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

重稅之下仍有勇夫

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後,仍然有內地人破頂買樓,一名內地人以428萬元買入元朗翹翠峰兩房單位,支付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合共近88萬元稅款,另外康怡花園一建築面積642方呎,實用面積524方呎,成交價約678.7萬元,獲內地買家承接,兩項稅款合共150萬元,稅率高達樓價兩成,買樓來自住當然無話可說,但買樓收租則要好好計數!

2008年金融海嘯後至今,樓價急升,其中原因是供樓利率低企,筆者曾經指出低息環境下,買樓收租借到盡,有助利用槓桿來加大回報率,因此設計以下程式計算租金回報,得出結論是供樓利率越低,按揭槓桿越大,即投入資金越少,回報率越高。如果有朝一日銀行無需你付首期買樓收租,即以下程式的分母變成零,你的回報是無限!


現時雖然利率仍然低企,但政府及金管局多管齊下減低市民及投資者買樓的桿杆,提高內地投資者買樓的成本,在此多種干預情況下,不同身份買樓投資,究竟有幾大回報?

下表計出本地長線投資者和內地人在不同樓價、不同稅率下的買樓收租回報率,這裡假設了投資者都想著持貨3年以上,所以無需繳付額外印花稅SSD,而內地投資者都是在港買第一個物業及主要收入非來自本地,因此按揭成數只可做三成,假設供樓利率為2.5%,租金假設根據差餉物業估價處數據約平均3%回報率。




就以內地客買428萬元翹翠峰為例,若買來收租,內地客繳稅合共89.8萬元,總樓價共支付了517.8萬元,但只有428萬元可做3成按揭,利率2.5%,按揭額為85.6萬,每年租金收入$144,000,租金回報率只得2.9%。

若轉為本地長線投資者持有以上物業,需繳付6%雙倍印花稅,即25.68萬元,投資者總共要支付453.7萬元,其中只有428萬元只可做4成按揭,按揭額為171.2萬,每年租金收入$144,000,租金回報率為3.6%。

若物業為610萬,本地長線投資者需付7.5%雙倍印花稅後,投資者總共要支付655萬元,按揭額只為244萬,每年利息為61,000元,每月收租18,000,每年租金收入24萬,租金回報率為3.8%。

如果買家是內地客,610萬元物業需付的稅額合共137.3萬元,總共支出737.3萬元,3成按揭的按揭額為183萬,利息支出為45,750元,假設租金為每月18,000元,每年租金收入21.6萬元,租金回報率只得3%。

若物業為1,000萬元,本地長線投資者需付7.5%雙倍印花稅,即75萬元,投資者總共要支付1,075萬元,4成按揭,按揭額為400萬,利率2.5%,每年利息10萬元,假設租金為每月30,000元,每年租金收入$360,000,租金回報率為3.9%。

換了是內地客,1,000萬元物業,繳付稅額225萬元,總樓價支出1,225萬元,3成按揭,按揭額為300萬,利息支出75,000,假設租金為每月30,000元,每年租金收入36萬,租金回報率只得3.1%。

可以看出,樓價越高,租金回報率似乎越高,但投資600萬與投資1000萬的物業,租金回報率只上升0.1個百分點,投資2000萬元物業的回報率更是下跌的,本地投資者租金回報率降至2.9%,內地投資者租金回報率更低至2.4%。

內地人買樓收租,不但不能享用槓桿來增加回報,回報率更因重稅而大幅萎縮至只有2至3厘,如果減去約1%的雜費開支,根本上無肉食,放在人民幣存款戶口收的無風險利息還比較多,如果樓價不升還要蝕匯水!真可算是重稅之下的勇夫!

雖然本地投資者的租金回報較好,但槓桿巳無法增加回報率,投入資金(首期和稅) 動輒過百萬,但回報率只為2.9%至3.9%,減去1%的雜費開支,也不見得有肉食,現時通脹3%,如果樓價不升,根本無法抗通脹。

投資者如果認真計數,不難發現重稅和減槓桿下,若樓價不上升,租金回報率一點也不吸引!樓價會繼續升嗎?沒有人有水晶球,但一個以用家為主的市場,他們可以買的樓價,就只有在他們負擔能力之內,現時金管局限制了他們供樓年期最長為30年和還款能力壓力測試的供樓利率為假設加3厘,樓價的升幅將會被供樓用家負擔能力蓋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