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

為何香港沒有Steve Jobs 只有Cow Jobs




政府經常說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創意產業云云,但官員對科技應用有幾多認識?則是一大質疑。

早前政府的關愛共亨計劃「派 $4,000 蚊」,在今時今日互聯網時代不設網上交表,而是以郵寄或親身遞交方式交表被受批評,對此政策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設計系統需要 18 個月,事件反映政府內部無知或可能是被人𠱓。業界人士認為,如果以創科生活基金批出資助452萬港元給予北角區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開發一個「鼓勵長者鍛鍊八段錦」的手機應用程式(APP)計,可能政府內部打價一個需要18個月才能寫出來的交表app,索價或涉資幾千萬港元,即每個月灘分要二百萭,如果加快一個月內完成便可能需要過億元。

昨天在無線新聞報導提到考評局計劃在中學文憑試個別科目研究以電腦模式考試,訪問中考評局指考生數以萬計,轉為電腦模式涉及龐大資源!令人想到受訪者心目中的電腦可能是notebook或者PC, 而忽略了現時的Raspberry Pi只是數百元一部,即使一人一腦也說不上「涉及龐大資源」。

又像之前我在上一篇文章指出陳茂波用上金融防火牆來形容香港金融市場對國家的貢獻,但他究竟知不知道防火牆其實是兩面的,防止敵對的或有害的入侵,但亦同時可以禁止流出?亦即是對國家安全不利的走資,但香港的開放市場根本很難做到?說話的人究竟是否知道防火牆的真正意思?

當然,官員們未必需要如Steve Jobs那樣的科技人,但他們卻喜歡主導如何發展科技,這才是問題!他們一方面說創新,但卻走不出建制的思維,例如你要正正式式有個寫字樓才能獲得官方對你的信任,奇怪的是現在連虛擬銀行都有,為何還要租寫字樓來經營業務?我想説的是,真正的新經濟是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東西,例如租寫字樓、商鋪,而這些正是建制的財富命脈,所以他們的主導阻礙了互聯網真正的革命,變成不三不四的創新科技發展!明明無需租寫字樓經營,卻為了符合資助規定而租寫字樓及一大堆的裝修,簡直是浪費。

區塊鏈的用途明明可以淘汰中間人,例如去中心化的地產區塊鏈淘汰地産代理,但由於要保護行業能夠繼續生存,他們的主導令區塊鏈的用途只能做到慳紙、慳時間,大大削弱真正的科技革命。

互聯網的零售商業已逐漸取代實體商鋪,但為了保著商鋪租金收入和價值,不斷增加內地旅客來港,甚至直接把他們車到商場消費。


他們的主導令科技創新並不真正創新,只鼓勵科技人服務現有的企業,大企業投資初創,初創企業埋大企業堆以獲取資金,然後上市、賣盤!發展都是圍繞舊經濟,你抄我我抄你,那何來會有Steve Jobs?老實說,我真的看不到這與跟大企業打工有何分別?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香港作為國家金融防火牆的作用和對市場的影響

早兩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致辭時說,香港與內地經濟市場互聯互通,香港是一道防火牆,確保香港金融安全是守住國家金融安全的防線,香港特區政府會做好有關工作。






筆者將報導貼上Facebook,引起了大家的一些討論,有讀者認為香港會否金融管制。作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對於香港金融市場在國家的定位,由財政官員講出來,當然不容忽視。

首先釐清防火牆的定義,根據Wikipedia,防火牆最基本的功能是隔離網絡,通過將網絡劃分成信任與不信任的區域,制定策略來控制不同信任程度區域間傳送的數據。例如互聯網是不可信任的區域,而內聯網是高度信任的區域。防火牆在制定安全策略中也會禁止一些通訊及控制資訊在不同信任區域流通。





簡單而言,防火牆是一個架設在信任與不信任區域之間的安全系統,它會監控和檢查數據傳輸,也會阻隔不良訊息流入。

依照這樣的解讀,信任和不信任區域分為對內和對外的資金和機構,香港作為國家的金融市場防火牆,作用是架設在內(信任)和外(不信任)之間,監控、檢查不良或和阻隔有毒或有害的資金和機構。對於金融市場來說,有毒或有害的資金和機構可能是大鱷、未清楚好或壞的新事物、敵對的外資企業等等,香港金融防火牆的作用在試探,或先行先試,例如政策上有甚麼漏洞要堵,制度上有缺點便要進行改革,試驗過後便可以一整套抄過去內地用,這是筆者的理解。

