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4月30日星期日

真正的價值欣賞





很多人講價值投資,講的人多,但真的懂得欣賞什麼是價值,又有幾多人?


很多人投資LVMH的股票,看的是它的財務報表,盈利、現金,投資奢侈品牌的股票,富人或貪慕虛榮的女人,不論經濟環境如何都會繼續爆買,奢侈品消費市場與實際經濟脫鈎,這就是買奢侈品牌股票的價值。


事實上,買奢侈品牌股票的人,有幾多人真的試過買一個LV手袋回來,然後用火燒它?又有幾多人試過買一個Prada手袋回來,然後用刀片鎅它?如果真的試過,你大概會明白它們的真正價值所在!我自己沒試過用火燒LV手袋,但見過測試的影片,或許你會說是假的!不重要,我自己便有朋友試過在灣仔行街的時候,被賊人用鋒利的刀片𠝹開 Prada 尼龍手袋,試圖偷走手袋內的荷包,結果手袋沒有被𠝹穿,荷包沒有被偷,但這樣一𠝹,才發現原來Prada手袋的尼龍布是有四層,賊人𠝹不破,保住了荷包,但其實荷包內的錢是少過Prada本身的價錢,這是朋友的評語!正版的Prada尼龍布料袋,並不是一般人以為只是便宜的尼龍布和女人街都可以買到的質素。


很多人會認為買一隻Cartier 手錶,不如一隻Seiko手錶,又耐用,功能同是報時,買Cartier手錶只是貪慕虛榮,貪名牌,身份的象徵!但其實又有幾多人試過拆開Cartier手錶鑒證它的價值?原來你拿去專業鑒證,他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watch! This is a fine piece of Jewelry!」我用英文寫出來,原因是鑒證的人是一位老外!


話題回到真正想講的主題,就是「真正懂得欣賞價值」!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他會說,幾萬元買一個手袋,我在女人街都買到相同牌子和同款,對他而言,那只是手袋一個!


對於普通人而言,買Seiko錶也是錶一隻,何需花幾十倍價錢買Cartier錶? 


但真正懂得欣賞其中價值的人,便不會作這樣的比較!


當然,我不排除有很多買名牌子的人,只是跟風,虛榮心!但這些東西的背後其實是有它的價值,數簿只是提供表面的價值。


我這幾天的 blog文都在寫關於加密貨幣的技術,閱讀的人很少,即使在YouTube 也是很少人關注crypto 背後的技術,但當我寫關於如何致富,便很多人看,相信如果我寫「極速致富的方法」、「下一隻千倍爆升crypto 」,便一定很多人看。


昨天在TG group, 大家討論起2016年以太坊的一個smart contract DAO hack和hard fork的過程,其中評論者說到以太坊那次DAO hack做的hard fork是以太坊fallback , 又或者是roll back, 我作為eth genesis block已經開始投資,而且當日我是在風眼中的投資者,當然很清楚整個hard fork的過程,那次並不是fallback, 也不是roll back, 我只想說出整件事的真實情況而已!至於整個過程有點複雜,在另文再寫。


究竟以太坊有沒有價值,我無需捍衛以太坊,也無需說服任何人。


它會否因為美國政府定義為證券,便失去價值,價值變零?


但在我而言,我欣賞的是以太坊的技術突破。而一般人只看到它的價錢上落!


那次的DAO hack, 以太坊community 日以繼夜地寫程式,從一個有bug的smart contract挽救資金,我欣賞的是一班很棒的科技團隊和社群的齊心合力解決困難。而一般人只看到以太坊被hack,好危險! (其實是以太坊上一個smart contract DAO的漏洞被人利用!!)


當以太坊eth1.0擴容至eth2.0,變成兩層架構,甚至再可擴展及新發展,一般人看到的是以太坊不斷變身的不似商品的證券,我看到的是技術人員的偉大,由只有一層的架構,轉為兩層同時運作,過渡時竟然沒有出錯,blockchain 運作沒有停止,技術團隊100人和70萬個節點齊心完成過渡,實在是很棒!我才懶理它是商品,還是證券,比特幣、以太坊和crypto 從來沒有自稱是商品屬性,只是美國SEC和各國政府定義它們是商品。官字兩個口,他們喜歡怎樣定義都得!


