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3月30日星期四

滯脹來了!應該怎樣投資?





上篇文章「風險的物理學現象 (3) - 消失的通脹」指出三月初一星期內三間銀行Silvergate , SVB和Signature Bank倒閉後,FED、FDIC和財政部三大監管機構為收復存戶對銀行體系信心而設立一個BTFP(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接受銀行的長期美國債和按揭債以票面價作抵押,為期一年,加上原本央行給銀行提供的貼現窗(Discount window)抵押貸款,結果由3月8日至上星期四,被擠提的問題銀行以兩項貸款項目向FED的借貸加起來共約1630億美元(貼現窗1100億美元及BTFP 530美元),平時正常情況,銀行透過貼現窗的借貸只是46億美元,而BTFP貸款亦從前一個星期119億美元大幅飆升,可見銀行危機仍未未過去,還可能因一些觸發點捲土重來。


雖然FED行長鮑威爾否認再次量化寬鬆,但實際的效果卻是流動貨幣大幅上升了(見下表)。





然而現在聯邦基金利率在4.75-5厘高位,FED在3月22日議息會議加息0.25厘之後,鮑威爾發表講話時仍然堅持會繼續加息至以壓通脹回到目標水平,但看到流動貨幣在三月大幅上升,其實通脹是不太可能回到2%,更令人費解的是聯邦基金利率繼續上升,借貸成本高企,加上銀行危機,兩者導至流動性緊縮,Case Shiller Home price index顯示樓價已經下跌,下圖見樓價按年變動率正錄得負數,上次該變動率進入負數的時候是2008年至2010年,若樓價持續下跌,銀行危機很大機會深化。





我想特別指出,在上篇文章「風險的物理學現象 (3) - 消失的通脹」,我用了扣除食品及能源通脹後的核心通脹來看美國消費者情況,而不是FED看的個人消費者指數(core PCE),core PCE在一月按年飆升5.4% ,core PCE是記錄貨品及服務消費,而這數據在一月上升的原因是服務消費按月上升0.5%,但服務消費上升可能與人工上升有關,我認為這是誤導的。因此我認為若想看連環加息425點子的情況下,消費貨品的物價有沒有反應,其實加息對物價的效果已經很清楚了。







美國的2022年第四季經濟按年增長率只得0.9%:





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正進入滯脹大時代,即是高通脹同時低經濟增長或甚至經濟衰退。



1) 歐元區的經濟在2022年第四季按年增長只有1.8%。2023年2月的按年通脹率為8.5%,嚴重的通脹是來自食品和能源價格雙位數升幅,而加息對通脹的影響很細。









2)英國經濟2022年第四季按年只升0.4%,而2月年通脹率為10.4%。





3)澳洲經濟增長由第三季按年升5.9%跌至第四季升2.7%,但第四季的通脹率升7.8%,第三季通脹率為7.3%。







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快要爆煲:


- 阿根廷2023年2月通脹按年升幅102.5%,1月通脹升98.8%。


- 巴基斯坦2023年2月通脹升31.5%,是自1974年6月以來最高升幅,通脹大升的原因是其貨幣rupee大幅貶值,還要應IMF債務重組要求下,調升能源價格及稅務,食物和飲料價格大幅上升45%及42%,交通開支大升50%,嚴重民不聊生,示威不斷。


全球滯脹,美國經濟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或軟着陸!


聯儲局十一個月內加息475點子,某程度上是銀行危機的始作俑者,如果一年只加息100點子,攤長來加息,SVB的新創科技公司的經營環境不會惡化得那麼快,而需要draw down deposits, SVB持有的債券或按揭證券價格也不至大幅下跌,deposit 沒跌得那麽快,即使賣債,損失也不至很大,而且可以慢慢調整這些部署,SVB或許不會突然死亡。其實,其他商業銀行也會有類似問題,經濟收縮太快,商業客戶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如果借貸利率持續高企,不利商業貸款,銀行危機未完也幾乎是肯定的!


當然,如不以鷹派加息步伐,通脹可能失控,但壓貨品物格通脹可以增加供應入手的,若不是俄烏戰爭主導初期食物和貨品供應鏈的物價惡性通脹,也許不需如此大幅加息。


如果預期經濟衰退和借貸息率持續高企,是否應該減債為優先?還追價買樓?


