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Crypto 是不是scam? (3)- 懂得問問題真的很重要!


自Trump 宣佈向世界各國實施對等關稅,美國道瓊斯指數連續兩天共下跌9.26%,納斯達克兩天共下跌11.44%,金價由每安士3,166跌至3,037美元。反而加密貨幣市場平靜得多,BTC 在4月3日至5日之間升了1,074美元或1.13%,ETH這兩天升了25.67美元或1.44%。


我在第一本書這樣寫:

在我們的實體世界中的所有投資:貨幣、股票、債券、地產,背後都有國家概念,然而正正就是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不穩,例如地緣政治危機、國家債務危機、貨幣危機,令財富消失,原因不在於自己沒有好管理財富,而是每當國家政治和經濟危機出現時,我們的投資無法躲避。

2014年寫的這段說話正好應驗了這兩天的情況,國與國互相大幅徵關稅,越是蟻民越沒有話語權,即使共和黨議員及金主們起碼都能至電特朗普,直接向他哀求停止關稅戰,事實上有幾多人有這樣的特權?我們此等蟻民只得接受現實,硬食關稅帶來的後果,例如高通脹、公司倒閉、失業等等!

我今天的文章本來打算寫Crypto的 應用,遇着關稅戰導致環球股市大跌,也趁機說兩句,Crypto 的其中應用就是收藏自己的財富,避開政權鬥爭下成為韭菜。

你可能會認為crypto 在今次大跌市表現穩定只是巧合,美債價格升啊?反映美債仍然發揮傳統避險作用啊!但當各國對美國的貿易減少,為何還要持有那麼多美債?日本、中國持有最多美債(原因是賺了美元不能一下子轉成本國貨幣,否則影響匯價),國家減持美債是否能夠由美國企業吸納是個未知素,但亦可預料轉變過程會對債市帶來波動。當國家幾十年的政策轉向,有主權背景的市場是必定會受到影響!

我由第一天寫Bitcoin的時候,跟做銀行trader的大佬、律師好友們一提到Bitcoin 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Bitcoin 沒有內在價值,我便會反問,國家主權貨幣背書的只是一堆債?勞勞碌碌工作一整世,卻不懂得問:「為何工資年年有增長,卻仍然覺得生活質素在倒退?」「為何工資增長追不上物價?」懂得問這些問題的人,大概會明白我在第一本書寫的篇章「勞動力被詐騙」!現在就說我馬後砲,當日我寫的時候,又會認為我是無病呻吟。有時覺得,人能夠懂得問問題真的很重要!

對的!對於我而言,加密貨幣已經討論透切,現在甚至入行做區塊鏈,然而,人們還是喜歡問投資股票的人「怎樣看加密貨幣」,問投資債券的人「怎樣看Bitcoin 價格」,就像問音樂教授怎樣看籃球事業,問籃球教練怎樣看生物科技行業!

說多了!因為真的一肚悶氣!我在行業努力工作,卻不時被指Crypto就是scam呀、Rug pull呀!行業內的確很多問題,但把整個行標籤為scam、rug pull是不公平的,AI就沒有問題嗎?AI的詐騙有過之而無不及,Deepfake 的詐騙每每涉及過億元,你會不會說AI就是詐騙工具?AI武器在加沙認出要殺的軍官,然後一整棟大廈炸毀,陪死的人無數,你會不會標籤AI為殺人不眨眼的武器?

各地政府正在研究為加密貨幣行業立法,在各加密貨幣硏討會都見到政府監管機構代表到場討論如何為行業立法:











我想問:「如果Crypto是30年後的技術,政府會為30年後的技術立法嗎?」

「如果Crypto 只是scam和 rug pull, 為何各國政府還大費周章去為行業立法?」

「如果Crypto 是30年後才有人用的技術,為何你們要今天投資?為何不等30年後先至投資?」

就是因為不停地問問題,才會不斷地思考!人能夠懂得問問題真的很重要!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Crypto 是不是scam? - (2)


