晶片,以支持AI發展的基礎建設和數據庫。當大家都只是關注其股價因AI資本投入而起死回生之外,有沒有人注意到Meta的數據來源出處?說出來倒令人心寒,Facebook 原本以尋回自己多年失去聯絡的老友作招徠,用戶一心以為只是朋友、親戚之間閒聊及update自己近況的平台,有些人甚至把子女成長的照片也放上去與親友分享,而Instagram 原本是一些人分享自己生活照片,亦可能是炫耀自己的平台,這些一切,今天竟然淪為Meta 訓練AI的數據。


由於歐盟有法例監管社交平台使用個人資料的用途,在這輪AI發展潮,歐洲人的個人數據被Meta剔除。


Facebook 對我而言只是發放已公開的網誌資料、新聞連結、幣市消息,我個人並不會把自己的照片和跟親友生活照放上平台,希望大家多點關注在平台分享的私隱資料。


另外,電腦底板的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行AI,亦可能令端對端加密(End to end encryption )的通訊失效,因為在通訊內容加密前,在電腦層面,AI已經閱覽,這也是需要關注的。


現時科技巨頭爭相開發的AI應用主要是私人助理,我在Texas的Consensus conference 首次接觸一個字叫 “Agent” , 什麼是 AI agent, 那就是AI代你揸主意做一些事情,例如明天你要見客,你需要在一間寧靜及較為高級的餐廳跟客戶談生意和午飯,根據你的budget、餐廳要求和地點,AI代你作決定和book枱,如果你明天想跟相識多年的朋友吃晚飯,AI agent 根據你們多年的聚餐習慣幫你book 枱,所以了解你個人生活、整理個人資訊,都是AI agent需要做的事情。問題是如何處理你的個人私隱?早前的Coplilot Recall ,AI會把資料掟去中央數據庫,由於數據庫越來越大,AI也將會越來越強大。另方面,根據蘋果公司的Apple Intelligence, 所有個人的數據處理都留在你的手機,這有點像去中心化AI的理論。


什麼是去中心化AI?這也是我在今次Consensus 2024 conference 學到的,AI的訓練數據來自去中心化節點的區塊鏈,同時AI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處理和儲存資料。去中心化AI系統讓使用者可在個人的電子裝置上使用預先訓練的人工智能模型,用戶便能夠從人工智能生成的洞察力中受益,而不需將資料控制權交給中心化的機構。然而去中心化AI在爭奪AI 人才和資金都未及中心化機構,這點都在今次Consensus Conference 討論的重點。


去中心化AI 系統運作方法聽起來有點像蘋果的AI intelligence方案,也是這星期有關的AI 幣大跌的原因,但其實去中心化AI系統讓個人能保留個人資料的控制權和授權使用權,從而加強私隱保護,而不需依靠中心化的機構(亦即是蘋果公司)來管理和保護個人敏感資訊。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思想自由的代價







正當美股價格因AI熱潮不斷創新高,筆者想向大家潑一盆冷水,喚起大家思考一些與我們有密切關係的重要議題 - 思想自由。


早排Google IO大會展示新出的大型語言模型 Gemini, 影片中示範員娓娓道出Gemini能在儲存相片中找出女兒學游泳的過程、從電郵整理消費單據及幫助理財、安排旅遊行程、酒店住宿、安排食物餐單,打做個人助理,Gemini更能從鏡頭看一看你身處的環境便能道出你的位置,大有人肉搜尋的意味,在發佈會現場人們對AI帶來的方便予以肯定和感到嘆為觀止。


同時,Open AI搶先在Gemini IO大會之前,展示ChatGPT 4o 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它能夠即時翻譯你的說話,說笑和說諷刺說話,也能展示從鏡頭看到的人道出衣着、身處的地方背景資料。這個很善解你意的得力助手,將在Microsoft 電腦一鍵便可以能隨傳隨到!