2023年3月26日星期日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的人生multiverse (小心劇透)





這套電影在奧斯卡和很多國際電影獎,都贏得很多獎項,在奧斯卡更是11項提名中贏得7個大獎,包括獲得最佳電影奬,近日香港再上畫,我記得去年大概九月都好似短暫上畫,但應該沒有幾多人注意,很快便落畫,這是一套很大爭議的電影。我在去年六月中去加拿大旅遊的時候已看過此電影,才到步兩日在Jet lag 的情況下去看,看此電影的原因並非因為楊紫瓊主演,而是兩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推薦,他們兩人討論此電影的時候都很興奮,大贊好睇!不過,我和丈夫一起看完之後都滿腦子問號,我還以為自己jet lag ,可能不太集中精神,甚至可能不自覺瞓了少少,所以看不明。有次股評人譚新強在葳言大意的節目上,也曾提到他在加拿大旅遊時看了此電影,也是由二十來歲當地年輕人推介去看,結果是他的感覺都一樣,好混亂!YouTube 有段影片是兩個導演Daniel (相同first name)讀出觀眾對此電影的評論,也是很兩極,喜歡的人讚不絕口,不喜歡的人說「唔知講乜」!YouTube 影片下面的留言也是很兩極!為何會這樣?


為何年輕人和我們對這套戲的感覺會那麼大分別?我試從我對電影深層訊息的理解,嘗試解開這個可能是代溝的分歧!


其實我看到兩石頭對話那段,再串連之前的情節,才有點明白。


主角Evelyn (楊紫瓊飾演)嫁到美國與美國華人丈夫Waymond一起開洗衣店laundromat, 電影開首丈夫Way想給予Evelyn離婚書,但卻因Evelyn很忙而沒有機會,然後他們要去稅局答辯質詢,故事便這樣開始。


人生每一個決定都衍生出很多不同的multiverse ,依我的理解,故事就是穿梭Evelyn的不同人生版本,她的過去、她的夢想、想做卻沒有成功,這大概是她的multiverse, 然後是她的決擇:出嫁、與Way開洗衣店的喜悅、懷孕及誕下女兒的幸福感,不知何時開始在人生兜圈,和女兒關係變差,無法接受女兒的同性伴侶,她嫁給平凡的丈夫,過平凡忙碌生活,給丈夫感覺她在後悔,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所有的空間都在互動,在稅局被查稅時,稅局職員Deirdre在alphaverse是個殺人狂,女兒的alpha版被Jobu Tupaki佔據了身體,變成惡魔,事實上她並不是生出來與母親鬥爭,只是Evelyn無法接受不如她預期的好,這一切其實都是一個訊息,就是:「Nothing matters, only love matters 」,當你能放開,let go ,讓女兒選擇,即使是混亂的人生,當你能放開,一切都變得順意,我想,這大概就是電影釋放的深層訊息。


我想,電影受年輕人歡迎,覺得電影fantastic, 原因可能他們都能接受電影中multiverse的演繹方式,電影中母親對孩子的期望,而他們都希望得到認同,相信這是令他們有同感的訊息!








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風險的物理學現象 (3) - 消失的通脹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現象的基礎科學,涉及宇宙的所有事物,以研究和理論探索自然界的規律,所以宇宙萬物離不開物理學現象。筆者曾以熱力學的第一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來看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物理學現象,今次我們看看聯儲局急速連環加息的物理學現象。


在物理學中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解釋「能量是一種既不可自我創造、也不可毀滅、只會轉化成另一種狀態的物理現象。」


Energy cannot be created or destroyed, it can only transform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筆者套用在金融業界的「風險」,「風險」從一種狀態轉化成另一種狀態,卻從來沒有減少和毀滅!


2008年金融海嘯和2020年為應對Covid的流動性問題,聯儲局無底線的量化寬鬆,其通脹後遺症終於出現,「出來行,終於要還」!


美國按年通脹由2020年4月的0.33%升至2022年6月9.06%,聯儲局2022年3月才開始加息,當時按年通脹已達8.5%,在聯儲局急速地加息,由2022年3月17日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 Rate) 0.25厘升息至4.50-4.75厘,10個月內加了475點子,目的是要把通脹壓下來。





2023年2月通脹率降至6%






扣除食物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由2022年9月6.6%見頂後連續五個月回落至5.5%,這大概反映消費者情況。即使失業率數據仍未明顯上升,1月失業率為3.4%,2月失業率為3.6%,較1月份輕微上升,但消費者的消費已從去年9月高位回落。但聯儲局仍多次以75點子幅度來加息,甚至在矽谷銀行(SVB)倒閉前,仍然鷹派預言加息50點子。






但連環急速加息,有沒有加過龍不在話下,無底線印鈔和過了頭的加息政策都一樣是不無後果,「出來行,預咗要還」,問題只是怎樣還?


