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5月23日星期二

Brace! Brace!



當飛機就快衝落地面硬着陸的時候,機司會在廣播叫乘客:「Brace! Brace!」即抱頭保謢自己!筆者想比喩的是美國經濟很可能硬着陸!


美聯儲在5月3日議息後宣布再加息25點子至聯邦基金利率5%至5.25%的水平。議息會議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雖然沒有表現未來繼續鷹派加息,令人聯想到暫停加息的可能性大增,但由於失業率沒有上升,鮑威爾認為「在我看來,美國經濟避免衰退的可能性要大於發生衰退的可能性。」「一些額外的緊縮政策可能是合適的」,其實,聯儲局在六月再加25點子的機會仍然不能抹煞。


美國四月的按年通脹率為4.93%,較三月的4.98%,下跌非常輕微,幾乎是橫行,撇除能源及食品價格的核心CPI 按年升5.5%,兩者均距離聯儲局目標通脹率2%仍然很遠。


通脹問題是否那麼容易解決?觀從加拿大的通脹情況,一暫停加息,通脹便掉頭回升,看來通脹問題並不容易解決,加拿大的情況是,短期內大幅加息令樓價下跌,若讓樓價持續下跌,這將大幅破壞居民財富,對經濟造成深遠影響及製造金融危機風險,因此加拿大政府早前放寛了外國人買樓的逆週期措施,結果樓價回穩,但通脹也回升。其實不斷加息滅通脹的同時,是無可避免地對經濟造成破壞,而這些破壞的程度是不容易控制,軟着陸談何容易!


事實上,通脹、失業率等數據是滯後的,另一些數據卻顯示未來經濟隨時突然急轉直下!看圖(一),美國貨幣供應M2在三月大幅收縮。


圖一:





另外,第一季的annualized GDP growth rate (GDP年增長率)只升1.1%(見圖二),屬於低經濟增長率,若減去4.9%的通脹率,基本上已經是滯脹,但人們還未失業啊!所以經濟未算衰退啊!


圖二:





不過…經濟最後一根稻草好快便會壓垮,根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報告顯示,新申請file chapter 11(即申請破產保護令)的公司 ,2023年頭四個月 累計為236間,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一倍,並且創12年新高(見圖三、圖四),甚至可媲美2020年Covid pandemic 時間。2023年餘下時間,企業申請破產保護令的機會將會上升呢!


圖三:





圖四:






當我們看到頭四個月已有四間中型銀行倒閉,恐慌性提款不斷,甚至有些人轉移至比特幣,因為同時間,存放一粒比特幣的錢包大幅增加,銀行流動性收縮(liquidity crunch)也肯定影響商業借貸,加上高利率(現為8%)環境,企業執笠情況很大機會上升,經濟突然急轉直下硬着陸的風險大增!





2023年5月16日星期二

系統性風險





經常在坊間聽到一種說法,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會對世界金融市場帶來系統性風險,這種說法很多時是來自傾向建制的學者,西方國家和內地都有。


究竟何為世界金融市場會出現系統性風險?為何會發生?


說到世界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我們必定會想起2008年的金融海嘯,我相信這將會記錄在金融歷史教科書必學的經典例子。


首先,全球化經濟、互聯網年代資訊快速流動,都是2008年金融巿場恐慌迅速蔓延全球的大環境,第二是金融機構的骨牌效應製造出來的系統性風險。


更重要的是建制內獲得政府認可,擁有過百年商譽的國際金融機構向全球發行,把不同市場風險綑綁及帶有槓桿的金融衍生產品,由於有政府認可,才會受到大量民眾的相信和參與,最終造成大量的財富破壞,市場崩盤,以至金融危機擴散全球的金融海嘯。