人們看價值投資,只看數簿、盈利、現金,但其實產品本身及團隊才是最重要的價值來源。我看到以太坊的技術突破和改變世界的能力,你看到的是賭博,我看以太坊的技術改變是社群內很強的技術支持,你看到的是以太坊不是商品,因為黃金十年後仍然是黃金,不會變大,以太坊已變得不知是什麼了。這就如我在上面所講,人們看Cartier錶只是錶一隻,鑒證專家看到的是一件手工精細的首飾。


有時,我以為作為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早期投資者、eth validator 的經營者,分享我自以為很難得和很有價值的經驗和睇驗,但卻不斷被指我在投資沒有價值的東西,究竟是我不懂得什麼是價值,定還是他們不懂得欣賞甚麼是價值?




2023年4月29日星期六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2) - 加密貨幣的權益證明 Proof of Stake (POS) 和 Staking 的去中心化大解構




美國SEC主席Gary Gensler宣稱,幾乎所有加密貨幣都屬於「證券」範疇。


今篇文章將會分析為何區塊鏈的POS和staking 並不能以現行的證券來解讀。 技術上,POS保持了POW去中心化,只是不以競爭鬥快計算複雜數學來做隨機抽出驗證人確認交易。


我想特別指出,很多人沒有深入認識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便自行解讀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只是想逃避政府監管,這大概也是 Gary Gensler 的想法:「你們只想逃避法規!」但事實卻是,網絡本身是沒有國家界線,也即是網絡本身是去中心化,所以網絡上的貨幣和金融都是去中心化,認識這點很重要,下文會進一步解釋。


網絡本質是去中心化,所以金融和金錢交易的本質也理應是沒有國界,要在沒有official authority (管方機構)的監察下,仍然可安全地進行交易,支付和交易系統要在任何情況下,運作不受影響,儲存的區塊鏈資料健全和不會被篡改,令沒有國界的用家都可以信賴,這些才是公共區塊鏈要去中心的主要原因,評論去中心化的意義是否大於安全考慮根本是假議題。


 上篇文章提到去中心化的重點是:

1)電腦節點要全球分散

2)要隨機性(randomness)

3)分散式的電腦節點確認交易

4)電腦節點確認交易之後獲得區塊獎金和確認交易費

5)電腦節點更新交易記錄及儲存區塊鏈


而POS共識機制基本上保留了以上去中心化的重點。


自2020年開始,以太坊2.0(Eth2.0)已開始運作,以太坊2.0標誌着以太坊從1.0的POW時代轉為POS運作時代,人們要質押(stake)32粒以太幣才可以下載驗證交易軟件,成為交易的驗證人(validator),驗證人需要自備適合驗證交易的電腦,全天候等待隨機派發交易驗證及確認,賺取確認交易費,若成功建議區塊,將獲得額外獎金。隨機派發交易是由電腦程式隨機抽出,以此取代POW 的競爭鬥快計算數學,減低電腦發熱,POS的隨機做法更為環保。


以太坊的驗證人總數達700,000個,他們的工作是驗證交易和儲存區塊鏈,這是以太坊2.0的去中心化程度,ddos或發動51%攻擊都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去中心化技術必須的考慮。


因此,參與POS和staking的驗證人,應被視為區塊鏈網絡的經營合夥人,性質與POW掘礦一致,驗證人要投資電腦和電力經營網絡,作為去中心化網絡的維護者之一,才能獲得獎金,他們並非股東,所獲的回報並非坐響他人的經營成果。


另方面,POS驗證人的職責亦需要在經營方面提出建議及投票,所以他們的角色並非是被動者。


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Howey Case中解釋投資合約指明:


The U.S. Supreme Court's Howey case stated that an "investment contract" exists when there is the investment of money in a common enterprise with a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ofits to be derived from the efforts of others.