上週一星期內三間銀行倒閉,三大監管機構聯手保SVB和Signature Bank 存戶,兩間銀行被FDIC接管,同時設立搭橋銀行(Bridge Bank),存戶的全部存款獲三大監管機構保證,另方面成立一個BTFP(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接受銀行的長期美國債和按揭債作為一年調期的抵押,以免銀行被迫變賣債劵時蒙受損失。然而股票和債券投資者承受所有損失。


這兩間銀行的共通點是存戶都是中小企業,有些評論人語帶看不起SVB的初創公司,其實SVB的所謂初創,一點也不小,其中的存戶Roblox是一個遊戲平台,僱用了2,100個員工,2022年全球有1,200萬個遊戲開發商,支付了5.3億美元給他們。這些所謂初創公司,每間僱用數十至數千人,若再多幾間這類中小銀行倒閉,通脹可即時消失,聯儲局以破壞需求壓通脹,You’ve got it! 但到真正出現時,他們又怕…..


聯儲局表面上是救銀行存戶,實際上是避免同類銀行存戶擠提擴散,所以其實都是救銀行。但這樣救銀行,風險便從銀行存戶轉到……看下圖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







等同沖銷了之前的加息效果,但聯邦基金利率還是4.5-4.75%。根據熱力學的物理學現象, 「風險」不可自我創造、也不能被毀滅、只從一種狀態轉化成另一種狀態!那可能是通脹同時是經濟收縮Stagflation 是也!


救存戶,不救銀行,其股票和債券變牆紙,結果有同類風險的銀行股票及債券隨即被投資者拋售,第四間骨牌效應下受累的銀行,第一共和銀行除被客戶擠提,投資者也不斷拋售股票,上週五美國11間大銀行聯手向第一共和銀行存入300億美元,為期三個月,以增強該行的財務狀況及客戶信心,截至3月15日,第一共和銀行稱仍有現金340億美元,連同11間大銀行的300億美元資金,總共640億美元可調動資金,但存戶一天可提走100億美元,如果存戶的信心未止血,其實頂不了多久!其股票價格累跌了九成,不要跟比特幣相提並論,因為銀行正面臨倒閉危機,跌九成後是不會再升回上去的。「風險」沒有減少或毀滅,只從一種狀態轉化成另一種狀態!風險從一間銀行轉到到其他銀行或其他地方!


聯儲局加息撲滅通脹,消失的通脹總要以一種狀態出現,而急速地大幅度加息,那便同樣引發大幅度的需求破壞以達至滅通脹目標,破壞需求以兩種狀態出現,一是大規模失業,即是中小商業銀行倒閉引發大規模中小企存戶消失,大規模失業即時到位!一是大規模的財富消失,透過投資市場的下跌令財富消失!兩害取其輕,就是財富the great reset !




P.S. 最新消息,美國大型銀行的行政總裁正與第一共和銀行商討未來需要採取措施的細節,希望24小時內完成。消息指,若籌措新資本失敗,第一共和銀行可能縮細資產規模,將出售部分貸款資產以籌集現金及削減成本。




Related Posts: 

2023年3月17日星期五

貨幣緊缩快車謀殺案



題目取自著名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故事講及一列火車名為「東方快車」快速前行之際忽然發生謀殺案,然後車廂內各人在估誰是殺人兇手,又或者車廂內所有人都是嫌疑犯。以此為題目故名思意是想查找緊縮貨幣政策快車下一宗銀行死亡事件的元兇。


今個星期初,美聯儲聯同財長及FDIC聯合發表聲明接管矽谷銀行SVB,也同時宣佈Signature bank有系統性風險,因此必須即時關閉,為何Signature Bank 忽然離奇被判死亡?


SVB的死亡事件,這星期筆者已連出兩篇文章,在此不贅!