事實上,說加密貨幣市場會為世界金融市場帶來系統性風險是言過其實,比特幣的市值高峯期差不多達1.1萬億美元,現時大概約5000億美元,市值下跌了50%,同樣地,以太坊的市值高峯期達5700億美元,現時市值只有約2000億美元,下跌幅度超過50%,骨牌效應下,幣市的一些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經營的程式穩定幣和加密貨幣風投基金出現倒閉潮,但基本上,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項目仍然在運作,暫時來說,未見到系統性崩盤情況,反而,比特幣和以太幣和一些受歡迎的Alt coin 價格已見底及穩定下來,它們都運作正常,而且相信在下一個週期將會陸續出現新發展和應用。


我個人認為法律認可的中心化機構,受到很多人為因素,例如個人腐敗、公司不惜一切追逐盈利、偽造財務榮境、過度借貸、資不抵債等等,然後一間企業跟另一間有商業關係,而且是世界級金融機構,才造成系統性風險!


還有政府的政策錯誤,例如在1929年中期,美國民眾大規模參與炒股及債券買賣,造成泡沫,以當時的美國總統命名為”Hoover bull market” ,然後聯儲局不斷加息,及後在同年的10月24日股票市場崩盤及1930年經濟大蕭條。


現在情況有點相似,2020年3月美聯儲無限QE和減息至零,帶來無限資金,最終在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泡沫,然後在2021年開始又前所未有地急速連環加息,一年內加息500點子,一些銀行買了的國債和房貸債券,債券價格短時間大幅下跌,無法應付客戶提款潮,造成資不抵債,三個月內四間中型銀行倒閉,現時危機還未過去,流動性急速緊縮,商業地產下跌和一些商業公司的貸款利息急速上升,都埋下更大的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本來應避免銀行Too big to fail, 現在由於中型銀行倒閉,為保護存戶的存款,也是避免存戶擠提其他中型銀行,最後由聯儲局游說美國JP Morgan Chase買入區域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 還有幾多中型區域銀行正醞釀倒閉及需要大銀行收購?結果又回到Too big to fail!


除了金融機構骨牌式倒閉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最大的系統性風險來自國債違約……應該不會吧!


我只想指出,民眾越信任的中心化系統,越多人投入參與,便會造成很大的系統性風險!越不信任的去中心化比特幣,民眾投入的資金越小,可能以輸了也不入肉的態度,造成系統性風險的機會越細! 




2023年5月8日星期一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3)- 去中心化世界 去中心化監管






上篇文章「加密貨幣的權益證明 Proof of Stake 和 Staking 的去中心化大解構提到,網絡的本質是去中心化,監管也應該是去中心化!


讓我舉個例子,近年罪犯已不需要行劫、爆竊、搶劫等高風險犯案,而是透過跨境電騙及網絡騙案,而且犯案效率很高,跨境網上情緣騙子每每得手都以千萬元計,好過打劫!


根據2022年的罪案數據,整體罪案數字是70 048宗,較2021年上升8.7%,其中詐騙案件數字的升幅顯著,有27 923宗,較2021年上升45.1%,當中超過七成涉及網上騙案,損失金額超過48億元,但破案率只有12%。可想而知,近年罪犯只需在手機或電腦遙距按幾個制!


根據警方解釋,網上詐騙破案率低的原因是很多犯案人士都是在海外或海外登記網站。這就是網絡性質,網絡犯罪沒有國界,犯案人士跨國界犯案,但警察調查及執法仍然是受到國界限制,這便是網上詐騙破案率低的原因。


當人們很大部份的商業、工作、生活、娛樂都在網上進行,網絡本質是無國界、去中心化,網絡罪案相應上升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警方執法仍然有國界,我想到的,唯一有效解決方法,便是世界各地警方合作互通消息,合作調查,去除邊界限制,才能有效應對網絡世界的罪案,也即是說,罪案調查要去中心化!


這其實是建制架構未追上時代變遷的漏洞,沒有人想見到毒犯、人口販賣等罪惡能逃避罪責,但我們做技術,只懂技術發展,法規是法律專業人士處理吧!


我經常被人攻擊,說crypto 去中心化,無王管,大肆收割散戶賺大錢!事實上如果您能認清網絡去中心化的性質,便不會簡單以為只有crypto才是去中心化!


