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筆者也想預告一下正在修改快將出版的新書,內容是我力推的有關區塊鏈的技術和新發展,可以說筆者是選擇了香港最冷對的題材,注意:是「冷
對」,不是「冷門」,因為這題材在外國,甚至內地,一點也不冷,近期比特幣價格再次猛烈上升,是因為供應量在七月便會再減半,引起世界網民熱議。
筆
者在今年開初講過,
2011年開blog至今觸及不同話題,其中能夠給我穩定賺點擊率的是地產,四、五百點擊是等閒,有時過千,經濟分析的點撃不及地產,但也有約
二、三百點撃,而政治話題更能獲得過千點擊,相反,有關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的系列只得百來點擊率,這就是市場,但筆者反其道而行,偏偏選擇了以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為題材寫書,銷情如何幾乎一早可以預計,也難得書商陪我傻,重點是如果順勢而行,寫地産書不就容易得多嗎?反正本blog都已經累積很多地產文章,打
包出書便可,而且有了保證的銷情!為何還要逆市而行?
一個健康的社會發展,應該鼓勵不同能力的人,在不同範籌發揮所長,為何雷頌德是寫歌,黎明是唱歌?究竟誰最吸金?人人做黎明不就簡單得多嗎?
社
會總要有人捨易取難,發不可能的夢、做不可能的事,而且環境許可他持續追逐那不可能的夢,才會有創新發展。如果人人追逐儲樓置富夢,社會便不會有更多的想
像力,只能是儲錢、儲樓、儲債,大家安於使用諾基亞蕉,因為夠用且夠便宜,世界還會有iPhone出現嗎?就算有,也很快消失,因為沒有需求,以當時的眼
光,智能手機只是消費品,多使無益,對吧?在 iPhone出現之初,你會預計得到手機錢包發展嗎?
但在現今香港社會,發夢的成本高昂,不跟市場會受市場懲罰,隨時發惡夢。對的,世界大國印鈔,利率奇低,儲樓是很好的置富途徑,如果全民收租便不會有租客了,即是說總會有一班人可以以債來做槓桿,累積更多財富,也總有另一班 人無此能力,你估哪一班人的數量會較多?
以此繼續發展下去,不難想像為何社會如此躁動不安。試想想今天中環海濱的核心外圍聚集的是瞓街抗爭,而非陶醉在黎明歌聲的群眾,兩種心情是何等的不同?
搜尋此網誌
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
2016年5月24日星期二
歷來最大的眾籌DAO
上週剛講完Ethereum
區塊鏈,其加密幣Ether價格在一週內升了50%,有人可能以為我這唱一唱,谷起其價值,我不是大行,這裡讀者也不多,當然就沒有那麼大影響力。實情是
上週一個以 ether
購買投資代幣作認購分散式眾籌組織DAO正在進行中,截至5月21日,已籌得1億5千萬美元(11.7億港元),破了歷來眾籌的金額,為何DAO
如此受關注?DAO究竟是什麼?
DAO 全名 Decentralis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動化組織),組織運作如風險投資基金,投資者以Ether coin 認購DAO代幣,這像投資者買入DAO股權,持有股份者都可透過投票,直接參與決定資金投放於哪些初創項目,亦即是說這是一個分散式的風險投資基金。所有 過程都是透過已定立的聰明合约執行,伸請者除了要寫計劃書,還要實質出示產品部份的公開源碼,項目獲得最多投資者投票,聰明合約便按規定批出部份資金給 contractor 製造產品,contractor可以是項目申請者,也可以是外判到製造商,把產品製造出來。
DAO
除了獲得空前的眾籌金額引起關注,投資者無分國界組成分散式風險投資基金,同時亦引起爭議,究竟風險投資基金以民主式投票來決定投資項目能否有效運
作?MIT
和經濟學人作出同樣的質疑,他們認為DAO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試驗品,他們的其中兩個重點質疑是,DAO在5月28日正式公開發售代幣之後,投資者可以拿走
自己那一份投資,如果全部同時拿走,1億5千萬美元可以是同時消失,投資額變成零,另一個質疑是,風險投資基金涉及複雜決策,即使由專業人士審視項目,亦
經常錯誤投資而蝕錢,更何況一羣人,當中很多不是專業人士,掌握的資料也可能比專業的基金經理少,如何能作出好的投資決策?
