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

勿忘比特幣的初心




7月27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出席比特幣大會 Bitcoin 2024 作主講嘉賓,演講中他承諾若他當選將會推出有利比特幣和加密貨經濟發展,幾項特別受到傳媒關注和振奮比特幣價格的主要幾點:

1)解僱美國證交會主席Gary Gensler,並計畫設立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總統諮詢委員會,推動透明的監管指引,讓比特幣產業在美國茁壯成長。

2)反對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推行

3)計劃增加電力供應以確保美國成為比特幣挖礦大國。

4)100%保留政府擁有的比特幣,並會將比特幣列為美國戰略儲備資產

其中比特幣將被列為美國戰略儲備資產成為傳媒焦點。然而他並非唯一有此承諾的人,根據Bloomberg 報導,美國獨立總統候選人小甘迺迪的演講中亦承諾當選總統後將啟動一個400萬枚比特幣的儲備計劃,並將要求政府每天購買550枚比特幣,直到儲備達到400萬枚。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社群成為今屆總統選舉拉攏對象,原因據報導特朗普競選團隊從5月份以來已經收到了價值超過400萬美元的各類加密貨幣,捐助者來自12個州,包括一些戰場州。可想而知,今時今日在美國的加密貨幣社群的影響力之大。

不過,筆者對以上消息並沒感覺太雀躍,反而同台演講的另一嘉賓Edward Snowden更吸引我注意,他特別警剔比特幣社群,比特幣寶貴之處在於它的去中心化、permissionless和不受政府控制!

正如我上篇文章指出,好多人一聽到去中心化便感覺受威脅,但其實去中心化對我們全人類而言是分散風險,除了分散到世界各地的節點令網絡系統更穩定,更重要是其沒有國家主權背景!

最近幾星期的週六及週日大台播出日劇「日本沉沒」令我感覺尤深,當中劇情講日本總理和官員正秘密地與美國和中國談判大規模接收日本移民計劃,但談判突然被美國傳媒公開,導致全球知悉日本將快沉沒的消息,日本官員大為氣憤指出,這樣公開了日本沉沒的消息,日本人的資產和日圓會即時一文不值,即使可以移民,去到別國都會沒有錢生活…..,這說出了比特幣沒國家背景的好處,這樣的情況,只有比特幣才是真正的資產,因為無論去到世界哪一處地方,你都能夠將比特幣變現,它的價值都不會因為國家消失而沒有價值!


2024年7月27日星期六

有用的資訊沒有懶人包




上週五微軟全球藍屏死機引發航空、商業、銀行、醫療大混亂,上篇文章「Single Point of Failure揭露是系統結構沒有風險管理的問題,文章由Volitium 的CTO  參與寫成,相信能夠從保安結構去評估這件事,及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的人並不多,事實上,有些航空公司的航班系統直到今星期五才能完全恢復。然而以時事及時機來看,背後數據顯示閱讀的人不多,反而有人post了一條YouTube 影片,評論認為「微軟這次大規模死機是好事,證明微軟有實力」就很多人看,而且這位人兄還指網絡停頓,加密貨幣會消失,看影片的人就相信這些東西,我看了都覺得幾可笑。好多人其實無法辨別什麼是好的資訊,什麼是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我不是說我們的CTO提供的資料便一定是對的,但後者Youtuber說事件證明微軟的強大實力又能提供什麼資料?答案是沒有,可能你買了微軟股票,證明實力的表現是利好股價?但另一個有技術背景的人卻指出微軟是「單點故障 」,事實上亦越來越多傳媒在質疑應否全球使用同一獨大軟件作業系統?有危機意識的保安專家都會建議derisk! 

對的!好的資訊都不會給你直接答案,它只會是一些資料,能不能成為對你有用的資訊,你可能需要下功夫去尋找更多,又或者視乎你能否舉一反三,這便要求你用腦。說出微軟是單點故障,懂得舉一反三便會看到derisk 的危機意識。

資訊不平衡是自己的責任,上篇文章強調去中心化的好處,有留言反駁指crypto的電腦節點是用中心化電訊商所提供的網絡,問題來了,如果從來沒有做過crypto 節點,又或者從來不曾了解crypto 節點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而是只是聽人講,例如聽以上那位YouTuber講,crypto 沒有網絡便會消失,如果你相信無疑,這就是認識與不認識所製造的資訊不平衡。

對於以上質疑是否真的去中心化:「crypto的電腦節點都是用中心化電訊商」,其實只要做過節點都會知道,實際上,大部份人做節點都是用Linux, 而不會用msft, 而電訊商提供的網絡方面,香港有人用CSL, 亦有人用SmarTone, 在加拿大的節點,有人用Rogers, 亦有人用Bell, 在英國的節點用Vondafone, 在美國的節點用AT&T;如果CSL因電力故障而無法運作, 仍然還有 Smartone, Vodafone、AT&T 、Rogers,Bell, 不會全球一齊電力故障而沒有網絡,這叫去中心化!