另外,即使監管底下,中心化企業仍然會想方設法大肆收割散戶賺大錢,所以散戶要不被收割,首先要好好裝備自己,認識自己的投資標的!






2023年4月30日星期日

真正的價值欣賞






很多人講價值投資,講的人多,但真的懂得欣賞什麼是價值,又有幾多人?


很多人投資LVMH的股票,看的是它的財務報表,盈利、現金,投資奢侈品牌的股票,富人或貪慕虛榮的女人,不論經濟環境如何都會繼續爆買,奢侈品消費市場與實際經濟脫鈎,這就是買奢侈品牌股票的價值。


事實上,買奢侈品牌股票的人,有幾多人真的試過買一個LV手袋回來,然後用火燒它?又有幾多人試過買一個Prada手袋回來,然後用刀片鎅它?如果真的試過,你大概會明白它們的真正價值所在!我自己沒試過用火燒LV手袋,但見過測試的影片,或許你會說是假的!不重要,我自己便有朋友試過在灣仔行街的時候,被賊人用鋒利的刀片𠝹開 Prada 尼龍手袋,試圖偷走手袋內的荷包,結果手袋沒有被𠝹穿,荷包沒有被偷,但這樣一𠝹,才發現原來Prada手袋的尼龍布是有四層,賊人𠝹不破,保住了荷包,但其實荷包內的錢是少過Prada本身的價錢,這是朋友的評語!正版的Prada尼龍布料袋,並不是一般人以為只是便宜的尼龍布和女人街都可以買到的質素。


很多人會認為買一隻Cartier 手錶,不如一隻Seiko手錶,又耐用,功能同是報時,買Cartier手錶只是貪慕虛榮,貪名牌,身份的象徵!但其實又有幾多人試過拆開Cartier手錶鑒證它的價值?原來你拿去專業鑒證,他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watch! This is a fine piece of Jewelry!」我用英文寫出來,原因是鑒證的人是一位老外!


話題回到真正想講的主題,就是「真正懂得欣賞價值」!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他會說,幾萬元買一個手袋,我在女人街都買到相同牌子和同款,對他而言,那只是手袋一個!


對於普通人而言,買Seiko錶也是錶一隻,何需花幾十倍價錢買Cartier錶? 


但真正懂得欣賞其中價值的人,便不會作這樣的比較!


當然,我不排除有很多買名牌子的人,只是跟風,虛榮心!但這些東西的背後其實是有它的價值,數簿只是提供表面的價值。


我這幾天的 blog文都在寫關於加密貨幣的技術,閱讀的人很少,即使在YouTube 也是很少人關注crypto 背後的技術,但當我寫關於如何致富,便很多人看,相信如果我寫「極速致富的方法」、「下一隻千倍爆升crypto 」,便一定很多人看。


昨天在TG group, 大家討論起2016年以太坊的一個smart contract DAO hack和hard fork的過程,其中評論者說到以太坊那次DAO hack做的hard fork是以太坊fallback , 又或者是roll back, 我作為eth genesis block已經開始投資,而且當日我是在風眼中的投資者,當然很清楚整個hard fork的過程,那次並不是fallback, 也不是roll back, 我只想說出整件事的真實情況而已!至於整個過程有點複雜,在另文再寫。


究竟以太坊有沒有價值,我無需捍衛以太坊,也無需說服任何人。


它會否因為美國政府定義為證券,便失去價值,價值變零?


但在我而言,我欣賞的是以太坊的技術突破。而一般人只看到它的價錢上落!


那次的DAO hack, 以太坊community 日以繼夜地寫程式,從一個有bug的smart contract挽救資金,我欣賞的是一班很棒的科技團隊和社群的齊心合力解決困難。而一般人只看到以太坊被hack,好危險! (其實是以太坊上一個smart contract DAO的漏洞被人利用!!)


