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

安倍不能說的第五支箭(2)

近日日圓走勢不跌反升,由原本103美元兌日圓,現為101.87,看來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後勁不繼,超低利率、量化寬鬆、弱日圓、加上龐大政府支出,過去20年都是這樣,路橋建設已經多到無效益,銷售稅在4月加至8%,很可能又是令經濟復甦曇花一現,但如我之前所說,安倍還有第五支箭,只是沒有明言。




Source: Bloomberg


在我說第五支箭是什麼之前,我想先講一些歷史。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天皇在《五條御誓文》和《御筆信》中提出日本的對外方針:“開拓萬里波濤,佈國威於四方” ,已經為往後70年殖民擴張定下大方向。1874年日本首先侵佔台灣,1894年吞併朝鮮和琉球,1931年完全侵佔中國東北,然後陸續推進至華北、上海等地。1940年侵佔中印半島北部,至1941/42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新加坡、非洲、澳洲。


一個國家對未來發展動輒用上一百年來規劃及實踐,日本當時能夠跨越海洋侵略差不多整個亞洲,甚至突襲美國珍珠港,生產海戰艦艇的技術之高不言而喻,而製造母艦船隻所需的鋼鐵之多,日本本土根本無法供應,從殖民地統治而取得的資源和貿易對日本經濟的貢獻之大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軍事消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除可催谷工業生產,軍事消費在國家預算中所佔的比重,更可取代日漸萎縮的個人消費。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事產品在參戰國的工業生產中所佔的比重由15∼25%上升到35∼60%以上。另外,軍事費用在參戰國家的預算中所佔比重為40-45%,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高達60-65%以上。

看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大概可估到安倍第五支箭是什麼。日本在311福島核事故之後,右翼分子勢力抬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侵略歷史的言論日趨強硬,新上場的安倍不斷與中國、南韓在島嶼爭議上擺出強硬姿態,另方面推動修改憲法將日本自衛隊正名為軍隊,可知道正名之後軍事開支便可名正言順擴張,而透過中國威脅論,可推動國民支持修憲,雖然現時國民支持修憲比率仍然低,但只要一次輕微的擦槍走火,威脅論便會成為事實。我不是要說安倍想再重蹈覆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偉大戰績,起碼不在現時國力弱不襟風的時候,但正如我在「科技是如何發展的」一文中指出,科技發展,必須經過昂貴的科研階段,而且又未必有成果,只有在軍事用途,才可能不問成本效益進行,而參考美國例子,軍事產品軍轉民用,製成產品出口,亦會帶來經濟效益,而且發展強大軍事力量,亦可支持不斷貶值的貨幣, 我認為發展軍事經濟,作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引擎,就是安倍經濟學不能說的第五支箭!



我的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aninvestblog
notcomment facebook 専頁 www.facebook.com/plscomment

1 則留言:

  1. 不過這聽起來就像是軍事凱恩斯主義,這樣拉起經濟的效果需一段很長的時間同拉高國家負債作代價,這比較像是政客為自己利益而漠視國家時時困難的方法

    回覆刪除

請留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