人們憧憬AI為人類帶來很多方便,但方便的背後代價是個人私隱蕩然無存,你的生活成為企業的大數據,這有什麼問題?套用商業語言,這只是增加對產品的黏性,知道你的生活細節可更好服務你,不過,當你的數碼裝置記錄你的所有搜尋、得悉你的所在地、曾經去過的地方、你現時的健康狀況、處理你的通訊記錄、得知你身邊的人和事和生活的一切,然後企業將數據整合,制定使你長期依賴AI的程式,甚至影響你的思想,從數碼裝置的鏡頭看到你身處的環境便能知悉你身處的地方,便能知悉你在做什麼事情,又或甚至能夠準確推斷你下一步想做的事情,AI能從你跟他對話中知悉你的情緒、心情,在你想做任何事情之前已經洞察到,就像電影「未來報告」般,你自殺之前阻止你,你想犯法之前阻止你,但換另一角度看,從對話的語氣、說笑、嘲諷,它亦可能在你不認同的議題影響你,甚至引導你做一些事情…. 慢慢地人們會失去思想自由。


可能,你會說,現在Facebook 、Instagram 、TikTok 、Youtube 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你不覺得有何問題,

或者這樣說,你身邊數碼裝置的AI影響可能比你想像中大,因為它正全日監察你的生活日常。


有關使用科技私隱的影片,不妨多了解:



https://youtu.be/PnG66fHKRw0?si=Z8Ok3N2y2c73AhaB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

「憑科技 贏自由」推薦序




Duncan新價值投資出第三本書喇!新書「憑科技 贏自由」完全沒有否定工作的重要性,反而從工作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投資能力圈,有幸可以先睹為快 ,Duncan寫出親身經驗,如何計劃及一步一步實踐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憑科技 贏自由」電子書已出版,預計實體書將於6月出版,祝他一紙風行!


https://bookniverse.club/zh-hk/book/6176-%E6%86%91%E7%A7%91%E6%8A%80-%E8%B4%8F%E8%87%AA%E7%94%B1



「憑科技·贏自由」推薦序


感恩再次獲Duncan邀請為他的新書「憑科技·贏自由」寫推薦序,上一次幫Duncan寫推薦序是2022年6月他出第一本著作「科技戰國」,當時那本書以很大篇幅深入分析NVDA涉及的業務範圍,讓筆者得知NVDA是一間在科技發展方面有願景的好公司,我的YouTube 影片「書中自有黃金屋2 」亦提到這個發現,「科技戰國」出書之時輝達已由高位330美元下跌約六成至145美元,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淡市時學習,並且抓緊機會出擊,又有幾多人做得到?執筆寫這篇推薦序之時是2024年4月,NVDA股價已升至871美元,見證Duncan長期投資好公司,長線方向是升,短期價格上落不足掛齒。


新書「憑科技·贏自由」 結合Duncan長線投資選股的邏輯思維、財務自由後的財務規劃、4%法則的執行、以及生活安排,由他胡亂投資失敗至覺醒,從他IT工作背景出發,以自身經驗和日常生活中尋找建立個人的投資能力圈,加上學習和分析科技發展,由行業至企業,最後才是價格,選擇美國科技股和以太幣,以成本平均法按月投入長線投資,做對了投資方法是因,最終達至財務自由是果,由錯誤投資方法至領悟出好的投資方法,並且獲得成果,整個過程經歷10幾年,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說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定下目標之後,定下計劃,執行的過程就像遠足旅程,有時可能犯錯,但只要持之以恆,便能一步一步達至目的地。


人生是一個過程,完成一個目標是另一個目標的起點,財務自由重奪選擇權,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自己而活,Duncan重拾跑步、攝影興趣,多了時間陪伴家人,做自己珍惜的事情。


Duncan的故事就像我的寫照,筆者2014年開始鑽研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並在blogspot分享,同時成為比特幣、以太幣的早期投資者,「幣市一日人間十年」,筆者的長期投資穿越了多個幣市週期,就像穿越了幾十年時光,人說加密貨幣是高風險投資,但試問人生哪一個決定不涉及風險?只要好好了解自己投資標的,控制風險,憑藉長期投資,筆者最終成功為自己理想開路,原2017年計劃創造區塊鏈Volitium, 結果等到2021年沽出部份以太幣自資成全此計劃,2023年9月推出testnet,2024年4月執筆之時還在努力邁向推出Mainnet和在蘋果AppStore 上架,整個過程長達10幾年。我和Duncan都是選對長期投資標的而成功為自己鋪路走向人生另一階段,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努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相信您們也可以。


