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六)人民幣自由兌換Are We There Yet (Part 1)? (2010年9月27日)

上文說到要開放經常帳項,中國先要進行一些經濟及金融改革,才不會一開便亂,國際經濟學者對開放步驟也有一些共識,我們先看看是那些步驟(我嘗試簡化複雜的理論),然後再談「Are We There Yet?」

步驟(一): 調控政策必須裝備妥當

首先要建立財政政策的信譽。要投資者長期投放資金在中國,他們對中國政府的財政政策必須要有信心,不致在經常帳開放後,一有事便揪走資金,他們會衡量中國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執行經濟調控的能力等等,而信心是靠長期可信性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能做到。在遇到資金流出時,調控經濟工具是否足夠?換句話說,不致在開放經常帳後又再關上大門!調控政策必須裝備妥當。

步驟(二): 改革內地金融業

開放經常帳前,必須開放金融業,但在此之前,必須有完善的政策監管金融業。2007-2008年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便大大說明了金融業監管的重要性,而寬鬆的監管導致道德淪亡(moral harzard),是金融危機的源頭之一。

以美國為例, 1999年11月,克林頓總充更改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導致商業銀行走進投機性極濃的投資銀行業,1997年格林斯潘取消監管衍生產品的場外交易,導致日後次按產品豪賭,價值大大高於用來抵押的按揭,2004年美國証監放寬投資銀行負債水平。另外,容許金融機構大融合成哥斯拉(Godzilla),倒下時隨時壓死全世界。所以爆煲後由政府買起,賠償存户也由政府的存款保臉負責。林林總總的寬鬆監管原本以為可令金融業繁榮,卻釀成金融危機。

因此,要避免金融業道德淪亡,監管金融業的政策必須妥善,大大減低開放金融業後出現金融危機的風險。

然後是調整國有銀行的資產結構。例如透過注資國有銀行來減低呆壞帳。

步驟(三): 開放金融業

引入股份制、外資銀行及証券行,多元化的金融業帶來競爭,並跟隨市場需求調節,利率自由浮動,增加盈利。

步驟(四): 開放經常帳項

最後才開放經常帳項。

開放經常帳項之前的三個步驟,中國又做到了沒有?即Are We There Yet? 下回再分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