 Crypto 是不是scam,無論我怎樣講已經不重要,因為現實是各西方政府都在立法擁抱行業發展,他們的立法起碼已確立這個年代的發展基礎。不過,正如我上一篇文章講,150年後也是很難講。

在進入正題前想叉開一些討論AI,人們經常以AI 的應用與crypto 比較,AI的應用增加生產力和取代一些職位,而crypto 被認為是沒見到像AI的普遍使用,所以認為AI才是真正的科技發展。

一般人對AI應用更容易掌握的概念是無容置疑,自ChatGPT 兩年前的出現, 現在加上Deepseek, 人們都蜂擁去試用,都離不開問問題、給AI題目書寫、編輯、Gen 圖,但直至現在真正肯付費的人並不多,換句話說,AI的真正商業模式還是未有的。然而龐大硬件開支、訓練、運算、持續發展的成本,至現在還沒有持續有效的商業模式,究竟怎樣回本?最後可能的商業模式是否仍然是人們的數據?我想指出的是,發展技術是一方面、應用、及落地後的商業模式能否支持技術持續發展,都會是項目最終會否變成scam的考量。

那麼,Crypto 是不是 Scam,我們從三方面去分析:1)底層區塊鏈技術的虛與實; 2)技術的應用 ;3) crypto 本身。

1)底層區塊鏈技術的虛與實

Crypto 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已經寫了兩本書,這裏不寫了,每條真正的區塊鏈都能實時在blockchain explorer看到交易記錄,只要有錢包的public address, 其所有交易記錄都能夠追蹤。比特幣的blockchain explorer 可在blockchain.com查看,以太坊區塊鏈的實時交易可透過Etherscan.io 的 etherscan查看,區塊鏈的交易可實時查看,你可用自己的錢包做一次交易,然後到 blockchain explorer查看, 虛實一試便知。

區塊鏈的技術其實很多款,比特幣是最古老的一款,以計算程式作為掘礦發行新區塊;以太坊經歷多次升級改革已經不再需要掘礦;Solana、Cosmos 、Avalanche 、Polkadot 的區塊鏈技術都不同,作為用家並不需要認識技術,只需要懂得找 blockchain explorer查證便可以了,就如駕駛汽車並不需完全知道汽車是如何做出來的,但你必須要知道那車不是玩具車便可。當人們給你一個比特幣,你必須要知道比特幣不是一個金幣中間有個B字,而是懂得到blockchain.com查看實時交易。

技術不是假的,問題是為何直至現在,除了炒賣,都好像沒有新發展?根據Polygon 創辦人所講,因為過去多次在交易繁忙的時候都出現gas fee大幅上升和大塞車,過去兩年以太坊區塊鏈主要投入大量工作於增加容量和擴展layer 2。

Consensus 大型會議中提及到Venture Capital 主要投資區塊鏈基礎建設,因為投資於應用方面的風險較大,應用能否切合用戶市場而成為killer app,很多時是講時機。

2) 技術的應用 (下篇再談)


2025年3月16日星期日

我們的CTO



有次我跟CTO說:「今個月三個星期內分別在銅鑼灣和維園中了兩次頭獎,這區的白鴿喜歡一路飛一路痾….😂」

CTO 說:「嘩!咁鐘意係你頭上痾,係咪你樣…」

我估到他想話我「樣衰」,我立即搶着說:「係呀!因為我頭頂有光環,讓牠們看着來去…」我以為比他聰明。

他立即說:「對!光環內還有交义…」我的腦根還是不及他轉得快,我們的交流有時就是互相寸嘴,但強調不是互踩,而是智力交手!

