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

2019年新年願望



2018年最後一天,今年年頭至年尾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美中貿易大戰、科技冷戰至捉人質講數、總統猛烈炮轟聯儲局,甚至考慮炒聯儲局主席,均是前所未見的經濟政治情況,美股大跌、港股也從年頭跌了兩成多。

大家都預測2019年為「難預測」年。2018年11月非農業就業職位表面不太好, 11月上升155,000份,升幅較10月份的237,000份下跌,甚至不符合預期的200,000份,不過,失業率仍然維持在3.7%,是自1969年至現在最強。另外,美國人時薪從10月份22.88美元升至22.95美元,也是歷來最高。

從就業數據來看,美國經濟並不差,也因此,即使美國股市大冧,加上總統炮轟,聯儲局在12月仍然加息,我相信美國2019年加息有可能比想像中多。事實上,聯儲局的信譽很重要,他們議息是習體決定,不會跟隨短期股市上落而改變利率決定,也不會因總統施壓而改變利率政策,但如果總統真的炒了鮑威爾,肯定衝擊聯儲局地位,這就是市場為何那麼大反應。總統對聯儲局做的事情指指點點,這種做法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所指出,政治氛圍令人擔心。

臨近年尾先來大病,又感冒又發燒,一開口講說話即咳到飛起,我住多倫多零下四十度都未曾病到咁,希望盡快康復!

2018年即將過去,我個人的新年resolution 是要做好我想做的事情,我講Volitium講咗好耐,出書至現在仍然未出,難道我才是騙子?對的!出個以太坊代幣一點都不難,如果只是ERC20更簡單。但我在著作講過,以太坊上面運作有成本,對做voting這些簡單動作而言,成本過高,所以Volitium只能夠是獨立的區塊鏈,由於voting涉及的技術問題較想像複雜,還有炒幣對實際運作的影響和如何解決,也可能涉及有如經濟調控政策等技術來解決問題,所以遲遲未能推出,我出的東西,必須是我能夠接受的,所以...大家還是要等。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在12月30日網誌發表了有關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資產的文章 (

https://www.news.gov.hk/chi/2018/12/20181230/20181230_122809_382.html ,第一個印象是他撈亂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用途,ICO的區塊鏈項目都是用以太坊系統做的,可以不涉及比特幣,就算項目延遲,也是經常出現,係咪代表無價值,政府的基建設施完工日期都經常延遲,發展技術項目延遲上線有什麼出奇,正如我上述所講,好多技術問題係要做到先知有乜困難要解決。


佢又話就算做咗出來都唔代表經營到,咁!你地果啲生物科技嘢,又有幾多散戶真係識?又有幾多公司IP.O. 吸千幾億, 然後變咗個殼?


Volitium會一出就是測試版,到時再跟大家詳細解釋為何要有自己的支付系統,和逐一反博局長!

我會不會在香港ICO, 唔會喇!做得voting ,當然想多啲人能夠用,中國大陸一定用唔到,香港市場咁細,所以Volitium會是向世界出發!也因為這樣,技術方面和涉及的經濟問題更要深思熟慮!




Alibaba都有得vote啦,TVB選港姐都有得vote, 咁典解要Blockchain 呀?





哈哈,你地諗吓,我現身果日就會答!



2018年12月27日星期四

以太坊代幣ERC20當幣trade係咩玩法


早兩日只是在Facebook 噏咗兩句(https://www.facebook.com/142265409305402/posts/922630301268905/),我個blog的referral sites出現了兩個鹹網link,咁嘅!在下並唔係咁得閒分析啲垃圾嘢,在Facebook 噏兩句只因坊間太多廢話,而有見Rock 哥講得比任何分析員到point,才開心分享一下!

見近日蘋果日報和港股策略王的訪問有點哽耳,又要以正視聽!

第一:ERC20是以太坊列明的標準而發出的智慧合約代幣,通常用於ICO代幣,是以太坊上運作,如果你trade緊ERC20,即係話那個所謂幣係無自己的Blockchain嘅! 所以唔算係「幣」,例子如FCC。

第二:ERC20 不能說是以太坊的side chain,這樣説法是錯的!以太坊被形容有如一部超級電腦(我的第二本書「區塊鏈的金融革命」有詳細解釋),智慧合約是以太坊上的program ,ERC20是以太坊發出的代幣,以太坊上運作,因此不能説是「side chain」,side chain 給人意思是分支出來,令人以為是另一條chain,以太坊分支出來的chain 都可以説是有自己的Blockchain 和屬於另一個幣。