「憑科技·贏自由」內容豐富,道出實實在在財務自由的規劃和成功例子。




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

釣魚錢包地址






近日以太幣升上3600美元,或許會多了人準備賣一些以太幣獲利,最近又有新的釣魚詐騙針對MetaMask ,連老手都幾乎中伏。用過錢包的都知錢包可創建一個或多個帳戶,每個帳戶都有自己的加密生成公鑰地址。 這些地址長達40位數位包括數字和一些字母,由於很難記,因此在交易時大部份人均依賴copy & paste貼上地址,而不是記住並且鍵入。 這節省時間,並且確保不會犯錯及資金能傳送到正確的地址。 MetaMask 錢包亦有一鍵點選複製地址,但該鍵只顯示最頭4個和最尾4個的數字碼。


近日Eth價格上升,用戶多會做一些準備,通常不會想對方看到錢包內的總數,因此都會開幾個錢包來操作,逐將一些eth從一個錢包掉動到另一個錢包作準備沽售。由於交易在區塊鏈上是公開的,錢包的地址便在區塊鏈上看到,騙子運用監控代幣轉移的軟件,同時以地址生成器生成一個與你的錢包地址相似的地址,也是只顯示最頭4個和最尾4個數位,然後傳送價值微不足道的交易到模仿你或你的聯絡人的錢包地址。由於地址與您或你的聯絡人的地址非常相似,因此若你下次交易時便很可能會無意中從交易歷史記錄中copy and paste貼上他們的地址,從而向他們傳送資金,而不是你自己/預期收件人。 由於像這樣的鏈上交易是不可改變的,一旦確認就無法更改,因此損失的資金將無法挽回。


詐騙過程中,他們只希望您從錢包的交易歷史記錄中複製錯誤的地址,因此為避免此事發生,當你每次交易時,首先不要貪方便從交易歷史記錄中copy & paste 錢包地址,第二是多次覆核傳送地址是否正確收款人,第三,以細小銀碼先作測試,確保傳送到正確地址。自己的幣自己管,小心就可以了。



2024年5月19日星期日

直到QE的盡頭 (1)







QE的中文是量化寬鬆,我們一般會簡化地說是政府印銀紙,這裏不想深究QE的運作,而是政府印銀紙解決經濟問題的思維。最近在YouTube 影片看到拜登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伯恩斯坦(Bernstein)受訪被問到貨幣政策運作時答案混亂,為何問題那麼難答?


事源記錄片 ”Finding the money” 的主持訪問伯恩斯坦,訪問中他表示:「美國政府是不會破產,因為我們可以印銀紙」,然後主持進一步問了一條有趣的問題:「如果政府可以印銀紙解決任何問題,為何政府還要發債?」作為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伯恩斯坦回應問題時混淆貸款人和借錢者,無法回答貨幣政策的運作方式。


就這條問題,筆者做了一些research ,首先是搜尋記錄片 ”Finding the Money” 的背景,這影片主要是有關新貨幣理論名為 ”Modern Monetary Theory “, 由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提出,公職方面,2014年她曾是民主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的首席經濟學家,離職後也曾擔任桑德斯總統競選的經濟顧問。為何了解她背景那麼重要?因為屁股決定思維,她的理論很可能反影美國政府的政策思維,也可能解答到上面標題:「直到QE的盡頭」。


為了解”Modern Monetary Theory “, 我看了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兩年前的Ted Talk演講,她認為疫情期間,政府以印銀紙派錢給人民,加大財政赤字以建設基建、提供免費醫療等等,有效地令美國快速走出疫情重創的經濟。


對於政府「派錢」,錢從何來?Stephanie Kelton說:


Finding the money is never a problem. They just created it.

印銀紙是也!政府只需要在電腦上撳一個掣,便能電子過數到人民的戶口,過程不需要諮詢納稅人,但能否獲得議會批准是另當別論。


既然印銀紙可以解決所有政府開支,為何我們仍然要納稅?答案是財政赤字!


