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包含「世界通脹分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世界通脹分析」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4月14日星期日

中東的地緣政治緊張的背後





伊朗對以色列兩星期前襲擊敘利亞使館報復行動終於開打,今早見新聞報道伊朗向以色列領土發射過100隻無人機和導彈,這是第一次伊朗直接向以色列領土發射導彈,伊朗的報復必定會引起中東戰事擴大。從YouTube 影片所見,以色列上空不停有被攔截的無人機爆炸。


報道中指出,英國空軍的噴射機參與了以色列的防禦和美國軍機參與攔截無人機。英美回應傳媒表示會小心處理伊朗報復行動,避免衝突擴大。不過,以色列正在將以巴戰事擴大成中東多國敵對。


其實以色列總理Benjamin Netanyahu是否想戰爭擴大才是關鍵,由去年十月七日哈馬斯從以色列邊境綁架200人質,以色列國內的示威聲由釋放人質,至最近三月三十一日Tel Aviv的大型示威,並且蔓延至Haifa, Be’er Sheva and Caesarea和其他城市,民眾的矛頭轉移指向Netanyahu下台及提前大選,四月一日便發生伊朗在敘利亞的大使館受襲。在現時情況,以色列政府限制1000人以上的聚集,戰爭擴大有利Netanyahu 繼續成為戰時政府,無得大選。


美國方面,上週通脹數據超預期,而且顯示源油通脹升溫。俄烏戰爭加上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油價難以回落,估計船運安全和貨物供應鏈亦會受影響,通脹難落,美國今年降息三次的預期不但很大可能落空,甚至兩次也未必成事。高利率持續,美債利息支出上升,但伊朗對以色列報復行動卻導致資金避險,美國國債需求上升,孳息率下跌及債價上升,似乎打仗對美債有利。我們不想見到戰爭,但事實卻是這個世界有些人卻因戰爭而獲得利益!








十一月美國大選,美國息口會否下調以營造有利氣氛?定還是大家更加關心通脹而需要加息?人的生命重要嗎?定還是選票更重要?或者,這些戰爭的背後,我們更需要了解執政者背後的思維。


俄烏戰爭的延續全因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美國大選,有時間看看影片:




2024年1月17日星期三

以巴戰事擴散對世界經濟和通脹的影響






剛過去的週日,胡塞武裝在也門港口城市亞丁東南面向一首美國船發射反彈導彈(anti-ballistic missile),香港傳媒報道是美國貨船,但據歐洲及一些印度媒體報道船隻是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the USS LaBoon, an 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 ),但事件中船隻未被擊中,若擊中的是驅逐艦,後果嚴重很多,因為必定引發美國更大報復行動。這次襲擊是胡塞報復上週美英聯合轟炸也門胡塞控制的28處境內區域和60個目標。12月初,胡塞武裝組織向行經紅海使往蘇依士運河的商船發射導彈及無人機襲擊,聲稱會一直堵塞航道,直至以色列停止轟炸加沙區域。


除也門紅海戰線,以色列還向黎巴嫩、伊朗不時發射導彈襲擊軍事設施、機場,而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又向伊拉克安比爾發射導彈,以色列加沙戰事已經擴散,英美已直接被捲入戰事。


除蘇而士運河因地緣政治被堵塞,巴拿馬運河也因乾旱,兩事件均迫使貨船繞道非洲好望角,航運時間增加兩星期,貨物運輸成本勢上升,通脹影響如何,則還有待觀察。


美國的12月通脹數據未見以上問題明顯影響。美國12月的通脹率按年升3.4%,高於市場預期3.2%,亦高於11月升幅3.1%,但當中關注的能源價格下跌2%,11月的跌幅為5.4%,跌幅暫時放緩,另汽油繼11月跌8.9%,12月則跌1.9%,通脹似乎是醫療和交通帶動,醫療商品12月按年升4.7%,交通價格12月按年升9.7%。


根據CNBC 報導,紅海戰事和貨船繞道導至貨船運費上升, 一些貨船運費一月的價目表已上升至10,000美元,然而,中國內地經濟放緩,需求下跌,中國到美國西岸航運減少的影響更大,抵消地緣政治對世界供應鏈的價格上升的影響。因此,中東戰事對物價的影響仍需觀察。