操盤手法參考:
幣圈莊家最新操盤手法大曝光丨老金金融筆記18: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03365
Rock哥條片講得很到Point,再在這埋分享


2018年12月21日星期五

明日大嶼的必然地位


之前講了筆者對明日大嶼計劃的一些質疑,出文之後,一些讀者,不只一兩個,都認為這人工島計劃最終是「起唔島」。不過,如果你從它地理位置,以致它與港珠澳大橋的連貫性,不難發現它的必然地位。

「明日大嶼」計劃涵蓋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以及在大嶼山北岸和屯門沿海地帶,包括內河碼頭區和龍鼓灘等多個發展區,興建1700公頃人工島。

讓我們看看「明日大嶼」和港珠澳大橋連貫起來的地圖:





圖中橙色嗰粒是我加的,約是「明日大嶼」的位置,如果沒有「明日大嶼」的人工島,就會正如皮老闆兄所講,港珠澳大橋只方便住在新界西的人使用,與及由太子站以至長沙灣美孚荔枝角的九龍人,都是港珠澳快過坐船(皮老闆 blog) ,住在港島的人仍然是坐船快過用港珠澳,即是説,港島便會真的變成「港獨」,孤獨的獨,孤島一個,無法連接大灣區的發展。而深圳在這項發展未能受惠或是輸家,日後可能要以一日過境簽證,通過香港連接大灣區。所以,我認為這項發展,應該是由中央拍板。


林鄭月娥所說「明日大嶼」將會成為繼中環、九龍東後,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可信度是100%!有沒有人工島都好,我認為中環的核心商業區都會是移向靠近大灣區發展的。



2018年12月16日星期日

量化解決美中貿易逆差難度有幾高


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14日就中美貿易談判在Twitter發文,稱美中可能會在近期達成“很全面”的協議,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亦於上週四證實中美雙方就「農產品、能源、汽車等」已達成共識的具體事項。除此之外,中國近日宣布放棄針對美國的關稅和重新向美國購入大豆,在在顯示中美貿易戰接近解決,但從中美貿易逆差的角度看,可略窺探出「全面」解決的難度究竟有幾高。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貨品貿易逆差從2016年的3470億美元升至2017年的3752億美元,增幅8%,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是被視為引發今次貿易摩擦爆發的原因!

假設這是個零和遊戲,3752億美元貿易差額完全轉移給中國,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要負擔288美元損失,然而,倘若由美國完全負擔,美國三億人口,則每人每年平均要負擔1250美元損失,負擔損失約是中國的4倍,表面看美國人的損失很大。

不要忘記,中國人的收入大幅低於美國人,中國的每小時最低工資為1美元,美國的每小時最低工資為10美元,即美國人的平均工資約高出中國10倍若將中美的貿易逆差以平均每人每日平均攤分,美國人每日平均承擔3美元的貿易逆差,那約是美國人日薪的4%。若由中國人平均攤分,每日負擔為0.8美元,約佔中國人日薪10%,這大概反映中美的貿易差額若要完全消滅,中國人比美國人的負擔重。

倘若只是將中美貿易逆差減半,負擔也減半,但問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搞出大龍鳳大半年,股票市場損失9%,會否只接受貿易逆減半?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明日大嶼解不開的鬱結


一直都想評論「明日大嶼」,今天抽點時間講。

特首林鄭月娥在今年十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中間的水域大幅填海建造多個總面積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耗資約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得來的土地可興建數十萬個住宅單位。社會上的反對意見是計劃將耗盡香港的財政儲備、破壞香港的海洋生態、地球暖化會導致人工島陸沉,反對的論點很膚淺,很多人看在眼裏,卻未曾出聲,原因是,像我這樣的人,有些很忙,有些並不完全反對,但又不大認同,主要是心裏有很多疑問、心結未解開。

那些心結是什麼?只要我們平日舉目一望,不難發現,自97之後十幾年,很多填海得來的地,若不是建成豪宅,便是大塊大塊土地的浪費空間。

首先是數碼港,填海得來的土地,興建的是沒幾多香港人買得起、住得起的豪宅。有幾多人會去數碼港商場行、購物或娛樂?去過數碼港商場的人都知,只有少量食店,都是那裡的寫字樓員工食用多,以我所知,有些公司提供接駁車送員工到香港仔吃午飯,可能因為太少選擇。

看看啟德郵輪碼頭,很大塊地,中間有條大水渠,唔知用來做什麼,過萬呎的公共空間,但由地鐵站行過去很遠,不太多人享用這公共空間,而郵輪碼頭商場,慘淡到連店鋪都想執,但後面的土瓜灣,人們住劏房,住二、三百呎樓,樓價五六百萬。

再讓我們看看中環繞道,也是填海得來的土地,很寛大的馬路,很多公共空間,在中環/金鐘黃金地段有個很大的摩天輪,平時沒幾多人去,中環一邊很迫,另一邊好多地方無人行。咦?又話無地?

