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月11日星期一

環保能源的盲點



巴黎氣候峰會之後,各國協議推動多使用再生能源以取代燃燒石油和煤炭,石油和煤炭被指是釋放大量二氧化物導致氣侯暖化的元兇,這點是無容置疑,但最近從黃元山的一篇文章「敬畏自然」觸發筆者思考再生能源的Unintended Consequence(意外後果)。

「敬畏自然」文章中指出:
「根據最新學者研究,風力發電可能會有削減整體風能的現象,因而導致北方來的風非常不給力,使得霾害無法獲得緩解。雖然內蒙的風力電廠與京津的霾害關係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也有其他專家學者認為北京風力減弱的現象是全球暖化的關係,但在缺乏對於氣候影響的整體性分析的前提下大力興建風力電廠,實在頗令人擔憂這Unintended Consequence(意外後果)。」
風力發電削減整體風能,風力減弱導致霧霾雖然未完全證實,但筆者認為有此現象並不出奇。當我們一窩蜂推崇使用再生能源,只看到它是天然的和用之不竭的好處,卻沒深入考究它們的Unintended Consequence!

除了風能,近年人們亦推崇使用太陽能,未來的電動導行車都是以鋰電池運作,理論上是將會接駁到家居的風能或太陽能電網,但我們有沒有考慮如何處理棄置的鋰電池?還都是由富裕國家付費棄置到貧窮國家?棄置鋰電池的過程肯定並不環保。另製造太陽能板又需要消耗多少能源?計過數後或會發現未必如想像中環保?

最近亦有學者認為香港每天製造大量垃圾,除了減少廢物及循環回收再用,還可推動將食物類、紙類和塑膠類的垃圾轉變成潔淨的能源,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時瑞典是垃圾轉化為能源的最佳典範,但據知由於瑞典在減少廢物的工作做得好,本地製造的垃圾不足以發電,因此還要靠進口來填補充足發電量。這裡其實亦顯示一個問題,以垃圾發電,當中部份偱環變成另一些東西、部份不能燃燒發電而要抽出棄置堆填區,最終承餘的用作燃燒發電必定少於原本的垃圾量,結果還是要靠製造更多垃圾來發電,以瑞典的例子則是要進口更多垃圾,打倒原本環保的意念,這也是Unintended Consequence!

而Unintended Consequence很多時要在十多二十年之後,人們累積足夠數據才能成立質疑,這在現實生活屢見不鮮。或者在我們一窩蜂認定再生能源的好處的同時,應以質疑的態度深入研究其可能帶來的Unintended Consequenc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