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電視風雲之拆解傳送頻譜之謎

筆者在「電視風雲的疑點」一文,提出了一些問題,旨在引發一些討論,從而得出一些新觀點,讓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問題!
在 Facebook 討論中獲得一些新見解,筆者整合了在此分享。讀者提出了兩項新問題:
1)兩個獲得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Now TV 和 Cable 如何傳送他們的頻道
2)牌照和 App 的分別

現時TVB的傳送方法

首先我簡單看一看大氣電波即TVB是如何傳送,看下圖:

 
 
大廈天線接收了大氣電波後,分發到各層單位,家中的LCD電視在接收高清電視仍要接駁機頂盒,iDTV(LCD TV內置機頂盒) 則無需機頂盒。

新台的傳送方法

兩個新獲得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Now 和 Cable 如何傳送他們的頻道?

據我了解,在伸請本地免費電視牌照指引的細則中(Guidance Note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For Domestic Free Television Programme Service Licences in Hong Kong) ,其實是沒有限制的,以下是一些技術資料內容:

Technical Information

4.9 The applicant should confirm whether it will operate its own transmission network or hire the network services of other carrier licensees and provide the relevant details. For applicants who would like to operate their own transmission networks, they should apply for a suitable licence unde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Ordinance to carry the service.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where applicable, is required –

d) the planned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required to be installed at customer end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service, including the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 if IBCCDS is used for distributing the services;

(f) the access method by which viewers will request and receive a programme. If a set top box is used, details of the set top box design, connection method, equipment cost and any installation charge etc.;

(h) if IBCCDS is used for distributing the service in buildings, the applicant should also give an indication of the ranges of frequencies required in any IBCCDS. The CA may consider allocating certain number of channels from the frequency plan, which is available at the web site of the Office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FCA) at
http://www.ofca.gov.hk/en/industry_focus/broadcasting/index.html, in case the applicant wishes to deploy the IBCCDS. The applicant should indicate the number of channels which they will require, with full justifications and calculation given;

其中4.9(d) ,(f) ,(h) 都是有關獲發牌的公司要自行負責提供頻譜的裝置和投資,即是說Now 和 Cable如果要用大氣電波傳送都可以,不過現時大部分人都已經上網,此做法不合乎經濟效益,加上之前搞收費電視時,已在大部分大廈設立了公共設施,其中PCCW應該是覆蓋率最高吧。而上週iCable旗下的奇妙電視就指出「將利用有線寬頻網絡,及連接本港大部份大廈或屋苑公共天線,覆蓋率達75%,並於啟播一年內,為95%家庭在毋須安裝接收器情況下提供服務」。下圖簡單解釋兩個台傳送訊息的方法:


 
 

Note: IBCCDS(In-Building Coaxial Cable Distribution System大廈內同軸電纜分配系統): 安裝在大廈內的同軸電纜系統,用以傳遞電訊、廣播及保安服務的訊號。該系統可包含公共天線系統(CABD)、衛星電視共用天線系統(SMATV)、閉路電視系統(CCTV)、有線電視系統及上述的任何組合。

從上圖,PCCW和Cable可能有兩種方案,方案(1) 是光纖直接入屋,方案(2) 是光纖入大廈內同軸電纜分配系統(包含公共天線系統) ,如果是舊式電視或LCD電視,相信是需要機頂盒,如果是iDTV,便無需機頂盒。

問題 : 如果村屋或之前沒有Cable的設施又如何?


至於HKTV如果獲得發牌,光纖如何入屋?如以方案(1) 直接入屋,之前用開香港寬頻,便沒問題, 如果沒有用開,是否需要逐家安裝?如以方案(2) ,HKTV便需要在大廈做IBCCDS(安裝在大廈內的同軸電纜系統),由於Cable 和 PCCW在之前收費電視己在全港大部分大廈做了公共裝置,相信HKTV這方面的起跑線應在兩台之後吧!另方面,傳送電視的數據,始終大於一般上網用量,沒有人會喜歡看電視時窒下窒下吧!而現時正在用香港寬頻的用家,數據流量便要增加?我有這些疑問,但沒有答案,希望有人可以代勞。

在上篇文章,我提出過一個App 便可以跨過免費牌照,這方法亦會遇到以上傳送速度問題,用家可能要加大數據用量,而成本就會在用家身上,或者這就是App不及免費牌照之處吧。

Smart TV

不過,現時科技發達,在Smart TV或Android機項盒download所有有App的電視台,基本上可以收看全世界的電視台了。根本大把選擇,在智能手機download App, 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任何時間,在Gym跑步中、在搭車途中、在吃午飯時也可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每人每日可以用手機多次click入個App看電視,我相信收看率必定多於「定時定侯」看某一電視節目,錯過了便無得看的舊式看電視方法,所以我無法認同做App的廣告收入會不及電視台的講法,事實上Google網上電視的收入也很龐大呢!