投資是否被界定為證券,其中重要考慮是透過 Howey Test 驗證,投資者的投資於公共企業時,他是否由其他人的經營成果和盈利中獲得回報。


其中亦意味投資者沒有積極參與經營。


因此筆者認為,POS 的 stakeholders 付出電腦作為節點參與經營、驗證區塊及儲存區塊鏈,都是積極參與經營的合作夥伴,在美國SEC 的 Howey test不應被被視為證券性質。


再者,以太坊是由全球700,000電腦節點經營的網絡,性質是互聯網,不是一間公司,在上面建立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s) 也是世界各地的公司經營,Gary Gensler要追討誰去符合法律也是一大問題!


然而,我們必須當心,參與中心化交易的質押,其實是有坐享他人經營成果的意味,這些人並沒有直接參與區塊鏈營運,角色被動,很可能經不起 Howey Test 的考驗。


較早前以美國為基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Kraken 被美國SEC罰款3千萬美元,並承諾停止提供Crypto質押服務,而Coinbase和幣安亦同樣被美國SEC禁止提供 Crypto 質押服務,但Coinbase現提出反控訴,我們且看結果如何,這可能影響散戶在中心化交易所參與crypto 質押。


個人認為中心化交易所的質押服務,是會令區塊鏈更為受中心化企業影響,去中心化效率受到質疑,另外,投資者質押在交易所的幣很可能是屬於交易所的資產,倘若中心化交易所倒閉,質押的幣會血本無歸,投資者要小心閱讀服務提供條款。


至於去中心化的質押,美國SEC可能很想伸手監管,但個人的手機在做什麼,政府是很難干預,監管者必須認識網絡的去中心化本質,如果硬要以現行實體企業的法律來監管,最終不但無法監管它們,更因為嚴厲監管而導致突破性的網絡技術發展出走,因而技術落後於人 !


後記:寫這篇文章用了很多腦力,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觀點,請幫忙like 和 share 




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1) - 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如何去中心化





近期美國監管機構頻頻向加密貨幣界出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民事控告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指它充許美國客戶透過VPN使用其海外平台交易。同時間,美國證監SEC向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平台Coinbase發出警告,將向Coinbase 採取執法行動,指它涉及「違反證券法」,包括幫助未註冊證券的代幣上市,與及非法提供證券投資服務,SEC指的是質押服務。


SEC的起訴還包括加密貨幣創辦人孫宇晨,指他操縱市場……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監管之手由美國人在美國本土的交易活動以至他們的離岸交易,由中心化公司營運的平台,以至由代碼運行的應用程式,通通都要監管。


SEC主席Gary Gensler亦經常宣稱,現行法律適用於監管加密貨幣,無需另外立法,他指幾乎所有加密貨幣都屬於「證券」範疇,應當遵從與證券同樣的披露和投資者保護規則。


美國雷霆監管,幣界關注去年以太坊由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改變為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之後,美國SEC會否將以太坊原先的商品定義,更改為證券定義,而因此要符合美國證券上市條例,需要向監管機構申請,並要符合上市公司規定,例如盈利、資本、審計報告等要求。


了解加密貨幣的人都知,即使大如以太坊,也是不可能符證券上市條例!我將會在未來數篇文章分析為何過去的上市公司條例來規管以太坊或其他加密貨幣是不適用。在技術上,POS和POW同樣是去中心化,而區塊鏈的POS和staking 並不能以現行的證券來解讀。希望大家如果認為我的觀點合理,請代為分享出去。


首先我想從技術上解釋為何公共區塊鏈(public chain)都要去中心化。比特幣作為首個區塊鏈應用項目,並且被美國SEC評定為商品,原因是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 是去中心化,換句話說,「去中心化」是SEC評估加密貨幣是否屬於商品的主要基礎。因此我們先看看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POW)是如何去中心化運作。


網絡上的金錢交易很容易被黑客攻擊、中間堵截騎劫交易,如何在網絡上安全地傳送價值,一直都是網絡上做交易的一大問題。


另方面,網絡上做交易的人,他們的身份應該保持匿名,就如在實體世界,我們在商店買一件產品,我只需支付紙幣,紙幣是沒有記認用家的身份,商店無需要知道我的名字,也無需要查我的紙幣來源才可以賣可口可樂給我,商店也不會查核我有沒有銀行戶口,這就是紙幣的匿名性質,紙幣由元朝蒙古帝國開始沿用至今已有一千年歷史!


