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2月8日星期六

看完四徑大步走的感想




昨天終於找到時間去看「四徑大步走」,初時以為這電影已經落畫,因為連同首映已經上映了差不多兩個月,過年期間與親友吃晚飯時談到這部電影,才發現未落畫,直至現時累積票房收入已達六百萬港元,一部港產片以行山作為主題的記錄片竟然有如此票房,實在是令人意外。

上畫了差不多兩個月,昨天早上去看,入場百老滙細影院仍然是七成滿,也是我感到的另一意外!

更令人意外的是建議開拍的人及兩位導演都是本地的外國人,此事都是靠網友在群組分享謝票相片才得知,沒有地鐵廣告,沒有宣傳,只靠口碑,得到如此票房,這套電影的確有個人之處,而不只是講行山。

如不是這套電影,筆者也不知道香港有個越野比賽叫「四徑」,每年的比賽都是農曆新年的年初一至初三舉行,所以剛過去的初一至初三已舉行了2025年的比賽。參賽者要在72小時內完成四條行山路徑:麥理浩徑(100公里)、衞奕信徑(78公里)、港島徑(50公里)、鳳凰山徑(70公里),全長298公里。60小時內完成的參賽者者獲得稱號「完成者」,60至72小時完成者獲得稱號「生存者」,賽事不似每年舉行的渣打馬拉松比賽那麼多資源,沿途沒有工作人員提供水或醫療輔助,參賽者中途去士多、茶餐廳買食物、買水,吃的時間都計算在內。

值得一提的是,此項比賽是由一位本地外國人Andre發起,已舉辦了十年,電影就是十週年的紀念作,導演Robin Lee,監製Ben Lee, 他們是兩兄弟,用了三年完成拍攝和剪接。參賽者亦是本土的外國人較多,令人感覺是否外國人才能看出香港的優點和把優點發揮得更好?

看完整套電影,高空航拍四徑山脈和周邊風境很美,加上故事的內涵,票房豐收也是實至名歸,加油!

故事追蹤幾個曾經參賽的參賽者,Stone 、Will 、Salomon、Sara、羅啟邦,他們賽前的準備,其中Stone和 Salomon計劃挑戰50小時內完成,計劃涉及每段路程需要的時間,怎樣跑和行才最有效;參賽者羅啟邦在比賽前訓連時遇到意外受傷,傷口四寸長,傷口聯針及服食抗生素令身體狀況大打折扣;其實最令人意想不到,電影後期才見到他,相信是補回的,他就是Jacky,在沒有人留意,以自己的步伐走,竟然是破50小時內完成,第一個到達綠色郵筒的人,他到達鳳凰山頂時拍下日出作紀念的一幕令人感動。Salomon 是工程師,比賽的路程充分計劃,但比賽過程身體狀況轉差令他不能依從計劃,很有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意味。

整套電影其實並非只記錄煎熬的比賽過程,而是有關挑戰自我、跨越困難、堅持、把自我推至極限,直至最後成功完成目標的故事。電影中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不是別人迫你,是你自己要做的,令人煎熬的過程,就是考驗這是否真的你想要的,考驗你的意志有幾堅定。失敗並非壞事,有得失敗才有機會學習!」正如發哥所講這是一部每個香港人都應該要看的電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