除了貨船繞道導至航運成本增加,供應鏈延遲,生產受阻,導致供應緊絀,從而推升物價,甚至經濟進一步萎縮。


其中Tesla便宣布,由於紅海受到襲擊威脅而導致商船延遲運送零部件,Tesla將在1月29日停止歐洲車廠兩星期,期望在2月中再次投產,雖然影響只是暫時,但歐洲車廠一年生產量375,000架車,倘若紅海戰事延續,生產受阻一個月涉及31,250架車及相關的經濟損失。


我們還需要繼續關注油價, 近一個月是上升趨勢,但世界經濟衰退對需求的壓力可能大於地緣政治的因素,大趨勢仍然是下跌,因此還需觀察以巴戰事擴散對世界整體經濟的影響。



題外話,筆者不願見到通脹重燃,還望以巴戰事早日完結。筆者無法理解的是,加沙地帶死亡人數已接近25000人,停火和談是最有效阻止戰事蔓延,為何對胡塞要求停火竟以轟炸回應,政客取難捨易,實在難以理解!


作為普通人,我們在戰爭面前很渺小,可做的只有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保護好自己的財富。



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

預備通脹重臨



筆者曾在「世上沒有無風險的投資…」一文中表示擔心以巴戰事拖延及擴大,很大機會對油價和供應鏈造成影響,最不想見到的事情竟然應驗了。上星期六,也門胡塞武裝向兩艘經紅海去蘇依士運河的商用貨船發射反艦彈度飛彈,擊中其中一艘貨輪,組織表明將持續阻礙貨船駛往紅海經蘇伊士運河去以色列,直至以色列停止向加沙(Gaza)轟炸。


也門胡塞武裝自11月19日已持續向商船攻擊,只是周六的行動升級至以反軍艦彈度飛彈攻擊商船,多間航運公司即時宣布改道,貨船將會繞過非洲好望角航行,此航道將會令貨物供應𨒂長30%時間,航運成本連耗油和運費約整體提高50%。另方面,繞道好望角亦會遇上海盜風險,其實也並不容易。






蘇伊士運河處理大約全球12%的貿易,與及全球30%貨櫃運輸均需經蘇伊士運河,約一萬億美元貿易受影響,大大阻礙源油和天然氣從亞洲運往歐洲,運油及運氣成本將會增加。歐洲通脹率勢將回升,原本已疲弱的歐洲經濟更雪上加霜,滯漲風險增加。埃及經濟大幅依賴運河收益,也會受到重大打擊。


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升穿每桶79美元,紅海事件之前油價因預期全球經濟衰退而回落至約73美元,現看來油價有機會重拾升勢。黃金價格也因應事件上升至每安士2,041美元,事件之前金價大概為每安士2020美元。



雖然美國與幾個大國聯合組織護航艦隊,但商船寧願兜路也不想冒被炸中的風險,相信若加沙戰事持續得越久,物資、原油、天然氣供應鏈均會受阻,全球滯脹風險增加。之前大家期望2024年上半年開始減息是否能如期實現,實在存在很大變數!


後記:瘋狂印鈔之後,是瘋狂的戰火,上天要你滅亡必先要你瘋狂聖誕唯一願望是盡快停戰,以和為貴,造福人群!





2022年11月5日星期六

貨幣與控制通脹能力(1) _ 英美大不同

 



這是延續[世界通脹的陰霾]對世界通脹的分析。美聯儲在本週議息後宣佈加息0.75厘,至3.75至4厘區間,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見記者時表示會繼續致力降低通脹水平,不成功不罷休!他承認政策需要時間對通脹產生效果,但金融狀況和樓市活動已受到緊縮政策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他亦提到在某個時候,放慢加息速度是合適。


聯儲局連續4次重手加息0.75厘,但從近期通脹數據看,通脹未見明顯回軟,8月份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按年上升6.2%,從貨品和服務開支在9月較去年同期上升8.2%可以預料9月的PCE將會仍然高企,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Core PCE) 上升5.1%,高於8月份的4.9%升幅。


預期美國會持續加息,美元指數繼續強勢。


英國和歐洲的通脹已經升至10%水平,他們的利率勢和經濟將會怎樣受影響?今篇文章先比較美國和英國在壓通脹的能力。


週四11月3日英倫銀行宣布加息0.75厘,指標利率升至3厘,英倫銀行預料加息會持續以壓低通脹,但同時預期英國經濟在今年第3季陷入收縮直至2024年中,失業率由現時3.5%逐步上升至2025年時的6.4%。換句話說英倫銀行打擊通脹絕不手軟,即使經濟衰退也在所不惜。


英美央行都説在所不惜打壓低通脹,但他們的能力大不同!


