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27日星期五

聖誕隨想

今年的聖誕節,回想起兩年前的今天,我才剛搬進新居,由於要整理家居,也坐在這裏簡簡單單用iPad寫了一點隨想。當時正是歐豬危機閙得火熱,我便簡單以夫妻關係來分析,指出如果結婚前,女人upfront 提出要男人交出財務自主權,由女人支配每日男人可使多少錢,這位女士肯定不能走入教堂,當然是先結婚,有危機發生借口取回財務大權。這次歐豬的危也必定帶來機會給歐元區一哥德國收回財政大權,最近果然實現了,歐洲聯盟(EU)成員國財政部成立「銀行聯盟」,雖說這機制主要是穩定或在必要時關閉銀行,但這代表歐盟各國邁向共同行使主權,建立跨國建制權威的一大步。

寫blog這三年,也曾看中好幾個趨勢,例如2011年3月26日寫了「黃金牛市終結時?」已提出黃金將會下跌,2011年3月29日寫了「泡沬怎麼樣來,便怎麼樣走!」指出其他商品及貴金屬的趨勢也一樣,去年2012年7月指出澳元長升長有的趨勢完結,聯儲局的Operating Twist會令資金流入美國,並會帶來復甦轉機等等。

人生第一次看中巿,是在97年9月跟一個平價購物團去歐洲旅行時,眼見女士們買了一袋二袋的LV上旅遊巴時,我跟身邊的女士OL團友說:「有多餘錢還是好好地儲起來防身,不要亂洗錢,泰幣已經冧咗,亞洲經濟很亂呢!」98年亞洲金融危機果然直捲香港。

曾蔭權入市打大鱷是我畢生難忘的經歷,當日整個下午也沒有心情工作,只是眼光光的望著Bloomberg 機,看著政府在巿場接貨,而成個股票市場只有沽家,政府是唯一的買家,看著看著個chart一直是一條平線,突然直線下插,當時心情也一樣跟着下插。事後聽聞是有人舉手去洗手間而停了手接貨!聽起來像在開玩笑,但可想而知,那時是多麼凶險!

當日下午市場謠言滿天飛,很多朋友打電話來跟我說:「快D將儲蓄轉美元啦!明天可能唔見幾十個percent架!」我心想:「如果每個人都跟沽出港元,個peg一定冧!」最後發展如何,大家都知了,不再詳術。

之後,外國傳媒都唱「香港已死」,指的是港府這樣粗暴干預市場,外國投資者不會再投資在香港,因為港府只準巿升不準市跌。而我當時也寫了篇文章,但只是以前公司內部傳閱,文章就指:「只要香港還是一個有錢賺的地方,這些資金必定回來,香港不會死!」

這件事給我人生一個很大的啟發,就是好怕跟着人群一窩蜂地去做一些事情,而又不是在推動社會!

近一年無論事無大小都成為民眾「應該」上街遊行的原因,如果民眾不懂得以98年狙擊事件引以為戒,下一次類似狙擊事件很可能由政治包裝引發,希望大家以此為鑑!

人生最傷感的一次看中市,是剛過去的港視事件,我在寫「電視風雲的疑點」前也曾考慮一輪,因羣情洶湧,說出逆耳的忠言可能會引起很多人不滿。我在Facebook 跟人討論指出無需為一個商人打垮另一個商人的,商人是聰明人,一定找到生存方法,差勁的商人早已回去打工行列,但這引起一些朋友不滿而unfriend我,現在他們應該知道我沒有說錯吧!