Signature Bank 離奇被判死亡,坊間一直說Signature Bank 是加密貨幣銀行,因為幣市慘淡,其加密貨幣存款不斷流失導致系統性風險,所以被FDIC勒令停業,這說法是錯的。


根據2022年12月31日的財報表,Signature Bank 總資產為1,103億美元,總存款為889億美元,當中digital assets亦即是加密貨幣的總額為177.9億美元,只佔Signature Bank 的總存款20%,而Signature Bank 在3月8日再追加一份財務報告,加密貨幣存款跌至165.2億美元,但同時總存款由年底上升了5.76億美元,截止3月8日加密貨幣存款只佔總存款18%。根本談不上是加密貨幣銀行。它們的加密貨幣deposits全是美元deposits,而這些存款都是non-interest bearing,雖然存款是On-demand,但Signature Bank 是無本生利的。


Signature Bank指出加密貨幣存款下跌的原因是他們要兌現之前承諾,減低這方面的業務,以減低幣市帶來的風險.


  • Deposit balances of $89.17 billion, which are up $576 million since year-end 2022. This includes the deliberate reduction in digital asset-related client deposits of $1.27 billion, resulting in a balance of $16.52 billion in digital asset-related client deposits



Signature Bank一再强調它們沒有持有加密貨幣或stablecoin,也沒有幫交易所鑄 stablecoin,也沒有炒賣!


As a reminder, Signature Bank does not invest in, does not trade, does not hold, does not custody and does not lend against or make loans collateralized by digital assets," DePaolo concluded.

We have repeatedly communicated that our relationships in the digital asset space are limited to U.S. dollar deposits only, and we remain fully committed to executing on our plan to deliberately reduce these deposits further. Since we opened our doors, we have been a ‘deposit-first’ institution and have always been committed to our depositors’ safety, first and foremost. As shown by our current metrics, we intentionally maintain a high level of capital, strong liquidity profile and solid earnings, which continues to differentiate us from competitors, especially during challenging times," added Eric R. Howell, President an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它被指是加密貨幣友善銀行,完全是因為它們設立了一套支付系統叫Signet,讓加密貨幣市場投資者互相兌換美元及加密貨幣,而這方面的業務亦只涉及美元存款。


Signature Bank 的客戶存款,80%來自中企業、律師、會計師、健康醫療公司、製造業、地產管理公司。沒有像SVB般只涉大量科創企業。




2020年和2021,Signature Bank 的 Loan to Deposit ratio 約 77%,正常正如一般美國銀行,2022年由於Digital Asset 的 deposits 下降,Loan to Deposit ratio 上升至約 84%






Signature Bank 不是加密貨幣銀行,究竟是什麼銀行


Deposits 來自不同業務,但來自商業(Business demand deposit & Business money market accounts)的deposits佔約65%,當然了,這是一間商業銀行。



貸款的類別以金融服務為主,大部份是地產貸款有關:





Signature Bank 證券投資為263.7億美元,其中主為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和 CMO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 ,以10年期為主。證券投資平均年認為4.23年,83.4%是AAA rating,97%是 A credit rating。不過,正如我在上篇文章指出,我認為無論持國債或MBS都是Mismatch當你有1000個,1000同時提款,銀行是不可能即時滿足所有提款。事實上,長年期的債券利息更高,在之前的低利率環境,當然是買賺高小小息的債券。我不明白,除非聯儲局認為長期低息,為何會長年期低息債券?這是否有問題?





基本上Signature Bank 在被擠提前是完全正常,直至當美國矽谷銀行忽然倒閉,紐約州的Signature Bank的存戶在同日從銀行提走超過100億美元的存款,一天之內被提走超過11%的存款,Signature Bank 的死因基本是存戶一窩蜂同時擠提



基本上,客戶心理是「唔理三九二十七,總之提錢走為上着」,禁止客戶擠提只會引發更多恐慌性擠提,這就是為何三大監管機構必須向存戶保證。






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

該死不該死



昨日出文質疑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即時關閉SVB之後,今早亞洲開市前,美聯儲聯同財政部及FDIC聯合發表聲明,保證矽谷銀行存戶可取回全部資金,Signature bank須即時關閉。


今次三個美國監管機構罕有聯合行動宣佈救存戶,不救銀行,快速安撫存戶,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聯儲局總算學懂速戰速決阻止危機蔓延。