除了檢查、控制、阻止流入,防火牆的作用也可以是防止流出,以電腦網絡為例,防火牆可阻止一些網站訊息發佈,是選擇性相向的。那麼,對國家金融穩定造成威脅的也可能是資金外流,香港作為金融防火牆能否做到資金管制,以香港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這是一大疑問,而且中國人也善翻牆,會不會資金䎗牆,透過螞蟻搬家,虛假貿易、比特幣等途徑翻牆,以此類推,香港金融防火牆的工作只可能做到一半。

國家當前,香港角色以守護國家金融安全為先,這定位在九七回歸前是沒有的,但分析政策最重要是它對市場的弦外之音。我在「財富潛藏區塊鏈金融革命」書中分析到,金融市場和法律體系的發展息息相關,法律是規範市場的遊戲規則,清晰透明的市場法規讓人安心投資,這種信心令市場交易增加和壯大。那麼,人為的干預市場便剛與此相反,令人無所適從,甚麼時候和甚麼情況才是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而導致政府入市干預?而這與「透過透明穩定機制,建立市場對香港的信心」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積極干預市場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市場可能更為波動,而接近權力核心的塘邊鶴更有優勢,令貧者愈貧,富者越富的情況更嚴重。

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

港樓心態決定境界


香港樓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學皮老闆話齋:「心態決定境界」,筆者認為應用於港樓也很適合,吓!港樓都有心態?有㗎!咪係咩人買樓嘅咩心態囉!


世邦魏理仕發表全球生活報告,調查涵蓋全球35個城市,報告顯示,香港的平均樓價為120萬美元(約942萬港元),平均豪宅價格則為690萬美元(約5,416萬港元),樓宇平均呎價為2,091美元(約1.65萬港元),成為全球私人住宅樓價最貴城市。

以此推算,現時平均要抬約五球現金買樓!就算說平均數來計未必公平,因為現在北角大些小的單位都賣過億,將所有私樓拉平均數,很大機會被拉高。不過,以現時一般四百呎兩房單位動輒要五百至六百萬起跳,說香港平均樓價有九百萬並不為過。

如果對比香港經濟增長,已經不合常理,因為2018年全年實質經濟增長才只有3%,對比2017年是增長放緩。






以租金回報率看投資,現時只有兩至三厘,以工資升幅追樓價更是開玩笑,因此就有種說法是上一代供滿的樓按返出來幫子女買,換句話說,現在香港樓市是由100% leverage來承托?

不過,不認不認還需認,內地資金來港買起港樓,也是推升樓價的主要源頭。不是說內地人買樓佔整體市場10%嗎?對!這只是見到的數字,還有透過公司買的呢,而且雖說只有十來個百分比,但成交價是下一宗成交的指標,能說他們沒有推高樓價?

之前加拿大政府曾否認內地人買起當地樓價,但當溫哥華選了共產黨上台,一錘定音向外國人買樓實施15%稅和10%空置稅,樓價便開始下跌。加上去年内地中央政府加強匯款管制,加拿大及澳洲樓價也在此時同時下跌,關連性相當高。

全世界大城市都嚴厲實施外國人買樓稅,而且更是越收越緊,外國買樓的政策風險越來越高,而香港政府不堵塞這個缺口,香港樓價只有繼續升。

心態決定境界,樓價可以升至甚麼境界,就看內地人來港買樓是甚麼心態。而內地人講的是走資,當全世界都對外國人買樓實施重稅,而只有香港沒有,港樓便成為走資投資天堂,而香港人要與他們競爭買樓,現在還要是投標競投買白石角的樓,真是談何容易!

單是比較中港兩地的經濟増長,中國每年經濟増長起碼6%,而香港經濟增長每年只有2-3%,單憑工作追樓價,港人怎樣比?

再講,內地農民獲收地賠償,正所謂土豪,沒有耕種可為,難道去上鐘sir班學睇年報買股票嗎?不是投資買樓,還可以做甚麼?

另內地人會一村人合資周圍買樓,過程只需一張欠單,但香港人是不習慣這樣做。還有,內地人透過公司買樓.....在在都顯示港人是無法與內地資金競爭買港樓的。

心態決定境界,內地人的心態是走資,資金能夠安全收藏起來,一些甚至見不得光的,怎樣也好過留在內地全部見財化水,所以可以不惜代價,而港人和香港政府在計供樓負擔比率.....是不是很可笑!


2019年4月9日星期二

出席鐘記講座「學懂管理投資組合」日誌




昨晚去鐘記的投資講座,講座在7:30pm開始,我為了可以坐好中間位置方便take notes, 所以早點上去,原來7:10pm已經頗多人入座,我看再遲可能要坐第一排或最後一排。在差不多7:30, 竟然見到止凡行過,他坐在左邊第一行,咁啱嘅,過去打聲招呼!原來他來做嘉賓,感覺so lucky!