他很聰明嗎?我只覺得他有時很傻。

有次跟他一起逛超市,他在找罐頭食物,我問:「買罐頭食物幹嗎?」

他:「我買罐頭用來釣魚!」

我:「釣魚?買什麼罐頭釣魚?買罐頭蠔來款待魚…?」

他有點苦惱地說:「上次買魚肉腸釣魚,牠們不吃..」 ,「今次買罐頭鮑魚先得…..」😂

CTO是個很善良的人,屋內見到四腳蛇,他以捕捉器(其實只是一個盒子)捉了牠,然後在草叢內放生。有時在路上見到螳螂,也是以捕捉器捕捉之後在草叢中放走。有次讀幼稚園的兒子帶螳螂返學校讓同學們學習,CTO千叮萬囑老師要在課堂後立即放生螳螂。

其實,好多時在地上見到昆蟲,都是由他先發現,然後截停我繞道而行:



我相信善良的人多於聰明的人,因為善良的人是不會傷害人。

曾經有人批評指我不是科技人,我答案是我寫第一本書時都已經提及到技術方面是咨詢了科技人,從來沒有誤導。有看我第一本書的人,只要揭到最後一頁看我的「閱讀延伸」便會找到一本書名為「Applied Cryptography 」by Bruce Schneier, 大概會窺知第一本書必定有一個技術背景更強的人給資料!一般初期的挖礦者不曾了解cryptography,也因此輕易以為是遊戲代幣。我身邊的CTO豈止是一個programmer?不要看不起女人,因為女人可以marry rich, 也可以Marry Tech, 當金融與科技聯婚就會成為金融科技。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Crypto 是不是scam? - (1)




自2014年開始在網誌寫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技術,一直都不乏質疑指crypto 是一個scam。

首先,讓我們深思「什麼是scam」?日本軍票是不是scam?你可能會說,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軍佔領,當時被迫使用,日本戰敗,軍票一文不值,現在看來是一個scam。

談到貨幣歷史,不能夠忽視蒙古帝國發行的紙幣,紙幣在成吉思汗建立龐大帝國的經濟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吉思汗的繼任者忽必烈統治下的元朝更是加強紙幣的普及性,他實施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度,紙幣由國家支持及嚴格控制下發行,整個帝國交易、稅收和貿易必須使用的「唯一合法貨幣」,帝國內所有商人都必須接受,這迫使人們放棄其他形式的貨幣,如黃金、白銀或易貨,使用統一貨幣促進了蒙古帝國龐大的貿易網絡。儘管蒙古紙幣曾經風光,但到元朝末期,貨幣過度發行,以及通貨膨脹削弱其價值,最終民衆不再信任紙幣,對政權的不滿加劇,蒙古帝國紙幣體系崩潰,亦導致元朝政府的衰落; 蒙古帝國紙幣歷史長達大概150年。現在看來是scam? 但生活在150年之中,你會否想到帝國發的紙幣會有一日是scam?

以上的歷史故事是否在現今世界有點Deja Vu的感覺?是否一個scam,當時看來或許不是,你能說現在用的紙幣不是scam嗎?

曾經有網友指出現時比特幣的情況就像郵票, 這一代很值錢,下一代便不值錢,從以上的歷史故事來看,他的說法所言不虛,不過,我亦想指出,scam or not scam,其實現在是不知道的。(未完)


2025年3月9日星期日

創新科技不創新


原本想答一條問題:crypto 是不是scam? 但我認為答這條問題之前,先弄清楚及理解一些現有的問題,才能有全面的看法。

我想強調,在YouTube 也好、在網綕也好,已經多次說過,在我心目中,加密貨幣專家只得一種,就是真正曾經落手落腳去做一條區塊鏈出來,真正營運過的人,不是炒幣、不是投資的人,而在香港,我心目中的專家只得Likecoin創辦人高重建,現在包括埋我公司的CTO, 因為只有真正的入行,才能真正了解技術以外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行業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創新科技不創新,如果你們看到香港的web3項目廢廢地,可能這是其中的原因。