筆者就以上質疑,查核資料而得出以下結論:
首 先,現時入股DAO的資金已由1 ether買入100 DAO代幣升至1.5 ether買100 DAO代幣,5月28日公開發售DAO代幣之後,投資者還要等四十日才能取回自己的那份DAO代幣,而且DAO代幣在5月28日之後可以透過市場進行買 賣,即使投資者不喜歡投資項目而要退出,他可在市場套現,或四十天之後可按原本買入價1 ether 兌100代幣取回全部或部分自己的資金,投資者留下的部分資金,如果他日項目賺錢,利潤會透過聰明合約按比例回饋投資者,因此投資者是不會有損失,而最低 套現價格亦只是原本的買入價,但當投資者賣出代幤以兌回Ether, ether價格因需求增加而上升,投資者仍然沒有損失。
至於第二點, 分散式的投資者未必有志慧決定把資金投入哪一個初創項目,提出質疑的人可能並不知,一個項目能否呈上給投資者審議及投票,一個項目能否呈上給投資者審議及 投票,是必須經過一班五至六個由ethereum的創造者組成的團隊篩選通過,這些都是科技專才,對科技項目能否真正實踐有一定認識,比起實體世界的風險 基金對科技產品的認識更多,雖然DAO的投資有風險,但風險又未很大。而有效投票率設為參與總數的20%,當中如果項目獲得過半的票數支持,項目才可獲得 資金。
DAO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透過區塊鏈籌集資金,以聰明合約自動化地執行投資項目規定,過程由程式監控及不能逆轉,模式能否成功的確需要時間驗證,至於1億5千萬美元如此大筆網上資金會否被駭客盜取,也是對Ethereum 系統的一大考驗。
正如當初比特幣及Ethereum出現刮時候都曾引起質疑,Uber運作模式挑戰世界國家法律,但仍然需求不斷,實體世界的法律,很多都是根據現有或已存在的東西而設,科技的進步必定會突破現有的界限,因此,以現時的眼光去評論一些新技術或科技能否成功,實在是過於武斷。
DAO 全名 Decentralis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分散式自動化組織),組織運作如風險投資基金,投資者以Ether coin 認購DAO代幣,這像投資者買入DAO股權,持有股份者都可透過投票,直接參與決定資金投放於哪些初創項目,亦即是說這是一個分散式的風險投資基金。所有 過程都是透過已定立的聰明合约執行,伸請者除了要寫計劃書,還要實質出示產品部份的公開源碼,項目獲得最多投資者投票,聰明合約便按規定批出部份資金給 contractor 製造產品,contractor可以是項目申請者,也可以是外判到製造商,把產品製造出來。
筆者就以上質疑,查核資料而得出以下結論:
首 先,現時入股DAO的資金已由1 ether買入100 DAO代幣升至1.5 ether買100 DAO代幣,5月28日公開發售DAO代幣之後,投資者還要等四十日才能取回自己的那份DAO代幣,而且DAO代幣在5月28日之後可以透過市場進行買 賣,即使投資者不喜歡投資項目而要退出,他可在市場套現,或四十天之後可按原本買入價1 ether 兌100代幣取回全部或部分自己的資金,投資者留下的部分資金,如果他日項目賺錢,利潤會透過聰明合約按比例回饋投資者,因此投資者是不會有損失,而最低 套現價格亦只是原本的買入價,但當投資者賣出代幤以兌回Ether, ether價格因需求增加而上升,投資者仍然沒有損失。
至於第二點, 分散式的投資者未必有志慧決定把資金投入哪一個初創項目,提出質疑的人可能並不知,一個項目能否呈上給投資者審議及投票,一個項目能否呈上給投資者審議及 投票,是必須經過一班五至六個由ethereum的創造者組成的團隊篩選通過,這些都是科技專才,對科技項目能否真正實踐有一定認識,比起實體世界的風險 基金對科技產品的認識更多,雖然DAO的投資有風險,但風險又未很大。而有效投票率設為參與總數的20%,當中如果項目獲得過半的票數支持,項目才可獲得 資金。
DAO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透過區塊鏈籌集資金,以聰明合約自動化地執行投資項目規定,過程由程式監控及不能逆轉,模式能否成功的確需要時間驗證,至於1億5千萬美元如此大筆網上資金會否被駭客盜取,也是對Ethereum 系統的一大考驗。
正如當初比特幣及Ethereum出現刮時候都曾引起質疑,Uber運作模式挑戰世界國家法律,但仍然需求不斷,實體世界的法律,很多都是根據現有或已存在的東西而設,科技的進步必定會突破現有的界限,因此,以現時的眼光去評論一些新技術或科技能否成功,實在是過於武斷。