現在的發展是王維基開台了,留守政府總部的十君子不滿王生呼之則來,揮之則去,我希望他們不要太過執著,事實上如果不是攪政治,而思想中立,是不難看見形勢的。

希望他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功能,我做分析員,當然看得比別人深入、也看得比人多,責任就是將看見到的都拿出來大家討論。王生是商人,商人是靈活的,他們的功能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方法持續經營下去,繼續搵錢,在圖利過程中推動社會。例如今次王生得不到免費電視牌照,便去買流動電視頻譜,從而推動科技發展。又例如現時租金不斷上升,令一些年青人無法創業,他們便走到網絡上創業,打破貴租金的規限。說實的,網絡如果不是用於散播怨氣,而是用於突破社會舊有的規限,是真的可以幫助年青人上流的。

總的而言,如果社會每一份子都盡量發揮我們的功能,我們都在推動社會向前行,而只要是推動社會,我們都值得支持的。

美國退市浪潮(1) - 歐元區

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多次印鈔救市救經濟,歐元區被這次金融海嘯牽連,經濟大幅收縮,之前借落的債變成債務危機,結果要跟美國一齊印鈔。

在週四美國聯儲局終於宣佈退市第一步,下月起每月減少買價100億美元,美國退市了,歐元區又如何?

歐債危機分兩個階段出現,但危機高峰期應該是2011年11月,當一個trader在電視上說: 「Greece’s got to go, Goldman Sachs rules the world!」,通常唱到好像世界末日,離危機見底不遠矣!2012年中歐元兌美元在1.2水平見了底 (見圖一) ,之後反覆爬升至現在。

圖一:
 
 
歐元區經濟在2013年第一季見底(圖二),經濟下跌幅度減少至第三季的-0.4%。看來經濟正緩慢復甦。歐元升,經濟也在復甦,但橫看豎看,歐元強勢並不是經濟因素支持的。

圖二


美元在2011年開始反覆爬升(看圖三)

圖三
 

看來歐元升是要維持與美元的距離,並且要偏強。

兩者以一定距離同步爬升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歐元區經濟復甦的步伐大幅滯後於美國,美國退市了,問題將會更明顯。

美國經濟好,才會退市,美元升幅便會比歐元快,這將會提供arbitrage(套利)機會,相對起來,歐元升都變成貶值,資金便會流出歐元區。因此歐元區也要跟隨退市,你退我又退,整體資金收縮,歐元區今次又會被玩了!




沒有牌照就買電訊頻譜

HKTV最新發展正如筆者所料,只要做App,透過電訊網絡(telecommunication)便可以跨過免費電視牌照,言論自由在網絡發展如此發達的今時今日,怎麼可以限制得到?傻的才會相信!

王生7月開台了,用的方法有一半是我所講的透過互聯網輸送(看圖中紅色圓圈那邊),這方面其實跟myTV一樣,OTT只是發放平台。

另一個方法(看圖中黑色圓圈那邊)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因為我記不起中移動在2010年買了一個流動電視牌照並已荒廢了三年,現在王生就是透過這流動電視頻譜作為大氣電波,發放電視影像數據。



接收方法就如以前魚骨天缐,市民在手提電話或平板電腦插入一個接收天缐,而電視便需要插一個機頂盒,那個機頂盒是應該有條天線接收空氣中的電波,簡而言之,接收方法就如你的手提電話收取訊號一樣。而手機或平板的電視開關掣應該是一個App吧!

不過,筆者有個問題,在iPad、 iPhone插東西,是須要蘋果批准的,即是要向蘋果付費?
利用流動電視頻譜發放電視訊號是一個新方法,理論上就應該與無線電視的大氣電波頻譜相類似,畫像是否會一樣清晰,便要拭目以待,當然王生一定試過才公報,但大規模地使用又是否會跟試驗時一樣效果,真是要用到先至知。

而OTT接駁不同電訊網絡,限制應該會是數據速度的流量,早前我一個親戚投訴上網慢,一查之下,原來是大廈公用網絡分發給每個住宅單位,所分得的除了用於上網,還有收費電視也是經同一網線,因此流量速度受到限制,現在他要自行加錢(安裝光纖費$1000)以每月$300加大數據流量至300M。

看來,要有穩定的數據傳送和畫面清晰保證,王維基還是需要免費電視牌照,希望他不要排除收購亞視的可能性。

技術嘢講完,講下政治層面,有說是中央幫忙補鑊,我也希望相信是我提醒了他做App來跨過免費電視牌照!不過,唉!買電訊頻譜呀,你估去Landmark買LV嗎?話買就買?除了要商討收購價,還要做測試的,起碼要証明頻譜是可以做到預期的目標,兩個月就可以做那麼多嘢?我傾向認為這個方案一早已經存在。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七年居港領綜援屬違憲、夫妻子女團聚都要審?