讓我們看幾件事,便大概可以看到香港的創新科技環境是怎麼一回事,也會窺看到crypto 行業面對的問題。

兩星期前曾經參加Crypto 行業的盛大會議Hong Kong Consensus 2025。在此之前,我於2024年5月參加了美國Austin Texas 的 Consensus 大會,沒有比較便沒傷害,人家的會議是3天,入場的第一天,早上9:00入場,入場前要過安檢,然後到櫃檯登記,全個過程包括排隊登記和拿入場證需時大概5分鐘完成,入場之後便在不同會議場地立即有演講和嘉賓討論,三天會議排得密密麻麻的,而且有很多新技術討論,好明顯,講者的質素好和大學的不同研究有關。回到香港的2025 Consensus ,話說舉行日期由18至20號,也是為期三天,我和CTO 第一天18號一早到場,以為程序一樣,但結果是,排隊排了差不多一小時才取得入場證,我們除了展示自己的QR code 入場飛, 還要出示身份證,咦?明明上次Austin Texas無需帶passport入場, 為何今次要?前面有幾個外國人和內地人無法提供證件,老遠來到參加conference 唔俾入場😱,當然賴死唔走,站在那兒等你解決,塞死條人龍…,四條人龍都遇上這些問題,結果大會職員學精了,另開一個櫃檯處理這些無證人士 (看看他們是否炒黃牛🤪?是否遠道而來行使假文件?😵‍💫)好了,排隊一小時終於可以入場,竟然發現會場的第一日並沒有活動,反而只是一些幣在蘭桂坊有酒會meetup活動,但兩日前已經沒有tickets,另外還有入場睇賽馬活動 。換句話說,真正會議只有兩天,我個人覺得,香港這個會議似搞旅遊盛事經濟。

看完以上,大概會明白為何香港無法跟美國比。而我們在爭取人才和資金都是與世界各國比較的。

不要看太遠,看看Uber,無論在內地或美國,都已經發展了10幾年,我上次去美國Texas的 Consensus 會議,飛機到步是凌晨兩點,機場便有一個有蓋車場專讓Uber 車接載旅客,凌晨兩點call 車,三數分鐘便有Uber 私家車來了!

香港如何?兩星期前還見到警察放蛇拉網約私家車司機,說這些是非法白牌車!香港人和內地旅客有幾不滿香港的士司機的服務、兜路、坐地起價,排隊的士嫌你短途等等不在話下,即使加了價,我們仍然不斷遇到這些問題。問題的根源是發牌,而且已經沒有再發新牌照,造成入行只能以數百萬買的士牌才能經營的高門檻,造成壟斷。

香港政府的應對市民和旅客的不滿是另搞一個「的士車隊」,都是網約,但這種網約只是從打電話電召的士轉為網上平台叫車,與舊模式實際上沒有改變!

Uber 的最初pitch deck 要解決的問題是的士壟斷的問題:



而Uber最大的突破是打破發牌的局限,以車主剩餘時間創造價值,互聯網和GPS結合,令配對即時,從而增加效率和打破壟斷。

壟斷是痛點,初創公司運用新科技技術解決痛點,然而,在香港創新是會被拉去坐監!哪會有人想做出突破舊有框架的創新?

內地和美國都發展至無人駕駛的士,而香港仍然在糾結網約車是否合法,諮詢完再諮詢,

另外,香港民眾接受新事物的程度很慢,奇怪的是,詐騙的人又很容易將騎呢東西銷售給民眾,而且詐騙金額是以百萬計!這些有機會再談!

事實上,香港大部份的startup都是B2B, 因為最容易找到大公司投資,現有的營運模式加入一些新技術,此為創新!

究竟B2C的難度有幾大?見下圖,這是著名VC(Venture Capital) Y Combinator 從 startup數據得出的結論列表:



大部份都要大概一年或以上才獲得第一個customer, 而符合大眾想要的產品(Product Market Fit)普遍要一年以上。而在香港,由Ideation 升Level 至孵化的一年內,便要有100萬收入一年才能升級,這樣的要求,做B2C是很難符合,B2B有大公司合約便不同了,所以在香港很難見到B2C的模式。知不知道WhatsApp 要多久才有收入?Facebook 要多久?