人們普遍認為三萬億美元財政赤字令人擔憂,悲觀的人只看到赤字:






但其實那只是6與9的角度去看,6的倒轉是9。





政府的財政赤字(deficit)其實是人民的盈餘(surplus)。






如果赤字全都用於人民,人民是用家,那就是人民的盈餘。疫情派錢給人民,人民用於消費,政府起基建,人民有工做。


問題是社會有沒有足夠資源來應付這些刺激政策開支?例如起基建需要建築工人、工程師、鋼鐵、水泥,免費醫療需要醫生、護士、醫療設施,如果社會不能提供足夠資源應付這些開支,便要爭奪私營機構的資源,這便引發通脹。




財政赤字是:


Tax Income < Gov’t Expenditure 


按她的理論,當社會的capacity 足夠大,政府開支增加不會引發通脹;政府的龐大財政赤字也不是問題。(未完)



Stephanie Kelton寫了一本書:”Deficit Myth “,大家可以參考。





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

書本位的起點





看完六場匯君live, 各參與者都踴躍留言,當中匯君提出「書本位」,知識改善命運的理論。止凡和小薯在自己的Patreon亦寫出對「書本位」的想法,作為blogger的我也在自己blog分享過千字的感想。


第一次聽到「書本位」的名稱也覺得震撼,從中一開始已經對不懂的事情從書本尋找答案的習慣,之後還不時買下多本小說追看,追看的時候可以連續兩三日都看到半夜兩三點,十分瘋狂,追看過的小說由三毛流浪記,以至亦舒、金庸、衛斯理,全都不放過,後來去了加拿大讀中學,由於等巴士和坐巴士由A去B地方返學,動輒一個半小時,放學返家又要一個半小時,那時是與書為伴,也是那時開始看了很多英文小說,初時喜歡看一些關於吸血殭屍、人狼的小說,後來追看作者,John Grisham 、Tom Clancy都是我的喜好,他們的小說: The Firm, A Time to Kill, The Pelican Brief, Patriot Game, 都是先有小說,後來都拍成電影,看過小說後,基本上都會覺得電影拍得太過簡化,因為文字表達很多個人的感覺、懷疑和當刻的思想,在電影中都無法表達出來,演員演技再好也只是一個表情,而所有深入的思想都沒有表達出來。


我看書的歷史很長,但從來沒想過「書本位」對自己的影響,但事實上是一直都在影響我,因為從小喜歡看書,直到後來入大學,便開始看多了不同經濟學者的書,書的難度亦越來越高,這對我日後的工作,以至後來學習投資,都是從書中取得思想,我說「思想」,而不是知識,因為投資不能抄功課,而是從書中取得前人經驗和思考過程,然後化為自己的應用,這些東西都不能從20分鐘以至數分鐘影片可以獲得的資料。


在匯君live看到有留言問有什麼書可以令人看完又看,我當時幫匯君答他,推薦了幾本經濟學書藉,我可以擔保他看完一頁紙後已經睡着,我是專登的推薦那些書,其實是想他知道,他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書,你問我有什麼書可以介紹,我介紹了,你會看嗎?


亦曾看過有人問匯君推薦宏觀書籍,其實跟上述一樣,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書看。


亦有人問,如果沒有看書的習慣,如何可以開始,我在這裏已經說了,就是從自己想尋找答案的事情開始,又或者自己喜歡的小說開始,而我是由亦舒開始的,不過人長大了之後便開始覺得她經常無病呻吟,證明那時我已經長大了😅!

2024年5月7日星期二

學習的寶庫





我老爸很喜歡用八達通來形容人的增值,增值了便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只有學習,而且要不斷學習,人才可以不斷增值,財富增值便隨之而來。無論是在職業上,還是投資上,要穩陣地賺和穩得住財富,學習是唯一方法,沒有捷徑。


有很多人以為能夠從crypto 早期投資賺到財富的人,都只是「賭啱」風口位,食正風口位,豬都會飛,其實是否那麼簡單?


同樣地,亦有很多人以為輝達(NVDA)創辦人黃仁勳只是壓注對了AI版塊而成功令NVDA升上2萬億市值的股票。這些人看事物太表面化,很容易否定別人背後的功力。


提早壓注只是一部份,有沒有想過為何別人能夠早着先機?然後捱過十載的驚濤風浪,才等到風口來?不要忽略別人背後的努力!


