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政策改革(1): 金融改革

上週三中全會完結, 週一股市大炒放寬第二胎政策帶來的內需, 未見BB,先見盈利, 因為大家都喜愛即食文化。 不過,金融改革部份,雖然落墨不多, 其實殊不簡單。
最值得關注的金融改革:
第一:推動資本市場雙向流動,意味著外資參與國內資本市場規模會大幅度增加同時鼓勵中國企業個人海外投資;這裡最大重點是引入外資金融機構跟國內金融機構競爭
第二:利率市場化
第三:容許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設立中小型銀行
第四:建立存款保險制
第五:建立金融機構破產退出機制
第六: 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第六項只是有關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進程之一,第一至三項則關乎金融機構引入競爭,第四、第五項是準備有金融機構競爭不來而要埋單!
看深一層,以上全部都是推動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必要金融改革步驟。所以,人民幣自由兌換進展已經如火如荼,只是時間問題。不過這改革過程當中,牽一發而動全身,路程肯定凶險。

人們提到中國次按危機,通常的例子都是影子銀行以民間集資形式,以高利貸借錢給人炒樓和投資做生意,但我相信真正涉及的範圍還有一些像香港的例子,例如地產開發商將單位售給一些公司(無論是左手交右手,或者不知名的空殼公司),製造樓市興旺的表象,這些公司借銀行錢買樓,風險便由公司轉移致銀行,樓價不斷上升當然沒有問題,賣樓賺錢還款銀行即可。

一但樓價停止上升,即使橫行,問題便來了,那裏找來資金還紿銀行?在金融改革帶來競爭之下,國有銀行為追求盈利,便會追求優質客戶和貸款,他們可能向公司或地産商埋手,要求更佳按揭條款,例如多付首期或多付利息。這樣,一些沒有實力的公司便會被淘汰,或要從其他地方調動資金來還款,連鎖反應下,樓巿不能無限向上托。

中國樓市泡沫會爆煲嗎?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也會不斷成為炒作主題,我以前講過,中國不是完全開放的經濟體系,關埋門打仔,打掉門牙連血吞也可,這點是不需懷疑的。
在市場競爭下,銀行更注重風險管理和優質貸款組合,這樣便可把銀行納回正軌。理論就是如此,不過改革從來都會遇上很多阻力和既得利益者的反抗,改革領導隨時被推落台,因此習近平的管治實力和在軍方的權力都是重要的支柱。

在改革矛盾漸進,沒有甜頭是很難推重力,因此可以預期放水政策有緊有鬆地伴隨,另一方面以催谷內需以承托改革帶來的震盪,務求盡量軟着陸。我個人認為,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只會平穩,而不會有大起落。

香港如何應對中國金融改革帶來的震盪?其實早己有跡可尋,下篇再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