後記: 我昨天經過賣電視商店,看見一部55” Smart TV的售價約32,000港元,考一下大家,一部55”Smart TV和一部Android系統機項盒加55”LCD 電視有什麼分別? 請到我的facebook 討論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電視風雲的疑點

政府發免費電視牌照,三揀二,引起軒然大波。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所發的不是兩條免費頻道,而是兩個免費電視牌照,即是說,未來我們收看NOW 和 Cable, 仍然需要機頂盒,也即是像現在收費電視一樣,兩個台兩個機頂盒。

昨天我在深水埗黃金商場看到一部Android系統的機頂盒,功能像手機,但沒有電話功能,接駁電視後,可以上網,也可以打機的,只要download 各電視台Apps, 如TVB, NOW ,和 HKTV 便可以看不同的電視台節目的了,機頂盒是4核只售900港元,(下圖是網上出售的雙核機,售價只約500多港元呢) 。




買一個機頂盒已經可以看各個台的節目,(原來iCable 是沒有Apps) ,而HKTV只需要做一個Apps, 市民就如其他電視台Apps一樣,可以上網收看。那麼,其實HKTV根本無需電視牌照,都可以跟其他電視台平起平坐,當然還需上網線入屋,但今時今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上網線或wifi入屋。即使未來NOW 和 Cable 的免費電視也是如此收看,只是用了他們的機頂盒便無需download Apps, 分別只是有Apps和無Apps, 不過唔用Apps,就會是三個台,三個機頂盒。

事實上,當年廣管局有關可以發無限牌照又真沒有錯啊!互聯網電視台根本限制不到!

現時互聯網的發展已超越舊式電視,未來發展肯定更甚,加建發射塔根本不合乎經濟效益,而現在的科技比起他們在2007年時討論增加發牌已經先進很多,2007年講的發牌已經out了。那麼我的疑問是,王維基是否知道可以這樣做呢?行會的人又是否知道?莫乃光呢?只是一個Apps巳可以解決問題,那麼他們正在爭拗什麼?定還是他們正在爭拗著一些發牌以外的東西?

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電視風雲之化解危機

星期日果然大批市民出來遊行,當然吧!電視娛樂涉及公眾利益,不過令筆者費解的是,如果當初政府承諾發三個免費電視牌照,而面前只有三個伸請者,即是一人一個一定有的,為何還要花時間來審批,直接發牌不就直接了當嗎?唔明!

早兩天分析過 (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0.html),從報紙到電台,惡性競爭結果是令一些競爭較弱的參與者走向民粹。不過商人行為是可以商業決定的,如果牌照是價高者得便另當別論了。

事到如今,講多無謂,政府換屆,思維改了,擔心惡性競爭,變成了三揀二,行會的會議內容和決策過程又不能公開,否則又會被其餘兩家電視台告。另外,由市民迫發牌,政府就照做,以後酒吧、食肆、骨灰龕發牌又是否可以這樣迫出來?發牌制度肯定受到衝擊,這樣不能,那樣不能,事件可以如何解決?

既然這壇嘢是上屆政府遺留下來,今屆政府要改變遊戲規則,就應該公開地改變,推倒重來是最好的方法,公開遊戲規則,以價高者得來競投牌照,娛樂節目、合家歡節目、資訊節目都可以在牌照規定,電視台能否競爭得來,由牌照的價值來決定。

如果預期未來互聯網發展必定搶客,餅會越來越細的,競投者需要計算自己的競爭能力,高價搶友台的導演演員,用上無限時間去拍華麗劇集,引發人家copycat,又是否符合商業利益?電視台是否可以長期虧蝕,全都可以由牌照競投價來反影。如果競爭不到而被迫走向民粹,而24小時鬧政府仍然可以有四十點以上收視,我諗政府都應該收皮了!

我認為現時化解危機的最好方法是推倒重來,公開競投牌照,由牌照價值來規限他們自己的行為!