我相信我的觀點已經很清楚,政府一邊話無地,但填海得來的土地,不是浪費,就是建成豪宅、甲級寫字樓。那麼,我們怎樣能夠擔保,明日大嶼在建成之後,會否又是大量興建成甲級寫字樓和豪宅?到時,建成的樓又是否賣給香港人,定還是給內地公司買來租給自己員工的剛性需求,又或者,到時我們是否仍然要住得很細?樓價是否仍然好貴?香港人仍然買不起樓?嘩,明日的CBD喎!中環CBD向西移喎!仲唔發死?(地産商)!

如果政府能夠代入市民角度看事情,市民要的是一些保證,而非虛有願景,我認為立法以作保證是最好,例如立法規定居住面積、對內地資金買樓規管(內地都有限購令吧!加拿大、澳洲都有!)、規管公司炒樓等等,都是實際行動保證明日大嶼是為解決房屋問題而做!





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

投資值博率




昨晚美股受到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於上週六在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被捕消息所影響。道指再挫559點,一星期累挫近1,500點,跌幅約6%,憂慮科技冷戰,科技股是漩渦的核心,納指一星期累跌6.9%。



除此之外,美國勞工部公布11月非農就業人口經季調後增加15.5萬人,遜於預期。失業率維持在3.7%,平均時薪年增幅為3.1%,與上個月持平,平均時薪年增幅為3.1%,貿易戰下失業率仍然保持在半世紀以來最低紀錄和時薪自2009年以來最大升幅,顯示經濟未受貿易戰影響,本月仍有機會加息,也是昨晚美股下挫的理由。


我在本週初當股市對特習會成果慶祝之際潑一盆冷水,果然大升完即給你壞消息,跌幅比上漲幅度深

。我在上一本著作亦有講過,在政治面前,不是我們不懂投資,而是敵不過由主觀意志操作的政治鬥爭,國家利益為上,人民利益很渺小。


不過,打仗永遠是各懷鬼胎,各國的利益又未必儘相同,睇歐洲市似乎有所反影。據英媒報道,華為為避免被英國禁止參與發展5G網絡計劃,已答應英國國家網絡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多項要求,處理設備和軟件中存在的風險。現在未是最壞時刻,消息或可令市場冷卻一下了。


上週筆者出文警告「大忌」之後,有讀者質疑投資是否需要前景完全明朗,讓我在這裏討論多些。的確,投資多少涉及一點賭博成份,例如你預期香港商業中心向西移,你現在趁低買入你估計新發展會帶旺的物業,這是賭博成份,這發展或許三五年內發生,亦可能在你有生之年都未發生,然而,如果你等到發生的時候才入市,便可能沒幾多利潤,所以,首先是你不要在此事未發生前已經沒頂吧(怎麼咁似止凡的口吻?)那就是不要過度槓桿來做這件事。


另外是不要在高位入市吧,例如我在十美元買比特幣和今年年初萬九美元才入市是天淵之別,想說的就是値博率!當大市已經升了很久和很多,即使你認定沒有看錯前景,在甚麼時候入市,是你能否守到事情發生的關鍵,再以比特幣為例,你十美元守容易,定還是在萬九美元守容易?或者,你會覺得比特幣不是好例子,因為你認為它最終一文不值,那麼我跟你說,就算最終一文不值,我都只是輸十美元!


我用另一個真實例子,我有朋友在九七年時買入數個海怡半島單位收租,當時賣點是地鐵會起入去,我相信大家都知,最終這個願景是在2016年才成真,即使是講落實開工,也是願景之後的十幾年!中間發生了甚麼,在甚麼時候入市,值博率如何是你能否守十幾二十年至願景成真關鍵!


再給你一個例子,九八年港府入市買股與大鱷大戰,全個市場賣股票給正苦,我就認識有朋友在此時買了一張咁大把的Long call !值博率!