當以太坊eth1.0擴容至eth2.0,變成兩層架構,甚至再可擴展及新發展,一般人看到的是以太坊不斷變身的不似商品的證券,我看到的是技術人員的偉大,由只有一層的架構,轉為兩層同時運作,過渡時竟然沒有出錯,blockchain 運作沒有停止,技術團隊100人和70萬個節點齊心完成過渡,實在是很棒!我才懶理它是商品,還是證券,比特幣、以太坊和crypto 從來沒有自稱是商品屬性,只是美國SEC和各國政府定義它們是商品。官字兩個口,他們喜歡怎樣定義都得!


人們看價值投資,只看數簿、盈利、現金,但其實產品本身及團隊才是最重要的價值來源。我看到以太坊的技術突破和改變世界的能力,你看到的是賭博,我看以太坊的技術改變是社群內很強的技術支持,你看到的是以太坊不是商品,因為黃金十年後仍然是黃金,不會變大,以太坊已變得不知是什麼了。這就如我在上面所講,人們看Cartier錶只是錶一隻,鑒證專家看到的是一件手工精細的首飾。


有時,我以為作為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早期投資者、eth validator 的經營者,分享我自以為很難得和很有價值的經驗和睇驗,但卻不斷被指我在投資沒有價值的東西,究竟是我不懂得什麼是價值,定還是他們不懂得欣賞甚麼是價值?




2023年4月29日星期六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2) - 加密貨幣的權益證明 Proof of Stake (POS) 和 Staking 的去中心化大解構






美國SEC主席Gary Gensler宣稱,幾乎所有加密貨幣都屬於「證券」範疇。


今篇文章將會分析為何區塊鏈的POS和staking 並不能以現行的證券來解讀。 技術上,POS保持了POW去中心化,只是不以競爭鬥快計算複雜數學來做隨機抽出驗證人確認交易。


我想特別指出,很多人沒有深入認識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便自行解讀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只是想逃避政府監管,這大概也是 Gary Gensler 的想法:「你們只想逃避法規!」但事實卻是,網絡本身是沒有國家界線,也即是網絡本身是去中心化,所以網絡上的貨幣和金融都是去中心化,認識這點很重要,下文會進一步解釋。


網絡本質是去中心化,所以金融和金錢交易的本質也理應是沒有國界,要在沒有official authority (管方機構)的監察下,仍然可安全地進行交易,支付和交易系統要在任何情況下,運作不受影響,儲存的區塊鏈資料健全和不會被篡改,令沒有國界的用家都可以信賴,這些才是公共區塊鏈要去中心的主要原因,評論去中心化的意義是否大於安全考慮根本是假議題。


 上篇文章提到去中心化的重點是:

1)電腦節點要全球分散

2)要隨機性(randomness)

3)分散式的電腦節點確認交易

4)電腦節點確認交易之後獲得區塊獎金和確認交易費

5)電腦節點更新交易記錄及儲存區塊鏈


而POS共識機制基本上保留了以上去中心化的重點。


自2020年開始,以太坊2.0(Eth2.0)已開始運作,以太坊2.0標誌着以太坊從1.0的POW時代轉為POS運作時代,人們要質押(stake)32粒以太幣才可以下載驗證交易軟件,成為交易的驗證人(validator),驗證人需要自備適合驗證交易的電腦,全天候等待隨機派發交易驗證及確認,賺取確認交易費,若成功建議區塊,將獲得額外獎金。隨機派發交易是由電腦程式隨機抽出,以此取代POW 的競爭鬥快計算數學,減低電腦發熱,POS的隨機做法更為環保。


以太坊的驗證人總數達700,000個,他們的工作是驗證交易和儲存區塊鏈,這是以太坊2.0的去中心化程度,ddos或發動51%攻擊都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去中心化技術必須的考慮。


因此,參與POS和staking的驗證人,應被視為區塊鏈網絡的經營合夥人,性質與POW掘礦一致,驗證人要投資電腦和電力經營網絡,作為去中心化網絡的維護者之一,才能獲得獎金,他們並非股東,所獲的回報並非坐響他人的經營成果。


另方面,POS驗證人的職責亦需要在經營方面提出建議及投票,所以他們的角色並非是被動者。


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Howey Case中解釋投資合約指明:


The U.S. Supreme Court's Howey case stated that an "investment contract" exists when there is the investment of money in a common enterprise with a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ofits to be derived from the efforts of others.