比特幣作為網絡貨幣,它解決了網絡上的保安、匿名、不受審查(permissionless)的問題,跟實體貨幣相似。


比特幣的交易均需要散佈全球不同地方的電腦節點對數,確保交易沒有double spending ,這步驟是很重要的保安程序,因為如果你戶口沒有款項,卻仍然能夠過數,這代表你可以不停地double spend 不存在的錢,這便會引發貨幣信心危機。


網絡交易在點對點對數確保沒有問題後,比特幣的區塊鏈就如公開帳簿記錄交易,集合了一定數目的交易便打包成區塊,全球電腦節點競爭鬥快計算出複雜數學,計出數值的礦工便是掘出比特幣區塊,並且獲得礦工獎金。最先答對數學的節點把答案和交易資料分發到全球節點;然後全球電腦節點核對答案和帳簿記錄,直至獲得全部六個節點確認,確認程序便完成,打包的區塊被工作量證明的數學封印,並且連接到區塊鏈,全球電腦節點更新帳簿,這就是比特幣的電腦挖礦 (Mining) 程序。



比特幣區塊鏈已運作了十五年,至今仍然穩健,比特幣的穩定性,存放在區塊鏈上的資料透明度高和不會無故消失,完全建基於其嚴謹的去中心化節點確認程序及掘出區塊和工作量證明的防偽保安。這就是區塊鏈Trustless的基礎,交易在無需central authority (中央指定機構)的監察,人們仍然有信心進行交易。


另一項去中心化的重要性是,只要一日仍然有礦工挖礦,比特幣系統都不會死,過去比特幣的中國礦機曾因政府禁止而算力大幅下降,但當算力下降時,世界其他礦工便更容易掘出區塊,比特幣系統保持運作。


又如果一部份的電腦節點死機,其系統運作不受影響,儲存的區塊鏈資料仍然健全和不會被篡改。


 去中心化的重點是:

1)電腦節點要分散:節點最好是散佈全球不同地方

2)要隨機性(randomness):競爭鬥快計算數學來揀選確認交易的電腦節點是要有隨機性

3)分散式的電腦節點確認交易

4)電腦節點確認交易之後獲得掘出區塊的獎金和確認交易費。

5)電腦節點更新交易記錄及儲存區塊鏈


以太坊由POW轉為POS共識機制,基本上並沒有改變以上的去中心化基礎。為何是這樣?下篇再談!





PS: 曾經有人跟我爭論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在純技術上的安全考慮「肯定」是錯的,他指出「如果ddos blockchain ,而由於blockchain無得horizontal scale 去吸收ddos 攻擊 ,一定更易俾人攻爆」!!


今日我也趁機指出,ddos blockchain 的情況,只會是blockchain 的電腦節點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並且找到它們全部來ddos也是不容易,當我們真正落手做過電腦節點才真正懂得欣賞blockchain 的技術,評論blockchain 可以ddos 應該只是紙上談兵吧!


比特幣散佈全球的節點總數超過40,000個,以太坊的全節點總數17,000個,散佈於全球六大洲,找到它們一半以上,然後ddos ,應該是不太可能,所以blockchain的網絡攻擊是要佔據51%電腦節點,亦即是51%攻擊。





2023年4月14日星期五

去美元化的質疑?


上篇文章「去美元化的潘多拉盒子」之後,有評論者認為,美元債的需求很大,大概15萬億美元,這方面才是真正的美元需求,美元佔國家外匯儲備只屬小數目,筆者只想拋磚引玉,大家提出不同想法能激發不同角度的思考。筆者在今篇文章提出一些質疑,大家又可以討論一下!