我發覺很多人一聽到「去中心化」便覺得很反感,其實只要你以「分散風險」來取代「去中心化」一詞,可能便會感覺熟悉很多,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即是資產配置,一部份投資股票、一部份投資物業、一部份投資債券,「去中心化」其實就是「分散風險」,偏見令人看不到重要的事情,這也是造成資訊不平衡的原因。

至於crypto 會不會沒有網絡便消失?以上去中心化已經解答了,對於無興趣找答案,而只是聽人講,答案如何對他而言其實都不重要。

今天網絡上海量的資訊,懂得篩選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很重要,除了以上指出的問題,從微軟單點故障而延伸至壟斷企業開發的AI,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近日越來越多資料顯示訓練AI 的成本高昂,而盈利模式卻乏善足陳。根據datacenterdynamics.com報導,2024 年 OpenAI 訓練和推理成本可能達到 70 億美元,而收取的訂閱費僅夠推理成本,未計薪酬和訓練模型成本,資金缺口達50億美元。從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雜誌提供的資料也得出類似結論(見下圖),第一位最燒錢的Gemini 的訓練成本,2017-2023年的總數為19,140億美元,要知道AI訓練要持續更新資料,而且AI運作是在一個黑箱模式,有錯更要重新訓練,持續保養的成本仍未計算。



獲得這些資訊後,如能擧一反三,你可能會進一步問,這些企業的最終營利模式(business model)是什麼?這可能決定AI的發展能否如期快速增長。

AI公司最終的營利模式(business model)是否只靠收取訂閱費用?但人們習慣無需付費獲得資訊的模式,令最終肯付費的人未必如初時估計?最終營利模式會否回到偷取個人數據賣廣告的舊模式?如果以現在Google 壟斷Search Engine 市場模式運作,又能否應付AI的燒錢速度?如最終只得一至兩間AI 公司壟斷資訊和服務提供,如AI提供錯誤資料,會否重復今次微軟引至全球各行各業的混亂,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筆者想指出的是今時今日的資訊很多,能否篩選好的資訊和將之轉為自己可用的資訊,是沒有懶人包的!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周五(19日)下午,使用微軟Windows系統的各行各業用戶電腦屏幕出現「藍屏死機」畫面,影響遍及全世界,幾乎全部西方國家一同中招,美國、英國、德國影響尤其嚴重,全球數以千計航班取消、銀行、連鎖零售店、醫療都大受影響。根據BBC報道,英國國民保健署(NHS)運作近乎停頓,只有緊急手術才可以進行,美國911中心無法運作,如果遇到重大危機或大型意外事故,只因網絡事故而無法及時處理,這是無法接受的。

當然,軟件間中有bug是無可避免,但現在是因單一的系統設計應用,造成全球各行各業電腦一齊死機,甚至影響911中心、NHS(醫療)無法運作,這會導致重大危機或人命傷亡,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報道,Windows全球大死機的原因是其網絡安全供應商CrowdStrike進行自動更新時出錯,世界各地的Windows 系統無法運行crowdstrike 的保安軟件而引發大規模死機。

CrowdStrike是一間網絡保安巨頭公司,其軟件產品Crowdstrike Falcon 採用端點監察及回應威脅(Endpoint Detection and Threat Response or EDTR),是一種端點安全解決方案,以持續監控終端使用者裝置,監察及應對勒索軟體和惡意軟體等網絡威脅。如果大家還記得俄羅斯防毒軟件Kaspersky,也是這類產品,但由於現時網絡保安涉及持續監控終端使用者裝置,今時今日已不可能使用Kaspersky了。

今次全球大規模藍屏當機,每次重啟都非常麻煩,因為維修時要人手進入save mode進行處理,再而可能需要重啟數次,以現在全球這麼大數量的電腦,回復正常都需要不短時間。

