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筆者於2011年9月12日起為期一個月,寫了一系列的「為chok做準備」,當時亦是正藉港股非常波動,恆生指數由4月4日的24396下跌至9月25日17592,跌幅約28%,但大部份跌幅是在7月25日至9月25日發生,幅度為22%。
近兩個月情況其實有點似,但今次不是會否再泵水的拐點,而是會否加息的轉折點。當時筆者亦是在9月以$19 買入十首國壽(2628)正股,有讀者曾經說國壽可能會跌至單位數的!市場就是這樣,悲觀起來可以悲觀到頂點,樂觀起來也是可以去到極點,現在看來我並沒有錯,國壽约$17.5見底,$19買入也算是好時機。
因當時預期還會下跌,但不知何時見底,亦不想在市升時才後知後覺,因此買入了國壽LP和SC作為正股下跌時的保險和減成本之用,而這樣做的大前題是預期美國仍然要泵水,大市跌了還是會升。
筆者在這裡不是要再教人如何用option做hedging,如讀者有興趣,可以看回舊文章,況且option也並非一般投資者會用。筆者想指出的是,無論讀者是買正股還是買option,最重要是必須要對自己買的股票和對股市有一種看法和信念,例如我在2011年時用option來hedge正股,本身有個看法,而信念是來自對這些股票、option之類的東西有所認識,例如股票買入時是高位定還是低位?對公司認識有幾多?行業前景如何?是否可以長缐持有?做hedging買保險是否值得,hedging要做多久,用LP做還是SC做?全都是建基於自己對大市、股票、option的看法,因此買股、買
option、買什麼都必須要認識,而不是人云亦云。導師只可以教理論,但每個個案、入市位都有差別,每次做法都會有所不同。最近實在看到太多人在埋怨,
而最需要為自己投資負責的,其實只有自己。
或者我們感覺現在有點似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因為美國經濟好,亞洲面臨資金撤出,亞洲將進入慢長的下跌週期,回看2000年之前,歐美經濟比較同步,而亞洲經濟側沒有那麼同步,因為當時亞洲是主要出口國家,歐美是主要進口國家,但2000年之後,
世界經濟幾乎一齊插水,一齊升,因為亞洲經濟在97年金融危機之後經過改革及後復甦,亞洲人的收入和消費水平與歐美拉近,因此貿易關係也不再那麼單邊,即
一邊只出口,另一邊只進口,而是亞洲也進口多了歐美的產品,因此估計美國加息也不得不顧慮亞洲的經濟收縮。
香港中秋假期,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嘉能(Glencore)因資不抵債風險漸增,倫敦股價最多瀉近27%,市場憂慮金融危機可能先由商品市場引爆,現在的問題應該是:我們現在面前的環
球跌市,究竟是否正在進入一個環球經濟大消條?定還是像2011年9月的波動市,最終又一次的QE作終結?筆者也無法估計。
你們的讚好是我們寫作的原動力,請支持我的 facebook 專頁及筆與誌評的facebook 專頁。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