首先我們看看截至2022年Q4,全球外匯儲備總和約110,000億美元,美元佔64,410億美元,相比起評論者指全球15萬億美元債,美元地位在外匯儲備的影響力確是小毛見大毛!





筆者想拿出一篇IMF的Blog文,題為「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的佔比跌至25年新低」,文章於2021年5月出:





文章分析指,各國央行持美元儲備由1999年至2020年,佔比由71%下跌至59%,期間歐羅、澳元、加元和人民幣的佔比上升,這結論跟我上一篇文章一樣。



It shows that the share of US dollar assets in central bank reserves droppe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from 71 to 59 percent—since the euro was launched in 1999 (top panel), although with notable fluctuations in between (blue line). Meanwhile, the share of the euro has fluctuated around 20 percent, while the share of other currencies including the Australian dollar, Canadian dollar, and Chinese renminbi climbed to 9 percent in the fourth quarter (green line).


下圖解釋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佔比下跌:



匯率波動會影響央行持外匯儲備的外匯比例: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can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central bank reserve portfolios.


下圖指出外匯儲備的構成經修訂外匯變動後,美元的走勢其實是平穩的。



美元匯價受很多不同原因影響,可能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宏觀、財政政策的分別所影響:


In turn, US dollar exchange rates can be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diverging economic path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economies, differences i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as well as foreign exchange sales and purchases by central banks.

由於美元匯率是穩定,以長遠角度來看,美元在央行儲備佔比持續下跌,反映各國央行儲備正從美元移走:


Turning to this past year, once we account for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range line), we see that the US dollar’s share in reserves held broadly steady. However, taking a longer view, the fact that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has been broadly unchanged, while the US dollar’s share of global reserves has declined, indicates that central banks have indeed been shifting gradually away from the US dollar.

但IMF文章最後的結論是:「美元仍會是主要最大的儲備貨幣」


Despite major 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the US dollar remains the dominant reserve currency. As our Chart of the Week shows, any changes to the US dollar’s status are likely to emerge in the long run.



Source: 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1/05/05/blog-us-dollar-share-of-global-foreign-exchange-reserves-drops-to-25-year-low


我相信用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的佔比來形容去美元化是standard的。


在另一篇IMF的硏究以下圖簡單指出,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單據佔比很大,但實際的貿易量以美元結算卻很細(見紅色area),而歐元計價的出口單據,與貿易以歐元結算成正比,其實也反影其他國家轉用歐元作為貿易結算情況。






另一觀點是質疑去美元化之說,論者認為美元債才是最大主導美元需求的領導地位,因此各國減少美元儲備並不足以憾動美元地位,也因此不能夠去美元化。




兩次美國大幅QE,包括2008年金融海嘯及 2019 Covid Pandemic,全球債務都大幅上升:




2021年全球債務總額達235萬億美元,但比較2020年大幅下跌10%



美國和先進經濟體(AE) 在2019至2021年的公共債務增幅最大:



在先進經濟體當中,日本和美國的債務增幅最大:


我估計美元債當中,需求最大應該是美國吧!

截至2022年第四季,美國以外的美元債(US Dollar denominated debt)總額是13萬億美元,與論者所講的15萬億美元接近,相信他所指的數據就是這個:



其中Emerging Markets (EM) 的國家佔大概一半。2022年Q1和Q2, EM的債務總額分別為54,080億美元及54,090億美元,Q3為52,759億美元,債務較Q1下跌,跟全球整體債務趨勢一至。


首先,我𠄘認沒有看美元債務需求對美元的影響,無可否認,美元債對美元需求影響大,與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影響相比,真是不相秤的比較,不過,我們亦需要注意,2020至2021年,整體債務跌得很快,以10%速度下跌,債務收縮同樣會對美元債,以至美元需求有很大的影響!