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
區塊鏈革命的重要性
曾經聽人說戰爭帶來科技進步,實情應該是戰場是科技的比騁,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坦克車派上用場,擁有此技術者佔盡優 勢,擁有訊息加密技術的德軍和擁有戰艦技術的日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佔據半個世界,而擁有原子彈技術的美國有能力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想而知,掌握科技發展的領導者將在世界經濟發展佔盡優勢,在現今互聯網加速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下,領導科技發展的企業將會是winner takes it all,例子如Google 、Facebook,後來者的重要性已經大減(完全認同黃國英在Talk show 所講),因此能夠洞悉先機識別哪些企業能否跟上世界科技趨勢,可為投資帶來巨大利潤。
筆者在2014年至2015年多篇文章指出,比特幣的重要性不在其價格,而是在於其區塊鏈技術(有關此技術的分析,請詳看筆者的「加密貨幣的革命」系列,在此不贅),今時今日各大跨國銀行紛紛研究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以縮短匯款與及銀行與銀行間的清算,增加效率和減低交易成本,納斯達克應用比特幣區塊鏈來記錄交易,以加強管理上市公司資料和減少會計步驟,加快交易效率。
很多人以為,區塊鏈技術只限於金融科技,即匯款、交易過數,甚至有人認為,Apple pay、PayPal 等支付系統都能取代,這看法未免留於對此技術認知太少。
區塊鏈除了包含支付系統、匯款應用、公開帳簿紀錄交易等金融科技,現已知的還有IBM、三星研究以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主要是以另一加密貨幣Ethereum作為枝柱系統,比特幣技術已逐漸由金融科技延伸至其他生活範疇,就像互聯網發展之初一樣。
區塊鏈其實還可應用於新興的共享經濟,例如Airbnb, 租車等服務,這些應用都是以Ethereum電腦操作,買賣雙方透過區塊鏈聰明合約達成交易協議,Ethereum區塊鏈監控交易,當合約內容得到落實,例如賣方確認獲取房租與及按金後,軟件散列一組密碼傳送至買方手機作為開門鎖匙,透過Ethereum 電腦閱讀密碼開門,全程無需見面交易,完全透過軟件和網絡完成,租車過程一樣。這種無需人手的交易已非遙遠空談,而是將會落實。
現時物聯網主要透過雲端操作,但由於區塊鏈技術已在比特幣應用時證實保安系統安全和系統監控的交易不可逆轉,能更有效運作物聯網。今年三月,微軟公司宣布將Ethereum區塊鏈技術加到視窗平台,令超過三百萬微軟Apps開發者能夠開發到分散式的Apps產品和應用聰明合約功能,這是聰明合約科技普及化邁向的一大步,未來將會越來越多公司的產品以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那麼,誰擁有新技術者將 會勝者全取,產品擁有區塊鏈技術將也同時擁有主導市場地位。
筆者在2014年至2015年多篇文章指出,比特幣的重要性不在其價格,而是在於其區塊鏈技術(有關此技術的分析,請詳看筆者的「加密貨幣的革命」系列,在此不贅),今時今日各大跨國銀行紛紛研究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以縮短匯款與及銀行與銀行間的清算,增加效率和減低交易成本,納斯達克應用比特幣區塊鏈來記錄交易,以加強管理上市公司資料和減少會計步驟,加快交易效率。
很多人以為,區塊鏈技術只限於金融科技,即匯款、交易過數,甚至有人認為,Apple pay、PayPal 等支付系統都能取代,這看法未免留於對此技術認知太少。
區塊鏈除了包含支付系統、匯款應用、公開帳簿紀錄交易等金融科技,現已知的還有IBM、三星研究以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主要是以另一加密貨幣Ethereum作為枝柱系統,比特幣技術已逐漸由金融科技延伸至其他生活範疇,就像互聯網發展之初一樣。