終審法院裁定政府規定來港滿7年才可申領綜援屬違憲,頒令還原政策至居港一年便可申領。近幾日即時已很多人撰文質疑判決。

筆者對法律認知不多,不過計小小數還是本業,判詞中指政府的規定省下的金錢微不足道,只看著一堆受了限制的申請數字然後推算說影響輕微,實在不感苟同,為何不計算一下當撤銷了限制,只要是居港滿一年的居民便已經可以申領綜緩,申領的數字一定不會少。申請的人必須是單程証的大陸人嗎?可以是外國人居港滿一年嗎?給香港人一些錢假結緍,來港住滿一年被拋棄,可以申請嗎?當然可以,他們要沒有工作才可申請啊!我想問,當個案多起來,你查得幾多?當你大開派錢門,數字怎會細?很多商人到時會話你知數字如何不會細,當社會有arbitrage的機會,人們怎會不利用?這根本是莊豐源案的翻版!

另筆者不值法官指,政府的規定違反政府另一老化人口年輕化的人口政策。事實上,以「輸入人口來令老化人口年輕化」已不是現屆政府的解決人口老化的政策,廣告都聽到了,現時是以釋放女性就業人口,輸入勞工和延遲退休年齡為解決人口老化對勞動力的影響,至於有人提出人口老化對經濟的影響,我的質疑是經濟一定要膨脹式發展嗎?輸入年輕而沒有生產力的人口對經濟有幫助嗎?其實政府政策都正在改變,為何法官判決是基於可以改動的政府政策?

終院判決既不合理仍然要接受,政府惟一可以做的,除要好好計算影響外,更要防止商人利用香港福利來自肥,就如雙非嬰孩一樣,因為這條數才是最難計的!

有些人乘機跳出來說:「要立即取回每日150個來港家庭團聚的單程証審批權」,又有前官員撰文指家庭團聚應該返大陸團聚!

老兄!香港是開放、出入自由的社會,你怎麼可以迫人一定要選擇大陸或者香港來家庭團聚呀?仲有,家庭團聚是人權來的,審批權來到香港便肯定是違反人權,請問香港是屬於哪一國家的,為何夫妻子女在同一國家土地要求團聚都要審批?應該全部立即可以來吧!司法覆核肯定這樣打啦!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通脹在哪兒(2)?- 住屋租金

住屋租金開支佔消費物價指數份額32%,是繼食品第二項物價最影響市民生活開支。

從圖一所見住屋租金在丙類消費物價指數雖然都上升很多,不過傾斜度不及甲類和乙類消費組群,反影住屋租金對甲類和乙類消費組群影響較大。




從消費物價指數內的整體住屋租金開支所見(圖二) ,住屋租金在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較大,反影租金對乙類消費組群(即中產) 的影響較大。



 
 

分拆私人和公營房屋租金(圖三)便可看出,私人房屋租金在乙類消費物價指數(紅色線)升幅較甲類顯著,反影私人房屋租金影響乙類消費組群(中產)最嚴重,正常的吧! 較低下階層的人都是住在公營房屋,私樓租金升幅對他們的影響也當然較輕微。

公營房屋方面,撇除兩個反彈,紫色和綠色線代表的甲、乙類消費組群的公營房屋租金升幅穩定,而公營房屋租金在甲類消費組群更獲得政府豁免,因此可以結論,中產受住屋租金通脹影響最大,因為他們租住的都是沒有政府豁免租金的私人樓。


 
 

綜合兩篇通脹分析,窮人越窮越見鬼,街巿買餸煮食貴過外出用膳。商人嘆生意難做,食肆加唔到價,商人惟有轉投中價巿場,結果惡性循環,轉過來又推升租金。中產面對食品通脹和貴租金壓力兩面受敵,應該是怨氣最多的一羣吧!