疫情之後,香港政府至力推動發展創科作為推動經濟引擎,遂向web3業界發出正面訊息,2022年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2023年成立香港 Web 3.0 協會,協會理事會會長竟由退了休的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擔任,創新科技的web3由退休人士把關。不用再談取得證監會牌照的兩家交易平台向零售投資者提供的交易服務只得比特幣和以太幣。

完結之前給大家一條問題思考,我不給答案,自己思考:

為何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app 都是來自美國,其次是中國?(未完)




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失匙夾萬是怎樣看出來的?




今天在YouTube 看到最多的推送片就是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的爭抝片段,無論是Forbes News, CNN news 都以「澤連斯基被趕出白宮」為標題。筆者在俄烏戰爭的day one 已經說,無錢無人無武器,就不要打仗了。遇上失匙夾萬,結局早已注定,在我人生中都見不少。

第一個case: 還是在成班朋友一齊出來飲飲食食的年代,當中一個鑽石王老五富二代與一個拜金靚女的男女朋友,因一些事不和,互數對方,男方說女的擅自盜用他戶口的錢,女方說男方借了她的錢,誰是誰非就不得而知,朋友之間都認為兩個都可能有誇大事實!我曾經跟這個富二代交流過少許,我說錯一句說話便一輪咀的說自己家族幾有錢,坐駕是Benny,我心諗:關人义事?但事實是,他曾問我兄長借錢,當時我的嫂嫂對他說:「我丈夫是在銀行打工,不是開銀行!」

第二個case: 有段時間跟一個富家子弟交往,人品算平實,但說話中仍常提及上一代怎樣怎樣,我心諗這都是上一代的事,已經三十幾歲人,還在講上一代?最後又是借錢搞Omakase生意失敗,捲錢失蹤,但其實一早已看出他的生意不會成功,因為他除了懂得食好的Omakase, 便什麼都不懂,食材買手、烹煮都是依靠廚師,無法自己管理成本,當然是注定失敗,而且廚師有沒有呃錢也成問題。

以上兩個背景顯赫,美女夢寐以求的鑽石王老五,但其實都是失匙夾萬,失匙夾萬其實是有跡可尋!

我一直都反對這場借錢、借武器才打得成的仗,今天特朗普竟然講了同一番說話:「烏克蘭根本沒籌碼,跟着我們,你還有張牌打,沒有我們,你什麼都不是?」

現實是否真的是「烏克蘭沒籌碼?」烏克蘭真的沒牌打嗎?其實澤連斯基又不是那麼蠢的,你看,川澤協議拉倒之後,歐盟即刻承勢而上,立即想拿回談判主導權,另一方面,澤連斯基亦希望拉中國入局,期望中國可以主導談判。當然了,他手中是美國想要的礦產,而中國跟俄羅斯又有偈傾,而且美國一旦擁有烏克蘭希土,中國對美國的希土制裁便沒有那麼大衝擊。另一方面,歐盟要付出軍費來保護烏克蘭,當然也想獲得礦產來作為保貼!其實,政治的盤算最終都是講利益的,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借錢總要還,還得起先好借!」我的「I told you so!」考慮也只此而已!

借錢打仗根本是無可能贏的仗!而最重要的考慮是戰爭死的都是平民百姓,成班高高在上的政客,食又食先,又唔會餓親,有什麼事都可坐在密室遙控打仗,又怎會直接感受到戰爭的苦難?


2025年2月8日星期六

看完四徑大步走的感想




昨天終於找到時間去看「四徑大步走」,初時以為這電影已經落畫,因為連同首映已經上映了差不多兩個月,過年期間與親友吃晚飯時談到這部電影,才發現未落畫,直至現時累積票房收入已達六百萬港元,一部港產片以行山作為主題的記錄片竟然有如此票房,實在是令人意外。

上畫了差不多兩個月,昨天早上去看,入場百老滙細影院仍然是七成滿,也是我感到的另一意外!