雖然Crowdstrike更新時出事是主因,但Microsoft 系統把關不力亦是責無旁貸的。我們必須從事件查找源頭問題,才可避免下次出現同樣問題。

回想起以前軟件bug的影響,最多只是個別銀行及分行一齊出現問題、單一航空公司電腦系統故障、又或者某政府部門電腦系統故障,轉而人手操作,為何bug的問題由以前個別機構及對應方法可由人手處理,發展至今時今日21世紀網絡經濟已發展成熟,但bug的問題嚴重至影響全球各行各業,只要是Windows系統用戶,便會一齊藍屏死機?而且是無得個別機構系統處理,而是要等Crowdstrike提供方案處理?

因為這次事件不單是軟件bug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系統的設計架構。此話從何說起?從整體系統的設計來看,微軟公司是單一的供應商,client 是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公司、政府醫療、政府部門、航空等涉及數以萬計的電腦,當電腦無法運行crowdstrike 的保安軟件而導致行微軟系統的電腦死機,涉及範圍是全球使用微軟windows 的電腦,因此微軟其實是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以系統的風險管理而言,這樣的系統架構是不能接受。

或者換個角度說,假設是iPhone 的iOS 問題,如果更新後引發全球的iPhone 鎖機,無法重啟,這造成single point of failure ,也是不可接受的。

我一直推崇去中心化系統,曾經有人話去中心化只是意義大於實際網絡安全,他認為去中心化只是crypto 的炒作藉口。而事實上,去中心化系統的設計架構是以全球電腦節點網絡運作,節點是server side 也是client side, 因此當一間公司死機,或甚至某一區的電腦節點一齊死機,亦不會導致全球電腦節點及整個網絡無法運作,因此去中心化系統的優勢是沒有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從系統的風險管理角度而言是更安全的網絡系統。



或者我們會問為何今次香港政府沒有被牽涉入微軟全球死機事故,這可能因為政府意識到除時被美國政府禁止使用美企的作業系統,因此政府部門的電腦系統backend已有分散風險的設計。


P.S. 感謝Volitium 的 CTO親自教授資料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自毀長城



消委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測試30款樽裝水,樣本來自世界不同產地,測試中發現「百歲山」及「農夫山泉」檢出每公升3微克溴酸鹽 (bromate),剛達歐盟上限,獲4星半評級,但消委會亦強調全部檢測的樽裝水均屬安全飲用。然而,被指檢出溴酸鹽達歐盟上限引發「農夫山泉」向消委會發律師信,還派高層和律師親自上消委會總部投訴,指消委會測試存在3大錯誤,即「適用標準錯誤、標準判斷錯誤、明顯主觀誤導」,批評消委會將香港地區銷售的產品套用上不適用的第三方標準是錯誤和不專業。

翌日消委會發新聞稿指「經過與『農夫山泉』的代表會面和深入交流後」,了解到有關產品既不是「天然礦泉水」,亦非「純淨水」,而是「飲用天然水」,並且為測試因樣本歸類出現落差表示抱歉。消委會更改報告後,特別為「農夫山泉」新增一項獨立類別「飲用天然水」,並將「農夫山泉」樣本的整體表現評分,由4.5星改至5星。

其實,無論是世衛標準、歐盟標準,「農夫山泉」都屬安全飲用的標準,何需出律師信要求道歉?

消委會為各類消費品做測試已有五十年,從未有企業以律師信及要求道歉回應檢測結果。作為政府一個獨立部門的消委會,其實只是打份工,要求他們道歉當然求仁得仁,要改什麼都沒問題,最終受害的是誰?

這次事件引發社會很多討論,事關香港作為國際可信賴的檢測中心地位,原來只需律師信擊倒。香港政府一直標榜香港可發展成為國際認證檢測中心,事實上,香港擁有豐富國際認證檢測資源,熟悉先進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認可通用的檢測技術,並在第三方獨立檢測認證服務,廣為內地及海外企業信賴,在國際上享有良好信譽。

今次事件可謂拆香港國際認證檢測中心招牌,原來….. 只要律師狀告檢測機構,便可迫使特事特辦,另劈新類別,與競爭對手廻異,無人競賽的全新跑道,當然獲頂級評分了!