問題的根源在於外部狂印銀紙,而這個問題,我看應該是全世界的問題。

2013年12月17日星期二

通脹在哪兒(1)?- 食品通脹

香港社會怨氣很大,小小事都能令大批民眾上街示威遊行,有外國來香港的朋友問:「為何電視牌照那麼小事,都可令那麼多人上街遊行?」 我們也看過球賽輸波或小小的爭拗也可成為暴動的導火線。能夠令民眾不理智地小事化大,通常背後真正原因離不開經濟差或高通脹的蹂躝。

2013年第一至三季,香港經濟增長按年升2-3%,現時通脹率4.3%,看來不算高,但深入看數據,大概可知市民怒氣何在! 從下圖所見,2013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增幅尚算平穩,尤期金融海嘯後,美、日、歐不斷無限量印鈔,游資泛濫,通脹率可以自2012年7月起如此穩定,都咪話政府無做嘢。

圖一:

 
 
表面是如此,不過有些怨氣是要揭發才知的。 食品和住屋租金開支分別佔34%和32%,兩組數據佔消費物價指數合共66%,分析這兩組數已幾可看出民怨所在!而兩項通脹如何影響哪一階層的人,便要拆開甲、乙、丙類的數據來看。
 
圖二:
 
 
簡而言之,甲、乙類消費物價指數涵蓋80%住戶,而他們分別代表了低下階層和中產的開支消費。

篇幅所限,今天先講食品物價通脹對哪一階層的人影響最大。

圖三所見食品在丙類消費物價指數表現平穩,可以看出食品開支對這階層的人影響不大,因此分析不涵蓋丙類消費物價指數了。

圖三:

 
 

從圖四所見,現時食品通脹已較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下降了許多,三條線之中表現最平穩的是紅色線(亦即外出用膳的物價),綠色線代表的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 波幅很大,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即是你買餸在家煮食,從圖中所見,外出用膳加價能力最低,甚至應該可能是食肆吸收了食材價格的加幅,外出用膳隨時平過自己在家煮食!這個結果並不出奇,屬甲類消費物價的組群人口,屬低收入人士,一般印象都認為外出用膳太昂貴,所以物價上漲便先cut外出用膳開支,結果亦令以這市場為目標的酒樓食肆加價能力下降。


圖四:


 

圖五:

 

整體食品價格在甲、乙類消費物價指數顯出的波幅細,原因是外出用膳的食肆吸收了食材價格的升幅,如果只從整體食品的物價指數來看通脹,根本看不出食品有多大通脹。從比較圖四和圖五可以看出,街市買餸的物價對甲類消費組群影響最大,外出用膳在乙類消費組群而言,食肆加價能力較大,這個結果其實在大家樂、大快活、和翠華茶餐廳的業績也反影出來。大家樂的毛利率為12.6%,大快活毛利率為14%,翠華的毛利率為69.8%。難怪大家樂和大快活要擴大在中價餐的市場份額。

總的而言,街市買餸的價格通脹同樣影響着甲、乙類消費組群,只是兩者比較之下,街市買餸的加價壓力對甲類消費組群影響較大。(未完)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

泰國亂局對民主的啟發

網報博客周謙寫了兩篇拆解泰國政亂的原因,其中作者在文中尾段寫道:「打民意牌已成為泰國特有的政治風景,紅黃戰爭(內耗) 還是會一直存在,直至一方得到壓倒性勝利為止。」
筆者一直有個質疑,民意變成了戰場,究竟泰國的民主出了什麼問題?為何不斷爭來爭去?
英拉是人民選出,甚至在今次亂局,英拉不懼公投決定政府前途,反而反對派不欲公投,現在還說要建立「人民議會」,如無解讀錯誤,所謂人民議會,不知是否跟北韓相類似,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產生辦法是以直選的方式決出最高人民會議的席位誰屬。選舉的所有選區均只有一名參選人,而且他們全由執政黨朝鮮勞動黨在事前挑選。故此,得票率為100%,亦等同一黨專政。好明顯反對派認為民主制度失效,才不再訴諸公投和民主選舉。