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和黃唔賣百佳以外的盈利

自今年7月19日和黃宣佈把百佳超市放盤,吸引了八個潛在買家入標。最後Woolworths以出價30億美元只及理想叫價的下限,和黃在上週五股市收市後宣布擱置出售計劃。和黃在聲明中指出,經初步策略性評估後,認為透過私人市場交易出售百佳未能為集團股東帶來最高價值,因此決定擱置計劃。但和黃同時宣布,將出售業務的策略性評估範圍擴至屈臣氏整體零售業務,並且表明公司不會考慮放棄任何上述業務的控制權。

百佳賣盤或上市,收回來的錢其實差不多,但上市後,控制權仍在手中,生意還繼續產生現金流,但上市的股票又變成錢,手上無端端多了一筆現金,加上分拆屈臣氏上市,屈臣氏作為和黃的整個資產淨值中佔比高達30%,去年在和黃整個盈利貢獻中的佔比達17%,較之百佳盈利貢獻3%,百佳在私人市場交易出售都值30億美元,屈臣氏估值肯定更豐厚。

雖然百佳未有賣出,但經此一策略評估,擾攘一輪後,長實股價自7月中至現在,已升了約20%,跑贏恆生地產指數此期間只上升約12%,賣樓業績如何未知,但股價上升己為長實帶來利潤,最令人贊嘆的是,在宣布擱置計劃前,即星期五收市前,長實股價升至近期最高位收市(見下圖表)。9月股息除淨後,全年股息收齊,也該是股東出貨之時,擱置出售計劃正來得合時。超人的確是精明的生意人,但今時今日人人仇富仇商,有幾多人真正懂得超人的生意高招?

貧富懸殊的元兇

上週一口氣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講述「喬布斯」一生的故事,另一部叫「極樂帝國2154」,英文名稱叫「Elysium」,這部電影相信是繼2011年的「潛逃時空」,又一美國電影講述未來世界將是何等貧富懸殊。

「潛逃時空」是講述未來人類的壽命成為了貨幣,富人能夠擁有很長的壽命,但窮人需要不斷工作來賺取壽命。而近期的電影「Elysium」是講述公元2154年,貧富懸殊已達到一個極端程度,超級富豪居住在設備和醫療完善的Elysium太空站,享受著美好生活,而其餘的大多數人只能生活在貧困、擠湧和飽經摧殘的地球上,每日工作只為生存。

這些電影的出現,應該是美國人民對美國長期大量印鈔而看到的未來吧!看完這電影之後令我想起一個十四歲妹妹仔向著新聞鏡頭前一面稚氣地說:「只有民主制度才能解決現時的經濟問題,貧富懸殊問題…..」哈!這些小朋友還是先多讀書才參與政治吧!

事實上貧富懸殊是全球化的問題,這一點美國人是知道的,因此我們從美國的電影、書藉和公眾講座中,也看到較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問題。


貧富懸殊的原因

記得我在「民主選舉的思索」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物競天擇的本質是貧富懸殊的根源,而民主制度又與資本主義有如孖生兄弟,以此推論,民主制度其實與貧富懸殊有關嗎?
筆者最近看了一本書叫「The New Depression」,由於書是2011/12年完成,一些結論有點out,但一些理論卻很值得深思的。



「The New Depression」一書的架構圍繞美元脫離金本位後,美國一直以印鈔來擴張政府開支以至發展經濟,中國出口賺取美元,也透過積壓大量美元儲備和買美債來壓低人民幣,被視為美國印鈔的幫兇。美國的經濟發展由工業化(Industrialisation)轉移至債務化(creditopia)。書中亦提到1930年經濟大衰退時資本主義奉行的自由經濟laissez-faire已經不存在,破產、失業和降低工資令人們經歷痛苦,民主制度面臨崩潰,作者這樣寫到:

“……….perhaps the suffering that would have resulted from that vast but rapid deflation and cleansing surgical operation would have been so great that American Democracy could not have survived it”

民主制度在自由經濟體系失去平衡,為保民主制度的長存,政客透過印鈔、政府擴張借貸來催谷經濟復甦,印出來的鈔票……就是西方的維….穩….費!!!!