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

長短債息倒掛現象

長短債息倒掛現象

昨天的文章尾段警告聯儲局加息口風轉鴿,2019年加息預告由四次減至兩次,是可能預視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放緩,不加息是壞消息,話口未完,昨晚市場即時反映這觀點,兩年期債券孳息率升2.3點子報2.833厘。指標十年期債券孳息率跌2.4點子報2.99厘,兩年期及十年期國債孳息率相差僅16點子,兩者接近倒掛。

長債息因風險問題,理應較短債高,但現在長債息比短債息低,即市場預期長遠經濟差,加不到息,當十年期國債孳息率低於兩年期,即預視未來經濟衰退,對上一次是2007年。市場睇得更差,不是經濟放緩,而是經濟衰退。











#長短債息倒掛,#全球經濟衰退

2018年12月3日星期一

大忌

剛過去的週末全球關注的習特會公佈會後成果,中美公佈各自表述,中方的公佈是:「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停止相互加徵新的關稅。中方願意根據國內市場和人民的需要擴大進口,包括從美國購買適銷對路的商品,逐步緩解貿易不平衡。」

但白宮方面的公佈是:「特朗普同意在明年1月1日,將把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關稅稅率保持在10%。雙方同意暫緩提升關稅至25%至90日,期內相方努力就有關結構性改變完成談判。」但最重要的那句:「如果雙方在這個期限內未能達成協議,10%的關稅將會被提高至25%」,「結構性改變」內容包括: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業和農業。

貿易戰暫時停火,股市今日肯定大升以表歡迎,不過,筆者還是那句,搞咁大壇嘢,會不會那麼簡單地雙方互利共贏,定還是必定扯到行,我上你下?我認為肯定是後者。


我認為貿易戰沒那麼容易解決,貿易戰最好的情況是兩個極端,雙方達成協議和雙方拉倒,互相加徵關稅大戰爆發,但都不會那麼容易發生,最大的機會是磨來磨去。


投資每每講的是十幾二十年的計算,就算是買樓,按揭貸款一綁二十幾年,若前景不明朗,叫人如何作出長線投資?最大問題是,當大家以為是喜訊,升兩三個月,人的戒心下降,一入升市,他又公布壞消息,股市又大插,這樣上上落落,把資金套著,走不了,才是最具破壞性,我仍然認為,現在投資市場風險太大。 


聯儲局近日對加息口風放緩,預期加息步伐放慢,甚至2019年只加息兩次,特朗普一直炮轟聯儲局加息太多,有可能是對聯儲局的一種警告,預視準備2019年有可能全球經濟放緩,不加息可能是壞消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

上一代的身教




星期日説一些經濟以外的東西。今天一早,看到七十後在baby kingdom 的文章,道出身教的重要性,我很認同他的說法,不過,當人的年紀大一點,看到的更多,我的看法有少少唔同,或者主要是大家的經歷唔同。


子女能否讀得好書,的確很大程度是靠他自己的造化,但其實在任何方面,孩子還是從父母身上學習,也即是身教,儘管在現階段並不很明顯看到影響,但這些日後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影響人的發展。

概括地說從上一代學到甚麼,家父是生意人,不太看注重從地産或收租得來的收入,家母專注把父親的錢投資股票和物業,她在六十大壽那日過身,過身前跟病魔搏鬥三、四年,是肝硬化導致胃出血,第一次做的大手術很複雜,醫生形容胃內的水泡多得有如蜜蜂竇,做手術逐個水泡縫針,然後胃內的大血管駁去第度,以減低血入胃的壓力,以免再次大量出血,不過,這之後她身體一直很弱,也曾數次因為吐血入院,吊鹽水一兩天出院,最後一年在私家醫院做了兩個大手術,第一次的手術為時十幾小時,又是血管博來博去,醫生出來時報喜,手術成功。之後出院,兩個月後,她生日,吃了生日蛋糕後,翌日又再吐血入院,之後再嘗試做手術,又是十來小時後推出,今次醫生說:「This is not a life saving situation 」,停止了手術...人不在了,但醫院埋單計數,承為一百八十多萬港元。

首先想講,家母由出事至過身時,我才剛從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了幾年,當時的人生哲學很佛系,但在看到母親最後幾年的辛苦,我才領略到她是一個鬥士,一關過完又一關,每次都不知幾時是最後的一天,或者這令我開始執著,無論對人、對事,都希望先做好自己的事,因為人生的過程才是最重要,感覺人生短暫,用好自己的時間,多為自己做事,對於令自己不愉快的人和事,不要浪費時間,快點來個了結,也是這次經歷領會出來。

至於錢,當然重要,父親在無需變賣物業的情況下埋單結數,雖然有保險,但仍然要自己先付款,所以我也是以他作為榜樣,從不相信打工能夠帶來長久的收入。

我很注重身教,但從兒子身上,怎麼也看不出他從我或我丈夫身上學了甚麼,但原來當他領悟自己的缺點之後,改進自己,不放棄,不斷去試,原來都幾似我!我的結論是,身教可能不是現在見效,但在日後人生,他會從記憶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