為何泰國不斷選出他信政團的代理人?最大原因是為泰黨給予很多惠及草根的優惠政策,泰國的社會架構是以農民和基層為大多數,那麼全民公投或選舉,出來的結果也必然是對草根的大多數有利,而中產的利益便長期被剝削。

另一個問題,為何紅黃兩派不斷你推翻我政權,我推翻你政權?問題就在於出來投票的選民中,支持黃和支持紅的各佔30%,三三局面,卻互相指駡對方不是大多數,而其餘的四成又死都繼續沈默,政局因此永遠無法有壓倒性結局,結果就是長期爭來爭去!

泰國的亂局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民主制度能否有效發揮,公民教育固然重要,但社會架構也注定民主政制會否失敗。如果基層佔社會架構的大多數,商人只要給予利益(派糖)便能穩奪基層的選票,民眾也不大理予政權是否貪污。

其實在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裡,中產應要佔社會架構的最大部分,民主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和穩定社會的作用。

另外,要避免泰國那種三三對立,紅黃都不是大多數的局面,就要如雷鼎鳴教授所提倡的,立法強制合資格選民必須行使投票權。

後記:其實民主都有好多種,有極右,有中間偏右,中間偏左,其實極左都好民主,不要忘記文化大革命都有很多民意支持的。So when you talk about democracy, be careful to see what kind of democracy you are dealing with.

2013年12月11日星期三

美國股市的泡沫

美國股市屢創新高,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股沒有泡沫,那就讓我們看看美股是否有泡?

金融海嘯後,貨幣供應增加至歷來最高:




美國政府負債也創歷史高位:




另方面,美國股市不但收復並突破金融海嘯前的水平,更屢創歷史新高:

 

不過,美國經濟仍未返回金融海嘯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供應增多,但經濟增長幅度卻不及80至90年代!

雖然失業率逐步改善,最新失業率報7%,但仍沒有返回金融海嘯前水平



美國人民的個人消費開支更不及60至80年代

 

生產力已不復50至80年代當年勇:


生產力是指每個工人每小時的產出,而近幾年生產力萎縮。

總的而言,銀紙印多了,政府負債多了,股市創歷史新高,但經濟增長不見得因而高了,失業率不見得加快下降,人民的消費支出下降。看來印多了的錢錢,沒有惠及經濟和人民,也沒有推動生產力。

從上圖所見,美國打從98年後開始加大印鈔力度,泡沬不是近年開始的,而是打從98年後開始的。

給你們看多一樣東西,聯儲局是否加碼QE,其中指標是要看通脹。如果看年率通脹,通脹率仍然很底。



不過,看按月(經季節性調整)數據,由六十年代至1998年前,通脹比較平穩,但1998年之後,通脹波幅加劇!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至2000年科網泡沬爆破後,聯儲局便開始了加快印鈔和超低利率谷經濟,這種貨幣政策製造了大波幅的通脹,通脹上落大,貨幣政策也變得更容易overshoot!

泡沬爆完又救,救完又爆! 美國會終極一爆嗎?我相信美元一日仍然保持霸權地位,一日都不會終極爆煲的。

避險?

筆者在之前文章「亞洲金融風暴風雲再起?(3) 戥人高興」指出日圓與日股的關係是相反的,日圓下跌,日股便會上升。

但近日形勢有點不對勁。安倍出言或擴大買債規模,令日圓跌勢加劇,12月3日美元兌日圓更曾低至103.38,隨後兩日12月4日及5日,日經指數從15749下跌至15177,合共下跌572點,日圓與日股的關係竟然相對起來。

對上一次出現此情況是5月,也是跌至103水平後,日股下跌(見下圖)。

 
 
最令人廢解的是,6月至12月間,日圓越跌,日股屢創新高,但成交反而下跌,這是否意味高位派貨?
 
日圓與日股齊跌,是否可能意味日圓已跌夠?

日股升夠?日圓再跌也似乎無法進一步刺激股市?

或甚至需要避險?讀者值得留意! 

