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庭耀回應明報查詢時揩出,50分不應被視作正面評分,而只應當作是中立,剔除這班中間人士之後,有38%的人給予0至49分負面平分。比起33%的人給予51-100正面評分,負面評分的人佔多數!
如果有人問我:「你覺得CY做特首做成點?0至100分,你俾幾多分?」我大概都會跟你說:「OK啦!不過不失啦!要做的,他都有做,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給他一個Pass, 50分!」
原來根據港大民調,這種答案不是答案,是要剔除的!
講返演繹民調方法,如果以平均方法來演繹統計,原意是要為統計找個central tendency,通常是一個bell shape正常分佈形態的統計,才會用average的方法。
Wikipedia亦是這樣寫:
“While the arithmetic mean is often used to report central tendencies,but it is not a robust statistic, meaning that i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outliers( values that are very much larger or smaller than most of the values), notably for skewed distributions, the median may be a better description of central tendency.”一般統計出來的結果(如下圖),在最多點的地方拉平均線,而有一些點偏離得很遠(箭咀指的),被視為極端的數據,一是將之剔除,一是嘗試解釋為何有這些極端數據。
簡單以度高為例,如果你想找出香港人平均的高度,你找來一班人幫他們度高,其中有兩、三個是侏儒特別矮小,然後又有兩個是因還有荷爾蒙病而高至八尺、十尺,若將這些極端數據加入計算,這肯定不是合理的平均高度,當然是在最大比數的人口內 (most populated area) 計算平均數。
鐘庭耀的民調計算兩個極端的評分,一邊是0,另一邊是100,來拉平均線,但又將中間的剔除?
其實我以前亦批評過這些特首民意調查沒多大意義,在「再分析攞嚟唱的民調」一文,我曾經指出,土地、房屋政策經年累月才可能見到成績,即使辣招也被立法會拖了年半才通過,CY一上任便叫人給他打分,還要是兩星期一次調查,這只可能是見樹不見林,這些分不是給他打的,而是給傳媒和反對黨輿論戰打的分數!
還有,他們每兩星期一次公佈的特首的評分,下降的百分比幅度在誤差範圍之內,其實即等同無郁過,因此我認為是「攞嚟唱」居多,沒多大意義!有機會可看看這篇舊文章。
民調的意義何在?我不懂了,筆者寫過好幾次關於這些民調,曾經有篇「搞笑的民調」,真的好搞笑,話說教育學院有個民調問一批15至34歲的人,問他們對97年前的貧富差距跟現時比較。試問一個15歲的青年,97年前都未出世,怎麼比較?調查中最大年紀的34歲,97年時才只得18歲,當時可能剛出來社會工作,有很多什至還未出來社會工作,究竟有幾深入了解97年前的貧富情況?
我指出這種問題,等同向光頭的人調查新出的洗髮水好唔好用!他們的答案只能是:「聽講很好用!」「聽傳媒講!聽廣告講!」
其實我看到的反而是
回覆刪除6成人覺得CY做得普通至極好,7成人覺得CY做得唔系幾好至極好;但有1成人非除CY而後快不可...
好消息是社會還是理性占多數,壞消息是分化真的越來越嚴重了...
很好! 有自己的看法,解讀數據應由讀者判斷
刪除統計從來都是被人操弄的,我曾經為公司做過數年統計,也曾用不同的角度以提出及隱藏部分「真實數據」影響管理層的方向和觀感,達到一部分人的目的。
回覆刪除鍾庭耀民調只說平均數而不提及中位數,是選擇性報導,分明是有意為之。如果香港人的收入也只說平均數而隱藏中位數,香港人的收入可真高呢!
民調更容易/高明造手腳的的方法是在問卷設計,用心理學影響調查結果,表面上好像很公平公正,鍾庭耀的手法太明顯,容易被人捉到痛腳。
成年人只要沒政治立場都知,只是學生唔知,仲成日羅黎鬧話:「你無民意,你民意甘低....」其實係base on modified 的stat. result
刪除仲有一個問題係refusal有幾多 i.e. response rate高唔高,如果response rate奇低的話有理由懷疑回應問卷的人唔夠代表性,舉個例,打3000個電話但其實得500人有回應,結果的可信度會低啲,因為無從判斷結果能否代表那2500個冇回應的意見
刪除我曾經睇過呢方面D數,應該係打咗成8000個電話,其中好多不在家,或不在調查年齡之內,但refusal rate有幾多,我唔記得,好似唔多,不過refusal的數據其實都重要的
刪除亂博兄, 可否轉載此文章?
回覆刪除可以,但要寫明出處是 http://notcomment.com/wp/?p=18234,謝謝
刪除過譽了,只是我讀工科,對數字比較敏感而已。另外再留意數據,發覺50-59分的樣本大部分投50分,30-49分和60-79分人數相近,但10-29分的人明顯少於80-100分--即是都往右擠往0-9分(九成是0分);而50分佔約29%,51-100分和0-49分比例約33%:38%,約0.43:0.57。即是
回覆刪除建制和反對派比例仍然和2012年立法會選舉得票比率非常接近;
反對派支持者在往激進派靠攏(約佔總人數10-15%,反對派中30-40%)。
再imply就是大聲唔代表人數多,但的確已經影響了大家的生活!
很有意思,可否借來轉載?
刪除哈哈隨便啊,也不用引述小弟的網名,就說“有個網友”就可以了...另外再補充兩點:1)以上說的"往右擠往0-9分"是我左右不分寫錯,應該是“往左擠”2)再technical一點講,以50分為中線,由30分至100分的分布其實是一條很漂亮的normal distribution的bell curve;但在10-29分卻往左急速下滑,並在0-9分急速爬升。
刪除即10-29是另一normal distribution, 可能是另類人,哈哈
刪除民調的意義何在?
回覆刪除It means nothing, only revealing the ideological tendencies of the one who held it, in this case, Mr. Chung's....
佢用來玩弄姐,樓上位人兄解讀得比佢求其average有意思得多
刪除再imply就是大聲唔代表人數多
回覆刪除This is very true.
But the sad fact is those who shout the loudest often catch the media attention, thus appear as if they were the majority, and finally dictate policy directions...