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




昨日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市民最關注的房屋供應問題,仍然是報告的重點,相信市民最想知道的是報告中所提及的政策和供應量如何影響樓價,做投資者的,擔心樓價跌導致損失,想置業的,希望樓價跌上車或換樓。

施政報告中有關房屋政策指,政策維持未來10年每年平均興建20,000個公屋單位的目標,2015-162016-17年度分別預售約2,700個及約2,000個居屋單位,房協亦會於2016-17年度預售1,600個資助出售單位。

事實上,這份報告是依照之前12月公報的《長遠房屋策略》的十年建屋計劃,預算建屋目標48萬個,公私營房屋比例「六比四」,出租公屋佔20萬單位,私營房屋佔19萬,資助出售單位佔9萬,每年建屋量共48,000個,20,000公屋單位,19,000私樓單位,9,000資助出售單位,如果這份建屋計劃公佈時沒有影響市場,施政報告所提的供應量也同樣差不多。

不過,我相信供應量能否達標,關鍵是有没有足夠建築工人和土地,另私樓供應還是要看發展商賣樓進度,政府定多大的目標也不能迫發展商加快賣樓!

比較新的建議是將部分新落成公屋單位售予綠表人士,從電視受訪者看,如折扣吸引,此項政策是會吸引的。有說將新落成公屋單位轉為出售,令公屋單位供應減少,其實只是一邊減另一加互相抵銷的數學,條數沒有改變,新建公屋轉為出售,人們從舊的單位搬出騰空,增加的數目不變,只是新供應變成舊供應而已。

另加房協市建獲邀起新資助屋,似乎旨在協助夾心階層置業,兩項政策都是針對私人市場的潛在買家,那會否影響私人市場的細價樓?

現時一般人的思維都是物業只有升值,鈔票是貶值,最重要是有樓在手,管得那是公屋、居屋、還是私樓,在過去幾年供應短缺和大國量化寬鬆下嚴重扭曲人的思維,再加上辣招壓抑需求,在極度餓樓的情況下,什麼才叫足夠供應已經難以估計。不過,政策沒有公布幾多公屋將會轉為出售?未來幾時和提供幾多房協市建的新資助屋?可否在預期方面着手?

以現時人們餓樓的情況,無論自住還是買樓收租,有樓自住又會諗買多間收租,經濟基調沒有太大改變,加上人們還是無法妥協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政府無法扭轉人們預期供應不足,筆者相信政府政策很難對樓價有影響,內部勢力難以影響樓價,那麽外部勢力又如何?(下篇再談)


6 則留言:

  1. 請問美國收水 , 加上 "萬劍歸宗". 現油價到50以下, 歐元對美元1.178 . 遲0的全世界資金流向美國 及中國??? 對香港樓價會有什麼影響?

    歐元又話印錢, 佢會否自殺? 咁又會有什麼影響?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下篇談外部勢力,不過都不是你所談及的因素。現在已經是全世界資金流向美國啦,此比喻為"萬劍歸宗",全世界經濟都差,只得美國經濟好

      刪除
  2. 政府現時將房屋政策那回手中, 政府對 "房策" 或 "房價" 有什麼政策/ 方向? 誠伯的大刁是否已有啟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政府拿回供應主導權是主要房策,但未能控制房價,誠伯的大刁是為自己和下一代鋪路,不過唔排除想拿多些bargaining power,現在樓價再升都不能再升1倍吧,地產最佳年代巳經過去

      刪除
  3. 可能我唔係太年青, 但身邊結左婚0既朋友都已經有居所. 未見有餓樓情況, 唔知係咪新聞報紙渲染...

    回覆刪除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