似乎貧富懸殊己是一種宿命,也就是為何美國民眾看到未來世界的貧富懸殊惡化至富豪住在像天堂的極樂帝國(Elysium),而大部份的普通人只能滯留在頹煥敗瓦的地球上。


如何走出貧富懸殊的宿命

美國學者的一些公眾講座中(看以下影片)也有指出貧富懸殊差距擴大,中產階層向下流,這種改變來得很慢,慢得令我們無法察覺,也因而令人難以改變,講者又指出新一代能夠掌握科技的年青人,例如tumblr的創辦人在26歲己身家過億美元,或就是抗行向下流的方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6NKdnZvdoo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政府橫死掂死,也不要自殺

今日又唔知幾多人出來遊行,近日人人出文估王維基死因,我又試下估!

事實上,筆者也很想講下現時傳媒的生態。有很多人認為今次王維基不獲發免費電視牌照,是因為政府要收窄言論自由空間,事實上看過NOW TV 和 Cable 的人都知, 這兩個台對梁振英都並不友善,而且現時香港電台、商台、明報、信報都係鬧政府鬧飛起,蘋果日報更擺明是反政府報紙,真係睇唔到係收窄言論自由作理由。

以局外人身分去看整個媒體生態,可能你會更加體會真正理由。今次發牌三揀二,㨂了NOW 和 Cable,都是以製作資訊節目為主,只有HKTV是擺明車馬跟無綫鬥拍劇集,又搶演員又搶導演,那麼政府怕HKTV會鬥死無綫?言則HKTV一定贏的嗎?誰勝誰負還是未知之素。

根本上現在媒體廣告係正在收縮,網上媒體廣告正在擴張,你看Google 和 Facebook業績就知。現時人們看電視的習慣已經改變,很多人晚間的娛樂都不是看電視,而是約埋幾個朋友上Skype一齊打Game, 亦有一些人看YouTube, 上網看劇集,電視媒體競爭肯定比2009年(當初諗住發牌時)激烈。

競爭激烈又會點呢?你看電台、報紙媒體就知道,以前電台DJ播歌掠水的,現在又YouTube 又iTune, 搶晒生意,結果自己揾生存空間,就係反政府有市場,港台又係,越來越少人睇,擺正牌反政府,為人民發聲,市民就會企出來幫佢地撐,否則都應該比人cut了,電台係咁,報紙都係咁,免費報紙出現之後,收費報紙的廣告收入明顯被搶,競爭激烈之下,明報作為收費報紙競爭力較弱,結果又是反政府有市場,變成肥佬黎第二。

個個唔掂就走向民粹,以民意作擋箭牌!王維基是鬥唔死無線的,但很多例子已經顯示惡性競爭只會把媒體推向極端,電台報紙已經如是,如果連免費電視都如此,但免費電視滲透率很高,變成了洗腦機器,哈!政府自己就真係捉蟲,既然橫死掂死,他殺總好過自殺卦!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收水新觀點

大家一直在猜美國何時收水,因為真的對投資很大影響。美國經濟一直穩步復甦,樓價上升,失業率趨勢下降,收水的條件已經有,只差通脹未大幅上升。由今年五月開始聯儲局較多委員轉軚支持減少買債,八月伯南克放聲氣,亞洲、美國股巿出現大波動,市場明顯對收水作出反應,我們都相信減少買債事在必行,只是時間問題,而看經濟情況應不遠矣!

我曾經講過政治是會影響經濟,因此也不得不看一看現時的政治風向。看了過去這兩週民主共和國兩黨的鬥爭,鬥到政府關門無法運作,我一直在想,共和黨民望下跌,為何要冒上那麼大的政治風險,究竟背後有何政治動機?

兩黨爭拗,政府關門16日,GDP料跌0.6%。不過爭拗只暫告一段落,債務上限死線只延長至明年2月7日,臨時預算案只能讓華府運作多三個月,即是三個月之後爭拗重新再來過,如是者又抝到政府關門,一年兩次這些爭拗,GDP總共可以削減1.2%,令經濟無法復甦,收水便無法推行,作為華爾街大行的代理人,拖延收水,讓大孖沙繼續掠水?究竟這是否就是共和黨的計劃?

最新公布,高盛第三季業績很差,收入按年大減20%,由於憂慮退市,債券交易收入大減47%,雖然其他消費者銀行大行所受的影響相對較低,但在債券交易收入亦見下跌,摩根大通的交易收入下跌8%,花旗減26%, 美國銀行亦減20%。結合這一切的徵象,似乎又幾配合陰謀論!如此推斷,金價可能會再拾升軌?只是個人估計,大家拭目以待!