區塊鏈其實還可應用於新興的共享經濟,例如Airbnb, 租車等服務,這些應用都是以Ethereum電腦操作,買賣雙方透過區塊鏈聰明合約達成交易協議,Ethereum區塊鏈監控交易,當合約內容得到落實,例如賣方確認獲取房租與及按金後,軟件散列一組密碼傳送至買方手機作為開門鎖匙,透過Ethereum 電腦閱讀密碼開門,全程無需見面交易,完全透過軟件和網絡完成,租車過程一樣。這種無需人手的交易已非遙遠空談,而是將會落實。
現時物聯網主要透過雲端操作,但由於區塊鏈技術已在比特幣應用時證實保安系統安全和系統監控的交易不可逆轉,能更有效運作物聯網。今年三月,微軟公司宣布將Ethereum區塊鏈技術加到視窗平台,令超過三百萬微軟Apps開發者能夠開發到分散式的Apps產品和應用聰明合約功能,這是聰明合約科技普及化邁向的一大步,未來將會越來越多公司的產品以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那麼,誰擁有新技術者將 會勝者全取,產品擁有區塊鏈技術將也同時擁有主導市場地位。
2016年5月9日星期一
趁熱鬧講Tesla
Tesla於上週公佈的業績,首季收入按年增長50%至11億美元,超出分析員預測的10.4億美元;每股虧損36美仙,也少於市場預期的50美 仙。引起筆者的好奇心的是,一間仍未賺錢的公司,現在也只是較預期蝕少了,大家都在憧憬未來,股價已達200幾美元,而業績公佈後分析員最牛睇500美 元,最熊睇90美元,分歧很大。
中價版Model 3的確幾吸引,價錢35,000美元,已有400,000部預訂,總裁Elon Musk把原本預計2020年完成出產500,000部,提前至2018年,有分析質疑可否,股價隨即下跌3.4%,亦有分析指出Tesla現時的銷售淨利率為-24.61%,反影資金狀況在出血。
銷售淨利率是計算公司銷售扣除固定和變動成本之後能淨袋幾多,公式為淨收入/總收入,有時當收入增加的同時,開支亦隨之大增,顯示產品有加價壓力以 抵消不斷增加的成本,這與另一些分析指提早增加產量令Tesla帶來資金壓力不謀而合,有可能要在市場再集資。雖然科技帶來的利潤應該是以複式上升,但隨 著其他知名車廠也生產電動車,Tesla面對的競爭壓力大增,營收狀況可能未必如預期中好。
不過,筆者看過Tesla Model 3的銷售冊子,不諱言Tesla的外型吸引,加速率只需6秒內已達時速100公里,法拉利為3秒幾,平時一般汽車為10秒,加速率算可媲美法拉利,但車身重量達2000kg,較一般汽車的重量1500kg,明顯重好多,原因可能是底部排滿鋰電池,筆者的質疑是究竟這種電動車模式能否維持?無論如何,筆者還是等一下再諗會否買,車或股票都等下先!
題外話,Tesla重量達兩噸,而且中心點很低,四平八穩,五星級安全不在話下,但如果跟一般汽車相撞,尤其那些Kia仔,分分鐘被壓成一堆鐵,所以在路上最好不要跟Tesla爭!
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蘋果公司業績窺看智能手機市場的未來
筆者作為蘋果粉絲,早於2015年2月3日寫了一篇「忘了初衷的Tim Cook」,當時直指蘋果行政總裁Tim
Cook忘了蘋果產品以用家體驗的初衷,亦曾批評iPhone6和6 Plus機身越來越薄,質料接近Samsung,而且Apple
Watch也不是筆者杯茶,因為筆者沒有帶錶習慣,亦相信這是一個潮流,那時賣出蘋果(AAPL)
股票,當時價格約118美元,距離5月見歷史高位的132美元不遠,見證買自己使用的產品的股票,當正自己是大股東,是有其投資道理。
上週4月27日蘋果公司公佈業績,截至3月底的第二財政度盈利從上年同期跌22.5% ; 每股盈利從2.33美元跌至1.9美元, 較分析員的平均預測少10美仙,營業收入減少13%, 是2003年以來首次下跌, 據報告指是大中華地區(即中國、香港和台灣) 的營業收入大幅下跌26%所致,其中貢獻蘋果公司67%盈利的iPhone銷售量較上年度同期下跌16.3%是收入下跌的主要原因,而毛利率從39%減至37.5%至38%,其他蘋果產品銷量亦見雙位數下跌,iPad跌19%, Mac電腦銷量跌12%,AAPL當日收市後進一步跌至 96美元,現報93.74美元。