在投資crypto 方面,其實有能力識於微時而又能長期持貨的人並不多,基本掌握加密學在比特幣技術中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發揮的重要作用,是對比特幣背後技術能否帶來價值的認同,所以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會將比特幣與遊戲幣混為一談,但有技術背景亦未必有能力認同比特幣的網絡貨幣功能, 這方面涉及經濟價值的產生,認識技術的同時也要有貨幣本質的認識,當中又不少得宏觀經濟、貨幣歷史、金融歷史的知識,其實別人成功的背後涉及很多閱讀和硏究,別過於簡化別人成功的背後能力,這些能力不是一時三刻,道聽塗說而獲得的。


同樣地,一些人過於簡化黃仁勳的成功,就是他們無法長期投資NVDA 至 AI大爆發而獲得利益的原因,事實上從Duncan的第一本書「科技戰國」中看到NVDA的業務佈局,由晶片生產, 至CUDA(統一計算架構系統軟體)作為中間層,雲端運算、AI應用、元宇宙平台作為第三層架構,都顯示了黃仁勳在科技發展的視野,而科技視野是公司的定位,從而能夠預早坐正風口,勢頭一到便能變成豬都識飛。黃仁勳在2017年已經認定AI的發展,能夠看出和認同他的視野,是長期投資的信心,不要簡化別人長期努力的成果為好彩「坐正風口位」,有能力找到這些風口位和長線投資至豬都識飛,當中涉及很多閱讀和硏究。


傳媒很喜歡找那些股票和地產大亨, 一些根本從沒對加密學和科技有任何認識的人來評論crypto,問他們看法,他們當然看不出價值來,但這最多只是令大眾錯過投資機會。香港有很多人喜歡跟紅頂白,話你知是隱形富豪,便即引來人問功課,但有沒有想過為何會有人選擇隱形?當然是他們看到隱形的好處,因此隱形富豪只會繼續隱形,而不會大大聲聲說自己是隱形富豪的。很認同郭釗的影片(見下面link) 說的個人自我槓桿總有一些理由,又或者真的有人只是吹水不抹嘴,但老散們從兩者皆難以從中得益,甚至沒招至損失已經是好彩。無論如何,投資賺錢從來都只能夠靠自己多學習,然後逐少和逐步實踐,有些人或會選擇上堂,這只是一個起步點,我不反對,但其實最終都要靠自己多閱讀和不段更新知識,從自己的能力圈出發,設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和不段根據形勢調整,自我增值是沒有懶人包的!



2024年5月1日星期三

重視人生過程





很喜歡匯君講「人分為兩種,一種是防守型,另一種是進攻型」,我也很相信這個理論,防守型做事保守,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繼續行是沒有問題,一旦遇到轉節,便可能會被拋落車或生活倒退,可能大家都是分析員背景,處事都有點似。例如,我也不喜歡望返轉頭,不會後悔過去,只𢤦向前望,過去的錯是為更好的未來鋪路。


未來本身就是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我並不喜歡計算太清楚, 也不喜歡跟人比較,但我很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向目標進發。


之前睇匯君live看到有觀眾問題問到生孩子擔心壓力和負擔,再之前亦有類似問題結婚生孩子,擔心負擔太大之類,不太記得,總之我當時心想,計算那麼多就不要結吧,不要生育了,所有事情,當你計算得太清楚便不會做。


曾經見過兩個大律師,結婚前寫好了離婚後兩人分身家的協議,最終兩人真的離婚,並且依照法律文件執行分家的協議。計算太多,最終婚姻便不會成功,因為由一開始已經想着後路!


我認為決定了就要好好地執行,見招拆招,不確定性的甜酸苦辣就是過程。


小時候很喜歡砌模型,但不知為何,身邊的人總喜歡叫我幫手砌puzzle, 又不知為何,無論是1000塊或5000塊,海水顏色相似的尼加拉瓜大瀑布,以至黑白色人物與巴黎夜景圖畫,我都能夠幫她們完成,而每次完成後我都沒有保留成品,我從經歷砌圖最難的部份而獲得成功感,這過程就是我畢生難忘,現在跟您們晃晃而談。


世俗的觀念、眼光很多時把人約束在狹窄的發展路徑,例如三十歲要結婚買樓,四十歲事業有成,五十歲要知命,我不知道六十歲後是否應該為人生剩餘日子倒數,不過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人生不應該是倒模式的。


人生只是一個過程,沒有對或錯,好好享受過程,錯了就修正,不能修正便改善自己,令自己不會重複犯錯。我諗,我就是那些只懂向前衝的人,無論您是怎樣選擇,只要行好自己條路,其實有什麼好擔心?