Note: 在美國,大象意思是共和黨


後記: 可能有人問,共和黨不要民望嗎?講真,砍底2%經濟增長,民主黨無法收水,泵多一年水,分分鐘惡性通脹來臨,到時選民只知是泵水政策失誤…….係咪甘?放長雙眼!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喬布斯永垂不朽之謎

http://notcomment.com/wp/%e5%96%ac%e5%b8%83%e6%96%af%e6%b0%b8%e5%9e%82%e4%b8%8d%e6%9c%bd%e4%b9%8b%e8%ac%8e/

早前分析過為何小米才是Samsung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手,昨天到始創中心行街,發現原來除了國產機,還有很多日本雜牌子智能手機如AKAI和ASK,樣貌都非常似Samsung智能手機,而且都是4核和32bit,售價才只是二千幾元,但顯示屏卻擁有著日本電視一向畫面清晰和顏色對比鮮艷的美譽,用來打機和看影片的功能是足夠有餘,這些都是Android機,習慣Android UI的用家,其實小米、Samsung、AKAI 或者 ASK根本分別不大,看來Android機的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之前智能手機市場只有Samsung和iPhone之爭,Samsung的毛利率都已經只得百分之十七至十八的話,今時今日那麼多來自大陸及日本的Android機,Samsung毛利率肯定進一步受壓。

很多人認為喬布斯離世後,iPhone在科技上再沒有新的突破,現在平價機充斥市面,蘋果因而走上沒落之路。

事實上,科技產品從來都沒有專利,產品成功之後引來無日無之的抄襲並非新鮮事。上週看了講述喬布斯一生的電影,其中講到Macintosh成功之後,Microsoft抄襲Macintosh的UI,應用在IBM電腦上,而且還要搶先較Macintosh早推出市場,對蘋果業務做成打擊,片中喬布斯閙蓋茨的說話聽說是真人真事,我相信就是這些經歷令喬布斯學精了,產品要長遠持續發展下去,必須要令產品的應用遍地開花。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已經講過,iPhone iPad的科技突破,其實不在本身,而是來自Apps的應用。我曾經在香港一間日本餐廳連鎖店便看過店員拿着iPhone落單,訊息直接入廚房,相信只是一個Apps的應用。翠華餐廳店員也是拿着一部機落單,但這已是多年前開發的一整套落單系統,現在只是一個Apps便可以代替了。

很多人質疑iPhone 5S的運算速度加快到64bit有何用途,有些人以為只是要跟Samsung鬥,事實上iPhone的運算速度必須要加快來配合Apps的發展。

我們經常看到日本銳意開發機械人市場,然而最近一件新產品以兩輪插上iPad已經可以取代,這個插上iPad的機械人可代你在遠方開會,巡視員工工作,去遠方看畫展。

喬布斯雖然不在人世,但是利用他的產品製造各種產品,令這世界可出現千千萬萬個喬布斯,這就是為何蘋果不但不會沒落,還會繼續發光發量!

 
 

聯儲局換主席的疑惑

http://notcomment.com/wp/%e8%81%af%e5%84%b2%e5%b1%80%e6%8f%9b%e4%b8%bb%e5%b8%ad%e7%9a%84%e7%96%91%e6%83%91/

近日市場焦點都在美國兩黨爭拗令美國政府關閉、債務上限無法在10月17日限期前提高,因而導致債務違約,並可能動搖整個世界經濟。兩黨鬥爭,果然人民當災!倘若兩黨惡鬥到底,未來聯儲局主席耶倫的「超級鴿」政策,必定大派用場。

不過,令筆者最為疑惑的是,聯儲局作為中央銀行角色,貨幣政策的連貫性、穩定性都很重要,市場對聯儲局主席信任程度是透過長時間的觀察而建立的,這對調控市場預期,及至政策施行的穩定性的重要基石,因此聯儲局主席或央行行長職位只做兩屆(修正:2006年2月1日上場,2010年第二任期至現在)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以他畢生研究的學說應用來帶領美國經濟走出谷底,並且復甦起來,就如見自己兒子出生並長大,理應希望看到他學業有成,才功成身退,現在兩屆功績只見QE,卻不見大成果,能算是看到兒子出生並開始企起身,走動起來會否pk還是未知之素,令我困擾的就是為何伯老應用了自己畢生研究學說,未見完全成果就雞咁腳走?