投資是否被界定為證券,其中重要考慮是透過 Howey Test 驗證,投資者的投資於公共企業時,他是否由其他人的經營成果和盈利中獲得回報。


其中亦意味投資者沒有積極參與經營。


因此筆者認為,POS 的 stakeholders 付出電腦作為節點參與經營、驗證區塊及儲存區塊鏈,都是積極參與經營的合作夥伴,在美國SEC 的 Howey test不應被被視為證券性質。


再者,以太坊是由全球700,000電腦節點經營的網絡,性質是互聯網,不是一間公司,在上面建立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s) 也是世界各地的公司經營,Gary Gensler要追討誰去符合法律也是一大問題!


然而,我們必須當心,參與中心化交易的質押,其實是有坐享他人經營成果的意味,這些人並沒有直接參與區塊鏈營運,角色被動,很可能經不起 Howey Test 的考驗。


較早前以美國為基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Kraken 被美國SEC罰款3千萬美元,並承諾停止提供Crypto質押服務,而Coinbase和幣安亦同樣被美國SEC禁止提供 Crypto 質押服務,但Coinbase現提出反控訴,我們且看結果如何,這可能影響散戶在中心化交易所參與crypto 質押。


個人認為中心化交易所的質押服務,是會令區塊鏈更為受中心化企業影響,去中心化效率受到質疑,另外,投資者質押在交易所的幣很可能是屬於交易所的資產,倘若中心化交易所倒閉,質押的幣會血本無歸,投資者要小心閱讀服務提供條款。


至於去中心化的質押,美國SEC可能很想伸手監管,但個人的手機在做什麼,政府是很難干預,監管者必須認識網絡的去中心化本質,如果硬要以現行實體企業的法律來監管,最終不但無法監管它們,更因為嚴厲監管而導致突破性的網絡技術發展出走,因而技術落後於人 !


後記:寫這篇文章用了很多腦力,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觀點,請幫忙like 和 share 




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1) - 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如何去中心化






近期美國監管機構頻頻向加密貨幣界出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民事控告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指它充許美國客戶透過VPN使用其海外平台交易。同時間,美國證監SEC向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平台Coinbase發出警告,將向Coinbase 採取執法行動,指它涉及「違反證券法」,包括幫助未註冊證券的代幣上市,與及非法提供證券投資服務,SEC指的是質押服務。


SEC的起訴還包括加密貨幣創辦人孫宇晨,指他操縱市場……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監管之手由美國人在美國本土的交易活動以至他們的離岸交易,由中心化公司營運的平台,以至由代碼運行的應用程式,通通都要監管。


SEC主席Gary Gensler亦經常宣稱,現行法律適用於監管加密貨幣,無需另外立法,他指幾乎所有加密貨幣都屬於「證券」範疇,應當遵從與證券同樣的披露和投資者保護規則。


美國雷霆監管,幣界關注去年以太坊由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改變為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之後,美國SEC會否將以太坊原先的商品定義,更改為證券定義,而因此要符合美國證券上市條例,需要向監管機構申請,並要符合上市公司規定,例如盈利、資本、審計報告等要求。


了解加密貨幣的人都知,即使大如以太坊,也是不可能符證券上市條例!我將會在未來數篇文章分析為何過去的上市公司條例來規管以太坊或其他加密貨幣是不適用。在技術上,POS和POW同樣是去中心化,而區塊鏈的POS和staking 並不能以現行的證券來解讀。希望大家如果認為我的觀點合理,請代為分享出去。