除補充以上最新發展,筆者想趁機補充昨天的文章。筆者對關閉SVB並不可惜,它的資產負債是否嚴重mismatch也不是重點,反正去擠提的存戶是不會理會,SVB管理不善故然死不足惜,但存款是屬於中小新科創公司,一拼拉去陪葬才是問題。


有些評論者甚至把SVB 死亡歸咎於存戶擠提,對的!如果存戶不去一窩蜂同時去提款,SVB情況便不會急速惡化,不過換着是您的存款,您會對自己說:「不去擠提便不會令情況惡化嗎?」


昨天之前,有朋友傳來訊息,訊息是SVB的startup founder商戶,言詞間看出startup founder 的徬徨,筆者感覺需要為她們做些事情。我不理SVB死活,但這些founders什麼也沒有做錯,初創公司也沒有幾多銀行選擇,因為大銀行都不讓沒有生意record的初創開户口,他們在沒有選擇下,被迫在SVB選擇把存款存入沒有利息的存款戶口,現在銀行的mismatch to maturity 的債券及MBS,因存戶提款而導致損失,錯不在這些新科創公司,不該死!


雖然這些都是新科創公司,但他們很多都有供應商及交易對手,讓他們陪葬,也肯定引發骨牌效應。到時更多人和商戶共同陪葬!錯判形勢的人才是該死!


另銀行持有的資產,無論是MBS 、債券、房貸,若存戶同時提款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完全滿足所有提款要求。所以應對的方法不是關閉銀行禁止提款,而是讓存戶安心,方法是讓這些債券、MBS可以作為抵押,以減低加息對銀行持有這些資產的影響。聯儲局、財長及FDIC 聯合行動救存戶正好證明這點。


至於crypto 友善的銀行,Silvergate Bank 和 Signature Bank的關閉,您看我很少評論,因為作為crypto 早期投資者,早已習慣不依賴銀行!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矽谷銀行SVB被美國聯邦監管機構關閉的幾個質疑






矽谷銀行(SVB)倒閉經過的幾個重點:


1. SVB專為科技新創商提供融資服務


2. 其負債主要是科創公司的存款,過去佔比9成


3. 存款近一年沒有增長,更下跌至89%


4. SVB把大部份存款投資債券,賺取長期yield rate 1.63%


5. 科創公司近兩年經營困難、未有盈利、缺乏投資資金,因而需要draw down 存款


6. SVB需要套現資金而在債券未到期前變賣債券


7. 由去年開始聯儲局瘋狂加息,由0.25%加至4.5%-4.75%,債券價格下跌


8. SVB賣債應付客戶提款導致虧損18億美元


9. SVB需向股票市場配股募資約20億美元填補資金缺口


10. 股價聞訊大跌超過60%


11. 3月11日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宣布矽谷銀行關閉,並將其存款轉至另一間存款保險銀行




質疑:


1. 存戶1 mil 美元存款,存款保險賠償只是25萬美元,存戶損失慘重,而這些都是新創公司的錢,本來掂都變唔掂


2. 何為資不抵債?









截止2022年12月底,SVB資產為2110億美元




SVB的債為1950億美元,九成客戶存款







賣債應付提取存款是正常做法,債券本身被視為cash, SVB take 了一部份loss去應付提款,然後配股集資彌補資金缺口,而且只是18億美元的缺口


3. 有2110億資產,只是虧損18億便要被FDIC關閉?


4. SVB過去盈利不算差:







5. 問題係:存戶不可以提錢走嗎?為何提款就要關閉銀行


6. 我不認同SVB需即時關閉,而不考慮其他財技或注資安排


7. 究竟真正問題是什麼?是不是賣債應付提款的舉動可能引發更多其他問題銀行跟風,而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問題?



思考:


存款放銀行只是很基本的事情,銀行買債券作為儲備不安全,有2000億資產竟然都可以執笠,初創公司或一般人的存款是否應該一部份放在自己夾萬,另一部份放在eth, 夾萬起碼保證可以提取,eth保證不會執笠,並且未來可以帶來投資增長!



2023年3月7日星期二

加密貨幣只是炒作(hype)? ChatGPT才是真正的新工業革命?