相比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由1999年至2020年二十一年才下跌12%,這樣的速度調整儲備內的外匯成份是較為平穩,亦即是,即使各國去美元化,也只會以很慢的速度調節,更像是以「a basket of currency」的方向調整,二十一年下調12%,未來10年可能加速,因為各國有自己的CBDC, 所以應該是更快的速度,美元在環球外匯儲備大概再下跌多10%,加起來三十年的下調便是22%了,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只質疑「幾十」年後的長遠投資。


從另一角度,我們或許應該問,為何美元債需求如此大?這可能是美元債的市場流動性較大,所以私人企業傾向發美元債,但世界科技是正在突破金融領域,例如去中心化金融,當出現更多方法融資的時候,還死抱幾十年前的發展模式來推算未來?但債只是表徵問題…..


更需要問的問題是:為何EM有那麽大的美元債?2019年是大概30,000億美元,2021年第三季便上升至約50,000億美元,一部份原因是Covid pandemic, 另一原因是,當美元上升,EM國家的貨幣相對貶值,賺美元外匯可謂是「事倍功半」,EM國家出產的資源變相賤賣,出口賺不夠外匯,買進口便要借了,所以我估計,EM的美元債務問題,其實最終可能是源自美元,這大概也是為何各國由其東盟和南美加速去美元化!


2023年4月12日星期三

去美元化的潘多拉盒子

近日在youtube 上排山倒海的推片都以「去美元化」為題,在現「去美元化」只是炒作主題,人類總喜歡食花生,題目越災難越吸睛,不過「去美元化」的潘多拉盒子的確已經打開了,可能都要長遠想多點!


事源於3月29日,巴西政府與中國達成協議兩國以本幣結算雙邊貿易,而中國作為巴西的最大貿易伙伴,去年中巴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1505億美元,兩國以本幣結算,實是理所當然。根據明報報道,中國的交通銀行及工商銀行將在巴西營運人民幣清算。


另阿根廷與巴西又聯手推進南美洲共同貨幣機制「南美元」,類似歐元區的共同貨幣機制。


然後,中國與沙特正研究以人民幣結算石油;印度與俄羅斯的石油交易以非美元貨幣結算。中俄的煤炭和石油貿易以人民幣支付。


我作為幣界的支持者,覺得最有趣的發展是俄羅斯與伊朗正硏究推出以黃金做儲備的穩定幣,亦即是加密貨幣中的一種代幣,以此繞過美元的SWIFT 系統,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


馬來西亞總理安在上週訪中時建議成立「亞洲貨幣基金」,認為亞洲經濟已有一定實力,應該減少依賴美元。


還有中東及東盟國家都部署去美元化。看來未來10至20年,我們將會看到多種共同貨幣體系。












直至現時,去美元化的進展未見很明顯,美元佔國家的外匯儲備仍佔58%,比2009年下跌了4%,人民幣未見是最大得益者,期間只增加約1.6%,反而是其他各國貨幣均有增加,去美元化似乎是世界大趨,多國貨幣的儲備貨幣時代將是未來發展。


各國發展自己的央行數碼貨幣(CBDC),這是加快去美元化的其中主要部份。2022年中,有105個國家宣佈會硏究開發CBDC ,佔全球經濟生產總值九成,截至2023年3月1日,65個國家進入積極開發階段,20個國家已經推出,包括中國、巴西、日本、俄羅斯。


CBDC 仍然有國家貨幣的兌換率,與紙幣無異,但貨幣數碼化可加速貨幣在網絡上錢包對錢包的傳送,這是沒有兌換傳送,但只要能兌換一種穩定幣,便能繞過銀行及Swift ,解決國家貨幣間的兌換,海外匯款方便很多。


根據2023年1月份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 (SWIFT)數據顯示,美元在國際支付總額中的占比已經降至 40%。其實各地人民早已自有安排!


筆者並非仇美主義者,但當見到去美元化大趨勢正在進行,也要多想想,如果投資幾十年的美債,會是怎樣的環境?