究竟是奧巴馬炒佢?定還是伯老發覺自己畢生研究唔掂而覺得早走早着?   在政治角度來看,明年11月是國會中期選舉,民主黨希望在之前有多點政績,聯儲局政策的配合是關鍵,如果伯老的政策是符合奧巴馬的利益的話,根本無需換人了,但現在伯老的無限買債政策明顯肥金融、銀行,看他們的業績也可知有幾肥,亦即是對共和黨比較有利,那麼未來聯儲局主席耶倫的政策應該是與伯老有別,換人才會有意義吧!個人認為耶倫的政策應該是一種改變。
伯老QE與否,主要看重通脹和失業率,2013年8月美國的失業率為7.3%,大幅從2012年8月的8.3%降下來,非農業就業人數亦在8月上升169,000,失業率方向是改善中,但通脹又如何?看下圖:

圖(一)美國城市消費者的消費物價指數(詳細開支項目)

 
 
筆者只抄起通脹數據內幾項佔份比較重的開支,可以看到,雖然8月整體數據按年只上升1.5%,其中食品和能源通脹輕微,但住屋租金及醫療都明顯有通脹,正如之前戰神文章「美國退市與美國樓市  」所指,美國樓價正在上升,租金怎會無通脹,問題是現在並未構成威脅或出現失控徵兆,因此評估伯南克的QE政策成效,仍總算是成功的。

左猜右度也不及市場反應來得準確,因為總有塘邊鵝早著先機。記得我之前說過,自5月聯儲局有較多委員認同減少買債觀點,亞州股匯大波動,美國股市亦然(見圖二) ,已經連績五個月高低波幅有成1,000點,chok到飛起,觀從市場的反應,應該是預期收水。不過,民主共和兩黨惡鬥連場,是否人為地把自己推回萬劫不復之境地,令聯儲局無法收水,從而繼續自肥,則不得而知!

圖(二):




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8) 香港篇

http://notcomment.com/wp/%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9%a2%a8%e6%9a%b4%e9%a2%a8%e9%9b%b2%e5%86%8d%e8%b5%b7-%e9%a6%99%e6%b8%af%e7%af%87/

祇是一個半月前,市場關注亞洲是否經歷97亞洲金融風暴前的1994,現在巿場焦點又轉移關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一時恐懼收水、一時恐懼美債、一時對美國經濟轉差表現興奮,巿場情緒就如坐過山車,一時一樣,也因此成為提款機了。

之前六篇「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系列指出,東南亞國家各有各不同程度的經濟問題,印度、印尼經濟問題比較大,泰國問題比較細,菲律賓除了政治問題,從經濟數據上看不到大問題,只是企業外債比較多。

而港元與美元掛鈎,但通脹壓力未算大,2013年首八個月合併計算,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3.9%,出口貨品已不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服務業出口、金融和地產才是。而且,今時今日,中國才是服務業出口和金融業的重要因素,觀從上次「中國經濟何去何從」的分析,中國經濟還是會平穩增長的,因此預期香港經濟也應該會平穩。

更重要的是,雖然香港樓價貴絕全球,但政府的辣招令成交少得可憐,買樓的人主要是剛性需求及有實力入市的長線投資者(以前已經分析過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02/2013_2.htmlhttp://luan-invest.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樓價起碼要跌40至50%才會拖累整體經濟。另方面,香港股市這兩年都只是徘徊在20,000至23,000點之間上上落落(下圖),成交長期只得4至500億,很難令人相信這叫泡沬吧!



但香港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美國長期低息,令私人和企業借大了外債,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企業的外債不是問題,企業可透過售賣資產套現減債,或大不了執笠來解決。

一個開放經濟體系,大鱷來就犯炒作,並非一國能夠阻止!正所謂打開門做生意,食得鹹魚抵得喝,因此要避免97年亞州金融風暴重演,首要做好的是禦防措施,例如足夠的外匯儲備與大鱷過招,政府辣招勒緊炒賣資產的需求,避免金融機構過過渡度借貸,又例如和黃趁高價賣資產套現減債等等,減少成為人家炒作的借口,避免成為大鱷的提款機! 因為提下提下提乾了,便無問題都變成有問題了!