2013年12月5日星期四

一、二手樓冰火之大原因

曾經在自己blog 寫過梁振英與地產商過招的「高手過招」中指出,辣招中的BSD是「妨礙」mark 位,但不是「阻止」地產商賣樓,當時就指出,公司及內地人不肯付15%稅,地產商可以送優惠、或你5我10分拆溢價,只可以說稅項令地產商因而少賺。

事過差不多一年,地產商果然以此方法接招!新地在10月初重推九龍站天璽時,便向買家提供7成稅項開支補貼,之後新盤市暢旺起來。10至11月便賣出近1400,單是12月頭兩天兩個新盤便成交逾500伙。

一手盤暢旺並沒有帶動二手市場,相反二手樓交投卻非常冷淡,12月頭兩天十大藍籌屋苑中,中原地產只錄得9宗成交,美聯只錄得約7宗,利嘉閣也只錄得約7宗。有分析認為是一手樓貼近二手樓價,因而吸走二手樓的購買力。

發展商補貼了稅項開支或提供優惠之後,一手樓較二手樓價只有約12%溢價,事實上,從一手樓去貨量和速度之快,可見市場購買力並不差,可想而知是辣招壓抑了購買力,發展商一但吸收了稅項開支,或變相減價,即時可推動買家入市。同樣地,現時成交的二手樓都是積極減價的一批,也可說明只要肯減價,令一手樓與二手樓的溢價拉闊至原來20至30%,其實是不乏購買力的。

問題是「為何二手樓要減俾你先?」現時利率環境還沒有改變,供樓利息仍然很低,經濟仍然很好,失業率保持在3%,接近全民就業,完全沒有等錢使的氣氛推動減價賣樓。只要是不等錢使,利率低企之下,業主可以出租,甚至劏開幾間房增加回報率,慢慢收回成本和利息。總的而言,經濟不轉勢,二手樓價很難大幅下跌的,因為業主捱到。

然而在發展商立場而言,雖然經濟好景,失業率低,利率環境仍然低企,但發展商要在年度業績交成績表,有貨當然要賣,減價也只是少賺利潤而已。也因此,梁振英的辣招是針對着地產商而來,不是兩者有仇,而是要迫一手樓帶動大市回落。不過,沒有二手樓配合減價成風,其實回落幅度都只是有限。

看來梁振英的辣招只能推動樓市微微下調,在壓需求和壓樓價以免泡沬進一步擴大方面,總算獲得少少成功。但我在「高手過招」一文中還指出另一點,辣招的另一用途,是在政府土地收入減少之際,政府可在地產商賣樓過程中分一杯羹,由於兩者仍然在搏奕,立法會還未通過辣招,哈! 似乎此算盤打不響。



四引擎直升機的科技發展(2)

上篇文章提到有遙控器的小型四引擎直升機可用作高空拍攝,後來發展至以算式平衡飛行和電腦設置飛行位置。

現在四引擎小型直升機的科技發展至以衛星導行,完全無需遙控,加上一個運作網絡糸統,便可將需要的食物和藥物,運往偏遠山區或一些因地震或山泥傾瀉堵塞道路而被隔離的地區。

這運送網絡方法名為matternet。


運作網絡如下:

 
 
重2kg四引擎直升機的電池每次能夠飛行10km,飛行約15分鐘,之後需要到一些站自動換電或充電,這些站如駁腳站作補充電池或卸下貨物,再換上另一些貨物,之後繼續飛行,每10km停站一次直至飛到目的地,網絡監察系統是監察直升機有否偏離設計的飛行路線或中途遇上意外,然後再作補充或補救等物流控制。

這樣便可飛行數百公里,運送藥物至偏遠未有路或未開發的貧窮地方。運作模式有如古代飛鴿傳書的系統,每一隻飛鴿飛往一處地方後,另一隻接上再飛去另一處地方,直至到達目的地。

另外,由於城市交通經常擠塞,這運作網絡亦將會應用在小郵包在市區內傳送,長遠來說,這方法將可能取代市區內的人手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