2024年4月25日星期四

價值陰乾與價值變零




華爾街消息人士透露,部份中資銀行會被美國制裁切斷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然後路透社又引述匿名官員指「未有計畫」。


不過,禁止中國銀行使用swift的確有趣,不妨討論。據放風制裁消息:「受制裁的內地銀行是負責處理俄羅斯商業客戶公司付款及提供貿易交易信貸」。


我作為加密貨幣支持者,向來主張以比特幣等加密幣取代銀行的中間機構角色,所以當大家討論以上花生的時候,我不用腦地回應:「用bitcoin 」,但其實現在好多貿易都已經轉用穩定幣USDT, 使用加密幣的好處是wallet to wallet, 即時看見收款,區塊鏈記錄為證,無需銀行批準,也無需理會是否禁止使用swift 了。再想深一層,Bitcoin可能更好,無大台,匯款無得ban,USDT是由一間公司營運,政府可以找到人負責,然後強迫交人。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其他方法繞過官方機構而進行商業活動,今時今日以為禁止用swift是制裁核彈,可能有點落後。即使俄羅斯被禁止使用swift已經兩年, 俄羅斯還是無動於中。


由於我提出比特幣方案,大家繼而討論到比特幣會否變零,Duncan已經答了:「一日有礦工,都不會變零」


我在第二本書「財富潛藏區塊鏈金融革命」詳細地解釋,比特幣的技術而言,它的價值不會是零,礦工挖礦要計算出256位數値的密碼,越多人挖礦或礦機越快,困難度越高,那麼,理論上,價格越高便越多人挖礦,但在價格低迷的時候,由於挖礦涉及成本,如果賺的不多,礦工數目會減少,這又會令到計算程式困難度下跌,當成本下降,礦工又再次增加投入挖礦,賺取比特幣奬金,礦工是支持交易系統的支柱,一日有挖礦和確認交易,比特幣的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功能仍然有效,只要它對人們仍然有用,以及只要它背後的區塊鏈沒有被擊倒,貨幣仍不可重複地使用(double spending) ),而這情況已越來越難出現,因此一日有礦工挖礦,比特幣都不會沒有價值!現時大概有18000個比特幣礦工分佈世界各地,要找出全部禁止挖礦,應該不太可能。


簡單而言,比特幣是無得執笠,政府也好難收佢皮。不過,Never say never, 任何有可能發生都會發生,Murphy’s Law!


有些人的看法可能跟摩根大通執行長Jamie Dimon 對比特幣的評論一樣,認為比特幣毫無用處,僅有炒作功能,還有洗錢、詐欺、逃稅、性交易等非法應用。先不講炒作,但是洗錢、各種走私、走資、逃稅、犯罪的應用都是應用,每年幾多地下錢是使用美元?假設禁止所有地下錢使用美元,負面影響肯定不會少。


返回比特幣的炒作,跟我之前一篇文章所說,比特幣兌美元長期趨勢是升:





以比特幣兌美元,現價升至64000美元一枚,究竟是美元下跌?定還是比特幣上升?究竟問題出在美元?定還是比特幣?


我們看下圖:


比特幣供應量和設計通脹率:






美元供應:




美元的購買力:





這帶到話題「價值陰乾」,我們以為美金很有價值,因為有個金字,但其實美元自1971年完全脫離黃金掛鉤後,購買力已下跌了98%,美元仍然可以買早餐、買咖啡,但五十年前買一杯咖啡是0.5美元,五十年後要5美元,這叫價值陰乾!三十年前,你只需十年供完一層樓,三十年後要三十年才能供完一層樓,錢仍然是錢,你只是較以前工作長些,退休遲些,為錢而強迫勞動!


什麼會價值變零?公司執笠,股票價值便會變零,例如Bear Stearns:




如果那些中國銀行被美國制裁禁用swift ,商業活動都避免用它們做交易,它們執笠,股票就會價值變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