更令人意外的是建議開拍的人及兩位導演都是本地的外國人,此事都是靠網友在群組分享謝票相片才得知,沒有地鐵廣告,沒有宣傳,只靠口碑,得到如此票房,這套電影的確有個人之處,而不只是講行山。

如不是這套電影,筆者也不知道香港有個越野比賽叫「四徑」,每年的比賽都是農曆新年的年初一至初三舉行,所以剛過去的初一至初三已舉行了2025年的比賽。參賽者要在72小時內完成四條行山路徑:麥理浩徑(100公里)、衞奕信徑(78公里)、港島徑(50公里)、鳳凰山徑(70公里),全長298公里。60小時內完成的參賽者者獲得稱號「完成者」,60至72小時完成者獲得稱號「生存者」,賽事不似每年舉行的渣打馬拉松比賽那麼多資源,沿途沒有工作人員提供水或醫療輔助,參賽者中途去士多、茶餐廳買食物、買水,吃的時間都計算在內。

值得一提的是,此項比賽是由一位本地外國人Andre發起,已舉辦了十年,電影就是十週年的紀念作,導演Robin Lee,監製Ben Lee, 他們是兩兄弟,用了三年完成拍攝和剪接。參賽者亦是本土的外國人較多,令人感覺是否外國人才能看出香港的優點和把優點發揮得更好?

看完整套電影,高空航拍四徑山脈和周邊風境很美,加上故事的內涵,票房豐收也是實至名歸,加油!

故事追蹤幾個曾經參賽的參賽者,Stone 、Will 、Salomon、Sara、羅啟邦,他們賽前的準備,其中Stone和 Salomon計劃挑戰50小時內完成,計劃涉及每段路程需要的時間,怎樣跑和行才最有效;參賽者羅啟邦在比賽前訓連時遇到意外受傷,傷口四寸長,傷口聯針及服食抗生素令身體狀況大打折扣;其實最令人意想不到,電影後期才見到他,相信是補回的,他就是Jacky,在沒有人留意,以自己的步伐走,竟然是破50小時內完成,第一個到達綠色郵筒的人,他到達鳳凰山頂時拍下日出作紀念的一幕令人感動。Salomon 是工程師,比賽的路程充分計劃,但比賽過程身體狀況轉差令他不能依從計劃,很有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意味。

整套電影其實並非只記錄煎熬的比賽過程,而是有關挑戰自我、跨越困難、堅持、把自我推至極限,直至最後成功完成目標的故事。電影中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不是別人迫你,是你自己要做的,令人煎熬的過程,就是考驗這是否真的你想要的,考驗你的意志有幾堅定。失敗並非壞事,有得失敗才有機會學習!」正如發哥所講這是一部每個香港人都應該要看的電影!


2025年2月4日星期二

Deepseek 引發的競賽是更多AI 發展突破


近日人人都在談論Deepseek, 有認為它的所謂Knowledge Distill 是抄襲OpenAI,OpenAI官方指:DeepSeek (DS)可能不恰當地'蒸餾'了OpenAI的模型來開發自有的AI 產品。亦有指控質疑DS的訓練成本不只600萬美元,因為DS並沒有包括硬件,又指硬件包含50,000張H100而非DS所講的2,000張Nvidia H800。這幾天媒體的焦點就是圍繞着這些指控來研究DS的真正成本,外國傳媒甚至形容DS引發國家AI競賽。

而根據一些分析,以整合數據儲存和運作方法來迎新合H800,是可以大大改善效果。

不過,這些DS是否使用H800或H100的問題,對普遍的developers而言,他們的興趣不大,他們都非常興奮地專注於測試及下載到自己的電腦,試圖以local使用DS。這點其實對AI行業來講更為重要,因為這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自己開發自家應用的AI。

在外國人的YouTube 頻道更多聚焦在如何下戴DS到自己電腦使用,一方面無需把自己的data 與DS分享,增加私隱,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想以自己的notebook 行DS造自己應用的AI 。