美國息率由低位0.25%至現在4厘已上升了375點子,通脹回落得很慢,但總算有些效用:


英國息率由低位0.1%上升至現在3厘,已加息290點子,通脹還是猛烈上升,完全看不到效果:




除了勞工短缺導致工資上漲和源油價格上漲引發惡性通脹外,英鎊兌美元弱勢導致輸入通脹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2022年頭至今,英鎊兌美元的弱勢:


英國進口價格高企:





若與美元和美國進口價格比較,便高下立見。



美元指數持續强勢:





美國進口價格下跌:





從英倫銀行報告看,他們預期通脹下年年中開始下降:



此預期基於三大原因:


  1. 源油價格會下跌

  2. 世界export price下降

  3. 經濟衰退令貨品和服務(Goods & Services)需求下跌,價格下跌






不過,在下認為如果美元持續强勁,英鎊越弱,需求下跌難以抵消輸入通脹。


反影英國內部消費情況的零售數據可知一二,撇除通脹的實質零售值自2021年5月已呈下降趨勢,加入通脹影響的名義(nominal)零售值也在2022年7月開始下降,但通脹仍然猛烈上升。


加息加了295點子,經濟增長減慢了,八月份的GDP按年增長率只有2%。
通脹還在上升。











不過當全球經濟衰退,那就另當別論了。


又或者美國經濟衰退,以至美匯指數下跌,那就真正能令英國輸入通脹下降。不過大前題是英鎊兌美元不能弱得太利害,也即是說英國經濟要衰退得比美國少。


英鎊兌美元自2007年11月高位至今已下跌了45%!英國輸入通脹真的可以減少嗎?(待續)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世界通脹的陰霾






筆者一直質疑單憑加息是否可以降通脹,通脹底層有很多深層次問題要解決,以下是我個人對未來世界通脹的一些看法:


1)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引發油氣價格通脹,但現時解決方法不是由源頭解決,即是停止戰事,把供應回復正常,而是透過全球經濟衰退減需求來帶動價格回落,某程度上即是説經濟要長期維持低動力?若經濟回復,油氣價格通脹還是會回來,而俄羅斯和歐洲關係決裂,加上北溪輸氣管一號和二號被破壞,更是落實永久決裂,所有生產都需要能源,生產成本上升是大趨勢。


2)逆全球化進程正在進行中,歐洲各國陸續選出民粹傾向的政治領袖,這股趨勢必定會吹向美國,我們看到民粹主義的前總統特朗普比他所屬的共和黨更受歡迎,中間偏右或中間偏左均不及極右政黨吸選票,民粹主義抬頭,西方民主社會的人民更注重自己利益。逆全球化的趨勢是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即是以前全球化下分工合作製造流程,令製造產品更有效率,成本很低,企業套取最大邊際利潤,這已成為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本土生產為主,成本上升是肯定的了。


3)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新的晶片出口管制,新管制措施看似有所指定涵蓋範圍,例如凡使用美國科技、應用於人工智慧(AI)、高效率電腦(HPC)與超級電腦的晶片,均需獲得審批出口證,嚴格限制對大陸出口晶片製造工具,以及大陸可能用來自行研發生產設備的科技…..由於涵蓋範圍很廣和模糊,廠商為免被子違規危及美國國家安全,便只好所有都提交審批,換句話說實質等同所有有關晶片出口都需由美國審批,打擊的不但是中國大陸企業,外國廠商也受到諸多限制。然而中國是全球晶片最大買家,所有製造晶片有關廠商的收入將大受影響,筆者質疑未來的經濟衰退怎可能是短暫?消費市場萎縮,隨之而來是科技產品技術停滯,股市、股價還會返回以前高位嗎?


4)勞工短缺推升工資,是造成通脹的其中一個因素,勞工短缺可以是經濟好而導致需求上升,美國是例子之一,但長期低迷導致人才外流,勞工人口減少也會推升工資上漲。另外還有後疫情經濟重開,短時間內大規模請人應付經濟復常,也會推升工資,工資上升推升消費及普遍通脹,工資升了很難減,除非經濟衰退及炒人,推倒重來減人工!


我認為以上四個因素均是主導未來通脹趨勢的underlying factors!


而單憑加息破壞需求以降低通脹,各國面對的問題有異,各國政府調控能力也不同,下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