鐘記和止凡的書我也有買來閲讀,兩位寫書的風格很不同,止凡的書對初學者而言比較容易明白,我想,當你初入門學一些較深的知識,總需要有人引導你的興趣,令你再深入研究,止凡就做到了。鐘記寫的是硬橋硬馬的工夫,教人怎樣選股和估值,一讀就知他是富經驗的股票分析師,在他的著作𥚃面,詳細解說不同板塊怎樣用上不同的工具來分析和估值,但沒有止凡的引領,我相信初學者可能會覺得深。我認為兩位都是不可多得的老師,不要浪費他們的心機,好的知識是不能也不應免費的。

在此課堂中,鐘記主要講述資產怎樣配置才令人感覺安穩,不用為波動的市況而擔憂,他的資料的確很有用,也很有同感,記得初期買股票的時候,由於年輕沒有太多消費,於是將儲蓄all in股票,當大市下跌的時候,原來也是全世界最錢緊的時候,那時因一些事情發生而急需調動資金,就在市況最差的時候才要被迫套現股票,雖然不是高位買入也要蝕着沽出,這些經驗是靠付出昂貴學費換回來,今天有富經驗的導師教你們,真是很難得!

他也談到感受市場氣氛去判斷市場週期,這點我認為我是做到了,吸收了早期的經驗,學懂了當市場熾熱時,全民皆股的氣氛,是避開追漲的時候,但感受市場見底的氣氛,卻是知易行難,經歷了好幾個浪才學到,才能夠在金融海嘯後以折扣價買入了港交所,不過都只是少量買入,直到大市一浪高於一浪再追揸。在股票市場,我只能說做到基本的,所以我不大會教人,今次課堂是獲益良多。

下半場是問答環節,有人問到科技股的投資方法,鐘記以金山軟件作例子,他認為認識產品和團隊是重要的,而止凡認為騰訊有政策風險,不能讓人感覺安隱。或者我在這方面有一些經驗可以分享,我早於2011年已開始分析蘋果産品,我的第一篇文章「為何 iPad 好過 Android Tablet ?」,當時人們還在批評蘋果ipad不能夠插USB,也有一些人買了iPhone卻嫌棄iPhone霸道,不能用其他平台的App,因而要jailbreak iPhone, 我當時指出cloud是大勢所趨,也勸喻讀者不要jailbreak iPhone, 因為這會令你以昂貴的價錢買的iPhone 變成Android 機。就是因為熟悉產品,當分析員還在將AAPL和Samsung比較,說IPhone 沒有技術優勢,我能説出蘋果經營模式的優勢:「比較iPhone與Samsung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我想指出的是,科技股很多時擁有比較高的PE, 因此買的是未來,那麼你必須要熟悉那些技術或產品擁有的技術和經營模式,因為技術很多時好快便會被人抄襲,喬布斯對此很清楚,所以他的產品是一連串的發展策略,抄襲者只能跟在尾後,今時今日,我有時會問,為何喬布斯會找庫克做繼任人?可能庫克是市場天才,但發展科技,創辦人對科技發展的vision很重要,而創辦人的技術背景是vision的基礎,甚麼是可以做,甚麼是技術未能達到或要不惜工本去做。說到這裡,我大概答了他的讀者問題。

至於止凡提到如何看小米,我想舉個例子,我在國內一個朋友的家中看見他的52吋小米液晶電視,售價才只是三千幾人民幣,我相信液晶螢幕要從韓國入口,估計來貨價也要二千幾人民幣,換句話說,其餘的都是微利,性價比相當高,買產品就不錯,但其營利模式卻是有點R頭。

在每個講座都有讀者不忘問應否在這時候買樓,我覺得,明明是講股票投資,怎麼還是扯到樓市點睇?兩位還是答得很得體,止凡認為如果有孩子一家大小,不想做遊牧民族,現時買樓是無可厚非。而鐘記認為倘若是投資需要,買有很多收租物業的地産股也有四厘息收,專家即是專家,把話題帶回股票上!

總的而言,很愉快的晚上,學了很多!


後記:止凡和出版商Xaddy問我可否上台,但由於我沒有凖備,又覺得這裡講的是價值投資,對我而言是很傳統,而我講的是blockchain ,還要是去中心化那種,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因此拒絕了。止凡提到或我應攪個讀者會,我正在考慮,但我又想等Volitium 區塊鏈的test net上線,一拼向讀者示範,我一直認為,沒有甚麼實際得過有實物示範,大家便能更了解去中心化Blockchain 的真正用處和改革的威力,和為何我一直只醉心硏究去中心化的Blockchain,到時一定會詳細解釋,現在還有一些投票的技術問題要解決。




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孳息曲線倒掛”this time is different?”