2023年4月4日星期二

1984的真實版






小說1984內其中一個主旨是有關使用電視監控和間諜來大規模監控民衆,在現今生活,我們用的手機app已變成各種追踪器, 1984的情節正逐漸實現。


近日在YouTube 推送片看到TikTok CEO周受資在華盛頓國會聽證會被拷問五小時的片段,國會議員的問題不斷圍繞TikTok的美國用戶數據會否在中國政府要求下被交出?無論周受資如何回答American data stay in American soil, oversee by American Company, 似乎國會議員們早已下定論,如果看過2021年國會大樓被衝擊後,美國社交App、Google如何配合網絡搜查及交出用戶數據,便大概理解為何國會議員認定TikTok 有國安隱患。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莊騷亂案件調查過程的科技鑒證,資料來源基於電子工程師學會出版的雜誌內陳述的真實案件。我們平時使用的社交網、Google、和流動裝置與你周圍的科技裝置互動都產生數碼足跡,這些都成為大規模的監控系統。


2021年1月6日,2000至2500名示威者,大部份人幪面衝擊美國國會大樓,並且造成騷亂,意圖阻止國會宣佈認證拜登正式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及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


根據報導指,控方文件透露在案發後當晚約11:00pm,其中一名曾經以幪面參與國會大樓衝擊的示威者以PayPal買了一個pizza,而根據PayPal 登記的gmail,追蹤到用戶付款記錄及用戶名稱,這大概與犯案人使用credit card被追截相似。


但那麼大規模的幪面衝擊者,聯邦調查局如何追蹤? 事發之後,聯邦調查局發出「地理圍欄搜索令」(geofence warrant),FBI要求Google及電訊等公司提供事發時區域內(即國會山莊範圍)所有移動裝置及app活動的匿名資訊,再讓警方從中鎖定嫌疑犯。


地理圍欄搜索令一出,Google, Facebook 等公司要交出國會山莊範圍內出現過的用戶示威者名單,與及他們的緯度和經度(latitude and longitude), 但不是所有示威者都曾衝擊國會大樓的,因此聯邦調查局還要查看哪一些人的電話與國會大樓內的wifi 有互動,這是他們曾入去的證據,然後再向電訊公司取得這些嫌疑人的身份。根據該雜誌的報道,警方身上的攝錄鏡頭在緝拿嫌疑人並非主要渠道,下圖是各應用程式出賣用戶資料的排序:





事實上,用戶的上網數據早已沒有幾多私隱,以我個人經驗,在WhatsApp 討論去哪兒食日本菜,竟然翌日在Facebook 見到日本餐館的廣告,即是說WhatsApp 的通訊被監聽了。另一次,早上去完Honda門市睇車,下午在facebook 便見到Honda廣告。早排在琴行門口討論Roland 電子鋼琴,翌日在youtube 見到Roland的廣告,即是我們的對話被偷聽了,實在令人毛骨悚然。.


我想指出,這些都是在我沒有開app 及手機放在背包裏的情況下,蹤跡仍然被記錄了!在該篇報道亦指出,那些嫌疑人當中,很多都沒有在社交媒體展示自己的參與,甚至沒有開Facebook 或Google app,但他們的行蹤仍然會被記錄的。


當美國政府要求科技巨頭交出數據,他們必須要聽命,所以美國政府認定大陸在美的企業向大陸政府交出數據,無論是否American data stay in American soil oversee by American company 並不重要,他們只是君子之心度君子之心而已!


美國的CBDC(央行數碼貨幣)將在7月推出,聽聞這是為何美國政府不斷追殺加密貨幣的不同範疇,包括在Signature Bank未出現銀行危機之前便接管它,原因是要禁止Signet系統與CBDC 競爭,任何有可能跟CBDC競爭的加密貨幣都危危乎,包括各Stablecoin, 例如之前Paxo, BUSD被禁止,Binance的CEO趙長鵬被CFTC(期貨交易委員會)起訴,很可能引發新一波幣市大屠殺。


CBDC 的推出,很自然便要認正真身,使用digital ID便很順理成章了,否則不準用錢。CBDC 和Digital ID推出之後,基本上政府已經可以掌握整個社會的資金去向和用戶身份。


如果再在科技裝置加上AI應用,當你問一些問題,步行或坐車去某地方,AI便能推敲你的意圖,便很有可能製造出電影Minority Report 的情節, 在犯案之前阻止罪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