事實上,「農夫山泉」樽裝水放在香港市場銷售,若香港以國際標準檢測,照道理亦應屬正常,測試樣本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本港、新疆、內地、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蘇格蘭、澳洲、加拿大及斐濟,跟世界各地大比拼,檢測標準和類別,也是應該根據國際標準。而據我們一般人的認知,市場上的樽裝水主要分為兩類:純淨水和礦泉水,若以山泉為名,一般消費者印象亦會歸類為雪山水、冰川水之類有礦物質的水,稱為礦泉水,但現在以山泉為名的「農夫山泉」卻指其類別並非礦泉水,實在令人愕然!

如歸類為天然飲用水,一般人的印象是雨水,水塘經過濾和消毒,經供水系統,從水喉獲得的開水,若家中有特別過濾器,水喉開出來可直接飲用,這亦稱為天然飲用水。那麼,「農夫山泉」的競爭產品是隨手可得的雨水?

話說回來,香港只是一個小市場,內地品牌來香港銷售,目的當然是以香港作為跳板,踏足世界市場,因此以香港的國際信譽作認證是重要,但原來只要上市企業以無窮資金狀告威嚇政府一個小小部門,什麼都可以改,當香港的國際檢測中心的信譽不再得到信任,其實企業和香港只是自毀長城。



2024年7月6日星期六

直到QE的盡頭(2)






篇文章「直到QE的盡頭(1)」提到,政府印銀紙只需要在電腦上撳一個掣,過程與稅務無關。另方面,根據新貨幣理論 “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政府的財政赤字的另一面是人民的盈餘,因為政府的開支都是用於國民,最終是刺激經濟,因此無需過份擔心龐大的財政赤字。今篇文章我想討論QE的盡頭,亦即是印銀紙的最終大限。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分辨擁有印鈔權的國家(Currency Issuer)和鈔票消費者,全球只有幾個獨立主權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日本擁有印鈔權,印鈔權的前提是國際接受為貿易貨幣,其他國家如阿根廷、津巴布韋,由於他們的貨幣在國際市場沒有認受性,不能用作貿易貨幣,他們胡亂印銀紙應付政府開支,最終只會導致高通脹。


話說回QE, QE意思是中央銀行購買政府債券或金融資產,其運作最終結果是印銀紙,眾所皆知日本2001年3月開始QE 以解決長期低迷的經濟狀況,但日本並非QE的先鋒,1934年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歷大量外國黃金流入,導致儲備規模大幅增加, 1934年5月至1941年12月期間,超過145億美元的黃金淨流入美國,聯儲局把黃金淨流入轉換為貨幣,實際上是一個QE的操作,當時短期利率亦是接近零,這導致貨幣基礎大幅增加。這正正是Bernanke 柏南克和其他學者研究的先例。日本亦不是YCC (Yield Curve Control) 的始祖,1942年,美國財政部要求聯儲局把短期的政府債券於3/8%利率掛鉤,聯儲局亦把長期政府債的利率在2.5%封頂。


Source:










雖然美國政府過去沒明言支持MMT的理論,但閉門背後,MMT一直都是政策潛在的基因,我們可從過去總統和財金官員的對話可知一二:


1964年1月總統JF Kennedy 跟他的經濟顧問James Tobin一次私人對話中表露出來。


JF Kennedy: “But is there any economic limit on the size of the debt in relation to national income? There isn’t, is there? That’s just a political answer, isn’t it? Well, what is the limit?” Asked JF Kennedy
Tobin said: “the only limit is really inflation.”
JF Kennedy: “That’s right, isn’t it? The deficit can be any size, the debt can be any size, provided they don’t cause inflation.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talk.”

2010年聯儲局主席Ben Bernanke對其貨幣政策辯護:


Asked if it's tax money the Fed is spending, Bernanke said, "It's not tax money. The banks have accounts with the Fed, much the same way that you have an account in a commercial bank. So, to lend to a bank, we simply use the computer to mark up the size of the account that they have with the Fed. It's much more akin to printing money than it is to borrowing."

他們都很清楚龐大的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只是政治考慮,美國不會破產,同樣的道理也應用於國內政府,救不救內地房企,其實只是政治考慮,中國崩盤論也不會發生。


既然擁有印鈔權的國家政府如日本、美國可以印銀紙解決開支,過程無需稅務、龐大財政赤字也不是問題,為何政府要發債借錢?