近日ChatGPT 成為最熱門話題,然後話題又拉到與加密貨幣比較,經常聽到:「加密貨幣只是(Hype)炒作,ChatGPT 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技術!」論者認為ChatGPT 帶來的改變媲美工業革命。弊!筆者出了兩本書都以「革命」來形容加密貨幣所帶來的改變,豈不是變廢話?究竟是AI定還是加密貨幣,才是真正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其實科技為經濟和社會帶來變革,改變人們做事的方式,便可以稱為「革命」,我認為兩方面都是。


首先,我們看看工業革命是怎樣定義?我在第二本著作「財富潛藏區塊鏈金融革命2.0」提出過1688金融革命帶來英倫銀行的成立、股票市場的發展和法律的制定,民眾更願意在股票市場投資和𠄘擔風險,這有利科技發展及公司做大做強,奠定日後工業革命在英國發展的基礎,也解釋了為何工業革命於1712年在英國首先發生。


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和19世紀起源於英國,然後擴散至世界各地。在這段歷史中,製造業生產由以勞動手工轉為機器製造,另外蒸汽動力、紡織機械和蒸汽機等新技術的發展,導致生產力顯著增長,蒸氣火車拉近農村和城市距離,以至人口從農村遷移至城市,引伸至城市化及工廠體系崛起,這些都是工業革命的特徵,對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簡而言之,工業革命是由多種技術的發明及發展而來,並不是單一技術能夠形容工業革命對整體經濟及社會變革。


同樣道理,我們正經歷由互聯網及其他科技帶動經濟及社會變革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就像鐵路基建,把全球通訊連系起來,移動裝置就像火車的發明,世界各地的人的距離拉近了,通訊及面見的連繫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以手機連系,地域界限的限制大大降低,商業活動更容易跨地域進行,因此發展出沒有地域界限的互聯網貨幣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地域界限的互聯網貨幣便是比特幣,錢的形態以數碼出現,透過去中心化節點維繫保安及確認交易,解決價值傳輸在網上交易的安全問題,人與人的交易信任建立在高透明度的區塊鏈上,兩個不認識的人在無需政府確認的中間人(即銀行)便可進行買賣交易,錢銀交易亦省卻主權貨幣兌換的差別,交易沒有地域界限、無需最低結餘才可以開戶,沒有know your client 認證,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機開戶口做銀行轉帳的事情,節省了很多中間人、bank teller 的開支,國際匯款交易更有效率和快速,這就是為何我認為比特幣是貨幣的革命。


然後以太坊以區塊鏈及智能合約為基礎,發展出沒有地域界限及去中心化的金融市場,便是的金融市場的發展,人們可以透過以太坊的Vitual machine 發行代幣集資ICO (首次代幣發行),形式如同IPO,但ICO是沒有地域界限,投資者也沒有地域之分,這省卻了很多中間人的開支,例如無需實體交易所、出市代表、證券行經紀、上市保薦人、會計師,無需這些中間人的費用,投資者的交易信任源自公開透明的區塊鏈,當然投資信心也必須來自對新項目的技術及創辦團隊的認識。雖然各國對沒有地域界限的金融集資ICO 加以否定及禁止,但技術一直都存在,沒有因禁止而消失。以太坊帶來的革命還有去中心化金融,借錢、存錢、收息已經可以跨地域,沒有實體銀行,人們各自在手機進行這些活動。


總的來說,加密貨幣的發展帶來的是互聯網貨幣及去中心化金融市場的革命。


至於由AI人工智能開發的ChatGPT ,是一個自然語言處理模型,AI從巨大的資料庫,經過處理後,透過文字對話解答使用者的問題,可以說在搜集、整理資料、構思等方面提供重大幫助,從而輔助人類加快工作效率,涉及的範圍包括客戶服務、教育、購物、健康等領域,以幫助使用者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AI更能在剪片、構建動畫故事大綱、拍攝環境提供協助,處理前期和後期原為繁瑣人手工序,從而減省人手成本,可以說AI及ChatGPT 像工業革命中的機器、蒸氣機等發明,它有助加快工作效率。


加密貨幣和ChatGPT在不同的領域上創造價值及帶來各自的革命,加密貨幣的革命是貨幣和金融方面,節省的是金融方面的中間人成本。ChatGPT 和AI的革命是在工作效率方面,節省的是繁瑣的資料、文書處理的勞動力。


股神巴菲特助手芒格說加密貨幣應該被禁止,一些大學及金融機構禁止使用ChatGPT,但加密貨幣和ChatGPT都是一種技術,一旦出現了,便不會消失,人們應該好好利用這些新技術加強自己的優勢,抗拒及禁止只會令他們落後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