筆者想趁機提出的是,我們看到8月收水炒作,即使菲律賓經濟並沒有太大問題,政治方面稍為出問題,也成為炒作借口,股匯跟隨亞洲一齊跌得甘。如果聯儲局今年底提出減少買債,2014極可能股匯齊波動,屈指一算,正藉七月香港人大搞佔領中環盛事,政治混亂剛好成為人家提款藉口,又不是沒有商量渠道,自己綁起自己給人家機會打劫,何必?

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7)中國經濟何去何從?

http://notcomment.com/wp/asia-financial-crisis7-china/

說到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很多人最想知道香港會怎麼樣,但講香港之前,不能不先講中國,因為今時今日最影響香港的是中國大陸。

講到中國經濟,很多人會認為中國的經濟數據不可靠,其實不單止是中國,如果你夠細心的話,美國也經常岀現公佈數據低於預期,然後引起一輪悲觀情緒炒作;兩個月後,修訂數據高於之前公佈的數字,不過已經無人理會,因為人們只聚焦在正在公佈的數據,也就這樣,經濟復甦與否,退市與否,個個月都唔同,事實上有意無意地聯儲局都想延遲人們對退市的預期。因此我通常不會看單月數字,而是看整體數據的趨勢。

至於中國,信不信官方數據也不重要,但要信自己眼看到的事情。

中國經濟現時面臨兩項重要挑戰,產能過剩和龐大的地方債務,外圍大鱷、傳媒自去年開始已不斷猜測中國硬著陸,但必須接受一個現實,就是中國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經濟體,這是97年時無法炒爆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今時也一樣,未曾完全開放的金融體系,資金流動仍然受到限制,中央可以關着門解決問題,這是中國慣常的做法,雖然泡沬不會爆玻,但解決問題需用較長時間來慢慢消耗泡沫。

中央慢慢擠泡的技巧,其實在股市有跡可尋的,從下圖所見,2007年的股市泡沬,從第一階段6000跌至1700,再托回3400點後,透過兩個階段,每階段以兩年消磨約三至四百點來慢慢擠走氣泡可見一斑。




另方面,中國正積極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目標,在邁向這目標,其他國家必須持續持有人民幣,因此人民幣也必定維持相兌美元較強水平,另方面,人民幣自由浮動之前,必須先要開放金融業和經常帳項目,雖然現在開放上海自由貿易區作為試點,但全國實施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還需多等幾年,也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以改革為重點政策。

繼薄熙來案,中國石油高層涉貪腐被調查,其中包括國資委前主任蔣潔敏。此之前,四川前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四川省前人大副主任郭永祥、吉林省常務副省長田學仁及國家發改委前副主任劉鐵男均涉貪腐被查落馬。接連的高層官員及企業高層被查貪腐落馬,均可見習李政權期內聚焦打貪。加上我在之前「發展優先股的啟示」指出發展優先股份制是為政經分家鋪路,政治改革下,為保不亂,經濟也盡量不大升大跌。

從種種跡象來看,習李政權的重點是深化政治、經濟、金融改革,也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幾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只會是平穩,而不會再像過去般高速增長。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6)波濤洶湧的啟示

美國經常以反恐為名,干預其他國家內政,但世界局勢反而變得更不穩定。同樣地,美國大開印鈔機,意圖令其經濟穩定,現實是他們令世界經濟變得更不穩定。
圖(一)至(四) 是截止2013年9月20日印度、印尼、泰國、菲律賓的股市情況,注意圖表內紅色圈內指數大上大落波濤洶湧的情況。

圖(一)印度股市自2013年年頭開始巳顯得波濤洶湧:

 
 
圖(二) 自2013年5月起聯儲局多名鴿派及中間派的立場開始軟化表示可以減買“小量”美債,令人預期聯儲局可能今年內減少買債,印尼股市開始顯得波濤洶湧:
 
 
 
圖(三)泰國股市也是自2013年5月開始顯得非常波動:
 
 
 

圖(四) 菲律賓股市也一樣:
 
 
 

圖(五)日本股市也是在5月打後見大波幅情況:
 
 
 

圖(六)金價也很chok,中國大媽上了chok到嘔的大船:
 
 
 

有否感到這些大上大落的圖形有點像提款機,閘門又開又關吐錢出來?當我們還在質疑97亞洲金融風暴會否翻版,亞洲肯定已經成為提款機。

不過這些情況並不健康,看看自1995年以後的恐慌指數*圖,每次金融風暴前後,恐慌指數都非常「岩慚」,而近年「岩慚」的幅度頗大,我們未必知道金融風暴會幾時再次來臨,但多國的無限印鈔令世界經濟似乎變得越來越波動。

 
 

早前李嘉誠在與傳媒飯局時表示「外圍經濟面對風險」,這位老人家所言不虛!


