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重温各大經濟體的量化寬鬆規模:
表一:
其他國家如中國、加拿大等國家,由於要阻止該國貨幣升值過快而對其造成影響,亦大舉拋售該國貨幣,此舉也被認為是量化寬鬆的一種。
世界各國將債務貨幣化,經濟學家紛紛認為惡性通脹必然出現。而食品和資源價格在這兩年內急升。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供的糧食價格指數從2009年平均157點上升至2011年1月的231點,升幅為47%,石油價格指數從2009年1月的82.6上升至2011年1月的174.3,兩年內颷升111%,各類商品價格指數從2009年1月的102.5 上升至2011年1月的181.6,升幅達77%,商品及食物價格急升必定推高世界各國的通脹率,而食品通脹影響民生,商品價格通脹則影響工業發展,所以說通脹不會是個別國家問題,而是世界各國面對的問題。
而亞洲各國已因應通脹而紛紛進入加息周期(見表二)。
表二:
又讓我們看看量化寬鬆大國有否通脹壓力?我們從生產物價指數和消費物價指數兩個層面看。
表三(發展國家的生產物價指數增長率):
注意更新項目:(增長率為對比去年同期)
表四(發展國家的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
注意更新項目:(增長率為對比去年同期)
看到嗎?私人消費因高失業率而消費力弱,除了英國在消費層面有通脹顧慮,其他印銀紙大國由其美國及日本,均未需要担心通脹!
但在生產物價指數而言,各印銀紙大國(日本除外),全都在煲水,原因是商品及原材料價格在各國量化寬鬆政策下颷升,顯示發展國家是有加息壓力,只是還可待多久?是否能等至失業率明顯改善或是私人消費環節復甦步伐回穩?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Data & Statistic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