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AI 的私隱爭奪戰








上篇文章指出使用Google 和微軟的 AI 存在私隱隱患, 特別是微軟即將推出Copilot + PC Recall的產品,不單止記錄輸入、搜尋、還記錄用戶電腦所見的一切,美其名是更好服務你的需要,其實是私隱記錄機器,這些問題其實已有網絡專家提出,並且在網絡引發熱烈討論,結果微軟推遲其Recall的推出。


有網友認為為了方便,失去私隱是無可避免,我想指出,使用AI的私隱問題只是科技巨頭慣性濫用個人資料的結果,並非無可避免的,我們所需做的就是多加關注自己是有選擇的。


科技巨頭爭相發展AI, 除了Google和微軟Copilot PC, 還有Meta(即Facebook 和Instagram 的母公司),斥巨額資金購買35萬塊H100型號的輝達AI晶片,以支持AI發展的基礎建設和數據庫。當大家都只是關注其股價因AI資本投入而起死回生之外,有沒有人注意到Meta的數據來源出處?說出來倒令人心寒,Facebook 原本以尋回自己多年失去聯絡的老友作招徠,用戶一心以為只是朋友、親戚之間閒聊及update自己近況的平台,有些人甚至把子女成長的照片也放上去與親友分享,而Instagram 原本是一些人分享自己生活照片,亦可能是炫耀自己的平台,這些一切,今天竟然淪為Meta 訓練AI的數據。


由於歐盟有法例監管社交平台使用個人資料的用途,在這輪AI發展潮,歐洲人的個人數據被Meta剔除。


Facebook 對我而言只是發放已公開的網誌資料、新聞連結、幣市消息,我個人並不會把自己的照片和跟親友生活照放上平台,希望大家多點關注在平台分享的私隱資料。


另外,電腦底板的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行AI,亦可能令端對端加密(End to end encryption )的通訊失效,因為在通訊內容加密前,在電腦層面,AI已經閱覽,這也是需要關注的。


現時科技巨頭爭相開發的AI應用主要是私人助理,我在Texas的Consensus conference 首次接觸一個字叫 “Agent” , 什麼是 AI agent, 那就是AI代你揸主意做一些事情,例如明天你要見客,你需要在一間寧靜及較為高級的餐廳跟客戶談生意和午飯,根據你的budget、餐廳要求和地點,AI代你作決定和book枱,如果你明天想跟相識多年的朋友吃晚飯,AI agent 根據你們多年的聚餐習慣幫你book 枱,所以了解你個人生活、整理個人資訊,都是AI agent需要做的事情。問題是如何處理你的個人私隱?早前的Coplilot Recall ,AI會把資料掟去中央數據庫,由於數據庫越來越大,AI也將會越來越強大。另方面,根據蘋果公司的Apple Intelligence, 所有個人的數據處理都留在你的手機,這有點像去中心化AI的理論。


什麼是去中心化AI?這也是我在今次Consensus 2024 conference 學到的,AI的訓練數據來自去中心化節點的區塊鏈,同時AI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處理和儲存資料。去中心化AI系統讓使用者可在個人的電子裝置上使用預先訓練的人工智能模型,用戶便能夠從人工智能生成的洞察力中受益,而不需將資料控制權交給中心化的機構。然而去中心化AI在爭奪AI 人才和資金都未及中心化機構,這點都在今次Consensus Conference 討論的重點。


去中心化AI 系統運作方法聽起來有點像蘋果的AI intelligence方案,也是這星期有關的AI 幣大跌的原因,但其實去中心化AI系統讓個人能保留個人資料的控制權和授權使用權,從而加強私隱保護,而不需依靠中心化的機構(亦即是蘋果公司)來管理和保護個人敏感資訊。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思想自由的代價







正當美股價格因AI熱潮不斷創新高,筆者想向大家潑一盆冷水,喚起大家思考一些與我們有密切關係的重要議題 - 思想自由。


早排Google IO大會展示新出的大型語言模型 Gemini, 影片中示範員娓娓道出Gemini能在儲存相片中找出女兒學游泳的過程、從電郵整理消費單據及幫助理財、安排旅遊行程、酒店住宿、安排食物餐單,打做個人助理,Gemini更能從鏡頭看一看你身處的環境便能道出你的位置,大有人肉搜尋的意味,在發佈會現場人們對AI帶來的方便予以肯定和感到嘆為觀止。


同時,Open AI搶先在Gemini IO大會之前,展示ChatGPT 4o 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它能夠即時翻譯你的說話,說笑和說諷刺說話,也能展示從鏡頭看到的人道出衣着、身處的地方背景資料。這個很善解你意的得力助手,將在Microsoft 電腦一鍵便可以能隨傳隨到!


人們憧憬AI為人類帶來很多方便,但方便的背後代價是個人私隱蕩然無存,你的生活成為企業的大數據,這有什麼問題?套用商業語言,這只是增加對產品的黏性,知道你的生活細節可更好服務你,不過,當你的數碼裝置記錄你的所有搜尋、得悉你的所在地、曾經去過的地方、你現時的健康狀況、處理你的通訊記錄、得知你身邊的人和事和生活的一切,然後企業將數據整合,制定使你長期依賴AI的程式,甚至影響你的思想,從數碼裝置的鏡頭看到你身處的環境便能知悉你身處的地方,便能知悉你在做什麼事情,又或甚至能夠準確推斷你下一步想做的事情,AI能從你跟他對話中知悉你的情緒、心情,在你想做任何事情之前已經洞察到,就像電影「未來報告」般,你自殺之前阻止你,你想犯法之前阻止你,但換另一角度看,從對話的語氣、說笑、嘲諷,它亦可能在你不認同的議題影響你,甚至引導你做一些事情…. 慢慢地人們會失去思想自由。


可能,你會說,現在Facebook 、Instagram 、TikTok 、Youtube 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你不覺得有何問題,

或者這樣說,你身邊數碼裝置的AI影響可能比你想像中大,因為它正全日監察你的生活日常。


有關使用科技私隱的影片,不妨多了解:



https://youtu.be/PnG66fHKRw0?si=Z8Ok3N2y2c73Ah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