上面JF Kennedy 與經濟顧問的對話已揭露答案,那就是通脹。


首先,以發債代替直接印銀紙,這樣做可減少由印銀紙引發通脹。國債有部份是賣給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由於美元是最大的儲備貨幣,其他國家貿易需要,因此其他國家中央銀行亦需要持有美國國債。舉個例子,中美貿易戰之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由於中國大陸大量出口貨品到美國,貿易得到大量美元,若即時兌回人民幣,便會引發人民幣大幅升值,為避免這情況發生,中國政府亦同時買入大量美債。大家亦會想到,現時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減少,當然也無需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這亦是為何中國在不斷減持美債。話說遠了,其實其他國家中央銀行買美國國債,發債代替直接印銀紙便可解決資金需要,同時減少通脹影響。


另方面,雖然政府擁有龐大債務,如果持續高通脹,債券到期日還款的錢還剩多少價值,因此政府必須控制通脹為先決條件。


上篇文章亦有講到,MMT經濟學教授Stephanie Kelton指出,「龐大財政赤字是沒問題的,問題是資源不足夠會引發通脹」,當經濟的資源不足,印銀紙應付增加了的政府開支,公共和私人機構互相爭奪資源會引發通脹。例如人口老化導致醫療開支增加,如果醫生、護士供應緊張,便會與私人醫療機構爭奪資源,醫生、護士薪酬被搶高,因此引發通脹。


然而政治上,縮減公共醫療及服務是不受歡迎的政策,公共開支擴張了之後很難即時縮減,而私人機構彈性較大,大幅加息之下,經濟變差,私人企業便會裁員減薪,隨之而來當然是失業率上升,那便可減少私人企業爭奪資源,從而壓低通脹。


好了,回到題目「直到QE的盡頭」,什麼時候不能再以QE(cute 姨😊)解決經濟問題?短期而言是通脹,但長期而言,是當人們不再信任該國的貨幣。


當然,現時而言,南美國家、中東國家、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信任度肯定比美國低,因此談到貨幣崩潰論,怎樣都未輪到美國,但這是否代表不會發生在美元?這種說法就好像「我成績不好不打緊,最緊要還有很多人成績比我差!」問題是「我的成績不好是否無需理會?」更甚的是其他人認為他們成績差是因為我的問題。


正如上面指出,其他貿易國家會買入及持有美債,這有助減低QE對通脹的影響,但倘若其他國家減少買入美債,會如何影響美元霸權(hegemony)? (連財政部長耶倫都以hegemony 來形容美元啊!)


事實上,美國QE影響力很大,美國QE,全球都要跟,因為貨幣兌換差距不能太遠,因此現時很多國家試圖以本國貨幣作貿易交換,儲備貨幣多元化等等,大方向都是去美元化,俗語有云:「羅馬既非一日建成,也非一日毀滅」! (完)



Related Topics:










2024年7月1日星期一

Don’t Trust, Just Verify





早前我在文章指出科技巨頭的AI有私隱隱患,好多人只會覺得無耐,但仍未知道問題可以幾嚴重。近日網絡上大量影片教人如何對ChatGPT進行”越獄”, 由於 ChatGPT被禁止進行一些非法行為或教導用戶做犯法的技術,”越獄”的意思是將禁止解鎖,令ChatGPT 可做到禁止的事情,從而製作出詐騙電郵、假網站、有毒連結。當科技巨頭競爭激烈,不顧後果地推出AI更緊貼知悉個人的生活細節、品味、習慣、家人、朋友連繫,當LLM被黑客入侵,這便變得非常危險,由於AI的運作是在黑盒之中,AI如何作出決定,製造者是無法知道。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一名駭客正在對微軟、ChatGPT和谷歌的LLM進行“越獄”測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始終會找到漏洞。因此,作為用戶,必須有心理準備,改變現時的工作習慣,不要隨便信任,即使是由大企業發出的資訊,而是「verify」,這就好像Crypto 界經常說的「Don’t trust, just verify 」。另外,對於新AI技術切勿跟車太貼,這也是以下BBC影片的忠告。


兩星期前,根據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前執行長稱,俄羅斯黑客Qilin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倫敦NHS供應商Synnovis盜竊大量醫院病人的個人資料,並且加密後進行勒索。估計Synnovis拒絕交贖金,根據BBC報道,資料包括患者姓名、出生日期、NHS號碼和“血液測試”均在暗網被公開。



https://youtu.be/Fg9hCKH1sYs?si=TTOrmzNQBIOLaz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