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5月19日星期日

直到QE的盡頭 (1)







QE的中文是量化寬鬆,我們一般會簡化地說是政府印銀紙,這裏不想深究QE的運作,而是政府印銀紙解決經濟問題的思維。最近在YouTube 影片看到拜登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伯恩斯坦(Bernstein)受訪被問到貨幣政策運作時答案混亂,為何問題那麼難答?


事源記錄片 ”Finding the money” 的主持訪問伯恩斯坦,訪問中他表示:「美國政府是不會破產,因為我們可以印銀紙」,然後主持進一步問了一條有趣的問題:「如果政府可以印銀紙解決任何問題,為何政府還要發債?」作為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伯恩斯坦回應問題時混淆貸款人和借錢者,無法回答貨幣政策的運作方式。


就這條問題,筆者做了一些research ,首先是搜尋記錄片 ”Finding the Money” 的背景,這影片主要是有關新貨幣理論名為 ”Modern Monetary Theory “, 由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提出,公職方面,2014年她曾是民主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的首席經濟學家,離職後也曾擔任桑德斯總統競選的經濟顧問。為何了解她背景那麼重要?因為屁股決定思維,她的理論很可能反影美國政府的政策思維,也可能解答到上面標題:「直到QE的盡頭」。


為了解”Modern Monetary Theory “, 我看了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兩年前的Ted Talk演講,她認為疫情期間,政府以印銀紙派錢給人民,加大財政赤字以建設基建、提供免費醫療等等,有效地令美國快速走出疫情重創的經濟。


對於政府「派錢」,錢從何來?Stephanie Kelton說:


Finding the money is never a problem. They just created it.

印銀紙是也!政府只需要在電腦上撳一個掣,便能電子過數到人民的戶口,過程不需要諮詢納稅人,但能否獲得議會批准是另當別論。


既然印銀紙可以解決所有政府開支,為何我們仍然要納稅?答案是財政赤字!


人們普遍認為三萬億美元財政赤字令人擔憂,悲觀的人只看到赤字:






但其實那只是6與9的角度去看,6的倒轉是9。





政府的財政赤字(deficit)其實是人民的盈餘(surplus)。






如果赤字全都用於人民,人民是用家,那就是人民的盈餘。疫情派錢給人民,人民用於消費,政府起基建,人民有工做。


問題是社會有沒有足夠資源來應付這些刺激政策開支?例如起基建需要建築工人、工程師、鋼鐵、水泥,免費醫療需要醫生、護士、醫療設施,如果社會不能提供足夠資源應付這些開支,便要爭奪私營機構的資源,這便引發通脹。




財政赤字是:


Tax Income < Gov’t Expenditure 


按她的理論,當社會的capacity 足夠大,政府開支增加不會引發通脹;政府的龐大財政赤字也不是問題。(未完)



Stephanie Kelton寫了一本書:”Deficit Myth “,大家可以參考。





3 則留言:

  1. 政府係可以印銀紙的,問題在購買力。
    錢是用來買商品、服務……
    錢多了,商品、服務等沒有多,供求之下,便需要更多錢去換,也就是錢貶值。
    政府印銀紙,是一種變相的抽稅,向持有貨幣的人抽稅,他們能換到的商品、服務等減少,而政府能換到的商品、服務等增加。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至於銀紙會貶多少?
      就要看銀紙增加了多少,和商品、服務等的供應增加了多少?
      過去多年,由於中國增加了大量的貨物供應,通脹也就不高。
      不過未來呢?

      刪除
    2. 問題就係啲可以印銀紙的政府唔理貶值嗰部份

      刪除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