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

停滯的年代





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經濟停頓,保護主義抬頭,日美政府研究如何引導企業回國生產,一方面振興經濟,另一方面減少依賴中國生產,作為制裁中國的舉措。


日本計劃撥出約22.45億美元,九成以上用作補償企業把中國生產線搬回國內。美國方面,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建議美國政府負擔美企搬遷費用,並在稅務方面優惠廠房、設備、翻新等開支。


除此之外,近日美國對中國龍頭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實施晶片出口限制,另外相關半導體設備技術亦會實施出口限制,料對中國半導體領域造成重創。


此之前還有對中國進口實施關稅,額度約二千多億美元。另一方面,歐洲多國反美國科技巨企壟斷,硏實施數碼稅,然而最近的經合組織(OECD)會議就數碼稅的磋商未有成果,似乎事在必行。


以上列舉的是現時大國較勁形勢,看似是中國形勢大為不妙,然而真實情況是全球經濟和技術發展將會面臨大停滯!


製造業是低段經濟發展所經歷的階段,工業革命的年代,美英以製造業發展創造財富,掘出第一桶金,之後發展至金融革命,企業以發行股份,分散風險,擴展業務,一些大城市因此發展成金融中心,再演變成國際金融中心,成為跨國企業上市集資市場。這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路向,製造業是勞工密集的工業,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因此低勞工成本是必不可少,走回頭路去造製造業,亦即是揼石仔賺錢,雖然工人會有工作做,可減低失業率,但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如何,無需多講,人工方面如何,成本如何,是否可行是另一回事。如果轉用全部機器生產,那就不是降低失業率了,另外,那部機器又是否中國製造?零件全部美國生產嗎?


我們需要問的問題是為何企業將生產線搬去中國,為何世界經濟發展會走向分工合作的年代?將這一切逆轉,結果如何是可想而知。


美國限制晶片出口中國,意圖阻止半導體技術流入中國手中。然而根據2018年數據顯示,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為1547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33%,是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國家,限制半導體出口中國,亦等同要扣除半導體市場約30%。






無論是對中國實施晶片出口,抑或是對華為5G建設限制,以至實施數碼稅,都是對技術發展的一種障礙,科技的伸延是從舊的事物改良,例如火藥是中國發明,槍械不是,google 一吓汽車發明家,你會發現,平治雖然取得世界第一項汽車引擎專利及銷售第一部汽車,但發明家卻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功勞,而是持續的延伸發展:

1672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在北京製造出蒸氣動力機械裝置,架設在馬車上的三輪蒸氣車。


1766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氣機。


1769年,法國工程師尼古拉·約瑟夫·居紐在巴黎文森森林公園製造一輛三輪蒸氣車。


1801年,法國化學家飛利浦·勒本(Philips Lebon)成功研發以煤氣和氫氣為燃料的二衝程發動機。


187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托發明四衝程發動機。又叫奧托循環(Otto cycle)。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平治在曼海姆製造出汽油引擎裝置,架設在馬車上的三輪汽車,有0.85馬力汽油引擎。


1886年1月29日,卡爾·平治取得世界第一項汽車引擎專利。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輪汽車正式販售。


一件物件的發明是經過一段時間和不同物件延伸發展而來,例如智能電話也不是蘋果公司發明,IBM才是,智能電話是由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和手提電話的結合延伸版本。


結論是,沒有單一企業或個人能夠完全發明一件東西,技術發展是透過長時間和不同國家接力參與,阻止這些進程,最終是技術和經濟發展停滯。




7 則留言:

  1. GOOG, FB最近股價回調
    似乎已反映市場憂慮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從歷史所見,封閉是會令經濟停滯,人們大概十年才會懂

      刪除
  2. 回覆
    1. 如果進步而自身無法得益,自然是封閉保護。

      要滿足自身利益,同時又為大眾帶來利益,但雙嬴之下,自身得10%,大眾得90%利益,還不如封閉保護有70/100%利益。

      但分享帶來經濟發展,擴大市場佔有率,做大個餅,就算佔10%,可能比比封閉時獲得的100%利益高。

      如何選擇也是一種學問。

      刪除
    2. 知唔知點解要用開放源碼?點解Linux 是開放的?現在中國又話唔輸出乜乜技術,中心化企業是不會令技術向前發展

      刪除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