首先讓我講個故事。以前大麻是用於晚期癌症病人止痛,即是說大麻的用途只是必要時才用。但今天吃大麻的人成行成市,政府見有利可圖,將之非刑事化,話雖如此,其實是合法化,大麻企業上市,股價大漲,股票市場也如吃了大麻,已經到了無佢唔得的地步,當大麻與營收掛鈎後,你認為大麻市場是擴大還是收縮?但試想想,中年人及成年人要吃的都吃了,要擴張市場的方向是甚麼?當然是越加推向年紀小的一羣,大麻對健康和未來的禍害是不可能沒有的。

這是我對QE的比喻,大麻初期只是用在癌病時止痛....現在政府不是用來止痛,而是用來長期自high,這就是問題之所在!

近日大家對國債孳息曲線倒掛現象是否預視經濟衰退出現對立的看法。一方認為國債孳息率持續倒掛會預視經濟衰退,而另一方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聯儲局的多次量化寬鬆和扭曲操作Operating Twist 的沽短債買長債,導致長短債息差距收窄,扭曲了長債反映風險溢價的能力。前者是Dr. Ng「爆煲論/現金為皇」主導的看法,後者派系是前聯儲局主席耶倫的說法為基礎。前聯儲局主席耶倫對Dr. Ng!

聯儲局前主席耶倫卻質疑債券孳息率曲線的「衰退水晶球」預測能力,她在港出席瑞信亞洲投資論壇時指出:由於聯儲局買入數以萬億計的長期國債,導致美國10年期債券的期限溢價由2012年起低於0%,到2017年起更長期負數。所以每當經濟、通脹預期稍有落差,孳息曲綫便會很容易變成平坦,甚至乎倒掛。耶倫於席間補充︰「這情況在過去美國歷史沒有見過」!

言下之意是說:「this time is different!」但今次是否「this time is different」?

我在文章「香港有舊錢是否hostile 性質」中指出,美國國債投資者是根據預期通脹和預期利率來計算十年期國債的risk premium ,程式如下:





所以,他們的「估」聯儲局的利率政策,是以預期經濟環境為基礎。而現在給耶倫和她的支持者否定,説QE和OT令到10年期國債無time premium ,因此無經濟啟示作用。


不過,最詭吊的是如果聮儲局唔認同孳息曲線倒掛有啟示作用,他們為何又會叫停加息及縮表行動?


我想指出國債投資者很多不是等閒之背,而是國家、主權基金、退休基金等大型投資者,因為揸了美元,也會買美債對沖,所以是不可能是胡亂猜測息率走勢的,而是基於一些數據啟示。

多講無謂,讓我們看看一些數據,究竟點解市場預期美國以至環球經濟衰退。

1)全球最大經濟體增長放緩:

德國:




法國:




中國:





日本:




美國2018年第四季的按年經濟增長與第三季一樣: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其他數字窺探美國未來經濟前景。

美國失業率接近自然失業率:





美國核心通脹很低:




印咁多銀紙,對經濟有幾多效用呢?貨幣供應Multiplier 是反映印出來的鈔票透過銀行製造更多錢的經濟效益,事實上,全力開動印鈔機,下圖M1所示:



M1的multiplier 一直都很低,直至2015年加息才稍為上升:





經濟學家一直在問,為何印那麼多鈔票,經濟和通脹仍然那麼低?

因為以消費物價指數計算的通脹率只包括人們的消費,有分析認為,如果將所有消費包括用來買樓的錢都計入通脹,真正的通脹其實不低。我們看看美國樓價指數,比起金融海嘯前的頂還要高!這應該是為何聯儲局加息及縮表的原因,是為防再次出現經濟泡沬。




另外,2018年美國住戶債務上升至13萬億美元,較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頂部高出8690億美元,其中學生貸款額大幅增加,年輕一代的沈重債務大大阻礙他們的消費能力。




最大的問題是印鈔並非轉化為經濟增長,而是轉化成更多的債務,所以一收水就死!而債務問題伸延至下一代,就像我在文章開首的大麻比喻!

全球經濟未真正陷入衰退,已經又再次「放水」!
全球最大對冲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達利奧(Ray Dalio)指聯儲局停止收水,傾向重啟量寬的方向正確,衰退可能性減至35%這就是我在大麻比喻的由以前用於癌病止痛,到現在變成用來長期自high ! 股、樓、黃金、商品全都上升、連比特幣都升番上5000美元水平🤗 ! 

債券孳息率倒掛是否衰退的水晶球?預期到就不會有黑天鵝了!炒到爆就衰退!1997、2000、2007都是炒到加息加至死亡,this time isn’t differ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