我們的CTO以自己的Mac M2 Max 可輕鬆使用DS 14b (b = billions parameter ) model,速度為每秒20 tokens ,速度合理。而麥加文給我的YouTube 連結(see below)更顯示有外國YouTuber 用兩張RTX 4090 gpu card 可運作14b及32b 。可能廣泛宣傳,導致近日網上出現大量之前用於以太坊挖礦的RTX 4090 graphic cards出售。但根據我們的CTO的分析,32b可能都會慢,另兩張RTX 4090 gpu 加起來full system 的用電量是1500 watt , 相等於15個100 watt 烏絲燈膽在你身旁發出熱力,是很浪費電力的做法。

Website/App 版是連接DS伺服器行671b, 問答輕鬆自如,速度快,但硬件GPU要求的成本非普通人買得到。因此人們都在想如何可以把671b再壓縮至例如96GB,讓DS 的671b都能夠在notebook使用。

對!DS免費下載可引發競賽,令更多人競賽怎樣可更有效地local使用DS,從而建立自家的AI。

CTO形容這發展就像audio、video 由原本CD只能儲存12首歌,壓縮成mp3便能儲存60首歌的時代即將來臨到AI發展,當發展至此便是每人一AI的時代了。

我的讀者可能對如何在自己電腦存取公司財務報表更有興趣,然後用AI做分析,一種方法是以每個月200美元使用OpenAI Pro 的 Deep Research, 首先把財報下載到自己電腦及存檔,然後讓AI分析,但現時只容許美國用戶使用。第二種方法是把DS下載行local, 然後把公司財報存檔到電腦,再使用DS,你便可以有自己AI 做分析了。

以上所有資料由CTO 提供及編輯。


PS: 1.5b / 7b / 8b/ 14b/ 32b/ 70b 是由671b的DS蒸餾出來的較細版本, b 是 billion parameters , 版本越高越聰明


https://youtu.be/7TR-FLWNVHY?si=U8vwPWKnlJB1lepe




 


2025年2月3日星期一

還持有Waves 怎樣好?

 

新年流流,先跟大家拜年,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

很久以前講過我持有Waves, 後來升到三十幾美金賣晒,因為我買入的時候只是2蚊幾美金。我記得在2021年一次Zoom live, 有網友問關於waves, 當時我話預期加息,不要再諗Waves,但我知道仍然有些網友持有少量Waves。昨天早上有網友同我講Waves被Binance delist, 問我怎樣處理,我上網check一check消息,被Binance delist 的原因是Waves曾經被黑客入侵,導致客戶做成損失,但又無法妥善解釋原因。我查看資料,Binance容許仍然放在其custody 的 waves轉為USDC





我給網友的建議是轉USDC先,再選擇轉持有另一隻幣,初時我建議網友轉Ton 或 Dot, 因為幣太細,有什麼消息都唔知,我的建議Ton 和 Dot只是隨口噏,兩隻幣都有已知用途,起碼唔會長期接近零的低位。後來知道該網友持有少量waves, 而且現在waves的價格很低(1.14美元), 網友說想搏奇蹟出現,我覺得與其要搏,就找個大些少的機會來搏,因此建議了dogecoin, 以前對dogecoin 冇乜好感,但從圖表看,很久以前是0.000幾一路升上來0.3,錢少,長期持有來搏,或者dogecoin 的趨勢比較可靠,同樣,我沒有詳細分析dogecoin, 只是隨口噏。





聽該通報 waves 被delist的網友講,waves.exchange 轉了WX network , 想繼續持有是可以migration。以上只是討論不同處理waves 被delist 的可行性,不是投資建議!揸細幣有風險,越細越難在大路傳媒獲得消息,自己執生!最好控制風險的方法是限制注碼!

以近日NVDA為例,有分析認為Deepseek的出現會對高端晶片需求有負面影響,亦有認為人人自己可以local行自己的AI可能影響Cloud computing的需求。亦有認為Deepseek令中小企開發AI成本大降,晶片需求上升,對 NVDA沒太大影響。


現時又正藉打關稅戰的水深火熱之中,通脹、高息可能持續,股市幣市同受負面影響。

無論未來如何,現時股市幣市很大機會越跌越深,怎樣處理投資,接跌下來的刀,定還是怎樣,幾時接、怎樣接,真的沒有人知,自己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