記者會上行政總裁Tim Cook指,單純計算中國銷售業績僅下跌了 11%,不計算匯率僅下跌了 7%,因此認為大中華區業績轉差主因是香港,港元跟隨美元走強,導致旅遊、購物指數下跌,拖累蘋果的大中華區以致整體的銷售。這說法不無道理,過去iPhone 6之前蘋果公司的銷售策略,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首批銷售總是以香港為先,中國內地遲小小,這提供了人們套利的機會,很多原本是內地的銷售量,卻讓一批香港人以原價買入,高價轉售內地心急用家,而且過去幾年內地送禮潮旺盛,因此很多香港的銷售是炒出來的,是過度銷售,現內地打貪,送禮潮消退,調整實屬預期之內,而這種調整跟環球的產能過剩問題如出一轍,增強iPhone SE的性價比亦無助改變的現實。
另外,對手三星亦公佈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 5.7% 至 49.78 兆韓元,營業利益也增長 12%,Galaxy S7銷情好令手機業務獲利飆升,毛利率從去年10%增至14%,仍然是三星賣出兩部手機才等同蘋果賣出一部手機,比較出貨率是沒多大意義。
然而,蘋果和三星兩大智能手機巨頭同時面對兩大隱憂:第一,根據研究機構IDC發佈2016年第一季全球手機市場報告指,全球智能手機共出貨3億3490萬支,較去年同期僅增加0.2%,顯示智能手機市場已達飽和情況。第二,中國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有肥水不流別人田之勢,國產的智能手機華為、小米及二、三線手機紛紛搶佔內地中價和低價市場佔有率。
換句話說,在環球經濟放缓,中國打貪和送禮潮過去,整體市場個餅沒有大了,還可能收縮,競爭内地市場困難度增加,看來蘋果的盈利調整期還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而三星的未來盈利能力也不見得好幾多。
上週4月27日蘋果公司公佈業績,截至3月底的第二財政度盈利從上年同期跌22.5% ; 每股盈利從2.33美元跌至1.9美元, 較分析員的平均預測少10美仙,營業收入減少13%, 是2003年以來首次下跌, 據報告指是大中華地區(即中國、香港和台灣) 的營業收入大幅下跌26%所致,其中貢獻蘋果公司67%盈利的iPhone銷售量較上年度同期下跌16.3%是收入下跌的主要原因,而毛利率從39%減至37.5%至38%,其他蘋果產品銷量亦見雙位數下跌,iPad跌19%, Mac電腦銷量跌12%,AAPL當日收市後進一步跌至 96美元,現報93.74美元。
記者會上行政總裁Tim Cook指,單純計算中國銷售業績僅下跌了 11%,不計算匯率僅下跌了 7%,因此認為大中華區業績轉差主因是香港,港元跟隨美元走強,導致旅遊、購物指數下跌,拖累蘋果的大中華區以致整體的銷售。這說法不無道理,過去iPhone 6之前蘋果公司的銷售策略,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首批銷售總是以香港為先,中國內地遲小小,這提供了人們套利的機會,很多原本是內地的銷售量,卻讓一批香港人以原價買入,高價轉售內地心急用家,而且過去幾年內地送禮潮旺盛,因此很多香港的銷售是炒出來的,是過度銷售,現內地打貪,送禮潮消退,調整實屬預期之內,而這種調整跟環球的產能過剩問題如出一轍,增強iPhone SE的性價比亦無助改變的現實。
另外,對手三星亦公佈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 5.7% 至 49.78 兆韓元,營業利益也增長 12%,Galaxy S7銷情好令手機業務獲利飆升,毛利率從去年10%增至14%,仍然是三星賣出兩部手機才等同蘋果賣出一部手機,比較出貨率是沒多大意義。
然而,蘋果和三星兩大智能手機巨頭同時面對兩大隱憂:第一,根據研究機構IDC發佈2016年第一季全球手機市場報告指,全球智能手機共出貨3億3490萬支,較去年同期僅增加0.2%,顯示智能手機市場已達飽和情況。第二,中國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有肥水不流別人田之勢,國產的智能手機華為、小米及二、三線手機紛紛搶佔內地中價和低價市場佔有率。
換句話說,在環球經濟放缓,中國打貪和送禮潮過去,整體市場個餅沒有大了,還可能收縮,競爭内地市場困難度增加,看來蘋果的盈利調整期還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而三星的未來盈利能力也不見得好幾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