首先我想從技術上解釋為何公共區塊鏈(public chain)都要去中心化。比特幣作為首個區塊鏈應用項目,並且被美國SEC評定為商品,原因是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 是去中心化,換句話說,「去中心化」是SEC評估加密貨幣是否屬於商品的主要基礎。因此我們先看看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是如何去中心化運作。


網絡上的金錢交易很容易被黑客攻擊、中間堵截騎劫交易,如何在網絡上安全地傳送價值,一直都是網絡上做交易的一大問題。


另方面,網絡上做交易的人,他們的身份應該保持匿名,就如在實體世界,我們在商店買一件產品,我只需支付紙幣,紙幣是沒有記認用家的身份,商店無需要知道我的名字,也無需要查我的紙幣來源才可以賣可口可樂給我,商店也不會查核我有沒有銀行戶口,這就是紙幣的匿名性質,紙幣由元朝蒙古帝國開始沿用至今已有一千年歷史!


比特幣作為網絡貨幣,它解決了網絡上的保安、匿名、不受審查(permissionless)的問題,跟實體貨幣相似。


比特幣的交易均需要散佈全球不同地方的電腦節點對數,確保交易沒有double spending ,這步驟是很重要的保安程序,因為如果你戶口沒有款項,卻仍然能夠過數,這代表你可以不停地double spend 不存在的錢,這便會引發貨幣信心危機。


網絡交易在點對點對數確保沒有問題後,比特幣的區塊鏈就如公開帳簿記錄交易,集合了一定數目的交易便打包成區塊,全球電腦節點競爭鬥快計算出複雜數學,計出數值的礦工便是掘出比特幣區塊,並且獲得礦工獎金。最先答對數學的節點把答案和交易資料分發到全球節點;然後全球電腦節點核對答案和帳簿記錄,直至獲得全部六個節點確認,確認程序便完成,打包的區塊被工作量證明的數學封印,並且連接到區塊鏈,全球電腦節點更新帳簿,這就是比特幣的電腦挖礦 (Mining) 程序。






比特幣區塊鏈已運作了十五年,至今仍然穩健,比特幣的穩定性,存放在區塊鏈上的資料透明度高和不會無故消失,完全建基於其嚴謹的去中心化節點確認程序及掘出區塊和工作量證明的防偽保安。這就是區塊鏈Trustless的基礎,交易在無需central authority (中央指定機構)的監察,人們仍然有信心進行交易。


另一項去中心化的重要性是,只要一日仍然有礦工挖礦,比特幣系統都不會死,過去比特幣的中國礦機曾因政府禁止而算力大幅下降,但當算力下降時,世界其他礦工便更容易掘出區塊,比特幣系統保持運作。


又如果一部份的電腦節點死機,其系統運作不受影響,儲存的區塊鏈資料仍然健全和不會被篡改。


 去中心化的重點是:

1)電腦節點要分散:節點最好是散佈全球不同地方

2)要隨機性(randomness):競爭鬥快計算數學來揀選確認交易的電腦節點是要有隨機性

3)分散式的電腦節點確認交易

4)電腦節點確認交易之後獲得掘出區塊的獎金和確認交易費。

5)電腦節點更新交易記錄及儲存區塊鏈


以太坊由POW轉為POS共識機制,基本上並沒有改變以上的去中心化基礎。為何是這樣?下篇再談!





PS: 曾經有人跟我爭論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在純技術上的安全考慮「肯定」是錯的,他指出「如果ddos blockchain ,而由於blockchain無得horizontal scale 去吸收ddos 攻擊 ,一定更易俾人攻爆」!!


今日我也趁機指出,ddos blockchain 的情況,只會是blockchain 的電腦節點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並且找到它們全部來ddos也是不容易,當我們真正落手做過電腦節點才真正懂得欣賞blockchain 的技術,評論blockchain 可以ddos 應該只是紙上談兵吧!


比特幣散佈全球的節點總數超過40,000個,以太坊的全節點總數17,000個,散佈於全球六大洲,找到它們一半以上,然後ddos ,應該是不太可能,所以blockchain的網絡攻擊是要佔據51%電腦節點,亦即是51%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