*Note: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 1993, VIX has been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world's premier barometer of investor sentiment and market volatility. (Source: http://www.cboe.com/micro/VIX/vixintro.aspx)
 
 


2013年10月3日星期四

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5) 菲律賓篇

聯儲局8月疑似收水,菲律賓的股市匯市反應亦很大,跟隨東南亞國家一齊急跌,但菲律賓的經濟情況很特別,完全有別於早前講的三個東南亞發展中國家。
首先再列出被受狙擊的有利環境因素:

• 與美元掛鈎
• 高通脹壓力出現
• 出口競爭力下降
• 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資產價格上升(炒賣股樓)
• 外債上升

以上五項之中,菲律賓只擁有一項被狙擊的有利環境,就是如其他東南亞國家自2010年開始外債大幅上升(見圖一)

(圖一)

 
 

不過這些問題不大,原因是:

1)菲律賓沒有通脹壓力(見圖二)

(圖二)

2) 服務業出口才是國家收入最大來源,因此即使貨物出口下降(圖三),貿易長期赤字,經常賬仍然有很多盈餘(圖四)

(圖三)



(圖四)

 

3)菲律賓經濟增長強勁(圖五)


 

即使Peso不是正式與美元掛鈎,但美國作為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Peso其實亦是鬆散定義為跟美元掛鈎,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菲律賓的經濟數據顯示該國不存在被受狙擊的大環境,奇就奇在為何美國8月疑似收水,菲律賓股匯仍然跌得慘烈?(下篇話你知!)

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神探伽俐略鑒證科學(5)計算死亡時間

神探伽俐略2的結局篇裡提到「時間」對解開案件迷團是非常重要,而鑒證專家在一件死亡案件中,第一個通常要解開的迷就是死亡時間。




死亡時間是如何計出來的?

人的體溫在靜態和動態時都有分別,體溫亦會因應環境溫度(假設是室內溫度比較容易計算)而改變,探員在推算死亡時間時,便需要量度兩個數據: (1)死者體溫 , (2)當時室內溫度;據網上資料所得,量度體溫的方法以肛探最為常用。

假設死者過身前的體溫是正常的攝氏37度,而探員到案發現場時量度死者的體溫是攝氏25度,室內溫度一直是平穩於攝氏20度,由攝氏37度下降至25度所需的時間,便是簡約估計(rough approximation)死亡時間。然而要更準確地估算死亡時間,便需要隔一小時再量度多一次死者體溫,然後便可以以Newtons Law of Cooling (牛頓冷卻定律)的方程式計算出體溫下降相隔的時間,再減回到達現場的時間,便是死者的死亡時間。

Newton’s Law of Cooling (牛頓冷卻定律)方程式:

http://www.biology.arizona.edu/biomath/tutorials/applications/cooling.html

T(t) = 到達現場時量度死者的體溫
Te= 場的環境溫度或室溫
T0= 死前的正常體溫
k = 對像材料性質的常數

複雜的數不計了,其實這些情境可用同樣模擬計算筆出來:
  1. 假設死者是嬰孩,探員到達現場時間是6:00pm,量度死者體溫時是攝氏25.8度,室內溫度是攝氏20度
  2. 由於人體80%都是水,我們可以水來模擬實驗。
  3. 一個盤載滿水,減去盤的重量等同嬰孩的重量
  4. 將水加熱至攝氏37度(假設是正常體溫),室溫攝氏20度
  5. 每隔一小時量水溫一次,室溫維持攝氏20度,然後根據記錄畫一個圖表,按照圖表便可對應出攝氏37度跌至25.8度需要干時間
  6. Say由攝氏37度下降至25.8度需要7小時,死亡時間便是6:00pm減7小時,即是11:00am了。
不過,人的體溫下降速度取決於環境溫度的改變,環境溫度低,體溫下降速度便會快些,環境溫度高,體溫下降速度便會慢,兇手可改變環境溫度來干擾死亡時間的計算,例如在現場放一些乾冰,室內溫度便會下降,死者體溫也會加快下降,乾冰用完後消失,死亡時間便可改動於了無痕跡了。哈!哈!

Note: 水的溫度和時間的關係圖表應該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